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疑問品▪P5

  ..續本文上一頁近爲其上智。」

  

  這一段是韋刺史請問六祖大師「念佛真的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韋刺史問:「弟子經常看到出家衆或在家衆念阿彌陀佛,希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真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嗎?懇請六祖大師爲弟子解答這個困惑。」

  

  現今一般大衆也有這個疑問:「修淨土念佛求生西方,西方究竟在哪裏?」這也證明韋刺史是示現菩薩行,以在家居士的身分代大衆發問,幫助一般學佛大衆解除疑惑。

  

  六祖大師引述世尊在舍衛城所說的西方引化經文來回答韋刺史。西方引化經文就是《阿彌陀經》。「引」是接引,「化」是度化,用西方淨土法門來接引、度化衆生。佛法無量無邊,每一部經都是修行的法門,所以西方淨土也是一個法門,如果不了解這些道理,就會執一而非他。

  

  西方究竟在哪裏?根據《阿彌陀經》記載,距離我們這個世界十萬億佛土遙遠,有一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佛,號「阿彌陀」。因此六祖大師說:「若論相說,裏數有十萬八千」,有十萬億佛土那麼遙遠。佛法可以從事上講、從理上講,從因上講、從果上講,十萬億佛土是從事上講。怎麼會構成十萬八千呢?因爲我們的身心有十惡八邪,所以就有十萬八千;如果這個身心沒有十惡八邪,確確實實在剎那之間就能超越十萬億佛土,立刻就能到達極樂世界。

  

  大衆自己想一想,當這念心有了煩惱,看這個世界處處都不順眼,似乎每個人都在排斥自己、和自己作對;相反地,如果自己心裏很歡喜、快樂、平靜時,或是體悟了禅悅,就會感覺自己現前所在之處就是淨土。所以,一切都是源自于自己的這念心。這念心非常微妙,白天打妄想,起了惡念,晚上就會做惡夢,或是夢見妖魔鬼怪,這都是白天打妄想所招感來的。如果心沒有妄想,時時刻刻保持正念,正念就是光明、正念就是解脫,這念心超越了時間、空間,晚上做夢就是一片光明,乃至于一剎那即超越十萬八千裏,不但是超越,而且當下就是淨土、當下即見彌陀。所以,一切都是心與境的關系。心是內,境是外,如果這念心有內、有外,就是有人我、是非,分別彼此,就有十萬八千裏的距離;如果這念心無內、無外,能看破、放下、不執著,內外就能一如,這時候即使是十萬八千裏,一剎那就到達了。

  

  有些人不了解《六祖壇經》,以爲六祖大師只是在理上講。大衆要了解,理是事的開始,理是「知」,事是「行」。儒家王陽明也講「知行合一」,知達到最高的境界,自然與行互相契合,行達到最高的境界,理就現前。所以,十萬八千就是心中的十惡八邪,因爲心中有十惡八邪,淨土就被障蔽;一旦心中的十惡八邪消除了,這念心都是光明,光明就是淨土。因爲能行八正道,所以八邪自除;相反的,心念不正,以十惡爲因,則招感八邪,所以招感外境離淨土有十萬億佛土之隔。

  

  六祖大師說「去此不遠」,爲什麼又說有十萬八千這麼遙遠?因爲說遠是從「事」上講、是從「果」上講,說近是從「理」上講、是從「因」上講。「說遠爲其下根,說近爲其上智」,對根性鈍的人來講,的確是很遙遠,因爲聽了很多道理還是沒辦法契入,于是就說「在十萬億佛土遠的地方」有個極樂世界。對上根利智的人而言,內外一如、心境一如,雖然是十萬億佛土這麼遠的距離,一剎那就能到達。所以禅宗講:「迷即衆生,覺即菩提。」究竟是遠?是近?菩提非遙,在迷悟之間,沒有悟,就是相當地遠,騎牛找牛,走遍天涯海角也找不到,離道愈來愈遠;悟了,當下這念心就是,十萬億佛土剎那間就能到達。淨土宗也說:「屈伸臂頃到蓮池」,悟了,一剎那就到達了。悟到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悟到這念心不生不滅、不去不來,這念心時時刻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就是淨土、這就是無生,是果證無生。上根、上智的人能夠聽得懂這些道理,可是鈍根的人卻始終懷疑,執著外面有個西方淨土,不相信當下這念心就是淨土。

  

  

  --------------------------------------------------------------------------------

  (十一)970629

  

  人有兩種,法無兩般,迷悟有殊,見有遲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淨其心。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

  

