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放下話頭不是休息無事,而是仍然持續地參話頭,但是心中沒有要追求什麼,也不安住于什麼之上,只是參一句話頭便放下話頭,不管是否有雜念,只是持續地參下去。雖然此時沒有疑情,但是心中也沒有留下種種妄想或執著。不留下任何東西,話頭成了工具。這是第一個步驟。
第二個步驟是持續不斷地參話頭、放下話頭,逐漸地,已經不需要或念不出、問不出整句話頭,而是一直讓話頭過去,有什麼經驗就離開那個經驗,最終話頭消失了,心仍不住于任何一境——不住于明,也不住于靜,但是不離開明,也不離開靜,明明朗朗、清清楚楚,不斷放下。
即使無法産生強烈的疑情,能夠將中道觀的修行方法練習好,在日常生活中,當你遇到歡喜或討厭的境界出現時,就運用提起話頭、放下話頭的方法,凡是當下無法處理的問題也都放下,心就不容易受影響,而能適當地處理問題。
但是,若是疑情已經非常強烈,疑團也已經非常有力量,就要持續在疑情或疑團之中,而不要使用中道觀的方法。
(二)放舍萬緣
當參話頭無法生起疑情,或疑情的力量不強時,那就放下話頭,讓你的心不住于前也不住于後,不住于有也不住于無,有任何念頭出現,就終止那個念頭,並告訴自己:「這個念頭不是我要的;出現甯靜的念頭,不是我要的;出現光明境的感受,也不是我要的。」任何一種體驗、狀況發生的時候,或是心裏有任何念頭生起時,馬上告訴自己:「這不是我要的。」不斷地舍、不斷地放下,直到心中非常甯靜、安定,最後,連「不是我要的」這個念頭也放下。之後,清清楚楚地知道,沒有任何一樣東西是自己要的,這叫做「放舍萬緣」。
不僅心內、心外的任何境界,以及苦、樂、憂、喜、舍等種種觸、受,都不是我要的,連自我執著、自我中心都不是自己要的。放舍萬緣,舍到最後沒有東西可舍,不舍壞,不舍好,這又回到了《六祖壇經》所說「不思善,不思惡」的方法上。事實上,「放舍萬緣」和「不思善、不思惡」的方法是相同的。
「放舍萬緣」的前提是一定要等到心很甯靜、安定的時候才用得上,如果心尚未安定,還是提起話頭。如果有疑情産生,似乎也有疑團,而這正是參話頭所需要的,就不能舍了。
四、日常生活中的用法——提話頭
生活之中如何提話頭?就像嚼口香糖一樣,開始嚼的時候是有味道的,嚼到最後就沒有味道了。雖然沒有味道,但是因爲習慣了,所以還是繼續嚼著。我見過有些人,除了開會、說話不方便之外,平常習慣一邊工作一邊嚼口香糖、一邊看書一邊嚼口香糖,或是一邊寫作一邊嚼口香糖。所以,練習在生活中提起話頭,要像這種嚼口香糖的習慣,將提話頭變成一種自然而然的習慣。
平常提話頭,不管是不是有疑情,心裏要系念著話頭,因爲這句話頭關系著我們去了解自己生命的源頭是什麼?生命的根本是什麼?未出娘胎前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將「大事未明」這個問題,視爲自己最重要的事,所以時時刻刻、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都將這句話頭的力量維系著。
當心中沒有慈悲心、沒有智慧心,只有瞋恨心、煩惱心時,更是要提起話頭。有些人以爲生了病也可以提話頭對治,但是身體有病要去就醫,話頭雖然能治煩惱病、生死病,卻無法醫治身體的病。
也許一整天忙得不得了,忙到晚上睡覺時,也未曾提起過話頭,如果半夜醒來,想起自己一整天沒有提話頭,那就先提幾句再睡覺。但若是正在授課或開會,突然間提話頭,則是顛倒。也就是說,話頭在午夜夢回時可以提,在休息時可以提,在無關緊要、不需要思考時都可以提。提的時候,提一下就夠了,不需要一直提。另外,只要在心中系念著話頭,不一定要將話頭念出聲來。
平常生活提話頭,千萬不要變成了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否則會影響正常生活。照樣過著平常的生活,偶爾提一提話頭,因爲這是自己的根本,不能忘掉,這樣才是真工夫。
第二篇 象岡話頭禅十開示
〈第一天︰晚上(報到日)〉放松、欣賞,體驗話頭
一、話頭威力與虛空等量
這是我們第一百一十次的精進禅修。從一九七六年春天開始我們的第一次,到現在已經叁十年,累積了很好的經驗。
我們最初開始禅修,就是用話頭,對我來講,話頭是非常有力的,禅宗把話頭形容爲「金剛王寶劍」,而這把寶劍有多大呢?它與虛空等量,虛空有多大,它就有多大。所以,任何人只要用話頭,就能夠得到力量。
我的師公虛雲老和尚是用話頭、我的師父靈源老和尚是用話頭,而近代有一位揚州高旻寺的來果禅師,他也是用話頭。虛雲老和尚是在揚州高旻寺禅堂開悟的。
