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國者,也可消業往生,便不易爲人接受。那唯有強調依靠彌陀本誓願力的救拔,以及密乘神咒的加持了。
二、多消少帶最可靠
根據我在第二天晚上所講淨土既有四種,那麼我們信佛學佛的人就沒有一人不生淨土。可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所成,須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方能往生。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去呢? 根據《無量壽經》所載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所說,只要求生阿彌陀佛的淨土,乃至僅僅十念稱名,也一定可得往生,這是由于阿彌陀佛願力加持的緣故。可是,如果根據《阿彌陀經》則要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又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意思是說,如果有人,念佛未得一心不亂,加上善根淺,福德薄者,就不能生彌陀的淨土。《無量壽經》的十八願說,除了犯五逆罪及誹謗正法的人,一切衆生凡是欲生彼國者,都得如願往生。然在《觀無量壽經》卻說,五逆十惡之人亦爲阿彌陀佛的念佛法門,收爲極樂國土的下品下生。因此,在淨土法門中就産生兩派觀念:一派是至少人人可以帶業往生佛國的下品下生,另一派認爲往生之時業障必已消除。
曾經有一位老先生向我預約說:「師父啊!當我死後,我希望往生到極樂世界。」「如何去?」「師父要幫助我。」「誰先去?」他想了又想說:「師父,當然是你先去。」他是盼望我趕快往生,然後帶他同生西方淨土。其實只有阿彌陀佛才有這種力量。《無量壽經》說,那是因爲久遠劫前,世自在王佛的時代,有一位法藏比丘,他是阿彌陀佛的因地菩薩,早已發了這種誓願,願在成佛之後成就清淨國土,接引一切衆生。
所謂「願生西方九品蓮」,意思是說,九品蓮花都是依靠阿彌陀佛的本願將凡夫衆生接引而去;蓮花化生的世界,既是凡夫生存的世界,當然還有煩惱,這就是帶業往生,而不是消業往生,須仰賴阿彌陀佛的願力救拔,雖然自己修行不夠,不能解脫,但還可以往生西方佛國淨土。其實能有九品蓮花,縱然是下下品蓮,也比沒有的好。
如果我們的信心不足,時常存著:假如真有西方極樂世界,嗯!也可以去看看。于是半信半疑、半推半就之下,跟著別人行善、念佛、修供養布施。請問這種人是否能生西方淨土呢?當然可以,不過只能往生在淨土的「邊地」,什麼叫作「邊地」?是胎宮、也是蓮胎,這是指蓮花尚未開,以相當長遠的時間,坐在蓮花胎中,既無罪報,福如天國,就是缺少聞法修行的機緣。
雖然說,臨命終時,十念彌陀名號即可往生淨土。如果我們平時不信佛、不念佛、不修供養、不種善根,僅靠臨命終時求願往生是太冒險了。生前不念佛,臨命終請助念團來助念求往生,當然也有用,畢竟不如自己及時念佛更可靠。我們必須在一聽到佛法時,不論年齡老少,均應馬上念佛、持戒、修供養、種善根、修福德,才有往生較高蓮位的希望。
修行淨土法門的人,不可自私自利僅求自己能往生淨土就好,而不管這世間還有許多的衆生在苦難之中受折磨,我們要以慈悲和智慧來幫助救濟衆生。這就是發菩提心,實踐菩薩道的叁聚淨戒。
古代祖師們解釋彌陀經中的「善根、福德」,是要衆生多念佛、常念佛、勤念佛。所謂「念佛」也有兩種方法:1.用口出聲念,是有相念佛;2.用心思惟念,時時刻刻與佛的慈悲和智慧相應。不論出聲不出聲念佛,念念與佛相應,方謂之真念佛;工夫深了即成實相念佛、無相念佛。有相念佛尚是帶業念,無相念佛,即成消業往生。
其實准備帶業往生的人也須學著消業,一點一滴地慢慢消除,此生雖沒有辦法全部斷盡所有的罪業,罪業消得越多,則蓮品的位子也升得越高。否則,連想得到下品下生也會有問題了。
記得在一星期前,有位女居士前來請問我說:「師父,有人說定業不可轉,如果是真的如此,則我們忏悔、念佛、修善都沒有用了,反正該受的果報就是要受,修行根本沒有用,是不是?」我問她:「這話是什麼意思呢?」「我父親已病一年多了,我什麼都做了,譬如到廟裏燒香許願,替菩薩裝金身,也供養了僧衆,請他們誦了《地藏經》,拜了水忏,也積極地參加了梁皇寶忏的法會,可是我的父親並沒有好轉起來。」「你父親現在多大年紀?」「八十叁歲。」
接著我告訴她:「業」雖然有定與不定的問題。可是「罪性本空」,罪業的本性是空的,只因爲你的心不空,所以會受報。如果你的心已實證諸法無我,則無罪、無業,當下即是解脫。
于是她要我教她父親心空的方法,如果心空業消,病就應該好了。問題是她的父親能夠觀色即空嗎?能夠觀法無我嗎?若不能則心不空,業也未消。如影隨形走,不能說只要身體而不要影子。除非心無執著,既無分別,也沒有心,無心就無我,無我當然亦無罪業的果報體了,一旦心病醫好,身體的病也會轉好,這是消災延壽的最高法門。這位女居士聽後非常地高興,希望趕快回家告訴她的父親,心空就可消業除病的好方法。不過,我也告訴她,若依念佛法門,縱然未得心空,也能業消病除。
