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一)
每個人都很關心自己的命運,
都希望自己的命運是無諸障礙、大富大貴的。
而要如何才能
使自己的命運光明、富貴呢?
每個人都很關心自己的命運,都希望自己的命運是無諸障礙、大富大貴的。而要如何才能使自己的命運光明、富貴呢?就必須要確實了解因緣果報與命運的關系了。
命運包括的範圍非常的廣泛,涵蓋了生命、生存及生活叁個層面。第一、生命,如果明白生命的真義,則生命是無窮盡的。第二、生存,要想獲得生命的真義,就必須思惟如何生存?生存的目的是什麼?第叁、生活,我們從早到晚,穿衣吃飯、行住坐臥之中,所發生的種種行爲,就是生活。而生活除了物質以外,還有精神上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每一個家庭、公司、國家,乃至全世界都有全世界的命。而命有好、有壞,這其中,與「運」有很大的關系。所謂「運」,就是運轉,日複一日,月複一月,年複一年,始終不停地流轉不息。而生存、生活、生命,就是如此周而複始,不停的運轉,有時候好、有時候壞;個人是如此,家庭、社會、國家也是如此。
現在科學、交通發達,整個世界時空的距離縮短,所謂「天涯若比鄰」、「拔一毛而動全身」,所以,全世界的命運,與每個人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二)
若希望全世界的命運光明、安樂,
每個人就要先從自己做起,
從這一念心做起;
心就是因,
有因即有果,
因緣果報與命運有著很大的關聯。
人與人之間的命運是相互關聯的,是一體的。例如現在科技高度的發展,透過太空中的人造衛星,對全世界的情形即了若指掌。明白此一道理,除了愛護自己的生命,也同樣要愛護他人的生命;自己的生活很安樂,也希望他人的生活很如意,能夠如此,全世界就能和平、安樂。
衆生的命運是一體的。假使突然爆發戰爭,每個人心裏都不安、擔憂;衆生的命運是息息相關、相互影響的。若希望全世界的命運光明、安樂,每個人就要先從自己做起,從這一念心做起;心就是因,有因即有果,因緣果報與命運有著很大的關聯。
因緣果報,是由這一念心所感召;這念心,起一個念頭,就是一個因,這個因將來就會形成一種果報。假使這念心起了善念,將來善業成熟,一定獲得善報;假使這念心起了惡念,將來惡業現前,就要承受惡報。念頭雖然微細,但影響卻很大,明白這個道理,就知道這念心不能妄動。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叁)
以慈悲心關照社會、關照一切衆生,
就是一種善緣;
善緣成就了,
就有福德,
就能夠成就世間、出世間的善業。
古德雲,坐而言,不如起而行。不僅心中要向往善法,還要如理思惟,然後付諸實行,采取行動,若能將善法確實成就,將來就形成一種善業、善報。然而同樣具備善念、善行,但是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敗,這是什麼原因?這就是「緣」。有因,還要有緣;緣是外在的緣,佛法言「未成佛道,先結人緣。」想要證道、成佛、普度衆生,先要與衆生結善緣,不能結惡緣,一旦結了惡緣,無論走到什麼地方,別人都會討厭。
善緣的範圍很廣泛,例如以慈悲心、平等心、恭敬心,處處爲人著想;對父母盡孝、對師長尊敬、對朋友節義,對一切衆生慈悲爲懷。《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雲:「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爲體故。因于衆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故知,大悲心是成佛的根本。
以慈悲心關照社會、關照一切衆生,就是一種善緣;善緣成就了,就有福德,就能夠成就世間、出世間的善業。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四)
以慈悲心、平等心修布施行--
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使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歡喜,
諸佛自然就歡喜,這即是一種善緣;
具足諸多善因、善緣,事業、道業才能夠成就。
以慈悲心、平等心、恭敬心關照一切衆生,衆生就會歡喜;佛經雲,並不是燒一支香拜佛,佛菩薩就會歡喜,就能得到佛菩薩的護持;而是「衆生歡喜,諸佛歡喜」。以慈悲心、平等心修布施行--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使每一個人都能得到歡喜,諸佛自然就歡喜,這即是一種善緣;具足諸多善因、善緣,事業、道業才能夠成就。
以同樣的智慧、體力、經濟環境,做同樣的事情,爲什麼甲能夠成就,乙卻無法成就?因爲甲在過去生中種了善因、善緣,所以經常會遇到善人相助,不會遇到惡人障礙,這就是善緣。如果沒有結善緣,縱使有智慧、財力、有奮鬥的意志,可是因緣不具足,遇人不淑,事情便不容易成就,這就是過去生的福報不夠。而過去生的福報,是由廣修善法、廣結善緣而來的。
過去生的福報不夠,現在就要努力廣結善緣、廣積福德資糧,如此便能遇難呈祥、逢凶化吉,重新開創出一番天地。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五)
古德雲,山中無衲子,人間無宰相。
這就是因果的道理。
假使前世沒有福德,今世亦未種善因,
反而用種種不正當的方法,
巧取豪奪,不擇手段,
既使得到富貴,
也會失去。
佛法浩瀚無邊,無所不包。如釋迦牟尼佛,有時講醫學,有時講生理學、心理學或天文學,講過去、現在、未來…等,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佛爲什麼有這麼深廣的智慧?因爲佛知因識果,生生世世都在修行,都在廣修善法、廣結善緣。具足善因,善緣,作什麼事情,都能成就。
古德雲,山中無衲子,人間無宰相。這就是因果的道理。前世有福德,今世只要繼續努力,就能遇到好的因緣;假使前世沒有福德,今世亦未種善因,反而用種種不正當的方法,巧取豪奪,不擇手段,既使得到富貴,也會失去。
《楞嚴經》雲:「因地不真,果遭迂曲」。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因緣果報之理,是真實不虛的。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六)
社會上,有很多人想修行、成道,
但是方向走錯了,
想生天,不但升不了天,反而下地獄;
不但成不了佛,反而成了魔道衆生。
這是什麼原因?
