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六祖坛经疑问品▪P5

  ..续本文上一页近为其上智。」

  

  这一段是韦刺史请问六祖大师「念佛真的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韦刺史问:「弟子经常看到出家众或在家众念阿弥陀佛,希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真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吗?恳请六祖大师为弟子解答这个困惑。」

  

  现今一般大众也有这个疑问:「修净土念佛求生西方,西方究竟在哪里?」这也证明韦刺史是示现菩萨行,以在家居士的身分代大众发问,帮助一般学佛大众解除疑惑。

  

  六祖大师引述世尊在舍卫城所说的西方引化经文来回答韦刺史。西方引化经文就是《阿弥陀经》。「引」是接引,「化」是度化,用西方净土法门来接引、度化众生。佛法无量无边,每一部经都是修行的法门,所以西方净土也是一个法门,如果不了解这些道理,就会执一而非他。

  

  西方究竟在哪里?根据《阿弥陀经》记载,距离我们这个世界十万亿佛土遥远,有一个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有佛,号「阿弥陀」。因此六祖大师说:「若论相说,里数有十万八千」,有十万亿佛土那么遥远。佛法可以从事上讲、从理上讲,从因上讲、从果上讲,十万亿佛土是从事上讲。怎么会构成十万八千呢?因为我们的身心有十恶八邪,所以就有十万八千;如果这个身心没有十恶八邪,确确实实在剎那之间就能超越十万亿佛土,立刻就能到达极乐世界。

  

  大众自己想一想,当这念心有了烦恼,看这个世界处处都不顺眼,似乎每个人都在排斥自己、和自己作对;相反地,如果自己心里很欢喜、快乐、平静时,或是体悟了禅悦,就会感觉自己现前所在之处就是净土。所以,一切都是源自于自己的这念心。这念心非常微妙,白天打妄想,起了恶念,晚上就会做恶梦,或是梦见妖魔鬼怪,这都是白天打妄想所招感来的。如果心没有妄想,时时刻刻保持正念,正念就是光明、正念就是解脱,这念心超越了时间、空间,晚上做梦就是一片光明,乃至于一剎那即超越十万八千里,不但是超越,而且当下就是净土、当下即见弥陀。所以,一切都是心与境的关系。心是内,境是外,如果这念心有内、有外,就是有人我、是非,分别彼此,就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如果这念心无内、无外,能看破、放下、不执着,内外就能一如,这时候即使是十万八千里,一剎那就到达了。

  

  有些人不了解《六祖坛经》,以为六祖大师只是在理上讲。大众要了解,理是事的开始,理是「知」,事是「行」。儒家王阳明也讲「知行合一」,知达到最高的境界,自然与行互相契合,行达到最高的境界,理就现前。所以,十万八千就是心中的十恶八邪,因为心中有十恶八邪,净土就被障蔽;一旦心中的十恶八邪消除了,这念心都是光明,光明就是净土。因为能行八正道,所以八邪自除;相反的,心念不正,以十恶为因,则招感八邪,所以招感外境离净土有十万亿佛土之隔。

  

  六祖大师说「去此不远」,为什么又说有十万八千这么遥远?因为说远是从「事」上讲、是从「果」上讲,说近是从「理」上讲、是从「因」上讲。「说远为其下根,说近为其上智」,对根性钝的人来讲,的确是很遥远,因为听了很多道理还是没办法契入,于是就说「在十万亿佛土远的地方」有个极乐世界。对上根利智的人而言,内外一如、心境一如,虽然是十万亿佛土这么远的距离,一剎那就能到达。所以禅宗讲:「迷即众生,觉即菩提。」究竟是远?是近?菩提非遥,在迷悟之间,没有悟,就是相当地远,骑牛找牛,走遍天涯海角也找不到,离道愈来愈远;悟了,当下这念心就是,十万亿佛土剎那间就能到达。净土宗也说:「屈伸臂顷到莲池」,悟了,一剎那就到达了。悟到师父说法、诸位听法的这念心,悟到这念心不生不灭、不去不来,这念心时时刻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就是净土、这就是无生,是果证无生。上根、上智的人能够听得懂这些道理,可是钝根的人却始终怀疑,执着外面有个西方净土,不相信当下这念心就是净土。

  

  

  --------------------------------------------------------------------------------

  (十一)970629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

  

