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生方向,富貴就不能永久。相反的,若擁有權勢富貴,能本著慈悲心、無我心,來愛護人民、保護社會,廣修一切善法,當下就是菩薩化身,權勢富貴便能持久,前途也會越來越光明。
曆史即是一部因果史,朝代的興衰存亡,皆有其前因後果。就如臺灣在艱困的時候,大衆皆能刻苦奮鬥、修善積福,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經濟漸漸複蘇,社會平靜安甯,這就是「多難興邦」之理,也是種善因、得善果的因緣果報之理。
以上所言,是屬于世間因果的道理;進一步,還要提升了知出世間因果的道理。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十六)
所謂出世間,
不是離開我們這個世間,
去尋找另一個極樂世界;
而是在當下的生命去提升。
世間是無常的。物質世界,有生必有滅,有成必有壞,凡是有形相的事物,乃至于人的生命,到最後終究會毀壞。
所以,佛法告訴我們,要從世間上的因緣果報,提升到出世間的因緣果報。所謂出世間,不是離開我們這個世間,去尋找另一個極樂世界;而是在當下的生命去提升。
提升自己有兩種方法,一是漸修,一是頓悟。所謂「漸修」,即是修戒、修定、修慧。從凡夫位漸次提升到賢位,進而從賢位提升到聖位。「頓悟」,即是契悟當下不生不滅的這念心,如一般人所雲:「人老心不老」。讀幼稚園、小學的時候,能夠知道是非善惡;讀中學、大學,乃至七、八十歲時,也能夠知道是非善惡。故知人會老化,但是這念心是不分老少的。能夠契悟此理,生命便無止盡。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十七)
修行,一是動、一是靜;
在靜中,
一念不生,不想過去、現在、未來,
當下這念心了了分明,
就像一潭止水、一面鏡子般;
動的時候,
廣修一切善法,並且不生執著。
人人皆有佛性,皆能成佛。但是因爲這念心的作用染淨不同,故有衆生心、畜生心、聖心等差別。
心念有善有惡、有是有非,善惡、是非夾雜其中,就稱爲「衆生心」。
衆生心的下一層即「畜生心」;畜生心充滿了貪心、瞋心、癡心,時時刻刻都是爲自己著想,這念心墮入叁塗惡道,即一般人所講的「獸性」。
若能經常保持這念心覺照不失,時時觀照、檢討反省,恒持善念、定力、慈悲,漸漸雜念減少,心光現前,這念心就具有靈感;若能進一步保持無念,持續不斷地在這念心上用功,動、靜皆如此,就可由衆生心提升爲聖心。
高峰妙祖師雲:修行,一是動、一是靜;在靜中,一念不生,不想過去、現在、未來,當下這念心了了分明,就像一潭止水、一面鏡子般;動的時候,廣修一切善法,並且不生執著。如此就可由衆生心漸漸升華爲聖人的心。即所謂:「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此爲修行的要領。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十八)
希望生活富足、安定,
甚至超凡入聖、成佛作祖,
就要明白世間、出世間因緣果報的道理,
並且從因緣果報上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聖賢中,有證悟深淺的差別;如羅漢有初果羅漢、二果羅漢、叁果羅漢、四果羅漢;菩薩有叁賢、十地。此皆是因爲這念心染、淨之差別,而有位階上的不同,所以《金剛經》雲:「一切賢聖,皆以無爲法而有差別。」這就是出世間的因果。
此外,人類、動物、植物等,也都離不開世間因緣果報的法則。例如,埔裏的氣候、土質、空氣等自然環境的條件很好,不僅適合人們居住,所生産的水果也又香又甜,這就是因爲有好的助緣。如果將同樣品種的果樹,移植到氣候不佳、土質貧瘠的地方,所生産的水果則會又酸又澀。這就說明了「緣」的重要性,「因」雖然不變,若「緣」有所改變,結果便不盡相同。是故佛法雲:諸法皆是因緣和合所生。
希望生活富足、安定,甚至超凡入聖、成佛作祖,就要明白世間、出世間因緣果報的道理,並且從因緣果報上來改變自己的命運。能夠如此,人生的意義與價值便能提升,生命也就無有窮盡。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十九)
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很重要;
要結交良善的朋友,並且親近大善知識;
如人行于霧露之中,
衣雖未濕而有所潤澤。
佛法雲:諸法皆是因緣和合所生。「因」雖然不變,若「緣」有所改變,結果便不盡相同。
有人認爲社會不安定,就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國外讀書。雖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當中也産生了一些後遺症。例如,有一位居士,將孩子送到美國念小學;一、二年後,對于父母的話竟然充耳不聞,母親一氣之下,打了孩子一耳光;沒想到,這個小孩竟跑到警察局去告母親一狀,結果,小孩的母親就被警察抓去關了叁天。
這個例證說明了外緣的重要性;因爲東、西文化背景不同,所以産生的果報即不相同。
