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有分第二集 妙蓮老和尚
國父紀念館佛學講座開示(82、7、10–11)編輯組
第一天 - 人佛一體
總統府黃資政尊秋先生、臺北市大家長––黃大洲先生、國父紀念館高館長、政府各界首長、社會貴賓、各鄉父老,諸山長老、各位法師、老居士、大居士,以及諸位善男信女們:大家好!
妙蓮仗叁寶功德,及各位信衆發心護持,又承蒙全省諸位遠從高雄、臺南、臺中、臺西,以及宜蘭各地都趕來參加,這正是「一佛出世,千佛護持」;亦即大家是特來護持佛法、助佛法宣揚,不是來聽我說什麼開示的。
妙蓮非常非常的慚愧,雖然出家有年,對佛法所學只是一點點,所行也只是一點點,不敢在諸位面前有所開示,只因大家有緣,共同在一起學習佛法而已。講錯的地方,請諸位先進們指教;假如有一、兩句對的話,希望我們共同勉勵奉行。
一、莫負一體行人道
今天晚上的講題叫做:「人佛一體」。總綱來說,也就是人性與佛性同一體,體性平等,無有高下。有高下者是自我不發憤向上,夫複何言?
以我們人的本性來說,人爲萬物之靈,又與天地並稱爲叁才,這是何等的高貴尊嚴!其實我們人的體性與佛本是平等沒有高下,也是「無上尊」;但事實上我們很可恥,與佛陀沒法相比的,佛陀是無量功德圓滿,我們有什麼?我們從佛性中迷昧顛倒了,變成下劣凡夫,在事相行爲上,我們太可惜沒有做到與佛一樣,這如何對得起佛陀、父母、國家、衆生給我們生存之恩?
我們凡夫智慧沒有用在正思惟,事上沒有培福德,更沒有依佛陀的戒定慧向上發展;反而依著自己汙濁邋遢的貪瞋癡向下墮落,連人的本位都站不好,弄得大家在一起不知共勉、互相協助,反而互相嫉妒、障礙,這樣就太辜負本有的人性了。所以在事相功德上我們應該要迎頭趕上,追到與佛平等,這才是我們所應追求的,否則太辜負了與佛平等一體之性,不羞嗎?
人性就應該要行人道,如果所行與人道相反,那人性就不叫人性。本來「性」是沒有定名的,是隨因緣而立名;你若能奉行五倫八德,那當然你是個有人性的人;如果與此相反,甚至做不合乎人道的事情,害國家、害人民,這就叫做獸性。獸性也有其範圍,可是若做得超過這範圍,那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那個人做的事情連禽獸都不如!」一個尊貴的人,卻被罵做「連禽獸都不如」,這實在太對不起父母、祖宗,也對不起自己的靈性了。
行人道之人性就是天性,實在也就是佛性,所以人佛是一體、沒有兩個。既然明白了與佛一體,就應該要行佛事,怎可行魔事,違背本有的靈性呢?生而爲人就決定要奉守人道,這沒有討價還價的。一個人不行人道,壞起來時真是不得了。我們平時講老虎毒、蛇毒,不錯!虎、蛇是毒,但老虎究竟吃了幾個人?蛇咬了幾個人?人要是壞起來,那比虎、蛇真不知要毒多少萬倍?所以人決定要行人道,保持人性升華,進取佛道以完成事修功德,真實達到平等一如、盡九界同歸一真,則誠所謂:諸佛度衆生之大事畢矣。諸君大德,我們能勝任人道,同時發廣大菩提心,則人道升華即是佛道,佛道圓滿即是佛果成就。
二、化度世人須佛教
我們想要國家強盛、人民安甯,那孔孟之道不能不宣揚。孔孟之道在二十世紀的今天是人間的真理,我看再過個二十世紀、一百世紀,還是真理––做人的真理。在人道來說,我非常敬佩孔孟之道;可是以佛學來說,雖然將人做好了、盡忠盡孝,這就是完美的人了,但還是離不了人生苦。有生必定有死,生死之苦不能除,這就是人生的無量大患,何況其中還有病苦、求不得苦、怨憎會等無量苦?佛陀告訴我們:「叁界無安,猶如火宅。」其實人只要到四十歲後,就知道人生是苦了;沒到四十歲,你還錯覺世間好快樂!
以苦爲樂,這就是愚蠢的凡夫;做事情都是要占便宜,這就是小聰明的凡夫。佛道又是怎樣呢?吃虧給自己,好處給別人,一切以利人爲前提,講感謝(善意),不講報複(惡意)。今時人道不能遵守又怎麼辦呢?這就須要宗教了,宗教之中尤其須要佛教。因爲佛教講慈悲是無限的,人佛一體、衆生平等,叫你寶貴自己的真性;你只要依照佛法的戒定慧修,將來也能決定成佛。我們人有心嘛!什麼是佛?心就是佛;什麼是心?佛就是心。什麼心?清淨心、最圓滿的心。什麼是惡?只有自己沒有別人,一切我要占便宜,吃虧是別人的。如果大家都這樣,自身都好不起來了,國家怎能安樂、怎能好?要想好,只有改凡心修佛行。惟願世界所有領導人能推展佛行,轉人間成佛國不是難事。
希望我們這社會還是要以佛學來化度,不以佛學來化度,社會要想平安、和諧、無爭,怎麼可能?佛法有什麼好處呢?叫人「諸惡莫作,衆善奉行」,決定要諸惡莫作,世界才平安;一定要衆善奉行,大家才有福慧。敬請在座諸位長官父老們!大家若共同來修佛法,是我們國家人民萬福。
叁、止諸惡業作衆善
修佛法,佛法八萬四千法門,向那裏下手呢?其實佛法何止八萬四千法門?無量的衆生各有不同的心,佛陀就有無量不同的法。舉要言之,其實八個字就可將佛法概括盡了,就是剛才說的「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八個字再收攝起來,就是一個「戒」字。戒,猶如國家的「法」,國有法、家有規,一切的團體都有規則,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大家若不守法,國家糟糕了;學佛的人不守戒,等于人不守法一樣糟糕,衆生有難!
