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地法門▪P2

  ..續本文上一頁

  

  諸位同參們!衆生流浪天涯,有時地府,有時人間,有時餓鬼道中,有時阿修羅,有時畜生中,爲什麼輪回六道未曾脫苦呢?若追究其根本所在,乃于無量劫來,生死相續,都未曾回光反照,也未曾明心見性,因此隨順染汙妄想心,此妄想非真如,致使造業無量,虛受生死輪回之苦。衆生起心動念都是生死,都是業障。

  

  地藏經雲:『南閻浮提(梵語Daksina-jambu-dvipa)衆生,起心動念無非是業,無非是罪。』一個動念一個生死,一百個動念一百個生死,一千個動念有一千個生死,一萬個動念有一萬個生死,一億個動念有一億個生死,如是無量無邊的動念,就有無量無邊生死,站在佛法了義的立場來說,生死有叁大形態:

  

  第一是大生死流:是無始劫來的輪回大洪流。

  

  第二是分段生死:是一世又一世分段的生死。

  

  第叁是變異生死:即是剎那生死。

  

  在叁種類型生死中,以變異生死爲根本生死,也就是動念生死,亦稱爲無明生死,修行者欲斷生死,應從動念生死下手,若不從動念生死著手,欲得入涅槃者,無有是處。

  

  衆生正因爲起心動念紛飛雜亂,無法控製,隨妄想雜念流轉,爲了動一個念頭把身體帶到百貨公司;爲了動一個念頭把你身軀帶來佛堂聽聞佛法;爲了起一個動念使你傾家蕩産;爲了一個動念使你感情分裂;爲了動念錯誤致使你墮落叁惡道,受盡無邊刑罰的苦痛;爲了一個念頭使你感生天上,享受天上妙樂;爲了起一個動念,勇猛精進的參悟佛法,因而開悟證果;爲了一個動念使彼此之間勾心鬥角,挑撥離間,心機累累動蕩不安!

  

  如是等等都是心念在做鬼計,心的動念可善可惡,心善者可入叁善道;心惡者可入叁不善道。

  

  善與惡皆是一心作,目前你是當人,善與惡的分水嶺,由你當主人,由你來選擇,也就是你要爲善爲惡,所有的主權都操縱在你自己,你是善與惡主人,誰也奈何不了你,佛菩薩對你也無法幹涉你的行爲如何?所以說善心惡心不離心,心是一切動念的樞紐,心是惡源,也是善之本。衆生就是永無止境的受善念與惡念的支配,曆盡滄桑,堪受果報之殃。

  

  倘若要使一切災殃之若,輪回(梵語Samara)六道從此息的話,應該從起心動念處止息,所謂善念,惡念要大死一番,斬釘截鐵,猶如銅牆鐵壁,動念一歇,歇即菩提,所謂有念念成邪,無念念成真,漸漸的達到無念無住的境界,方能與道相應!輪回業心也就匿迹無蹤了。

  

  同參們!衆生一念心生即入叁界,衆生一念心生即入叁界,衆生一念心滅即出叁界,叁界的受生與不受生肯定在心地上的動與不動,心念一動,叁界(梵語trayo dhatavah,巴利語tissso dhatuyo)往返,六道輪回的業心接踵而來,業力如亂麻,業力如膠如漆,業力染汙于叁界二十八天,因此難以自拔。

  

  業力甚大能深入大海,能抵須彌,業力能障聖道,衆生被業力牽製得哭不得,當業障現前的時候,手軟腳軟,力不從心,當業力來臨的時候,甘願伏首在業力之下,受其擺布,無法轉業力,業力成爲可畏懼的

  雄,在業力浸襲之下哭泣落淚,傷感無奈!自己成爲業力的奴仆,哀哉!苦哉!爲聖者所憐愍!一切業力的牽纏,病本何在?就是無明心動入叁界所致。

  

  十地經雲:『叁界無別有,唯是一心作。』

  

  衆生一念心若滅,則出叁界,當下證入真如法體,無二無別。真如法體者,乃清淨覺性,靈明湛寂,能圓照法界,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共證,同鼻孔出氣,共坐此解脫床,此真如(梵語真如tatha)法體,在法身理體中,本無生無滅,不一不異,非空非有,非心非色,非去非來,非增非減,不可思議,證此真如法體,離語言名字相,離心緣相,非心思口議所能表征,假名安立所證之悟境,稱之真如法體。

  

  衆生不容易體達,也從未證悟。說之不知之,無怪佛陀初證涅槃之際,于菩提樹下馬上要離開人世間,因爲佛所證的真如法體,甚深無底不思議,佛說的一乘大法,衆生不容易理會。後來佛陀才方便說二乘叁乘教化引度之,最後衆生機緣成熟,佛最後才說圓通一乘大法,結束了四十九年的弘揚佛法的事業。所以衆生一念心不滅,想證成無上菩提者,無有是處。

  

  諸位同參們!我說一念心滅,滅而無滅,是名爲滅,滅是滅妄想,離別染汙義,本體實不滅,若本體滅者,是爲斷滅空,如是本體實不滅,故名之爲滅。衆生妄想心滅則法身(梵語dharma-kaya)複活,衆生妄想心生則法身隱沒,欲得法身複活應從妄想滅,妄想一旦滅,法身本體常放光,諸佛之所以能毫光照大千,乃無明妄想心滅故。

  

  學佛的人心地若長滿了雜草,應該不要客氣的拔除心地上雜草,什麼是心地上的雜草呢?就是心地上的汙垢、貪心、瞋恨心、愚癡心、煩惱心、痛苦心、貢高我慢心、嫉妒心、邪見心、寂寞心、空虛的心、如是等心都是心地上的汙垢雜草、障礙修行者的證悟,所以稱之爲雜草,雜草不除掉的一天,你就有一天的痛苦,就當一天的凡夫衆生,衆生的內心有雜草,故名衆生。

  

  假使不想當衆生的話,應除掉心地上的雜草,無始劫來所以會輪回六道,這些貪心、瞋恨心、邪見心等等,把我們忽而帶到天上,忽而牽到叁惡道,往返無休,乃是衆生的可悲與無奈!