  「人有兩種,法無兩般」,人有上根、下根的區別,但是法卻是沒有兩樣,所謂「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沒有頓、沒有漸,只是因人、因機而有不同的說法。「迷悟有殊,見有遲疾」,這念心因爲迷悟的差別,所以淨土就有遠近。悟了就很近,迷了就很遠。悟到這念心即是道,就不會再騎牛找牛,舉手、動足都與釋迦牟尼佛同一鼻孔出氣。悟了以後,就不再求佛,爲什麼?因爲「心即是佛」,時時刻刻這念心都存在,再去求就是「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沒有悟到這念心,始終是在心外求道、心外求佛,希望佛菩薩爲自己加持、摩頂、授記,希望佛菩薩使自己開悟,這種想法就是在迷的衆生。悟了這念心,淨土、佛就在眼前,舉手動念都是在轉大*輪,眼睛一眨、手一動就是神通;沒有悟到這念心,始終認爲唯有釋迦牟尼佛才會轉大*輪,甚至認爲現神通才是轉大*輪。所以,在這念心上契悟最重要。想要有正確的認知,也有遲、疾的差異。心如果還在迷惑當中,在理上就聽不懂,就只能在事上了解,從事上建立知見;如果真正悟到這念心,當下就能契悟正知見,過去的邪知邪見當下就轉過來了。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淨其心」,迷人不知道心即是佛,不知道心淨就是淨土,始終執著外面有淨土、執著外面有佛,始終在東尋西找。「求生于彼」,「彼」就是未來,將所有的希望、果報放在未來。悟到心即是佛、心即是道、心清淨就是淨土,就不會再東求西找,時時刻刻安住這念心,有妄想、惡念,立刻就覺照、淨化。所以悟了的人知道自淨其心,心清淨才是佛,心清淨才是道,心清淨才是淨土。

  

  這個法門實在非常殊勝,但是下根的人聽不進去,甚至于說:「我明明就是要生淨土,爲什麼卻要我淨心呢?我的心就是沒辦法清淨,就是會起貪、瞋、癡,造殺、盜、淫,所以我才要求生淨土。如果一定要淨心,我不就不能生淨土了?」自認爲與淨心法門不相應,沒辦法建立信心。大衆要了解,心不淨就不會有淨土的果報。念佛是個法門,用念佛來淨心、定心,心清淨了、心定了,當下不就是淨土嗎?六祖大師所說的法,直截了當告訴我們「自淨其心」,不要東求西找,不找淨土、也不找佛,因爲心清淨才是真正的淨土,悟了這念心才是真正的佛;所以,成佛、生淨土必須先淨心。

  

  「所以佛言,隨其心淨即佛土淨」,六祖大師惟恐自己所講的法,大家還是不相信,所以舉證佛所講的話。由此可知,不只六祖大師這麼講,所有一切諸佛如來、大乘經典也都這麼講:「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自淨其意就是清淨自己這念心。《觀無量壽佛經》裏講得更清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要了解這些道理,明白了以後要有信心,才不會隨著錯誤的知見團團轉。

  

  

  --------------------------------------------------------------------------------

  (十二)970706

  

  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凡愚不了自性,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悟人在處一般。所以佛言,隨所住處恒安樂。

  

  「使君!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使君」就是韋刺史,六祖大師一方面再次提醒韋刺史,另一方面也是藉此提醒大衆注意以下的重點。「東方人但心淨即無罪」,雖生在東方,只要心清淨就沒有罪業;所以,不一定要求生西方,如果想求生西方,也得要先淨化這念心,這念心清淨了,即使是身處東方也能成佛、成菩薩,東方也可以成爲極樂世界。不知道清淨自己這念心,認爲念佛可以滅除罪障,于是天天造惡業,造了惡業再來念佛消罪,始終在放火、加油、熄火,這是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這是顛倒。所以要想無罪,淨心則無罪,心清淨就沒有罪過。相反地,「雖西方人,心不淨亦有愆」,雖然是在西方極樂世界,這念心不清淨就有罪業、過失,有了罪愆就要忏悔,倒不如心不造惡業,時時刻刻保持心清淨,這就是光明。

  

  「東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國?」這是一種譬喻。東方人造了罪,可以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了罪,又該念佛求生何方呢?這就好比身在臺灣的人犯了罪之後逃到美國;在美國的人犯了罪,又要逃到哪裏呢?逃到臺灣嗎?逃得了嗎?逃不了的。所以,念佛是爲了淨心、定心,心清淨了就是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大衆身口意叁業清淨,當下就是在西方。如果不知道這些道理,時時刻刻打妄想、造惡業,就會墮入惡道。

  

  「凡愚不了自性」,凡夫愚癡顛倒,不明了自性在哪裏、心在哪裏?自性就是自己的本心本性,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這念心,就是知道是非、善惡、改過、作主的這念心,也就是大衆的良知良能,也就是佛法所講的自性佛。天臺宗提到:「佛智照中,佛智照假,佛智照空」,佛智就是覺悟的智慧,知道改過向善、知道精進、知道破除煩惱的這念心,這就是自性佛。

  

  「不識身中淨土,願東願西」,由于衆生心中的妄想、執著不斷,身口意造作種種過失,身心不清淨,所以身體的地、水、火、風是一片黑暗,沒有光明,身心成了穢土;佛的身心清淨無染,清淨的地、水…

《六祖壇經疑問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六祖壇經般若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