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第一 犍度篇 蘊相應(中)▪P10

  ..續本文上一頁大德!阿濕波誓比丘,疾病……乃至……大德世尊!願哀愍故,請來阿濕波誓之處。”

   世尊默然而聽許。

  六

  時,世尊暮時,從宴默起,往具壽阿濕波誓之處。

  七

  具壽阿濕波誓,遙見世尊之來,見而起床。

  八

  時,世尊言具壽阿濕波誓曰:“止止!阿濕波誓,勿起床,此處有設座,我坐此處。”

  九

  世尊坐于設座。坐而世尊言于具壽阿濕波誓曰:“阿濕波誓!堪忍否

  足否

  ……乃至……知損失,而不知增長否

  ”

  十

  “大德!不堪忍……乃至……知增長而不知損失。”

  十一

  “阿濕波誓!有少分之惡作否

  有少分之追悔否

  ”“大德!實不少惡作,不少追悔。”

  十二

  “阿濕波誓!汝于自戒有所責否

  ”“大德!我于自戒無所責。”

  十叁

  “阿濕波誓!若汝于自戒無所責者,有何惡作

  有何追悔

  ”“大德!我前未病時,住于止身行,今不能獲得叁昧。大德!我3不能獲得叁昧,如是思惟:“我豈無退失4耶

  ””

  十四

  “阿濕波誓!沙門、婆羅門,叁昧堅固、叁昧平等者,若不獲得叁昧則如是思惟:“我豈無退失耶

  ””

  十五~十八

  “阿濕波誓!汝意如何,色是常耶

  是無常耶

  ”“大德!是無常……乃至……”

  十九

  識……乃至……

  二十

   是故于此處……乃至……

  二一

  作如是觀,……知不再受後有。

  二二

  彼若感受樂受者,知是無常,知非所耽著,知非所歡喜。感受苦受者,如是無常,知非所耽著,知非所歡喜。感不苦不樂受者,知是無常……知非所歡喜。

  二叁

  彼若感受樂受者,則感受離系。感受苦受者,則感受離系。感受不苦不樂受者,則感受離系。

  二四

  彼感受身以邊際爲受,而知感受身以邊際爲受。感受命以邊際爲受,而知感受命以邊際爲受。身壞、命終之後,于此處知一切之受,非所歡喜而清涼。

  二五

  “阿濕波誓!譬如油炷,緣油燈而燃。彼油性盡時,食無而消。阿濕波誓!如是比丘,感受身以邊際爲受,而知感受身以邊際爲受。感受命以邊際爲受,而知感受命以邊際爲受。身壞、命盡後,于此處知一切受,非所歡喜而清涼。”

  注1 漢譯雜阿含經卷二十七(大正藏二、二六七b)。

   2 “前我未”。原本pubbe……gelannam(由暹羅本gelanhe改爲pubbe……gelanna)。

   3 “我”原本so tam 由暹羅本so”ham 改之。

   4 “退失”原注由“教之過失”漢譯雲“由叁昧退失。”

  [八九] 差摩

  一

  爾時,衆多之長老比丘,住拘睒彌國瞿師多羅園。

  二

  其時,具壽差摩住跋陀梨園,患重病甚是痛苦。

  叁

  時,諸長老比丘,暮時縱宴默起,告具壽陀裟曰:“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處,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等!諸長老言汝:“友!堪忍否

  足否

  苦受損而不增、知損失、不知增長否

  ””

  四

  “唯唯,友等!”具壽陀裟應諾諸長老比丘而往具壽差摩之處。往而言具壽差摩曰:

   “友差摩!諸長老言汝:“友!堪忍否

  ……不知增長否

  ””

  五

  “友!不忍,不足……乃至……知增長而不知損失。”

  六

  時,具壽陀裟往諸長老比丘之處。往而言于諸長老比丘曰:“友等!差摩比丘言:“友!不堪忍……乃至……知增長而不知損失。””

  七

  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處。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差摩!諸長老言于汝:“友!世尊說示五取蘊,謂: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是。具壽差摩觀此五取蘊,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耶

  ””

  八

  “唯唯,友等!”具壽陀裟應諾諸長老比丘,往具壽差, 摩之處。往而……乃至……“友!諸長者言汝:“友!世尊說五取蘊,謂:色取蘊……乃至……識取蘊。具壽差摩觀此五取蘊,有少分之我或我所否

  ””

  九

  “友!世尊說五取蘊,謂色取蘊……乃至……識取蘊。友等!我不觀此五取蘊有少分之我或我所。”

  十

  時,具壽陀裟,往諸長老比丘之處。往而言諸長老比丘曰:“友等!差摩比丘言:“友等!世尊說五取蘊,謂:色蘊……乃至……識蘊。友等!我不觀此五取蘊有少分之我或我所。””

  十一

  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處,往而言差摩比丘:“友差摩!諸長老言汝:“友!世尊說五取蘊:謂色取蘊……乃至……識取蘊。具壽差摩若不觀此五取蘊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者,具壽差摩乃漏盡阿羅漢。”

  十二

  “唯唯,友等!”具壽陀裟應諾長者比丘,往具壽差摩之處……乃至……友差摩!諸長老言汝:“友!世尊說五取蘊,謂:色取蘊……乃至……識取蘊。具壽差摩若不觀此五取蘊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者,具壽差摩乃漏盡之阿羅漢。”

