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用得盡的;佛寶是無窮盡的,取之不竭,用之不盡。我們自性當中也有佛寶,悟了當下這念佛心,裏面具足有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功德。這裏所謂的叁寶,是指有形象的叁寶,或者是小乘叁寶,或者是住持叁寶。
歸依了叁寶,就有無量的福報和功德,佛經上記載,歸依叁寶就有叁十六位善神守護,現前就能得到利益。歸依叁寶,等于已經注冊的學生,能得到學校的保障,學校裏面種種設施,如圖書室、體育館……種種設備、環境,都可以去享用,另外,還有老師的指導。如果不辦理注冊,就得不到這些好處。歸依叁寶也是一樣,自然得到十方佛法僧叁寶的慈光加被,叁十六位善神的護持。現在歸依了,雖然不能成道,憑歸依叁寶的善根,將來彌勒佛出世的第一個法會,是度受過叁歸五戒的人;第二個法會,度受過叁歸的人;第叁個法會,度稱念佛聖號的人,所以就證明叁寶是最尊最貴的。以前蘇東坡贊歎叁寶說:「茫茫苦海內,叁寶爲舟航;炎炎火宅內,叁寶爲雨澤;冥冥大夜中,叁寶爲燈塔。」
《法句譬喻經》裏記載,過去天帝五衰相現,知道自己不久將死,死後會到一陶師家投胎爲驢子,所以心中非常愁憂苦惱。天帝知道叁界當中能救人離苦厄的,只有佛陀,于是趕往佛所,五體投地禮拜佛陀,且以至誠的心伏地受叁歸依。在未起身時,天帝的神識已到陶師家的母驢腹中作子。這時母驢無意間走到瓦壞間,破壞了許多的磚瓦陶器。陶師看了很生氣,就拿棍子打母驢而傷及胎兒,于是天帝的識神又回到自身中,因歸命佛法僧的功德,又回複天帝身。由此證明,歸依叁寶實在是個大功德、大福報。
人因爲有貪瞋癡,所以在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叁界中輪回,白天也是無常,晚上也是無常,被黑、白無常殺鬼所追逐。然而要出離叁界,要息滅貪瞋癡,就必須要歸依叁寶,修戒定慧。另外,修善雖然是好事情,可生到天上,但天上也有死亡,還是無常,所以是白無常;造了惡業,一定是墮落地獄、畜生、餓鬼,所以是黑無常。要脫離無常,超越叁界,就必須要受叁歸。歸依以後,不但能得到十方佛法僧叁寶的慈光加被、善神護持,更進一步,從外面的歸依佛法僧叁寶,見到自性的佛法僧叁寶,這樣就是真正的叁歸依。受叁歸依有這些好處,所以說叁寶是最尊最貴,值得每個人歸敬、依靠,值得每個人歸命。
「是謂正因能普濟」,什麼是正因?能夠超叁界、得到解脫,能夠超凡入聖、逢凶化吉、遇難成祥、增長福德智慧,這就是正因。能夠歸依叁寶就是正因,是正因緣,佛法說:「有因有緣事易成,有因無緣果不生,不信且看寒江柳,一經春風枝枝新。」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所生,這就是一種正因緣。在古印度對于世界的緣起有種種的說法,說世界是由時間所生,春夏秋冬四季所生;說世界是由東西南北四方所生、由梵天所生、由極微塵所生、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生;說這個世界是由于神我所生……說法很多,當時有九十六種外道,每一種外道都有他的說法、看法。
佛法是講因緣所生,慢慢去觀察,這個世界沒有哪一樣不是因緣和合産生出來的假象。例如氫氧結合成爲水,這就是因緣和合所生。水,如果遇到高溫,又變成了氣體上升;氣體上升遇到冷,又變成雲、變成雨,乃至于變成冰雹。所以,世間上一切諸法,無論是生理上的一切境界,無論是動物、植物,都是屬于因緣和合。有人說,現在有複製的動物,有複製的羊、複製的牛,佛法是講因緣、輪回,這如何解釋呢?在《金剛經》裏講,若胎生、若卵生、若濕生、若化生,這些複製動物就屬于化生,化生還是屬于佛法所說的因緣和合,變化所生。總之無論是世間法、出世間法,都是要靠仗因托緣所生。如修感應法門,修世間法、修出世法,還是一個因、一個是緣,一個是心、一個是境,心境相遇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諸法,所以因緣和合是正因。在佛經裏有很多關于因緣的道理,如天臺宗慧文大師看到龍樹菩薩所著作的《中論》,裏面有四句話:「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是中道義。」悟到這個因緣法,就開悟了。菩薩悟到因緣法,是藉因緣來做種種佛事,離開因和緣,這個世間一切法都不能存在。小乘知道因緣是假,所以就不要因緣,執著一個空,也是悟到因緣的道理。