  「人有两种,法无两般」,人有上根、下根的区别,但是法却是没有两样,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没有顿、没有渐,只是因人、因机而有不同的说法。「迷悟有殊,见有迟疾」,这念心因为迷悟的差别,所以净土就有远近。悟了就很近,迷了就很远。悟到这念心即是道,就不会再骑牛找牛,举手、动足都与释迦牟尼佛同一鼻孔出气。悟了以后,就不再求佛,为什么?因为「心即是佛」,时时刻刻这念心都存在,再去求就是「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没有悟到这念心,始终是在心外求道、心外求佛,希望佛菩萨为自己加持、摩顶、授记,希望佛菩萨使自己开悟,这种想法就是在迷的众生。悟了这念心,净土、佛就在眼前,举手动念都是在转大*轮,眼睛一眨、手一动就是神通;没有悟到这念心,始终认为唯有释迦牟尼佛才会转大*轮,甚至认为现神通才是转大*轮。所以,在这念心上契悟最重要。想要有正确的认知,也有迟、疾的差异。心如果还在迷惑当中,在理上就听不懂,就只能在事上了解,从事上建立知见;如果真正悟到这念心,当下就能契悟正知见,过去的邪知邪见当下就转过来了。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迷人不知道心即是佛,不知道心净就是净土,始终执着外面有净土、执着外面有佛,始终在东寻西找。「求生于彼」,「彼」就是未来,将所有的希望、果报放在未来。悟到心即是佛、心即是道、心清净就是净土,就不会再东求西找,时时刻刻安住这念心,有妄想、恶念,立刻就觉照、净化。所以悟了的人知道自净其心,心清净才是佛,心清净才是道,心清净才是净土。

  

  这个法门实在非常殊胜,但是下根的人听不进去,甚至于说:「我明明就是要生净土,为什么却要我净心呢?我的心就是没办法清净,就是会起贪、瞋、痴,造杀、盗、淫,所以我才要求生净土。如果一定要净心,我不就不能生净土了?」自认为与净心法门不相应,没办法建立信心。大众要了解,心不净就不会有净土的果报。念佛是个法门,用念佛来净心、定心,心清净了、心定了,当下不就是净土吗?六祖大师所说的法,直截了当告诉我们「自净其心」,不要东求西找,不找净土、也不找佛,因为心清净才是真正的净土,悟了这念心才是真正的佛;所以,成佛、生净土必须先净心。

  

  「所以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六祖大师惟恐自己所讲的法,大家还是不相信,所以举证佛所讲的话。由此可知,不只六祖大师这么讲,所有一切诸佛如来、大乘经典也都这么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自净其意就是清净自己这念心。《观无量寿佛经》里讲得更清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所以要了解这些道理,明白了以后要有信心,才不会随着错误的知见团团转。

  

  

  --------------------------------------------------------------------------------

  (十二)970706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所以佛言,随所住处恒安乐。

  

  「使君!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使君」就是韦刺史,六祖大师一方面再次提醒韦刺史,另一方面也是藉此提醒大众注意以下的重点。「东方人但心净即无罪」,虽生在东方,只要心清净就没有罪业;所以,不一定要求生西方,如果想求生西方,也得要先净化这念心,这念心清净了,即使是身处东方也能成佛、成菩萨,东方也可以成为极乐世界。不知道清净自己这念心,认为念佛可以灭除罪障,于是天天造恶业,造了恶业再来念佛消罪,始终在放火、加油、熄火,这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是颠倒。所以要想无罪,净心则无罪,心清净就没有罪过。相反地,「虽西方人,心不净亦有愆」,虽然是在西方极乐世界,这念心不清净就有罪业、过失,有了罪愆就要忏悔,倒不如心不造恶业,时时刻刻保持心清净,这就是光明。

  

  「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这是一种譬喻。东方人造了罪,可以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了罪,又该念佛求生何方呢?这就好比身在台湾的人犯了罪之后逃到美国;在美国的人犯了罪,又要逃到哪里呢?逃到台湾吗?逃得了吗?逃不了的。所以,念佛是为了净心、定心,心清净了就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大众身口意三业清净,当下就是在西方。如果不知道这些道理,时时刻刻打妄想、造恶业,就会堕入恶道。

  

  「凡愚不了自性」,凡夫愚痴颠倒,不明了自性在哪里、心在哪里?自性就是自己的本心本性,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这念心,就是知道是非、善恶、改过、作主的这念心,也就是大众的良知良能,也就是佛法所讲的自性佛。天台宗提到:「佛智照中,佛智照假,佛智照空」,佛智就是觉悟的智慧,知道改过向善、知道精进、知道破除烦恼的这念心,这就是自性佛。

  

  「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由于众生心中的妄想、执着不断,身口意造作种种过失,身心不清净,所以身体的地、水、火、风是一片黑暗,没有光明,身心成了秽土;佛的身心清净无染,清净的地、水…

《六祖坛经疑问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六祖坛经般若品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