對凡夫而言,希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必須在生時勤于念佛,勤修供養,廣種福田,以報恩的觀念來消自己的業障。這也是我們法鼓山提倡「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用此來協助凡夫多消一點罪業,生前多消一分罪業,西方的蓮花品位,也就跟著升高一點、長大一些。(一九九叁年四月二日農禅寺清明報恩佛七第六晚開示)
西方淨土與人間淨土
一、清明報恩佛七開示一
(一)環保餐巾
在齋堂裏,爲了提倡環保,以耐久的棉質小手帕,代替餐巾紙,使用過後,清洗曬幹,繼續使用。不僅在佛七期間使用,佛七圓滿,帶回家去,再到農禅寺時,仍請隨身帶來,並且希望諸位,到其它任何地方用餐,也都養成用環保餐巾手帕與環保餐具隨身攜帶的習慣。佛七期間,手帕免費結緣。平時來寺須請提供成本用錢買,用到不能再用爲止,如果即用即丟,那又違反惜福有福的道理原則了,物盡其用,不可浪費糟蹋了自然資源。
(二)時時處處一聲佛號
今天是星期假日,可能有很多隨喜菩薩或你們的親友來寺參加念佛,可以見面,但不可談話。昨晚我已開示過了,你們在任何時間的任何地方,心中口中只有一聲佛號。在佛殿上繞著經行是出聲緩慢念,坐下之後,先以出聲快念,越念越快,然後止靜,則用默念。出聲念時不論快慢,均應把心置于佛號,隨衆念佛;默念之時,也以同樣的速度用心默念。若你獨自在工作、經行、喝水、吃飯、上洗手間,也無一處不是念佛的時間。
(叁)社會福利
下午四點,臺北巿的黃大洲巿長等,特來看我們,我們代表農禅寺信徒的全體大衆,將一年來零星捐入的社會福利善款,分作叁筆捐出:1.臺北巿政府的社會局,2.農禅寺直屬地北投區的社會科,3.法鼓山所在地金山鄉的消防隊。這叁個單位大約有十數人來寺參加受捐儀式,由黃巿長代表受款。這是我們佛教徒爲社會提供的奉獻,包括你們諸位在內的本寺全體信衆,因此也獲得無量功德。
(四)難修易修
念佛是易行的方法,也是難修行的方法。所謂易是指的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六字洪名,就能修行得力。所謂難是指的要念至心無雜念,日夜二十四小時不離佛號,那是念佛叁昧的完成,就很困難了。
(五)午餐後休息片刻
我們早上四點起床,晚上十點休息,只有六小時不到的睡眠,若是體力很弱感到很困的人,在飯後,工作結束時可到寮房躺下來休息二十分鍾。與其下午打瞌睡,不如先去睡一會。如果不想餐後去休息,在佛殿上可以拜佛、經行,不可遊蕩、談話。有好多隨喜念佛的菩薩們,請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念佛,不要交談,以免影響他人用功修行。若想說話,回家再說。
(六)只念佛不說話
精進組的菩薩們,佛七期間要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絕對禁語不講話。
禁語的原因有二:1.內心的話不須向外說,養成不脫口而出的習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禁語是教我們不僅謹言惜語,而要話到嘴邊也不說,有了煩惱向內消,就不會影響他人,也不會苦惱自己了。2.我們是來念佛修行的,平時話說得太多了,心中胡思亂想的事也很多,好不容易有此七日專心念佛的機會,實是難得的因緣,應好好把握,那有那麼多時間來說閑話。
第一晚我已說過,在任何時地都應該念佛,無論出聲或默念,心中只有一句佛號。聽到別人說話,或其它噪音,心中要一邊念佛一邊觀想那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在用不同的聲音念佛,看到的一切形相,都是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聽到的一切聲音,都是在念佛、念法、念僧。
如果你不小心地說了一句話,或者心中也忘了念佛,馬上要起慚愧心,告訴自己:我是來念佛修行的,不是來聽人說話、自己雜語、胡思亂想的。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地起慚愧心,糾正自己,漸漸地自然就能專心念佛了。
(七)以慚愧心念佛
時時刻刻用口念、用心念。用自己的心,照顧自己念佛的聲音和念佛的心。照顧就是觀照自己是否正在念佛。一旦發現自己離開了佛號,馬上要提起慚愧心,再把佛號提起來。所謂慚愧心,並不是要我們非常地難過悔恨,而是知道之後立即改過就好。當然,起了慚愧心以後,就是忏悔,如果知過不能改進,就要用忏悔心來拜佛了。
(八)如何回向
另一觀念告訴諸位:發現許多人,成天念佛,也常常回向。有的人念佛,希望爲自己消災、滿足一種心願,有的人念佛,是希望家人或自己的事業成就、業障消除、家庭平安、身體健康,希望以念佛功德回向。
回向現世利益也是正確的;不過在此七天之中,不要時時做回向,因你們來參加佛七,已有回向的心,而且每天念佛功課告一段落會唱回向偈,每天晚上又有大回向,所以應該不斷地念佛,不可老是做回向而誤了念佛的時間…
《念佛生淨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