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生命的源泉──中道思想的介說▪P10

  ..續本文上一頁知,「轉*輪」,就是宣說佛法,度化衆生的意思。例如,釋迦牟尼佛成道後,在鹿野苑對上、中、下不同根器的衆生,分別以不同的善巧方便說法攝化,稱爲「叁轉*輪」。上根的人,一聞法要,就能立刻契悟,所以佛就直接爲他宣說法要,令其開悟,稱爲「示相轉」。中根的人,必須經過一番勸導,才會落實修行。好比社會上大多數的人,雖然知道行善是件好事,卻始終猶豫不定,甚至沒有動力,所以對中根的人,要利用種種善巧方便,勸導他們修善斷惡,稱爲「勸修轉」。至于下根的人,除了勸導之外,必須有具體的證據才能令其信服,所以佛以自身爲證明,令下根的人也能生起效法之心,稱爲「作證轉」。

  

  社會上有些人觀念錯誤,以爲修氣功、煉氣脈就是在「轉*輪」。事實上,修氣功、煉氣脈是屬于生理上的調適,並不是轉*輪,「*輪」只是一種譬喻,而不是一種可以拿來修煉的東西。所謂「轉*輪」,即是如實無誤地宣說佛的教法,使衆生對佛法生起清淨的信心,發心依照佛的教法如實修行,轉除心中的貪瞋癡及邪見,成爲悲智願行;使染汙的心漸漸轉爲清淨的心,契悟人人本具的佛性,就是圓滿解脫。

  

  修行人想達到究竟解脫、成就圓滿智慧,必須建立正確的知見,進而如法修行,摧破一切煩惱,這才是「轉*輪」真正的意義與目的。

  

  

  

  

  

  普賢十大行願(二十九)

  六者請轉*輪2──爲什幺要請轉*輪

  于自由時報90.05.19(六)刊載

  

  

  請轉*輪,就是勸請十方一切諸佛菩薩,乃至大善知識宣說佛法,使一切衆生都有聞法得度的因緣。

  

  《方廣大莊嚴經》記載:佛陀初成道時,在菩提樹下,以智慧遍觀世間衆生種種根機,默然思惟:自己親證之法並不是以思量分別的心所能理解,而衆生福薄根淺,智慧不明,深爲無明煩惱所障蔽,對于所說之法,恐怕不但不能信受,反而容易生起輕慢、毀謗之心,于是寂然欲入涅槃。繼而又想:過去諸佛都是接受梵王勸請,才出世轉*輪!此時,娑婆世界之主螺髻梵王明白如來心意,心想:衆生長夜沒于生死之中,我應當爲衆生勸請如來轉妙*輪,于是率領諸大天王前去祈請佛陀出世轉*輪。世尊受請後便入定觀察衆生根器,知道鹿野苑五比丘根機已經成熟,應先得度,于是前往波羅奈國鹿野苑度化憍陳如等五人,是爲初轉*輪。此後,正法流布于世間,一切衆生,不分愚智利鈍,都因此有了得度的因緣。

  

  說法度衆生,是如來的本懷,爲什幺還要等衆生請法,佛才宣說呢?因爲:如果無人請法,如來自說,一般人會以爲佛自吹自擂,而生輕慢、毀謗之心。其次,印度當時有些外道以爲:梵天王就是造物主,而今梵天王親自向佛請法,外道的邪見自然不攻自破。再者,佛待因緣說法,衆生才會生起難遭遇想,因而對佛法生起敬重之心。

  

  昔日禅宗二祖慧可大師,爲了向達磨祖師求法,久立于少林寺,直到第二天,大雪已掩過了膝蓋,達磨祖師爲了憐愍這個爲法忘軀的弟子,終于啓口問道:「你久立于大雪之中,所求何事?」慧可含淚回答:「只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迷。」于是達磨祖師對他開示:「諸佛無上妙道,是經過曠劫的精勤努力,行種種難行之行,忍種種難忍之忍,方能證得。若以一般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希求無上真乘,那是徒勞無功的!」由于慧可大師不惜身命地殷勤勸請,才能使禅宗法脈流傳東土,化化不絕。

  

  欲得諸佛無上智德,必須有殷重求法的心才可能與法相應,進而從中獲得法益。再者,菩薩以舍身之志勸請諸佛轉*輪,乃是代衆生勸請,因爲一切衆生的根機千差萬別,得度的時節、因緣各各不同。必須不斷地仰賴善知識住持佛法,爲衆生開曉真理,使令衆生不斷地長養善根;根機成熟了,才有聞法得度的因緣。

  

  智者大師雲:「轉佛心中化他之法,度入他心,名轉*輪。」佛陀親證宇宙人生最高的真理,因前人至誠祈請,方能流布世間,令根熟衆生聞之皆能得度。爲了使一切衆生皆有得度因緣,我們也應當至誠勸請所有契悟真理的大善知識,廣宣正法,大轉*輪。唯有菩薩常請,諸佛常說,才能使*輪常轉不息;也唯有正法不斷,一切衆生才有得解脫的希望。

  

  

  

  

  

  普賢十大行願(叁十)

  六者請轉*輪3──如何轉*輪

  于自由時報90.05.22(二)刊載

  

  

  「轉*輪」不只是以口輪宣說佛法,其實,佛的一切身、口、意,無時無刻不在轉*輪。譬如,佛陀隨類應機作種種示現度化衆生,是轉身輪;而佛陀的心輪,更如清澈的明鏡一般,無時不在鑒知衆生的根器,善解衆生心意,隨類度化、應機施教。智者大師于《法華玄義》中也說到:佛陀爲調禦衆生,先以身輪作種種示現,令度化的對象增長善根;當善根成熟、堪任受道之時,便以口輪宣說教法,令他們心開意解,成道得解脫。

