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同参们!众生流浪天涯,有时地府,有时人间,有时饿鬼道中,有时阿修罗,有时畜生中,为什么轮回六道未曾脱苦呢?若追究其根本所在,乃于无量劫来,生死相续,都未曾回光反照,也未曾明心见性,因此随顺染污妄想心,此妄想非真如,致使造业无量,虚受生死轮回之苦。众生起心动念都是生死,都是业障。
地藏经云:『南阎浮提(梵语Daksina-jambu-dvipa)众生,起心动念无非是业,无非是罪。』一个动念一个生死,一百个动念一百个生死,一千个动念有一千个生死,一万个动念有一万个生死,一亿个动念有一亿个生死,如是无量无边的动念,就有无量无边生死,站在佛法了义的立场来说,生死有三大形态:
第一是大生死流:是无始劫来的轮回大洪流。
第二是分段生死:是一世又一世分段的生死。
第三是变异生死:即是剎那生死。
在三种类型生死中,以变异生死为根本生死,也就是动念生死,亦称为无明生死,修行者欲断生死,应从动念生死下手,若不从动念生死着手,欲得入涅槃者,无有是处。
众生正因为起心动念纷飞杂乱,无法控制,随妄想杂念流转,为了动一个念头把身体带到百货公司;为了动一个念头把你身躯带来佛堂听闻佛法;为了起一个动念使你倾家荡产;为了一个动念使你感情分裂;为了动念错误致使你堕落三恶道,受尽无边刑罚的苦痛;为了一个念头使你感生天上,享受天上妙乐;为了起一个动念,勇猛精进的参悟佛法,因而开悟证果;为了一个动念使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挑拨离间,心机累累动荡不安!
如是等等都是心念在做鬼计,心的动念可善可恶,心善者可入三善道;心恶者可入三不善道。
善与恶皆是一心作,目前你是当人,善与恶的分水岭,由你当主人,由你来选择,也就是你要为善为恶,所有的主权都操纵在你自己,你是善与恶主人,谁也奈何不了你,佛菩萨对你也无法干涉你的行为如何?所以说善心恶心不离心,心是一切动念的枢纽,心是恶源,也是善之本。众生就是永无止境的受善念与恶念的支配,历尽沧桑,堪受果报之殃。
倘若要使一切灾殃之若,轮回(梵语Samara)六道从此息的话,应该从起心动念处止息,所谓善念,恶念要大死一番,斩钉截铁,犹如铜墙铁壁,动念一歇,歇即菩提,所谓有念念成邪,无念念成真,渐渐的达到无念无住的境界,方能与道相应!轮回业心也就匿迹无踪了。
同参们!众生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众生一念心生即入三界,众生一念心灭即出三界,三界的受生与不受生肯定在心地上的动与不动,心念一动,三界(梵语trayo dhatavah,巴利语tissso dhatuyo)往返,六道轮回的业心接踵而来,业力如乱麻,业力如胶如漆,业力染污于三界二十八天,因此难以自拔。
业力甚大能深入大海,能抵须弥,业力能障圣道,众生被业力牵制得哭不得,当业障现前的时候,手软脚软,力不从心,当业力来临的时候,甘愿伏首在业力之下,受其摆布,无法转业力,业力成为可畏惧的
雄,在业力浸袭之下哭泣落泪,伤感无奈!自己成为业力的奴仆,哀哉!苦哉!为圣者所怜愍!一切业力的牵缠,病本何在?就是无明心动入三界所致。
十地经云:『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
众生一念心若灭,则出三界,当下证入真如法体,无二无别。真如法体者,乃清净觉性,灵明湛寂,能圆照法界,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共证,同鼻孔出气,共坐此解脱床,此真如(梵语真如tatha)法体,在法身理体中,本无生无灭,不一不异,非空非有,非心非色,非去非来,非增非减,不可思议,证此真如法体,离语言名字相,离心缘相,非心思口议所能表征,假名安立所证之悟境,称之真如法体。
众生不容易体达,也从未证悟。说之不知之,无怪佛陀初证涅槃之际,于菩提树下马上要离开人世间,因为佛所证的真如法体,甚深无底不思议,佛说的一乘大法,众生不容易理会。后来佛陀才方便说二乘三乘教化引度之,最后众生机缘成熟,佛最后才说圆通一乘大法,结束了四十九年的弘扬佛法的事业。所以众生一念心不灭,想证成无上菩提者,无有是处。
诸位同参们!我说一念心灭,灭而无灭,是名为灭,灭是灭妄想,离别染污义,本体实不灭,若本体灭者,是为断灭空,如是本体实不灭,故名之为灭。众生妄想心灭则法身(梵语dharma-kaya)复活,众生妄想心生则法身隐没,欲得法身复活应从妄想灭,妄想一旦灭,法身本体常放光,诸佛之所以能毫光照大千,乃无明妄想心灭故。
学佛的人心地若长满了杂草,应该不要客气的拔除心地上杂草,什么是心地上的杂草呢?就是心地上的污垢、贪心、瞋恨心、愚痴心、烦恼心、痛苦心、贡高我慢心、嫉妒心、邪见心、寂寞心、空虚的心、如是等心都是心地上的污垢杂草、障碍修行者的证悟,所以称之为杂草,杂草不除掉的一天,你就有一天的痛苦,就当一天的凡夫众生,众生的内心有杂草,故名众生。
假使不想当众生的话,应除掉心地上的杂草,无始劫来所以会轮回六道,这些贪心、瞋恨心、邪见心等等,把我们忽而带到天上,忽而牵到三恶道,往返无休,乃是众生的可悲与无奈!
