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一 犍度篇 蕴相应(中)▪P10

  ..续本文上一页大德!阿湿波誓比丘,疾病……乃至……大德世尊!愿哀愍故,请来阿湿波誓之处。”

   世尊默然而听许。

  六

  时,世尊暮时,从宴默起,往具寿阿湿波誓之处。

  七

  具寿阿湿波誓,遥见世尊之来,见而起床。

  八

  时,世尊言具寿阿湿波誓曰:“止止!阿湿波誓,勿起床,此处有设座,我坐此处。”

  九

  世尊坐于设座。坐而世尊言于具寿阿湿波誓曰:“阿湿波誓!堪忍否

  足否

  ……乃至……知损失,而不知增长否

  ”

  十

  “大德!不堪忍……乃至……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十一

  “阿湿波誓!有少分之恶作否

  有少分之追悔否

  ”“大德!实不少恶作,不少追悔。”

  十二

  “阿湿波誓!汝于自戒有所责否

  ”“大德!我于自戒无所责。”

  十三

  “阿湿波誓!若汝于自戒无所责者,有何恶作

  有何追悔

  ”“大德!我前未病时,住于止身行,今不能获得三昧。大德!我3不能获得三昧,如是思惟:“我岂无退失4耶

  ””

  十四

  “阿湿波誓!沙门、婆罗门,三昧坚固、三昧平等者,若不获得三昧则如是思惟:“我岂无退失耶

  ””

  十五~十八

  “阿湿波誓!汝意如何,色是常耶

  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十九

  识……乃至……

  二十

   是故于此处……乃至……

  二一

  作如是观,……知不再受后有。

  二二

  彼若感受乐受者,知是无常,知非所耽着,知非所欢喜。感受苦受者,如是无常,知非所耽着,知非所欢喜。感不苦不乐受者,知是无常……知非所欢喜。

  二三

  彼若感受乐受者,则感受离系。感受苦受者,则感受离系。感受不苦不乐受者,则感受离系。

  二四

  彼感受身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身以边际为受。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身坏、命终之后,于此处知一切之受,非所欢喜而清凉。

  二五

  “阿湿波誓!譬如油炷,缘油灯而燃。彼油性尽时,食无而消。阿湿波誓!如是比丘,感受身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身以边际为受。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身坏、命尽后,于此处知一切受,非所欢喜而清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十七(大正藏二、二六七b)。

   2 “前我未”。原本pubbe……gelannam(由暹罗本gelanhe改为pubbe……gelanna)。

   3 “我”原本so tam 由暹罗本so”ham 改之。

   4 “退失”原注由“教之过失”汉译云“由三昧退失。”

  [八九] 差摩

  一

  尔时,众多之长老比丘,住拘睒弥国瞿师多罗园。

  二

  其时,具寿差摩住跋陀梨园,患重病甚是痛苦。

  三

  时,诸长老比丘,暮时纵宴默起,告具寿陀裟曰:“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等!诸长老言汝:“友!堪忍否

  足否

  苦受损而不增、知损失、不知增长否

  ””

  四

  “唯唯,友等!”具寿陀裟应诺诸长老比丘而往具寿差摩之处。往而言具寿差摩曰:

   “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堪忍否

  ……不知增长否

  ””

  五

  “友!不忍,不足……乃至……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六

  时,具寿陀裟往诸长老比丘之处。往而言于诸长老比丘曰:“友等!差摩比丘言:“友!不堪忍……乃至……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七

  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差摩!诸长老言于汝:“友!世尊说示五取蕴,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具寿差摩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耶

  ””

  八

  “唯唯,友等!”具寿陀裟应诺诸长老比丘,往具寿差, 摩之处。往而……乃至……“友!诸长者言汝:“友!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具寿差摩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否

  ””

  九

  “友!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友等!我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

  十

  时,具寿陀裟,往诸长老比丘之处。往而言诸长老比丘曰:“友等!差摩比丘言:“友等!世尊说五取蕴,谓:色蕴……乃至……识蕴。友等!我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

  十一

  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差摩比丘:“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具寿差摩若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者,具寿差摩乃漏尽阿罗汉。”