佛法裏記載,馬勝比丘說:「諸法從緣生,諸法從緣滅」,就度了舍利弗。因爲因緣法是正因緣,契悟正因緣,就能悟到種種的道理,如悟到假有、悟到真空,乃至于悟到中道,都是離不開因緣所顯出來的道理。另外,佛法裏四無生偈,也是講因緣法,「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知無生。」所有一切法是因緣所生,不是自然而生,如果認爲是自然生起的,就屬于外道。舉例來說,樹不能生樹,一種是用種子播種,播種總是要泥土、水分、空氣;一種是插枝,把樹葉子剪掉,插在泥土裏面,除了有泥土,還要有水分,這都是緣起。所以無論是插枝、播種或接枝,這些都是諸法緣起。人必須要男女的交合,樹必須仗因托緣,才會一代繁一代,這就是「諸法不自生」。諸法也不是從他生出來的,也不是共同或無因而生出,所以一切法都是緣生無性,都是無生。把這四無生偈慢慢去思惟,自己當下這念心也能契悟到不生不滅,因爲是正因緣。正因緣能夠啓發我們的智慧,能夠契悟空性、契悟假有、乃至契悟佛性,所以稱爲正因。由于叁寶住世,才能使每一個人脫離苦海,才能夠超凡入聖,所以是正因。
「普濟」,普就是普遍;濟就是濟度。用佛法來普遍濟度一切衆生、一切根機了生脫死,所以稱爲普濟。也就是說,叁根普被、利鈍全收,人間、天上、地獄、乃至于十方世界,都能夠得到佛法的滋潤,所以稱爲普濟。根機成熟的人,已經得度了;沒有成熟的,就繼續用功修行,也播種了;跟叁寶沒有緣的,就跟他結緣,所以稱爲普濟。無論是上根、中根、下根,無論是六道輪回當中的哪一道,佛都不舍一切衆生,「願代衆生受無量苦,令諸衆生畢竟大樂」,所以佛法是叁根普被,上根、中根、下根,乃至于上上根。因爲衆生有很多根機,所以佛說八萬四千個法門,且開出種種的藥方,佛既然知道一切衆生都有佛性,當然一切衆生都能成佛,基于這個原因,所以佛法是普濟。
普濟什麼呢?因爲衆生有生死,生死就是指心念的生滅,佛法就是要普濟生死。一般人以爲從母胎裏生下來稱爲生,一口氣不來稱爲死,這當然是生死;但佛法所說的生死,是指這念心的生滅。如人從早上起床這念心生起,起了床馬上穿衣服,起床這念心又滅掉了,穿衣服這念心又生起來了,穿了衣服,又穿襪子、穿鞋子,穿衣服這念心又滅掉了,穿襪子、鞋子這念心又生起來了,穿了襪子、鞋子,或者是漱口,漱口這念心又生起來了,穿襪子這念心又滅掉了,漱了口……世間上的事情油鹽柴米,上班下班,每一件事都是生死、生滅。一個人從幼稚園到小學,又是一個生滅,心時時刻刻都向外面攀緣,無論是善、是惡,都是生滅,就是一重生死。
我們起一念慈悲心,慈心的果報是在天上;忽然這念心又變了,變得消極悲觀,乃至于起了煩惱、起了瞋心,這念心又墮落了,都是這念心的生滅,所以這念心非常微妙。這念心能夠使我們到地獄、畜生、餓鬼,也能使我們超凡入聖,水能載舟,水能覆舟,一切都是這念心,知道了以後,自己一定要修行。好的生滅,就是天堂,就是淨土;壞的生滅,就是地獄、畜生、餓鬼,這都是生死;到天上也是生死,到人間也是生死,到地獄、畜生也是生死。如何離開生死呢?就是要契悟到空性,乃至于契悟到佛性、覺性,契悟到菩提心,就沒有生死了。因爲衆生有生死,所以佛才開出八萬四千個藥方來普濟衆生。因爲我們心有生滅,所以身體就有生老病死,這個世界也有成住壞空。
生死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從迷惑、愚癡當中産生出這種生死的煩惱。一個是迷,一個是愚,愚就是癡,因愚才會迷,因迷又變成愚癡,所以是互相在惡性循環當中。當我們眼睛見到外面好的境界,認爲是實在的,不知道外面的境界是虛妄的,就被這好的境界迷惑了。如男性看到女性,身體很窈窕,聽到聲音很悅耳,顔色非常的鮮豔,就不知道這顔色是假、聲音也是假,不知道身形窈窕是會變化的,就被這些假相所迷,因迷而想要占有,乃至于去造惡業,這就成癡了。因爲心當中有癡心存在,就沒有智慧,沒有覺照,所以被外面境界所轉,又是迷,始終就是這樣惡性循環,所以才有生死,始終這樣在生死苦海中頭出頭沒,受六道輪回之苦,所以稱爲「鎮沈溺」。如同人掉到水裏,一時候頭出,一時候頭沒,又如人掉到爛泥坑裏,一腳爬出來,一腳又陷下去,就是說衆生始終在生死海當中,染了很多不好的習氣,一時候想改過,一時候習氣現前,又醉生夢死,所以始終從早上到晚上昏沈迷糊,就是鎮沈溺。鎮,是過去的習慣語,就是終日、整天。鎮沈溺,不但是從早上到晚上,乃至于這一生都是在生死海當中,沒有辦法得到安定,所以稱爲鎮沈溺。
看到衆生都是在生死苦海當中,沒有辦法得到解脫,始終是在叁界六道當中輪回,不知不覺、受苦受難,有如掉到爛泥坑、掉到水深火熱的苦海當中一般。我們認爲是苦海,可是在迷的衆生,反而以苦爲樂。例如告訴喝酒的人,酒不能喝,第一傷害身體、第二酒會亂性、第叁酒能壞事,但是他覺得酒才好呢!酒醉如神仙,就是有種種理由喝酒。我們認爲喝酒是勞命傷財,等于慢性自殺一樣,可是在迷當中的酒鬼,甚至沒有酒就不能活,迷失了本心。喝酒的被酒所迷,貪色的被色所迷,貪財的被財所迷,貪名的被名所迷,我們認爲這是迷,可是沈溺當中的人不認爲,所以成天起惑造業,造了業又要去受報,所以佛菩薩爲了要拯救在迷當中的沈溺衆生,發起大…
《無常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