  

  當一個人業障(梵語業障karmavarana)現前的時候,脾氣大的不得了,一觸即發的狀態,在那千鈞一發之際,誰也無法勸告你停息下來,此時業障太不可思議,平時修行的功夫全部泡湯啦!禅定的境界不知隱迹何處啦!

  

  所以釋迦佛曾雲:『修持忍辱的人,爲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辱者,乃可名爲有力大人。』因此可知,煩惱業障一旦爆發,佛菩薩對你也無奈,在旁邊也束手無策,當無明煩惱發作時,這時候最剛強,難調難伏,完全被無明煩惱所遮蔽,本性的光明失去作用,理智喪失,隨煩惱業力猛沖猛撞,不沖不撞還好,一沖一撞闖出患來,接著報應的果報,就是你的報酬,這些前因與後果是你所該得的。

  

  所以佛經曾經說過:『一個人能夠統理百萬大軍,還不算是有本領,能夠調伏起心動念得自在的人,才算是有本領,不但是有本領,乃是人中之人。』理由很簡單,國王一道命令,喊了一聲:『立正』!士兵聽了之後不敢:『稍息』。你不稍息還好,一旦稍息的話,頭當下是會被砍掉的,違背了軍令,是有生命威脅的,起心動念完全被軍令控製,所以說統理百萬大軍,還不算是有本領,能夠調伏自己的起心動念的人,才算是有本領。

  

  比喻說:當你被人惡口挨罵,這時候你的內心不經過大腦的思考,直接反應出煩惱與痛苦,內心的憤怒如火燒,這時候的痛苦不得不痛苦,煩惱不得不煩惱,當時的煩惱你不出來,當時的煩惱你笑不出來,因爲你的心做不了主,管製不了自己煩惱雜亂的心,完全不聽話,你的心不是收音機,也不是電視機,更沒有遙控的按紐,你的心沒有裝上開關,你在哭泣的時候,如本沒有辦法爲你關閉,讓你不要哭泣,因爲你的身心沒有開關可關閉,那只有你自己才能調伏自己的起心動念。所以說,能夠調伏起心動念的人,才算是有本領,乃是人上人。

  

  諸位同參!只要你是人的話,當人不能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不是人,人是有煩惱的。

  

  曾經有位弟子告訴我說:『師父啊!我心裏很甯靜,沒有煩惱了。』

  

  我說:『真的嗎?』

  

  他說:『真的。』

  

  我說:『你真的沒有煩惱的話,你就可以爬上那佛桌上面,很安然的坐在佛桌上,給別人供養膜拜了,可以拿香蕉、蘋果、鳳梨來拜你了。』

  

  他說:『師父啊!不行的,我心裏會緊張,會怕怕!』

  

  我說:『你若坐在佛桌上給人頂禮供養,心裏還會緊張,怕怕的話,那就是還有煩惱啊!知道嗎?人不能沒有煩惱,沒有煩惱你就成佛了,你就是開悟的聖人,

  然是聖人,坐在佛桌上,心裏不該緊張,怕怕!是嗎?』

  

  他說:『師父啊!這樣說的話,可見我的煩惱是沒有發覺,並不是沒有煩惱。』弟子無知向師父求忏悔,頂禮而退。

  

  衆生內心有時呈現一片甯靜,無憂無慮,心胸開朗,像這樣的意境並不是表示此人已經解脫無煩惱了,只要惡劣環境的逼身,或人物的壓迫,那煩惱的種子還是照樣發作起來,個性又恢複如前的任性,暴跳如雷,耿耿于懷,對境不忘,煩惱又浮現了,佛法稱之爲睡眠煩惱,煩惱如同睡著覺,一旦境界逼近時,煩惱(梵語klesa,巴利語kilesa)就沖出來了,與外面境界交戰,心戰敗了就痛苦萬千。所以睡眠煩惱不是斷了煩惱,而是暫時的伏住煩惱而已,有朝有夕也會再出現的機會。

  

  假使沒有佛法觀念的人問你說:『學佛的本質是什麼?』

  你就叵答說:『學佛的本質在斷煩惱,煩惱一旦斷,那菩提的自性就顯露出來。』我們清淨的自性被煩惱障蔽,本性被煩惱浸蝕,因此累生累劫都在無明煩惱深淵當中難以自拔,于是流浪生死,每一個人起心動念,不論是善念或是惡念,分門別類,心的種類有五十一個心所法,也就是我們心理活動有五十一個心的各別性質,五十一個心的各別性質不離一心。

  

  總而言之,心裏的活動很複雜,這麼一來,一下子想這個問題,又一下子想到過去的一段美景,又沒多久心裏又盼望未來如何又如何!一天到晚胡思亂想,把整個頭想得團團轉,希望能中了愛國彩券第一特獎,也希望娶個美人而是賢妻良母型的,我看此人不發瘋才怪,人幾乎或多或少都有幻想症,這些心理毛病皆由五十一心所演變而有。

  

  人只要起個惡的念頭,接著惡念頭滾滾而來,擋不住,塞不住,無限製的促使身、口、意爲非作歹,這一切煩惱種子,乃是與生俱來…

《心地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出家功德與利益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