其實話頭很好用,因爲我們的妄念太多,不管是好的念頭或壞的念頭,只要一用話頭,那些妄念就好象漫天飛舞的雪花,一到火山口的上面,甚至還沒有到火山口的時候,雪花就已經融化了,連蒸氣都消失無蹤,話頭的力量就是這麼強。
二、放松身體,體驗呼吸
我們不論用什麼方法,基礎都是完全相同的,准備工作也完全相同,那就是生活要有規律,而且不管在任何時間,都是在禅修之中。我們雖然分別有在禅堂的時間、在寢室的時間、在齋堂的時間,或是在外面經行的時間,可是無論何時何處,無時無刻不在用話頭,甚至于睡覺做夢的時候,如果知道了自己是在做夢,也要趕快用話頭。
生活的規律上,總護法師會提醒你們。另外,還有一個基本原則,是大家必須要遵守的,就是你的心情要放松,你身體的肌肉、神經要放松,什麼都可以放,連你的腦袋也可以放,但就是不能夠把話頭放掉。「腦袋放掉」的意思,是請你不要用頭腦去想,但是一定要牢牢的抱住話頭——不是用手抱著它,而是用你的心,用話頭、用話頭、用話頭,不斷地用話頭。
有些人平常看起來似乎滿輕松的,但是一參話頭就緊張,如果叫他放松就打瞌睡,叫他用功就又緊張了。緊張會容易有幻覺,身體也會産生種種的反應,例如跳或是動,都可能出現。
現在我要勉勵你們,如果有這種狀況的人,當你覺得身體有反應時,要趕快放松,甯可先放松,也不要因爲用話頭而緊張;如果每一次用話頭都很緊張的話,你暫時就不要用話頭了,而要告訴自己:「我放松,我放松。」然後問自己:「誰在放松啊?誰在放松啊?」
我們的基本方法,是從放松身體、體驗呼吸開始。體驗呼吸以後,等你的心情比較穩定了、妄念不是那麼多了,這個時候才可以用話頭。
除非你用話頭用得非常熟練,可以隨時提起話頭來,到了任何時間都在提話頭的程度,否則,如果你平常沒有在用話頭,只有打坐的時候才用話頭的話,當你每一次開始打坐的時候,首先要把身體放松,然後調整你的呼吸、體驗你的呼吸,或者是數你的呼吸。當你的身體已經覺得沒有緊張的狀況,妄念也不多了,這個時候就要用話頭。
若是一開始就用話頭,你是用不上的,因爲你一用話頭,話頭就跑掉了;一用話頭,就打妄想去了,妄想比話頭的力量更強。本來話頭像火山口,妄念像雪花,結果因爲你的話頭相當于螢火蟲,而你的雜念、妄想是傾盆大雨,這樣你的話頭是沒有力量的。所以開始的時候,還是要先調身和調息。
叁、以度假的心情、欣賞的態度禅修
最後,我想請你們用度假的心情,以及欣賞的態度,來過這十天禅修的生活。所謂「休假的心情」是什麼?是輕松的、是愉快的,是心中沒有負擔的。「欣賞的態度」又是什麼?是對你自己所發生的狀況,不管是好、是壞,你都欣賞它;對于我們環境狀況的好或壞,你也都用欣賞的態度去看待,這樣你就是真正的在度假。
你若是用拚命的心情,希望在這個寶山裏拚命地挖寶、拚命地挖礦,那就非常緊張了,這樣只要一整天下來,第二天你會頭昏腦脹、腰酸背痛、腳麻腿疼,什麼狀況都來了。如果不用欣賞的態度,那你對自己發生的好狀況會洋洋得意,這時候妄念就跟著來了;若是發生了壞的狀況,你會覺得非常痛苦、非常難過,所以記得一定要用欣賞的態度。
〈第二天︰上午〉公案與話頭的用法
一、以參公案去執著、破煩惱
話頭在日本稱爲「公案」,其實話頭與公案有點不一樣。公案是指禅師和禅師之間,或者是弟子和老師之間所發生的一些故事。什麼樣的故事呢?是能夠讓弟子見性開悟的一些例子,把這些例子當作一個、一個的案子來看。這些案子實際上類似政府處理、一樁樁事的公文,在禅門則是將一樁樁弟子和老師之間,開悟的互動經過記錄下來,就稱爲公案。
中國有一種內容非常豐富的語錄,也就是公案,叫做「傳燈錄」,這其實應該叫做「集」,是集錄在一起的意思。傳燈錄有很多種,其中比較完整的一種,是搜集到宋朝景德年間爲止的《景德傳燈錄》1,裏面共收錄了一千七百則公案。
因爲數量太多了,所以有一位無門禅師,重新挑選了將近一百則公案,編成《無門關》2。在日本多半是采用《無門關》來參,也就是參破一個公案,再參下一個公案,不斷地換著公案來參。
怎麼參?因爲公案實際上是老師和弟子之間發生開悟的過程和經驗,所用的語言、表現的動作,以及出現的狀況,都是跟邏輯、理論不相關的,但就是因爲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爲什麼是這樣講?爲什麼那樣他就開悟了?所以參「這是爲什麼?」參通了,表示你已經過了一關;又參通了,則又過了一關。如果《無門關》的每一個公案都能參破的話,那就表示這個人的禅修…
《聖嚴法師教話頭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