  

  《根本說一切有部毗奈耶雜事》記載:有一次,佛陀爲了教育弟子,想要親自打掃精舍。此時,忉利天主釋提桓因,馬上帶來五百支上好的掃帚,希望藉此因緣植福田。這一天,恰巧發心打掃精舍的給孤獨長者有事無法前來,佛陀利用與弟子一同經行之時,親自拿起掃帚打掃環境。站立一旁的弟子舍利弗、目犍連等弟子們見狀,也都一同拿起掃帚來打掃。等到全部整理幹淨了,佛便利用這個因緣,爲弟子們開示:掃地雖然看起來是小事,確有許多功德:掃地如同打掃心地,令自、他的心清淨,將來的果報就是端正莊嚴;同時,精舍環境清淨整潔,能令護法諸天歡喜,將來也會因此獲得生天的果報。

  

  佛陀先以心輪鑒知弟子們的需要,護法釋提桓因也因此而有了植福的機會;然後再以身輪示現掃地,讓弟子們先跟著一齊打掃,身體力行,最後才以口輪開示弟子,使弟子們心開意解,因此能奉教歡喜。智者大師雲:「身業現化名神通輪,口業說法名正教輪,意業鑒機名記心輪。」修行到達最高的境界,一切行住坐臥、挑柴運米,乃至于打掃環境,無非是發自這念心的神通妙用。因此,不論是身輪的示現,或口輪宣說,皆是從佛陀清淨圓滿的心輪中流出的教法。在佛清淨圓滿的心輪中,一切法是自在、融通的,都是爲了令一切衆生轉除心中的無明煩惱、離苦得樂。

  

  曾經有弟子問師父:*輪在哪裏?*輪,就在你的慈悲與智慧,修一切善,不執著一切善當中。一切的行住坐臥,乃至于掃地作飯、聽課教課、流通有無、爲民喉舌,都是發自這念心的妙用,都是在轉*輪。這個法,就看見者、聞者能不能心領神會了。

  

  

  

  

  

  普賢十大行願(叁十一)

  六者請轉*輪4──如何請轉*輪

  于自由時報90.05.24(四)刊載

  

  

  佛法是衆生的依歸,唯有*輪常轉,方能利樂一切衆生。然而佛已入滅,我們該請誰大轉*輪?又應如何請轉*輪呢?《大智度論》說到:有五種人可以宣說佛法,即:佛、佛的弟子、仙人、諸天,以及諸佛菩薩爲度衆生而化現的化人等。總之,只要是宣說佛陀正法的善知識,都是我們應當勸請的對象。

  

  《大智度論》記載:佛入滅時,一切諸天、世人以爲世間明燈將滅,無不號啕大哭、憂愁怖畏。于是大家聚集起來,勸請佛的大弟子摩诃迦葉尊者:「尊貴的仁者!佛的法船將破,法城也即將傾頹!說法的人一個個追隨佛陀而去,行道的人也漸漸少了,法弱魔強,佛的法燈就要滅盡了啊!祈求尊者憐愍衆生,代衆生建立法幢,續佛慧命。」此時迦葉尊者心如大海,澄淨不動,默然接受了大衆的勸請,往須彌山敲擊犍槌告知大衆:「佛陀從叁大阿僧祇劫以來,種種勤苦修行,乃是爲了悲愍衆生。現在佛已入滅,諸弟子們,凡是知法、持法、誦法者,應該學習佛陀的精神,爲悲愍衆生而集結佛陀的教法。」于是,在阿阇世王的護持之下,完成了第一次經典的結集。這是繼梵王勸請佛陀出世說法之後,最重要的一次請轉*輪。

  

  說法者,必須有正確的知見,方堪弘範叁界。如同摩诃迦葉尊者,不但知法、識法,亦親身實踐佛法,爲一切佛弟子中的表率,故能轉動大法。而勸請者亦須叁業恭敬,身心稱合于法,始堪受教。否則,即使大法如雷貫耳,也難以蒙受法益。

  

  古代參學的行者,跋山涉水,踏破無數草鞋,只爲求得一悟。參訪之時,禅師上堂說法,應機開示,句句直指心要;學人叁業至誠,合掌伫立谛聽,忽然一言相契,頓悟自性,即獲接引。請法之人不論悟或未悟,皆能蒙沾法益,歡喜踴躍,故于聞法之後,設齋供僧,稱爲「上堂齋」,此乃學人內心誠敬的表示;同時,也在清淨的福田中植下了福慧之苗。

  

  古人爲了求法,不畏艱難,甚至甯以生命作爲代價;然而今人不能領會求法的艱辛,以爲佛法得來容易,乃至有輕法、慢法之虞。須知古德窮畢生之力親身恭踐,傾全力護法護教,方使大法輾轉流傳不辍。佛弟子應作難遭難遇想,以同樣殷勤敬重的心請轉*輪,使佛法永遠流傳世間。

  

  

  

  

  

  普賢十大行願(叁十二)

  六者請轉*輪5──請轉*輪的功德

  于自由時報90.05.26(六)刊載

  

  

  深心求法,能得無上功德。《華手經》中,佛曾作了一個譬喻,說明菩薩請轉*輪的功德難量:好比以叁千大千世界的大海爲坑,其中裝滿種子,有一位大力士,盡其所能將種子灑向四方。大風普吹,使每一粒種子墮入一個世界,然後將一一世界的泥砂合起來,以如此砂數的總合,仍然無法超過「請轉*輪」的功德。

  

  經雲:「深心精進,如是求法得大果報。…深心求法。疾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謂「深心」就是以決定不疑的信心,深求佛道…

《生命的源泉──中道思想的介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十牛圖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