  十二

  “唯唯,友等!”具寿陀裟应诺长者比丘,往具寿差摩之处……乃至……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具寿差摩若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者,具寿差摩乃漏尽之阿罗汉。”

  十三

  “友等!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友等!我于此五取蕴不观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而非漏尽之阿罗汉。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有我,而非观此为我有。”

  十四

  时,具寿陀裟往诸长比丘之处……言诸长老比丘:“友等!差摩比丘言:“友等!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友等!我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而非漏尽之阿罗汉。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有我,而非观此为我有。””

  十五

  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差摩!汝说为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

  说色是我耶

  说离色有我耶

  说受……想……行……识是我耶

  说离识有我耶

  友差摩!汝说为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

  ””

  十六

  “唯唯,友等!”具寿陀裟应诺长老比丘,往具寿差摩之处。往而言于具寿差摩:

   “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差摩!汝说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

  说色为我耶

  说离色有我耶

  说受……想……行……识是有我耶

  说离识有我耶

  友差摩!汝说有我,以说何为有我耶

  ””

  十七

  “且止!友陀裟!何以如是令驱驰耶

  取杖来,我自往诸长老比丘之住处。”

  十八

  时,具寿差摩扶搋往诸长老比丘之住处。往而与诸长老比丘,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

  十九

  坐一面时,诸长老比丘言于具寿差摩曰:“友差摩!汝说为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

  说色是我耶

  说离色有我耶

  说受……想……行……识是我耶

  说离识有我耶

  友差摩!汝说为有我者,以何者说为有我耶

  ”

  二十

  “友等!我非说色是我,非说受……想……行……识是我,非说离识有我。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为有我,但非观此为我有。

  二一

  友等!譬如优钵罗、钵昙摩、分陀利华之香。若有人说瓣有香、茎有香、花蕊有香者,为等说乎

  ”

   “友!此事不然。”

   “友等!如何答者,方为正答耶

  ”

   “友!以答华有香,方为正答。”

  二二

  “友等!如是,我非说色是我,非说离色有我,非说受……想……行……识有我,非说离识有我。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有我,而非观此为我有。

  二三

  友等!圣弟子虽已断五下分结,但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未断。彼于后时,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

  二四

  彼若于此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者,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之未断者,达永断。

  二五

  友等!譬如染污尘垢之衣。主者以此交与洗衣者。洗衣者,将此用盐汤、灰水、牛粪,平均摩擦,而再以净水洗濯之。

  二六

  彼衣虽然清净洁白,然此随伴之盐臭、灰臭、牛粪臭未断。洗衣者,将此交与主者,置于箧中以香薰此,则随伴此之盐臭、灰臭、牛粪臭之未断者,而达永断。

  二七

  友等!如是圣弟子,虽已断五下分结,未断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彼于后时,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彼若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者,则于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之未断者,达永断。”

  二八

  如是说已,诸长老比丘言于具寿差摩曰: “我等非欲烧乱具寿差摩而问。然具寿差摩,能广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彼世尊之教。”

  二九

  具寿差摩,即广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彼世尊之教。

  三十

   具寿差摩如是说已。诸长老比丘喜悦、欢喜具寿差摩之所说。

  三一

  说如是说时、六十位长老比丘及具寿,无取着而从诸漏得心解脱。

  注1 汉译虽阿含经卷五(大正藏二、二九c)。

   2 茎原本及暹罗本俱为 vannassa 由异本 vantassa 改之。

   3 “欲娆乱而问”原本vihesa apekha pucchimha 由暹罗本 vihesapekkha apucchimha 改

  之。

  [九十] 第八 阐陀

  一

  尔时,有众多长老比丘,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二

  时,具寿阐陀暮时从静座而起,持键由精舍去至精舍,言于诸长老比丘曰.“诸长老比丘!请教导我,诸具寿长老!请教导我!诸具寿长老!请为我说法,以使我得观于法。”

  三

  如是言已,诸长老比丘言于具寿阐陀曰:“友阐陀!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四

  时,具寿阐陀乃思惟:“我亦如是思惟:“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无我、受 ……想……行……识是无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五

  然而于一切行寂止,一切依定弃,爱尽、离欲、灭尽、涅槃,我心不进、不…

《第一 犍度篇 蕴相应(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