禅宗祖師言,人與人之間的因緣很重要;要結交良善的朋友,並且親近大善知識;如人行于霧露之中,衣雖未濕而有所潤澤;雖然在道德、學問上,無法等同于大善知識,最低限度,也能給予自己好的榜樣與啓發。同樣地,儒家亦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就是因緣和合的道理。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二十)
佛法講善,
有許多不同的層次,
有世間善、出世間善、中道第一義善,
這當中的因緣果報都不一樣。
一般人講:信不信佛沒有關系,也不一定要吃素,「酒肉穿腸過,佛在當中坐」,只要心善就好了;這些都是似是而非的觀念。其中所謂的善是以什麼爲標准?譬如,臺灣認爲是善,其他國家不一定認爲是善;你認爲是善,他人並不一定認爲是善。
中國有句俗話:「萬惡淫爲首,百善孝爲先」。認爲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但是外國就不一定認同這種思想。例如,父親和兒子到餐館吃飯,各人付各人的帳,外國人認爲這是一件很平常事情;但在中國人看來,就會認爲兒子不知道知恩、報恩,不知道盡孝,不孝的名聲馬上就傳揚到左鄰右舍。所以,同樣是一件事情,由于每個人善與惡的觀念不一樣,産生的思想就不盡相同。
佛法講善,就有許多不同的層次,有世間善、出世間善、中道第一義善,這當中的因緣果報都不一樣。所以,希望提升自己、增長智慧,就必須深明因緣和合的道理,並且親近佛法,親近善知識。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二十一)
明白佛法及因緣的道理,
便能改變、提升自己的命運;
並且,學業、事業、道業皆能成就。
因緣的道理,是人生的真理。
古德雲:「有因有緣事易成,有因無緣法不生。不信且看寒江柳,一經春風枝枝青。」
「有因有緣事易成」,希望做任何事業都能成就,就要先修身、修心,這即是因;還要有好的外緣,即是要有慈悲,多關心員工的需要,若員工在工作上有了煩惱,就要主動去化解,這就是結善緣。善因加上善緣,事業一定會成功。
「有因無緣法不生」,雖然自已有天大的本事,可是外緣不具足,也無法成就。
「不信且看寒江柳,一經春風枝枝青。」如果不相信這些道理,不妨看看河邊的柳樹;冬天很寒冷,柳樹的葉子全都雕落了;但是,春天來臨時,春風一吹,柳樹馬上又發芽。同樣是柳樹,因爲外緣、時節不同,就有不一樣的展現。一般人亦雲:「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爲春。」這些都是說明:一切事物皆因緣和合所生。
所以,明白佛法及因緣的道理,便能改變、提升自己的命運;並且,學業、事業、道業皆能成就。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二十二)
社會上有一些人
以爲請地理師或算命仙看看地理方位及蔔算生辰八字,
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這些錯誤的知見,
即是因爲不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
社會上有一些人以爲請地理師或算命仙看看地理方位及蔔算生辰八字,就能改變自己的命運。這些錯誤的知見,即是因爲不了解因緣果報的道理。
例如,以前一位居士有棟房子賣不出去,希望師父加持,使房子順利賣出去。師父問他:「爲什麼要賣房子?」他講:「有位朋友告訴我,好運來時,就要趕快去保運;要找一塊風水好的地方,在人尚未往生之前,就將自己的衣服、頭發、指甲、出生年月日,葬在這一塊地裏面,稱之爲生基;如此才能保運,不會退運。所以我現在要賣房子,請地理師作生基。」
社會上,這類的人不少,常因爲聽信地理師或算命仙的話而心生恐懼,産生種種的障礙。
佛法講因緣果報之理;種善因,將來一定善業成就;種惡因,將來一定惡報現前。只有從因上努力,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命運。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二十叁)
佛法教人知因識果,
使人具足智慧、慈悲及定力;
對于個人、家庭、國家乃至全世界,
實具有重大且正面的意義。
曾經有一位女居士,她的先生是上校。有一天這位女居士到寺裏問師父:「關西有位算命仙預測,我和先生會在叁個月後離婚,而且先生將有血光之災。請師父告訴我該怎麼辦?」師父就告訴她:「不要因爲這種憶測之詞而起煩惱,應該相信因緣果報的道理,夫婦一起受叁皈、五戒,經常檢討反省,修一切善、斷一切惡;如此定能增長福慧、化難呈祥。」但是她對算命仙的話仍然半信半疑,並未完全依照師父的指示去作。
過了叁天,這位女居士又告訴師父:「前天因爲此事失眠,就打了一通電話給算命仙,結果,算命仙竟教我先繳交十萬元,並且不可以將此事泄露,這樣他就可以幫我改變命運。我想了半天,覺得不太對勁,所以請師父開示。」
師父就告訴女居士:「幸好你有些智慧,才未受騙。希望改變命運,應于日常生活中種善因;例如,爲人妻者,要將家庭、孩子照顧好,善盡自己的責任、本份。種善因,才有善果。」
經過叁、四個月,這位女居士和先生一同到寺院向師父道謝;此時,女居士的先生已經晉升少將,夫婦兩人也未如算命仙…
《因緣果報與命運關系之介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