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祖壇經疑問品▪P8

  ..續本文上一頁想見到大勢至菩薩,就要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要喜、要舍、要隨喜贊歎他人,這都是在因上用功,在慈、悲、喜、舍的因上精進用功,就能與大勢至菩薩相感應。修行達到叁業清淨,身業清淨、口業清淨、意業清淨,就能見到釋迦牟尼佛。想要見到阿彌陀佛,就應時時刻刻保持平常心、平直心。

  

  「人我是須彌,邪心是海水,煩惱是波浪,毒害是惡龍,虛妄是鬼神」,這念心有人我是非、我慢貢高、自私自利,或是有人得罪了自己就懷恨在心,不知道冤親平等,乃至于做出損害他人的事,這就是大須彌山存在自心當中。想推倒心中這座須彌山,就先得看破人我是非。如果內心充滿了邪知邪見,充滿了偏執,前念接著後念,如同波浪一般無法止息,這種心念就像洶湧的海水會將自己淹沒,始終在煩惱、黑暗當中,在輪回的果報當中。一旦邪心轉過來,煩惱息滅,種種惡業果報就消失了。

  

  「毒害是惡龍」,如果有害人之心,這種心念就是惡龍。想要避免種種毒害,就應該檢討反省自己這念心是不是有貪、瞋、癡叁毒?有沒有害人之心?有沒有排斥別人的心?假使有,就要改過遷善。「虛妄是鬼神」,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虛妄不實、虛僞、作假、掩飾自己的念頭,自己沒有德行卻顯示出有德行,自己沒有定力卻裝作很有定力,這就是虛妄,有這種心念就是與鬼神相應,因爲鬼神的心是虛妄的。大家要了解,這不只是一種道理,理當中還有事。一般人說「內神通外鬼」,以佛法來講是「內邪感外鬼」,因爲有虛妄心、虛僞心、不實在的心,這種心的頻道和鬼神法界的頻道相感應,就感通外面的鬼神法界。要想脫離鬼神的惡報、脫離鬼神的擾亂,就要除去自己的虛僞心。有人聽了這些道理,心裏又産生了誤解,認爲:「虛僞、作假就是鬼神,心懷惡毒就是毒龍,這麼說來,世間上的鬼神、毒龍是不存在的了?」佛法有事、有理,上面所說的是從理上講、是從因上講。一個是因、一個是果,一個是事、一個是理,不能因爲是從因上講、理上講,就認爲沒有鬼神、沒有毒龍。修行要先悟理,除了在理上契悟,也要在事上用功,除去心中的貪、瞋、癡叁毒,除去虛妄心,才能脫離叁塗惡道。

  

  「塵勞是魚鼈」,塵是塵境,一般衆生都離不開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境界,譬如眼睛看外面的形形色色,接觸色塵久了眼根就會疲勞,耳朵聽聲音聽久了會打瞌睡,這些都屬于塵勞。一般人說「水清無魚」,魚都是在渾水中生存,魚鼈經常是在動當中,因爲它們喜歡塵勞;貪著塵境,就招感魚鼈的果報。六根攀緣六塵,不但使身心感覺勞累,過度貪著甚至還會造作惡業,所以要遠離塵勞。這裏所講的塵勞是指世間的燈紅酒綠、歌聲舞影、色聲香味,是指外面粗的塵境,六根接觸這種六塵,起了貪心、瞋心,産生憎愛,造作惡業,最後就會墮入叁塗、墮入魚鼈的惡報。如何遠離塵勞境界?要從心遠離,如《金剛經》所說的「無住生心」。遠離,不是身遠離,而是心遠離;身很難遠離塵境,因爲在日常生活中,眼睛看、耳朵聽……六根經常都要接觸六塵。所謂「巧把塵勞作佛事」,運用清淨的六塵淨化世間濁染的六塵,這是一種方便法,例如道場裏的大殿、公園,雖然都屬于塵,但這是清淨的塵境;梵呗屬于聲塵,可是聽到梵呗的聲音,心就會覺得甯靜。

  

  「貪瞋是地獄」,起了貪心,不論是貪財、貪色、貪吃、貪睡,都會增長習氣,當自己追求的欲望不能滿足時,就起瞋心、怨天尤人,內心的光明頓失,當下就如同活在地獄之中,乃至于起惡念、造了地獄的因,將來一定感地獄的果報,這是從因上講。除去貪心、瞋心、淫欲等種種惡念、惡行,才能離開地獄的果報,因爲沒有因就不會感果。

  

  「愚癡是畜生」,不知道因緣果報的道理、不知道人人都有佛性,這念心經常糊塗、顛倒,所作所爲就愈來愈愚癡,心就愈來愈迷糊,如同畜生道的衆生一樣無知,將來所感的果報就是畜生。一般人只知道現在是因、未來是果,其實因果同時存在,都是這念心所産生的果報,因爲心生萬法。這念心非常微妙,真正認識這念心、明白這念心的人就不會愚癡。

  

  

  --------------------------------------------------------------------------------

  (十八)970821

  

  

