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蓮華〈宣化上人般若語庫1〉
宣化上人主講
目錄
一個永無止盡的心願/代序
問答篇 -- 破迷
問答篇 -- 忏悔
問答篇 -- 釋疑
問答篇 -- 社會
問答篇 -- 修行
問答篇 -- 政局
問答篇 -- 學佛
語錄篇 -- 修行之路
語錄篇 -- 發願學佛
語錄篇 -- 種下菩提
語錄篇 -- 衆生皆佛
一個永無止盡的心願/代序
◎張果賦 代序
對每一位在茫茫修行路上摸索的末法衆生而言,「生不逢時」的最大悲哀,莫過于善知識難遇。衆生渴盼善知識的教誨,猶如初萌根苗渴盼和煦春日照拂一般的殷切。何其幸運,我們竟能在這個黑暗的時代尋訪到我們的大善知識﹣﹣宣化上人。
上人一生精進,從十九歲出家以來,即嚴持日中一食,夜不倒單,六十年如一日堅守不攀緣,不化緣,不求緣,他甚且發下宏願,只要有一口氣在,一定要解釋經典,弘揚正法。
上人弘揚佛法已有六十余年了。數十年來,他老人家講經的次數早已不可勝數,每次講經從不因人數多寡而有改變;多則數百人,少則一個人,他還是照講不誤。
上人的講經說法,總是觀機逗教來接引衆生,有時是棒喝,有時是機鋒,有時諄諄善誘,有時是慈言善語。總是字字般若,句句禅機,目的莫不是要破除衆生的無明煩惱,我執愛欲,更大的心願則是讓聞法的人都得到不可思議的法雨滋潤──
未種善根者,使他們速種善根;
已種善根者,使他們善根增長;
已增長者,使他們善根成熟;
已成熟者,使他們得到常樂之佛果。
這是上人一個永無止盡的心願。
做爲上人的弟子,更希望將上人的正法傳布到各個角落,讓人人走上菩提大道,渡過幽渺業海,完成人生的最大使命。
這也是我一個永無止盡的心願。
問答篇 -- 破迷
問:真有命運這回事嗎?人有沒有能力操縱命運?
上人:「君子有造命之學,命由我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君子可以創造及改移自己的命運。一般俗人不懂,硬以爲凡事皆由天定。只要你有信心毅力,可以從凡夫地一念躍登佛地,命運就改變了。
問:動物死後還會投胎嗎?
上人:這與人死後投胎之理同,今生爲中國人,來生爲美國人,再來生或爲日本人,都能各處移民。動物的性靈亦能移民,不過本著其業力,思想,行爲而各有所不同。
問:觀世音菩薩是由何而來的?
上人:你問問你自己是由哪兒來的。
問:救人,救鬼,救魔,有何不同?
上人:既然沒有不同,爲什麼你還要問?
問:現在流行一種「現代禅」,由指導老師教打「手印」,據說很容易感應,這種「現代禅」可以學嗎?
上人:我很古老,不懂現代的問題。
問:以流行歌曲,譜上佛陀的法音,是否如法?是否會惹人批評?
上人:你怕人批評,幹脆什麼事也不要做了,試問天下有什麼好事不招人批評的?你若怕人批評就不要做,若不怕人批評,盡管向前奮鬥!
再問:可是有人批評佛教裏爲什麼不自己作曲,而采用流行歌曲?
上人: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第一。
問:世界上真有鬼嗎?是鬼怕人?還是人怕鬼?
上人:你既然問到這個問題,已經知道有沒有鬼的存在,何須再問?如果人心裏有鬼,就是人怕鬼,如果人心沒有鬼,就是鬼怕人!
問:如何破除執著和妄想?
上人:誰給你執著?誰給你妄想?
美國加州大學宗教系的學生訪問法界大學,聽到佛教裏比丘尼的戒律,比起比丘的戒律更多,有人問上人:「這豈不是男女不平等嗎?」
上人:我是直截了當回答你這個問題。往根本上說,比丘尼是女人,女人能生孩子,而男人不會,你現在懂了嗎?
問:這個社會女人爲什麼都占下風?
上人:誰說女人占下風?全世界的男人都愛女人。但我主張:女人不要吃醋,男人不偷吃蜜,此二者界本于貪。女人不吃醋,男人不偷吃蜜,夫婦一定能和諧相處。
問:佛教的戒律,非常嚴格,可是如您說:「不要邪淫,不要有男女之間的欲念。」可是一般人可能會反對說:「這麼不盡人道!」請上人開示。
上人:你想學佛嘛,就不能盡人道,你想學人嘛,就做一個好人。總而言之,假如要修行,就要這樣。
問:一個人生病去看醫生,吃藥,這個藥是殺細菌的,這是不是算殺生?