当一个人业障(梵语业障karmavarana)现前的时候,脾气大的不得了,一触即发的状态,在那千钧一发之际,谁也无法劝告你停息下来,此时业障太不可思议,平时修行的功夫全部泡汤啦!禅定的境界不知隐迹何处啦!
所以释迦佛曾云:『修持忍辱的人,为持戒苦行所不能及,能行忍辱者,乃可名为有力大人。』因此可知,烦恼业障一旦爆发,佛菩萨对你也无奈,在旁边也束手无策,当无明烦恼发作时,这时候最刚强,难调难伏,完全被无明烦恼所遮蔽,本性的光明失去作用,理智丧失,随烦恼业力猛冲猛撞,不冲不撞还好,一冲一撞闯出患来,接着报应的果报,就是你的报酬,这些前因与后果是你所该得的。
所以佛经曾经说过:『一个人能够统理百万大军,还不算是有本领,能够调伏起心动念得自在的人,才算是有本领,不但是有本领,乃是人中之人。』理由很简单,国王一道命令,喊了一声:『立正』!士兵听了之后不敢:『稍息』。你不稍息还好,一旦稍息的话,头当下是会被砍掉的,违背了军令,是有生命威胁的,起心动念完全被军令控制,所以说统理百万大军,还不算是有本领,能够调伏自己的起心动念的人,才算是有本领。
比喻说:当你被人恶口挨骂,这时候你的内心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直接反应出烦恼与痛苦,内心的愤怒如火烧,这时候的痛苦不得不痛苦,烦恼不得不烦恼,当时的烦恼你不出来,当时的烦恼你笑不出来,因为你的心做不了主,管制不了自己烦恼杂乱的心,完全不听话,你的心不是收音机,也不是电视机,更没有遥控的按纽,你的心没有装上开关,你在哭泣的时候,如本没有办法为你关闭,让你不要哭泣,因为你的身心没有开关可关闭,那只有你自己才能调伏自己的起心动念。所以说,能够调伏起心动念的人,才算是有本领,乃是人上人。
诸位同参!只要你是人的话,当人不能没有烦恼,没有烦恼不是人,人是有烦恼的。
曾经有位弟子告诉我说:『师父啊!我心里很宁静,没有烦恼了。』
我说:『真的吗?』
他说:『真的。』
我说:『你真的没有烦恼的话,你就可以爬上那佛桌上面,很安然的坐在佛桌上,给别人供养膜拜了,可以拿香蕉、苹果、凤梨来拜你了。』
他说:『师父啊!不行的,我心里会紧张,会怕怕!』
我说:『你若坐在佛桌上给人顶礼供养,心里还会紧张,怕怕的话,那就是还有烦恼啊!知道吗?人不能没有烦恼,没有烦恼你就成佛了,你就是开悟的圣人,
然是圣人,坐在佛桌上,心里不该紧张,怕怕!是吗?』
他说:『师父啊!这样说的话,可见我的烦恼是没有发觉,并不是没有烦恼。』弟子无知向师父求忏悔,顶礼而退。
众生内心有时呈现一片宁静,无忧无虑,心胸开朗,像这样的意境并不是表示此人已经解脱无烦恼了,只要恶劣环境的逼身,或人物的压迫,那烦恼的种子还是照样发作起来,个性又恢复如前的任性,暴跳如雷,耿耿于怀,对境不忘,烦恼又浮现了,佛法称之为睡眠烦恼,烦恼如同睡着觉,一旦境界逼近时,烦恼(梵语klesa,巴利语kilesa)就冲出来了,与外面境界交战,心战败了就痛苦万千。所以睡眠烦恼不是断了烦恼,而是暂时的伏住烦恼而已,有朝有夕也会再出现的机会。
假使没有佛法观念的人问你说:『学佛的本质是什么?』
你就叵答说:『学佛的本质在断烦恼,烦恼一旦断,那菩提的自性就显露出来。』我们清净的自性被烦恼障蔽,本性被烦恼浸蚀,因此累生累劫都在无明烦恼深渊当中难以自拔,于是流浪生死,每一个人起心动念,不论是善念或是恶念,分门别类,心的种类有五十一个心所法,也就是我们心理活动有五十一个心的各别性质,五十一个心的各别性质不离一心。
总而言之,心里的活动很复杂,这么一来,一下子想这个问题,又一下子想到过去的一段美景,又没多久心里又盼望未来如何又如何!一天到晚胡思乱想,把整个头想得团团转,希望能中了爱国彩券第一特奖,也希望娶个美人而是贤妻良母型的,我看此人不发疯才怪,人几乎或多或少都有幻想症,这些心理毛病皆由五十一心所演变而有。
人只要起个恶的念头,接着恶念头滚滚而来,挡不住,塞不住,无限制的促使身、口、意为非作歹,这一切烦恼种子,乃是与生俱来…
《心地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