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一早出城周行四海,時間到了就飛行回來。白象是很稀有的,是象中最尊最貴的;現在的象是兩個牙,六牙白象是代表轉輪聖王過去修六波羅蜜,所以感應這種珍貴的白象。第叁、馬寶,馬寶也能飛行,所謂天馬行空,和象寶有同等的功效,所以有時候騎馬,有時候騎象。第四、神珠寶,我們現在是用電燈照明,轉輪聖王的時代沒有電燈,所以用珠寶照明;中國也有用珠寶來照明,這珠寶稱爲夜明珠。神珠寶比夜明珠還要光亮,夜明珠只能照一個寢室、大廳,這神珠寶的光,隨國土大小,都能明照內外,使晚上與白天一樣的光明。第五、玉女寶,轉輪聖王有很多的妃子,相貌端正,顔色如玉般透剔,而且身上到冬天就産生溫暖,夏天就發出清涼,所以是一種寶,稱爲玉女寶。第六、主藏寶,又稱爲居士寶,這人宿福深厚,眼能徹見地中埋藏的寶物,也能知這些寶物是有主或無主。其有主物,就衛護之;若是無主物,就可供轉輪聖王使用。第七、主兵寶,就是足智多謀的武將,如同現在的叁軍總司令,能夠統領大軍東征西討、南征北伐,保衛國土。此人統領有四種兵:象兵、馬兵、車兵和步兵來鎮伏天下。象兵,過去古人在作戰的時候,把象訓練好,每只象有四個兵護著象的四腳,由象去沖鋒陷陣,所以稱爲象兵;馬兵,再加一倍,爲八位士兵來護這個馬去作戰,每一組都是由八位士兵組成,就稱爲馬兵;車兵,又稱爲車軍,車軍再加一倍,是十六位士兵組成來護這車,由車作戰;步兵又加一倍,叁十二個人爲一組,手拿刀劍作戰,稱爲步兵。
轉輪聖王無時無刻都有七寶鎮隨身的福報,不但如此,他的兒子很多,所以說「千子常圍繞」。眷屬有眷屬之樂,就證明轉輪聖王福德也有、眷屬也有,所謂人丁旺盛,稱心如意。所以世間上轉輪聖王是最尊、最貴、最富的。這麼富貴、富足,這麼稱心自在,可是還是脫離不了無常。
「如其壽命盡,須臾不暫停」,無論天上或轉輪聖王還是有壽命,有始就有終,有成就有壞,所以須臾不暫停,須臾是形容時間非常的短。世間上一切都是無常,時時刻刻都是在生滅當中,以整個世界來看,有成、住、壞、空;世界上所有的動物、人類都有生、老、病、死;不但是動物,植物也有生、老、病、死;心當中的念頭有生、住、異、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世界時刻都是在無常當中。這個世界除了自然的生、老、病、死以外,還有人爲的生老病死,如現在可以用藥物來繁殖,乃至複製;空中有很多的微生蟲,乃至于田裏面農藥一灑,不知道死了多少動物。所以觀察這個世界每一天,乃至于每一分、每一秒鍾都是有生,都是有死。
人身上的細胞也是如此。在醫學上來講,身上所有的細胞,在七年當中新陳代謝會換掉一次,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細胞死亡。如頭上的頭皮,身上的臭汗,都是細胞死亡排泄出來的。外面有死亡,內心也有死亡,所以人時刻都在生滅、生死當中。假使這個人,這一生有七十歲的壽命,過了一年就減少一年的壽命,過一天就是死掉了一天。一般人認爲:「我今年增加了一歲」,其實,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不是增加一歲,而是壽命滅少了一歲。一年是由十二個月組成,過了一個月就是死去了一個月;一個月是叁十天所組成,過了一天就死去了一天;過了一小時,壽命就減少了一小時;過了一分鍾、過了一秒鍾,壽命就死掉了一分鍾、一秒鍾。從這個角度來看,確實是須臾不暫停。
衆生時時都在無常、變化當中,最後「還漂死海中」,在六道輪回當中漂流不停,有時人道,有時天道,有時畜生道,有時餓鬼道,有時地獄道;有時善道,有時惡道,漂流在生死大海當中,頭出頭沒,沒有窮盡。一時下沈,一時上升,善道就是上升,得到暫時一點快樂,快樂過去了,業障現前又沈到惡道當中受苦,所以「還漂死海中,隨緣受衆苦」,隨著善惡業緣去受苦受難。
業有黑業、善業、淨業、不動業和白業。黑業就是五逆、十惡;做善事,稱爲善業,善業是在人天道上享福。除了善業、惡業,還有淨業,誦經、持咒、打坐、建道場,就稱爲淨業,淨業成就了是在淨土。淨土還是無常,如極樂世界中的阿彌陀佛還是要入涅槃,所以淨土也是有期限的。不動業,就是修四禅八定。這些緣、這些業,即使是善報,結束了還是要受衆苦,所以明白了以後,叁界當中無論隨什麼緣,都要去受衆苦。「衆苦」就是很多的苦,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乃至于無量諸苦。像心裏起煩惱也會受苦,外面給我們種種壓力、沖擊也會受苦,所以隨著善緣、惡緣,都是在苦海當中受苦受難。唯有白業,漏盡煩惱,證得道果,超脫叁界,才能脫離無常。
--------------------------------------------------------------------------------
(十五)940403
循環叁界內,猶如汲井輪,亦如蠶作繭,吐絲還自纏。
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衆,尚舍無常身,何況于凡夫。
父母及妻子,兄弟並眷屬,目觀生死隔,雲何不愁歎!