上人:你是爲了治自己的病,這個藥並不是你自己要吃,而是因爲你有病,要治病,醫生給你藥。這不是你自己願意的,不是你想要殺它,是它來侵害你的。可是話說回來,細菌在身上是因爲妄想太多了,才招這個細菌的;你還要先回光返照,自己先要把心裏的菌先滅了。
問:有關大悲咒,書上說:「纏身惡疾,即時消除。」可是有些人講:「這是不可能的!難道你生病,念一念大悲咒,病就會好嗎?」對這不同的看法,請上人開示。
上人:心誠則靈,心若不誠,念它則不靈;你心若誠,念它就靈。所謂「恚怒生歡喜,死者變成活。若言此是虛,諸佛不妄說。」所以生出信心來,就一定有感應的。大悲咒能治世間八萬四千種病,但是要有善根的人。沒有善根的人,想念也念不出來,想治他的病,也格格不入。
問答篇 -- 忏悔
問:如何才能消除業障?
上人:人若能不發脾氣,什麼業障皆能一筆勾消。當你想發脾氣時,先忍耐片刻告訴自己:「多等一分鍾...」忍片刻,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問:有些人生病,說這是上一代造業,故後人要承擔。這種業障怎麼消除?
上人:「自己吃飯自己飽;自己罪業自己了。」上一代的罪業不必由你承擔,你不繼續去造業就夠了。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上天不罰悔過之人,只要誠心忏悔,重新做人即是。
問答篇 -- 釋疑
問:儒家謂「仁」,與佛家的「慈悲」有什麼關系?
上人:「仁」是指仁人愛物,「慈悲」乃更進一步,它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此中已包括了「仁」。「仁」亦叫善種子,乃天地間生生不息的生機,亦叫佛戒之種子。
問:什麼是「乘」,大乘與小乘有什麼分別?
上人:乘,就是一輛車子,可以載人。大乘可以載多一些人,小乘載少些人。衆生根性各別,趣向不同,故有偏向大乘與小乘之分。其實大小都是一乘,不要在此生分別心。
問:羅漢和菩薩果位有什麼不同之處?
上人:羅漢、菩薩都是個名詞,這是人智慧的不同。菩薩是要利人,羅漢只修持自己,這是修行的階段。你在做凡夫的時候,不知道羅漢的境界是什麼樣子,你在那兒算來算去,推度想象,把光陰都浪費掉了。你想象菩薩是什麼樣子?羅漢是什麼樣子?你怎麼想也達不到那個境界。就好象讀書,沒有入學的時候,你想:「我入學後,要怎麼樣讀書,中學又讀什麼書,大學又讀什麼書。」你只是想象而不努力,想到什麼時候你也不能畢業。可是你不必想中學讀什麼書,大學讀什麼書,你就是到學堂裏去,天天努力學習。你到達那個境界時,你讀到那書,你自然就會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了。現在揣測是浪費精神,也就好象吃飽沒事幹。
問:想請教上人關于舍利子的事情;有人說它是石頭,有人說它一顆會變兩顆,有人說它會消失,請您解釋一下。
上人:舍利子是人修行持戒而有的,不殺生,不偷盜,主要是不邪淫。因爲不邪淫,則自己本身寶貴的東西,不會丟了。那「寶貴的東西」是什麼呢?我相信每個人自己都知道,什麼東西是自己生命的根本,我不需要說太多。你如果沒有邪淫的行爲,舍利子自然會光明燦爛,比鑽石都堅固。
至于一般人說舍利一個變兩個,那是一般人有這種傳說,我因爲沒有讀過化學,做過實驗,沒有試驗過舍利子是什麼樣子,沒有這個經驗,只能告訴你守戒律就有舍利子,不守戒律就沒有。這不可以冒充,不可以假借的,這是我所知道的。所以重要的話在于「持戒律」。
問:這麼說要有舍利子的話,要清淨吾身。
上人:對!要獨身,不要接近女人;接近女人就是有舍利,恐怕也是玻璃。
問:那女人也不可以接近男人了?
上人:對!也就是這樣子。所以在佛教裏不結婚。出家人要互相督促,不可以亂七八糟的;有亂七八糟的行爲,就是不守戒律。修道的人對男女問題,一定要很清楚;如果不清楚,那就是魚目混珠。
問:有些人認爲佛教是一種形式消極的宗教,您對于這個觀點是否可以解釋一下。
上人:說佛教消極,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佛教是最積極的。不過這種積極不爲一般人所明白。好象佛教的出家人在這個動蕩、迷亂、顛沛、流離的世界,一般人對人生都是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終日,佛教對這種情形還處之泰然,照常修道,照常做他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拿萬佛聖城做例子,根據佛教傳統的關系,每天一早叁點半就起來,四點鍾做早課;早課以後或者拜佛,或者坐禅,或者念經,或者禮忏,做他自己所要修行的工作。你想一想,這麼早起身,就兢兢業業,辛辛苦苦的修行,你說他是消極的嗎?由早上叁點半起來,到晚間十點半休息,這一天沒有其他休息的時間。他們不是翻譯經典,就是上課,他們沒有午覺的時間。這麼勇猛精進一天到晚都如此,這種行爲一般人不了解也沒看見,卻以爲是消極。
問:什麼叫叁昧?
上人:叁昧是梵語,翻譯成中文就是定,正定,正受。正定就是異于邪定,正受就是異于邪受。正定是如如不…
《春日蓮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