就是不知道因緣的道理。
任何人都離不開因緣果報的法則。
修行者希望成道,須要因緣具足;發心成佛的心願,是因;還須要外緣具足,要親近大善知識,經過明師指導,知見、修行的方法都很正確,又很精進,才不會走錯路、走遠路,這是一種緣;另外,還需要很平靜、清淨的地方;衣、食、住、行等等,都要有善信發心、護持。種種的因緣具足了,再修行、打坐,就能夠開悟、證到叁昧。故知,修行證果,亦離不開因緣和合的法則。
社會上,有很多人想修行、成道,但是方向走錯了,想生天,不但升不了天,反而下地獄;不但成不了佛,反而成了魔道衆生。這是什麼原因?就是不知道因緣的道理。
所以,想要事業、學業、道業成就,在平時就要努力,要結種種善緣,千萬不能結惡緣,否則任何事情都不易成就。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七)
既使是得到博士學位,但見解不正確,
不知道人生有叁世因果,
不知道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有精神生活;
只求現實、求利害,完全只爲自己著想,
這樣才是癡。
假使有這些癡心,
家庭一定不和樂,社會也不平靜。
因緣有善、有惡。貪、瞋、癡叁毒,是惡因;戒、定、慧叁無漏學,是善因。希望成就世、出世法之善法功德,應時時觀照自己是否起叁毒煩惱:
一、貪心,貪財、貪色、貪吃、貪睡、貪名、貪利,貪心一起,就是惡。
二、瞋心,遇到一點不如意,就發脾氣,引發很多煩惱,就是瞋心。
叁、癡心,就是不明白人生有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因果;不了解人人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就如儒家也說:「人皆可以爲堯舜」。所以佛法上講癡,不是像世間上所認爲的,沒有讀書、沒有大學、碩士學位,叫做癡;佛法認爲,既使是得到博士學位,但見解不正確,不知道人生有叁世因果,不知道除了物質生活之外,還有精神生活,也不知道中國的文化、倫理、道德,只求現實、求利害,完全只爲自己著想,不擇手段擴張自己的名利、權勢,這樣才是癡。假使有這些癡心,家庭一定不和樂,社會也不平靜。
能將貪、瞋、癡叁毒的惡因,轉爲戒、定、慧之善因,于世、出世間,方得安樂、無礙。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八)
世間,沒有一件事情是僥幸得來的,
完全要靠自己努力。
佛法講因果,
是非常有意義的。
以前有一位博士到靈泉寺,說:「師父,佛法實在很好,但是希望師父以後弘揚佛法的時候,不要談因果的事情,講因果的道理,好象很俗氣。」
這就是不明白佛法的道理,我們這個世界,因果就是一種定律、一種法則;因果也不是形而上的學問。譬如,早晨到公園運動,雖然彼此都不認識,但是你看到人,就向他微笑,對方馬上就會跟你點點頭;你微笑是因,他向你點頭是果,這即是因果的道理。
現在努力是善因,將來的成果一定是善報,所以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因果之法則。修行也是如此;修行,現在精進用功就是因,不但白天要精進,上半夜、中半夜、後半夜,亦不斷地精進用功,則道業一定會成就。就如古德雲:「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這就是因緣果報的道理。
不但佛法講因果之理,儒家也說:「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孟子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也。」就是藉外面的境界來磨煉自己,先從因上著手,有因,一定有果報。
世間,沒有一件事情是僥幸得來的,完全要靠自己努力。佛法講因果,是非常有意義的。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九)
因爲…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