是故勸諸人,谛聽真實法,共舍無常處,當行不死門。
佛法如甘露,除熱得清涼,一心應善聽,能滅諸煩惱。
「循環叁界內,猶如汲井輪」,「循環」就是像車輪一樣,不斷地轉來轉去,始終是沒完沒了的在那裏循環。有時候欲界、有時候色界、有時候無色界,欲界當中又有種種差別,色界、無色界當中也都有種種差別,所以始終是像汲井輪在叁界當中輪轉。所謂「汲井輪」,就是過去的人挖井取水,在井上安一個木架,木架當中有個輪子,這輪子上套了一條繩子,繩子上頭綁一個桶子;藉這個輪子,把桶放下去,放下去時這輪子會轉,把水桶提上來時,這輪子也會轉,上也轉、下也轉,始終在旋轉當中,沒有停止過。我們在叁界當中,猶如汲井輪這樣的輪回不息。
「亦如蠶作繭,吐絲還自纏」,爲什麼會輪回呢?人就好象蠶作繭一樣,纏縛自己。如憨山大師《勸世文》所說:「蠶爲絲多命早亡」,因爲人要取蠶絲,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封閉起來,不但是自己纏縛自己,連命也沒有了。也就是說人爲了感情、欲愛這個情絲,所謂「情絲萬縷」,就像蠶一樣作繭自縛。一般人,沒有情感還要去培養情感,這就是蠶在吐絲,情感愈來愈多,這絲就愈來愈多,到最後自己纏縛自己,所以自作自受,都是由于情愛、色愛,使得這一生沒辦法得到解脫。不但沒辦法得到解脫,還因此造作殺、盜、淫等罪過,這種絲吐出來以後,隨著這個業就要受報,逃也逃不了,就像蠶作繭自縛,束縛自己在叁界當中頭出頭沒。
「無上諸世尊,獨覺聲聞衆,尚舍無常身」,無上諸世尊,契悟這念本具心性,證到的智慧、慈悲、禅定,及所修的福報沒有一個人能超得過。爲世界最尊、最貴的佛、無上士,都要舍去這個無常身。如釋迦牟尼佛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現在已經看不到,因爲是無常。釋迦牟尼佛是母親懷胎生下來的,既然是有生一定是有死,不管是怎麼樣生,最後都是要死。在佛陀時代,有位須蔓女是從花裏化生出來的,又如淨土裏面所謂的蓮花化身,也是生,有生一定有死,除非證到無生。何謂無生?大衆聽法的這念心,是人人本具的法身,契悟了這念心,安住在這念心上,這就是清淨法身佛,其余的一定是有生就有死。
如來有叁身:法身、報身、化身,我們所說的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就屬于化身,是應化所生,是釋迦牟尼佛叁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所修出來的。既然有成就有壞,有生也就有死,因此佛的化身也是無常,所以佛最後還是要入涅槃。如來叁身,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是不生不滅、不去不來,是無始無終;圓滿報身盧舍那佛,是有始無終;化身是有始有終。世界上無論是胎生、卵生、濕生、化生,都是無常的,只有達到寂靜無爲,證到常、樂、我、淨的境界,當下這念清淨法身佛才能完全顯現,才能脫離無常。這裏無上諸世尊,是指應化之身,應化所生,所以也是屬于無常。
除了佛以外,還有獨覺、緣覺,乃至于羅漢果位的聲聞衆。羅漢屬于小乘,獨覺、緣覺屬于中乘,菩薩屬于大乘。獨覺是在無佛住世的時候,看到世間上的無常現象,所謂「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悟到無常的境界,把所有世間塵事看破放下,最後這念心歸于空,所以稱爲獨覺。如果修十二因緣成道,就稱爲緣覺。聲聞是因釋迦牟尼佛說四谛法門,因聲而證到聲聞四果,就稱爲聲聞,這些都是叁界當中的聖者。聖者都要舍去這個無常身,例如羅漢證到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身,最後都要灰身泯智寂無生,都要舍去有爲法,而取真空及無爲法。無爲法就是不生不滅,所以「有形皆歸壞,不滅爲真空,但見曹溪水,門前坐春風。」這就不是無常,所以要契悟到中道實相這念心,才能脫離無常。
「何況于凡夫」,凡夫成天在財、色、名、食、睡當中,追逐色、身、香、味、觸、法,心念常在是非當中,這些都是凡夫境界。「父母及妻子,兄弟並眷屬」,眷屬包括父母、妻子、兄弟、兒女,乃至于朋友、同參、同事、同學。
「目觀生死隔」,到了生死關頭的時候,眷屬就相隔十萬八千裏,所謂黃泉路上,父子不相識。在生死兩條路上是互不相識,在生的時候有情有愛,死了之後誰也不認識誰,什麼都帶不走,所以「目觀生死隔,雲何不愁歎!」生死實在是無常的,死的時候一毛錢也帶不走,再急也沒有用。即使這一生中,有名有利,乃至于有很多的房屋、産業,有上百億、上千億的錢財,到最後還是要死。一口氣不來,只有業隨身,隨著業報輪回生死,每個人想到這些事情都會憂…
《無常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