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第一 犍度篇 蕴相应(下)

  犍度篇 蕴相应(下)

  第三 后五十经

  第一 边品

  [一O三] 第一 边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四边。以何为四耶

  有身边,有身集边,有灭边,有顺身灭道边是。

  四

  诸比丘!何为有身边耶

  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

  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边。

  五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集边耶

  当来有之渴与爱、喜贪俱而为乐着于彼彼。谓:是欲爱、有爱、非有爱。诸比冬!此名为有身集边。

  六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灭边耶

  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著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灭边。

  七

  诸比丘!何为有顺身灭道边耶

  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丈至……正定是。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道边。

  八

  诸比丘!有如是之四边。”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八b)。

  [一O四] 第二 苦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苦、苦集、苦灭、顺苦灭道,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苦耶

  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

  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苦。

  五

  诸比丘!以何为苦集耶

  当来有之渴爱……乃至……非有爱是。诸比丘!此名为苦集。

  六

  诸比丘!以何为苦灭耶

  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着。诸比丘!此名为苦灭。

  七

  诸比丘!以何为顺苦灭道耶

  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乃至……正定。诸比丘!此名为顺苦灭道。”

  [一O五] 第三 有身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有身、有身之集、有身之灭、有顺身灭之道,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耶

  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

  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五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集耶

  当来有之渴爱……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之集。

  六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灭耶

  彼渴爱之……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之

  灭。

  七~八

  诸比丘!以何为有顺身灭之道耶

  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乃至……正定。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之道。”

  注1 汉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八b)。

  [一0六] 第四 所偏知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为汝等]说所知法、偏智、偏智人,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

  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想……行……识是所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五

  诸比丘!以何为偏智耶

  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也。诸比丘!如是名为偏智。

  六

  诸比丘!以何为偏知人耶

  乃名阿罗汉。具寿之名某甲,姓某甲者。诸比丘如是名为偏知人。”

  注1 汉诸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

  [一O七] 第五 沙门(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

  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四

  诸比丘!于诸沙门、婆罗门,而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者,诸比丘!彼于沙门、婆罗门中,虽是沙门、婆罗门,但我不肯许,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非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五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与出离者,诸比丘!我肯许彼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中是沙门,于婆罗门中是婆罗门。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注1 汉译未详。

   2 以下原本有省略由暹罗本补之。

  [一0八] 第八 沙门(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

  谓:色取蕴……乃至……

  四~五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者……乃至……知……者……自证知、现证具足住……。”

  [一O九] 第七 预流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

  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四

  诸比丘!圣弟子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故。诸比丘!此圣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趣于三菩提。”

  [一一0] 第八 阿罗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

  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也。

  四

  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不执取而解脱故。诸比丘!此比丘名为漏尽阿罗汉。梵行已立,所作已辨,舍弃重担,达得己利,以尽有结,正知解脱。”

  [一一一] 第九 欲贪(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贪、喜、爱。若如是断彼色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四~六

  受……想……行……

  七

  于识须断欲、贪、喜、爱。若如是断彼识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一一二] 第十 欲贪(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若如是断彼色者,即截断……及根……乃至……

  四~五

  受……想……

  六

  于行须断欲……乃至……。若如是断彼行者,即如截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七

  于识须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若如是断识者,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边品终此品摄颂曰:

   边与苦有身

   偏知二沙门

   预流阿罗汉

   以及二欲贪

  

  第二 说法品

  [一一三] 第一 无明(比丘)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无明。说无明者,以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

  四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道。

  五~八

  不知受……想……行……乃至……顺识灭道。

  九

  比丘!此名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注1 汉译未详,第一一五经参照。

  [一一四] 第二 明(比丘)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明。说明者,大德!以何为明

  如何为明人

  ”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色集……色灭……顺色灭道。

  五~八

  受……想……行……乃至……知顺识灭道。

  九

  比丘!此名为明,如是为明人。”

  [一一五] 第三 说法者(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说法者,名说法者。大德!如何为说法者耶

  ”

  四

  “若比丘为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对向于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于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色、离欲、灭尽,不取执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五~七

  若比丘、于受……想……行……

  八

  若比丘!为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识、离欲、灭尽、不取执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五c)。

  [一一六] 第四 说法者(二)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大德!说法者,名为说法者,大德!如何为说法者耶

  如何为对向于法随法者耶

  如何为达得现法涅槃耶

  ”

  三

  “若比丘!为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色、离欲、灭尽,不执取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四~六

  若比丘,于受……想……行……

  七

  若比丘,为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识、离欲、灭尽,不执取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槃之比丘。”

  注1 前经参照。

  [一一七] 第五 缚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此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我乃色有,于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色缚所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而从此世趣于后世。

  四

  见受是我……乃至……受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受缚所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而从此世趣于后世。

  五~六

  想……行……

  七

  见识是我……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缚于识缚,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从此世而趣向后世。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见色是我…

《第一 犍度篇 蕴相应(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 继续阅读 ▪ 第二 罗陀相应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