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莲华〈宣化上人般若语库1〉
宣化上人主讲
目录
一个永无止尽的心愿/代序
问答篇 -- 破迷
问答篇 -- 忏悔
问答篇 -- 释疑
问答篇 -- 社会
问答篇 -- 修行
问答篇 -- 政局
问答篇 -- 学佛
语录篇 -- 修行之路
语录篇 -- 发愿学佛
语录篇 -- 种下菩提
语录篇 -- 众生皆佛
一个永无止尽的心愿/代序
◎张果赋 代序
对每一位在茫茫修行路上摸索的末法众生而言,「生不逢时」的最大悲哀,莫过于善知识难遇。众生渴盼善知识的教诲,犹如初萌根苗渴盼和煦春日照拂一般的殷切。何其幸运,我们竟能在这个黑暗的时代寻访到我们的大善知识﹣﹣宣化上人。
上人一生精进,从十九岁出家以来,即严持日中一食,夜不倒单,六十年如一日坚守不攀缘,不化缘,不求缘,他甚且发下宏愿,只要有一口气在,一定要解释经典,弘扬正法。
上人弘扬佛法已有六十余年了。数十年来,他老人家讲经的次数早已不可胜数,每次讲经从不因人数多寡而有改变;多则数百人,少则一个人,他还是照讲不误。
上人的讲经说法,总是观机逗教来接引众生,有时是棒喝,有时是机锋,有时谆谆善诱,有时是慈言善语。总是字字般若,句句禅机,目的莫不是要破除众生的无明烦恼,我执爱欲,更大的心愿则是让闻法的人都得到不可思议的法雨滋润──
未种善根者,使他们速种善根;
已种善根者,使他们善根增长;
已增长者,使他们善根成熟;
已成熟者,使他们得到常乐之佛果。
这是上人一个永无止尽的心愿。
做为上人的弟子,更希望将上人的正法传布到各个角落,让人人走上菩提大道,渡过幽渺业海,完成人生的最大使命。
这也是我一个永无止尽的心愿。
问答篇 -- 破迷
问:真有命运这回事吗?人有没有能力操纵命运?
上人:「君子有造命之学,命由我立,福自己求,祸福无门,唯人自招。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君子可以创造及改移自己的命运。一般俗人不懂,硬以为凡事皆由天定。只要你有信心毅力,可以从凡夫地一念跃登佛地,命运就改变了。
问:动物死后还会投胎吗?
上人:这与人死后投胎之理同,今生为中国人,来生为美国人,再来生或为日本人,都能各处移民。动物的性灵亦能移民,不过本着其业力,思想,行为而各有所不同。
问:观世音菩萨是由何而来的?
上人:你问问你自己是由哪儿来的。
问:救人,救鬼,救魔,有何不同?
上人:既然没有不同,为什么你还要问?
问:现在流行一种「现代禅」,由指导老师教打「手印」,据说很容易感应,这种「现代禅」可以学吗?
上人:我很古老,不懂现代的问题。
问:以流行歌曲,谱上佛陀的法音,是否如法?是否会惹人批评?
上人:你怕人批评,干脆什么事也不要做了,试问天下有什么好事不招人批评的?你若怕人批评就不要做,若不怕人批评,尽管向前奋斗!
再问:可是有人批评佛教里为什么不自己作曲,而采用流行歌曲?
上人: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第一。
问:世界上真有鬼吗?是鬼怕人?还是人怕鬼?
上人:你既然问到这个问题,已经知道有没有鬼的存在,何须再问?如果人心里有鬼,就是人怕鬼,如果人心没有鬼,就是鬼怕人!
问:如何破除执着和妄想?
上人:谁给你执着?谁给你妄想?
美国加州大学宗教系的学生访问法界大学,听到佛教里比丘尼的戒律,比起比丘的戒律更多,有人问上人:「这岂不是男女不平等吗?」
上人:我是直截了当回答你这个问题。往根本上说,比丘尼是女人,女人能生孩子,而男人不会,你现在懂了吗?
问:这个社会女人为什么都占下风?
上人:谁说女人占下风?全世界的男人都爱女人。但我主张:女人不要吃醋,男人不偷吃蜜,此二者界本于贪。女人不吃醋,男人不偷吃蜜,夫妇一定能和谐相处。
问:佛教的戒律,非常严格,可是如您说:「不要邪淫,不要有男女之间的欲念。」可是一般人可能会反对说:「这么不尽人道!」请上人开示。
上人:你想学佛嘛,就不能尽人道,你想学人嘛,就做一个好人。总而言之,假如要修行,就要这样。
问:一个人生病去看医生,吃药,这个药是杀细菌的,这是不是算杀生?