「戒」字在佛法的意義怎麼講呢?叫止、作。「止」就是諸惡不能做:不但大惡不能做,小惡也不能做。「作」就是做諸好事,善決定要做到:不但大善要修,小善也要修。不要以爲善小而不爲,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小善日積月累就變成大善;小惡天天累積就變成大惡。
「戒」之一字就是叫你不但不能做大惡,連小惡也做不得;不但要修大善,小善也要修。你能修小善,將來才能修大善;小惡不斷,將來你就做大惡,害國家、害人民。所以你做惡固然犯戒;如果不行善、不利益人,那也是犯戒––犯了不奉行、不精進的戒。戒要執持:不作諸惡,奉行衆善。
佛陀教導我們諸惡莫作、衆善奉行,這固然是不要害人、要利益人;實在說來,完全是利益了自己。因爲利益人,得到好處的還是你自己;你害人,別人有福不見得就被你害,可是最後還是害你自己。你不愛人,總要愛自己吧!你真能愛人就是愛自己。大家要寶貴、尊貴自己。爲什麼要尊貴?體性與佛一樣嘛!應該要無條件利益一切人,最低限度不能害人。
四、勤求佛法開智慧
我們說人與佛一體,體是什麼呢?若講起來,對佛學沒研究的人是不容易懂的。但一切學問,初學、初聽的時候,怎可能一聽就懂?除非是神童、再來人,否則普通人不會一聽就明白。但是「功不唐捐,德不虛棄」,這次聽不懂,可是佛法一進入耳根就種于八識田中,佛種子就種下去了,下次再聽時不但會懂,還勉強能行;不但能行,還能得佛法真實之受用,這就是佛法最高貴之好處。
千萬不要害怕今天聽不懂,明天就不來了,那永遠都不能懂、永遠沒智慧!你要是今天聽不懂,明天再來;明天聽不懂,後天再來,反正有生之年都要在學問上追求。人生活到老要學到老,學到老還有好多學不好,應該要有這種心來學。愈是不明白愈要追求,追求、追求就會明白了。因爲你的心性與佛平等,你有大智慧、大福德嘛!只是被曆劫以來凡情所做的事情湮沒罷了。
好象廚房的玻璃,不但有灰塵還有油煙,將玻璃的光明遮蔽了;不要緊!用清潔劑擦嘛!一次擦不了,多多地擦就會光明了。多多聽聞佛法、修佛法,將來業障消,你智慧光明就有了;有了光明,自然就會斷惡修善。爲什麼?修善使大家安樂嘛!做惡使大家苦啊!只要開了智慧,就不願意做那些損人不利己的事。所以要受教育,明白道理就不會做糊塗事了。
不過小聰明是用不得的,小聰明就是只要利自己就好了,甚至爲了利己而不擇手段害人。其實你害了人就害了自己,若把這知見弄清楚,誰還願意害自己?不會的!所以最重要的,人還是要親近善知識,受正智慧的教育。那些邪教育、邪學說害死人,千萬學不得!萬萬做不得!
五、真如理體是自己
複次,體者理也––本原真理,真理就是萬物的本體(萬物含概情與無情)。這只是強立一個名,究竟它是什麼樣子呢?能拿出來看看嗎?不可能的!它是無形無相的真谛之理,凡夫眼怎能看到?就像盲眼的人,一點東西也看不到。看不到就沒有嗎?事實擺在那裏,怎麼沒有?真理是決定永存的,它亘古今而不變,先天地而有,不隨著天地消滅。約時間來說,前無始後無終;約空間來說,廣大無邊際。佛體是如此,凡夫的體也是如此,無二無別、平等平等;但這要佛眼才能洞悉啊!其實凡眼也見、手也觸到,就是不知,奈何啊!
真理在凡夫來說就是我們的清淨心,不是汙濁邋遢的妄心。那我們凡夫能不能感覺到這清淨真心呢?告訴諸位!平時我們無量無邊的妄念,壓根兒不能剎那停止。妄者虛而不實,若真實怎會消滅?這就須用至誠心念佛,才能消除妄念。就在前妄念已斷,第二念未生之中,那一剎那的心,空空寂照、照寂空空的同時,就是清清淨淨的真心。凡夫功夫相應時只能微微領略這一點點,再多就沒辦法領教了。當然,你能窮追不舍、精進不懈,念寂情亡,真心全現、湛然不動。
你想全體領略、全部承當嗎?容不容易呢?容易到極!那是你本有的,就是你自己嘛!「體」者就是真正的自己,在佛法叫做「真如」。「真」者真真實實,不隨叁世所變遷;…
《往生有分 第二集 國父紀念館佛學講座開示(82、7、10–11)編輯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