  十叁

  “友等!世尊說五取蘊,謂:色取蘊……乃至……識取蘊。友等!我于此五取蘊不觀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而非漏盡之阿羅漢。友等!我雖證于五取蘊有我,而非觀此爲我有。”

  十四

  時,具壽陀裟往諸長比丘之處……言諸長老比丘:“友等!差摩比丘言:“友等!世尊說五取蘊,謂:色取蘊……乃至……識取蘊。友等!我不觀此五取蘊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而非漏盡之阿羅漢。友等!我雖證于五取蘊有我,而非觀此爲我有。””

  十五

  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處,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差摩!諸長老言汝:“友差摩!汝說爲有我,以何者說爲有我耶

  說色是我耶

  說離色有我耶

  說受……想……行……識是我耶

  說離識有我耶

  友差摩!汝說爲有我,以何者說爲有我耶

  ””

  十六

  “唯唯,友等!”具壽陀裟應諾長老比丘,往具壽差摩之處。往而言于具壽差摩:

   “友差摩!諸長老言汝:“友差摩!汝說有我,以何者說爲有我耶

  說色爲我耶

  說離色有我耶

  說受……想……行……識是有我耶

  說離識有我耶

  友差摩!汝說有我,以說何爲有我耶

  ””

  十七

  “且止!友陀裟!何以如是令驅馳耶

  取杖來,我自往諸長老比丘之住處。”

  十八

  時,具壽差摩扶搋往諸長老比丘之住處。往而與諸長老比丘,俱相交談慶慰、歡喜、感銘之語後,坐于一面。

  十九

  坐一面時,諸長老比丘言于具壽差摩曰:“友差摩!汝說爲有我,以何者說爲有我耶

  說色是我耶

  說離色有我耶

  說受……想……行……識是我耶

  說離識有我耶

  友差摩!汝說爲有我者,以何者說爲有我耶

  ”

  二十

  “友等!我非說色是我,非說受……想……行……識是我,非說離識有我。友等!我雖證于五取蘊爲有我,但非觀此爲我有。

  二一

  友等!譬如優缽羅、缽昙摩、分陀利華之香。若有人說瓣有香、莖有香、花蕊有香者,爲等說乎

  ”

   “友!此事不然。”

   “友等!如何答者,方爲正答耶

  ”

   “友!以答華有香,方爲正答。”

  二二

  “友等!如是,我非說色是我,非說離色有我,非說受……想……行……識有我,非說離識有我。友等!我雖證于五取蘊有我,而非觀此爲我有。

  二叁

  友等!聖弟子雖已斷五下分結,但隨伴五取蘊之我慢、我欲、我隨眠未斷。彼于後時,于五取蘊觀生滅而住。[謂:]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

  二四

  彼若于此五取蘊觀生滅而住者,隨伴五取蘊之我慢、我欲、我隨眠之未斷者,達永斷。

  二五

  友等!譬如染汙塵垢之衣。主者以此交與洗衣者。洗衣者,將此用鹽湯、灰水、牛糞,平均摩擦,而再以淨水洗濯之。

  二六

  彼衣雖然清淨潔白,然此隨伴之鹽臭、灰臭、牛糞臭未斷。洗衣者,將此交與主者,置于箧中以香薰此,則隨伴此之鹽臭、灰臭、牛糞臭之未斷者,而達永斷。

  二七

  友等!如是聖弟子,雖已斷五下分結,未斷隨伴五取蘊之我慢、我欲、我隨眠。彼于後時,于五取蘊觀生滅而住。[謂:]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滅,此是受……想……行……識,此是識集,此是識滅。彼若于五取蘊,觀生滅而住者,則于隨伴五取蘊之我慢、我欲,我隨眠之未斷者,達永斷。”

  二八

  如是說已,諸長老比丘言于具壽差摩曰: “我等非欲燒亂具壽差摩而問。然具壽差摩,能廣說、示教、立說、開顯、分別、顯發彼世尊之教。”

  二九

  具壽差摩,即廣說、示教、立說、開顯、分別、顯彼世尊之教。

  叁十

   具壽差摩如是說已。諸長老比丘喜悅、歡喜具壽差摩之所說。

  叁一

  說如是說時、六十位長老比丘及具壽,無取著而從諸漏得心解脫。

  注1 漢譯雖阿含經卷五(大正藏二、二九c)。

   2 莖原本及暹羅本俱爲 vannassa 由異本 vantassa 改之。

   3 “欲娆亂而問”原本vihesa apekha pucchimha 由暹羅本 vihesapekkha apucchimha 改

  之。

  [九十] 第八 闡陀

  一

  爾時,有衆多長老比丘,住波羅捺國仙人墮處鹿野苑。

  二

  時,具壽闡陀暮時從靜座而起,持鍵由精舍去至精舍,言于諸長老比丘曰.“諸長老比丘!請教導我,諸具壽長老!請教導我!諸具壽長老!請爲我說法,以使我得觀于法。”

  叁

  如是言已,諸長老比丘言于具壽闡陀曰:“友闡陀!色是無常、受是無常、想是無常、行是無常、識是無常。色是無我、受……想……行……識是無我,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

  四

  時,具壽闡陀乃思惟:“我亦如是思惟:“色是無常、受……想……行……識是無常。色是無我、受 ……想……行……識是無我。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

  五

  然而于一切行寂止,一切依定棄,愛盡、離欲、滅盡、涅槃,我心不進、不…

《第一 犍度篇 蘊相應(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