上人:你是为了治自己的病,这个药并不是你自己要吃,而是因为你有病,要治病,医生给你药。这不是你自己愿意的,不是你想要杀它,是它来侵害你的。可是话说回来,细菌在身上是因为妄想太多了,才招这个细菌的;你还要先回光返照,自己先要把心里的菌先灭了。
问:有关大悲咒,书上说:「缠身恶疾,即时消除。」可是有些人讲:「这是不可能的!难道你生病,念一念大悲咒,病就会好吗?」对这不同的看法,请上人开示。
上人:心诚则灵,心若不诚,念它则不灵;你心若诚,念它就灵。所谓「恚怒生欢喜,死者变成活。若言此是虚,诸佛不妄说。」所以生出信心来,就一定有感应的。大悲咒能治世间八万四千种病,但是要有善根的人。没有善根的人,想念也念不出来,想治他的病,也格格不入。
问答篇 -- 忏悔
问:如何才能消除业障?
上人:人若能不发脾气,什么业障皆能一笔勾消。当你想发脾气时,先忍耐片刻告诉自己:「多等一分钟...」忍片刻,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问:有些人生病,说这是上一代造业,故后人要承担。这种业障怎么消除?
上人:「自己吃饭自己饱;自己罪业自己了。」上一代的罪业不必由你承担,你不继续去造业就够了。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上天不罚悔过之人,只要诚心忏悔,重新做人即是。
问答篇 -- 释疑
问:儒家谓「仁」,与佛家的「慈悲」有什么关系?
上人:「仁」是指仁人爱物,「慈悲」乃更进一步,它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此中已包括了「仁」。「仁」亦叫善种子,乃天地间生生不息的生机,亦叫佛戒之种子。
问:什么是「乘」,大乘与小乘有什么分别?
上人:乘,就是一辆车子,可以载人。大乘可以载多一些人,小乘载少些人。众生根性各别,趣向不同,故有偏向大乘与小乘之分。其实大小都是一乘,不要在此生分别心。
问:罗汉和菩萨果位有什么不同之处?
上人:罗汉、菩萨都是个名词,这是人智慧的不同。菩萨是要利人,罗汉只修持自己,这是修行的阶段。你在做凡夫的时候,不知道罗汉的境界是什么样子,你在那儿算来算去,推度想象,把光阴都浪费掉了。你想象菩萨是什么样子?罗汉是什么样子?你怎么想也达不到那个境界。就好象读书,没有入学的时候,你想:「我入学后,要怎么样读书,中学又读什么书,大学又读什么书。」你只是想象而不努力,想到什么时候你也不能毕业。可是你不必想中学读什么书,大学读什么书,你就是到学堂里去,天天努力学习。你到达那个境界时,你读到那书,你自然就会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现在揣测是浪费精神,也就好象吃饱没事干。
问:想请教上人关于舍利子的事情;有人说它是石头,有人说它一颗会变两颗,有人说它会消失,请您解释一下。
上人:舍利子是人修行持戒而有的,不杀生,不偷盗,主要是不邪淫。因为不邪淫,则自己本身宝贵的东西,不会丢了。那「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呢?我相信每个人自己都知道,什么东西是自己生命的根本,我不需要说太多。你如果没有邪淫的行为,舍利子自然会光明灿烂,比钻石都坚固。
至于一般人说舍利一个变两个,那是一般人有这种传说,我因为没有读过化学,做过实验,没有试验过舍利子是什么样子,没有这个经验,只能告诉你守戒律就有舍利子,不守戒律就没有。这不可以冒充,不可以假借的,这是我所知道的。所以重要的话在于「持戒律」。
问:这么说要有舍利子的话,要清净吾身。
上人:对!要独身,不要接近女人;接近女人就是有舍利,恐怕也是玻璃。
问:那女人也不可以接近男人了?
上人:对!也就是这样子。所以在佛教里不结婚。出家人要互相督促,不可以乱七八糟的;有乱七八糟的行为,就是不守戒律。修道的人对男女问题,一定要很清楚;如果不清楚,那就是鱼目混珠。
问:有些人认为佛教是一种形式消极的宗教,您对于这个观点是否可以解释一下。
上人:说佛教消极,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佛教是最积极的。不过这种积极不为一般人所明白。好象佛教的出家人在这个动荡、迷乱、颠沛、流离的世界,一般人对人生都是朝不保夕,惶惶不可终日,佛教对这种情形还处之泰然,照常修道,照常做他自己应该做的工作。
拿万佛圣城做例子,根据佛教传统的关系,每天一早三点半就起来,四点钟做早课;早课以后或者拜佛,或者坐禅,或者念经,或者礼忏,做他自己所要修行的工作。你想一想,这么早起身,就兢兢业业,辛辛苦苦的修行,你说他是消极的吗?由早上三点半起来,到晚间十点半休息,这一天没有其他休息的时间。他们不是翻译经典,就是上课,他们没有午觉的时间。这么勇猛精进一天到晚都如此,这种行为一般人不了解也没看见,却以为是消极。
问:什么叫三昧?
上人:三昧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就是定,正定,正受。正定就是异于邪定,正受就是异于邪受。正定是如如不…
《春日莲华》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