  民國初年,有一位富翁結交了許多地方上的官紳,並和他們勾結,仗勢欺人。富翁養了很多牛羊,經常把牛羊放牧到隔壁鄰居陳老頭的田裏,結果田裏種植的稻麥、蔬菜都被牛羊吃得精光。陳老頭爲了生計,只好和這位富翁打官司。無奈富翁有很多靠山,所以陳老頭不但在地方上打不贏,告到縣衙裏也打不贏。日子久了,陳老頭更加郁悶,感歎活著很痛苦,人生實在沒有指望。因爲農人就是靠莊稼維持生活,自家田裏的稻麥都被別人的牛羊吃光,不但有冤無處申訴,根本連生活都過不下去了,被逼得只有死路一條。陳老頭愈想愈生氣,既然告官告不倒他,說理說不過他,甚至打架都打不贏他……于是發了毒願:「我死後一定要變成一條毒蛇來報仇,把他們全家都咬死!」

  

  陳老頭的心裏充滿了怨怒,天天想著要報仇雪恨,想久了就生病了。他覺得自己已經無藥可救,就請來一位木匠爲自己做了一具棺材。陳老頭告訴木匠:「我的棺材上下都要留個小洞。」木匠覺得很奇怪,做了這麼多年的棺材,從不曾有人說要留個洞!于是就對陳老頭說:「你要告訴我爲什麼要留洞,否則我不做。」陳老頭就講:「反正我總是要死的,告訴你也無妨。我家隔壁的富翁欺人太甚,現在我拿他沒辦法,所以死了以後我要變成一條毒蛇報仇,要把富翁全家通通咬死,以泄我心頭之恨!所以棺材要留個洞,我才好從洞裏出來。」木匠知道原因之後,就去告訴隔壁的富翁。

  

  富翁聽了這個消息,每天都心神不甯,只好找人去和陳老頭商量、溝通,表示不但要彌補陳老頭過去的一切損失,還願加倍賠償,親自向陳老頭道歉,希望他能打消報仇的念頭。陳老頭看到富翁確實有改過的心,心想:「看來他是真心悔改,以後的農作物就不會再被糟蹋了,況且自己也得到一些錢財賠償。算了!就放他一馬吧!」說也奇怪,當陳老頭答應不報仇的時候,忽然從嘴裏吐出了一條毒蛇,病也就好了。

  

  所以大家要了解,念力、願力是不可思議的,心生萬法,心想到什麼,就會産生什麼境界。所謂「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以信仰來說,有人信仰觀音,希望觀音菩薩幫自己消業障,爲自己摩頂、授記、傳法,天天想這個境界,晚上就會夢到這個境界;想耶稣,就會夢到耶稣;想土地公,就會夢到土地公;想到自己愛慕的人,晚上就會夢到這個人;想到親人,就會夢到親人……,因爲這念心無遠弗屆。但是,不論所想的是什麼,終究是生滅境界。想佛,會夢到佛、看到佛,即使看到佛仍是屬于生滅,有生必定有滅。因爲想念的心並不是真心,而是心的作用。什麼是真心?真心不去不來、不生不滅。這念不生不滅的心可以自在地作用,作用的時候是心之用,不作用就歸于心之體。心之體是如來,心之用就是「如來者,乘如實道而來,乘如實道而去」。明白了這些道理,進一步就能落實修行,只起善念、不起惡念,時時刻刻保持正念,正念就是心體。這念心保持無念、無住、無爲,就是佛的境界,就是不生,就不會墮入畜生道、地獄道、魚鼈道、鬼神道、毒龍道。要想出離五濁惡世,也是這麼出離。

  

  人生在世不可能不起心動念,所以起心動念就要起善念,發揮善的作用,善念能生功德、福報,善念可以轉識成智。雖然過去起惡念,現在念頭轉過來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時時刻刻起善念,修建道場、受持戒律、弘揚佛法都屬于善念;善念成就,就是福報、就是光明、就是出世法。最後還要歸于無念,不但惡念了不可得,善念也了不可得,這念心不生不滅、不去不來,無念、無住的心就能離開叁塗惡道,離開六道輪回。明白這些道理,修行就很實在、很有意義,是四兩撥千斤。

  

  

  --------------------------------------------------------------------------------

  (十九)970831

  

  「善知識!常行十善,天堂便至。除人我,須彌倒;去邪心,海水竭;煩惱無,波浪滅;毒害除,魚龍絕。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自性內照,叁毒即除,地獄等罪,一時消滅,內外明徹,不異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彼?」

  大衆聞說,了然見性。悉皆禮拜,俱歎善哉,唱言:「普願法界衆生,聞者一時悟解。」 

  諸位善知識!在生活中常行十善,天堂的境界自然現前;如果只是在心外求生天堂,卻不知道修行十善,那是緣木求魚。唯有破除人我執著,去除貢高我慢心,真正實踐冤親平等,須彌山就不存在了。能去除邪心、邪知邪見,苦海就會枯竭,可以免除海水的災難。煩惱沒有了,心中的波浪就能止息,這念心就歸于平靜。心裏的貪、瞋、癡叁毒化除了,就不會招感毒害,不會受魚龍的惡報。

  

  「自心地上覺性如來,放大光明,外照六門清淨,能破六欲諸天」,「覺」是覺性、靈知靈覺,每個人都有靈知靈覺,靈知靈覺時時刻刻都存在,如如不動、了了常知、圓明寂照,就是覺性如來;真正達到覺性時時刻刻現前,一切都是現成。師父說法、諸位聽法的這念心就是自心,稱之爲覺性如來,覺性就是如來,這個如來沒有形相。靈知靈覺染汙,就成了衆生。所以衆生是不覺,是妄想顛倒;二乘聖者已經去除貪、瞋、癡、慢、疑、邪見,稱…

《六祖壇經疑問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六祖壇經般若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