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作。
那麼,佛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一大事是表征何義,對世間人有何啓示呢?
諸君要明白,佛之所以出現世間,不外乎救拔沈迷的苦難六道輪回衆生,衆生沈浸在五欲(梵語panca kamah)六塵(梵語sad visayah)之境不覺不知難以自拔,起貪嗔癡,發動身口意業,內心無明帶惑,廣造諸業,因業所系縛,受盡無量苦之煎熬,因此動彈不得,如蠶作繭,自困其身。大聖佛陀悲愍六道四生,也包含九法界之有情,因此倒駕慈航做入世度生之莊嚴聖業。
法華經雲:“佛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乃開示衆生悟入佛之知見,證入佛之知見,普得圓滿佛果而已!”
法華經雲:“演暢實相義(梵語dharmata),開闡一乘法,廣導諸衆生令速證菩提。”
39、佛教教義有何別于其他宗教,教義差別之處何在?
綜觀世界(梵語loka-dhatu)各大宗教,乃至新生宗教,不外乎一神教、一神論、創造論而自居,譬如:基督教、回教、印度教,中國古老盤古開天思想,一貫道等等,皆是一神教、創造論之說。
何謂一神教?就是宇宙間唯有一真神,是至高至上,無有比倫之者,在無量世、無量年,乃至七千年前創造天地萬物,只有祂一人擁有此一本領也,是開天地、創天地的原主人,沒有任何一人能幫得上忙的,又何況任何一切人類,包含畜牲(梵語tiryagyoni)、鬼道、人事物、山河大地、皆是此一真神所創造變現的,這一連串的思想觀念稱之爲一神論、或稱創造論。這一神論或創造論之論說,佛法稱之外道思想,不合乎宇宙人生的真相,背道而馳,更遠離真理的面目有十萬八千裏去了。
若如此而說,佛教的教義又如何呢?佛教講業感緣起論,有因有緣世間集,無因無緣世間滅,世間的成立與不成立,皆由因緣有無來決定的,故稱緣起論,又六道四生的生靈,是無始以來就有了,是無始無終的,並非佛菩薩、上帝、神明所創造的。
佛教(梵語Buddha-sasana)不相信宇宙世界、山河大地,人類一切生靈是由一真神所創造、所變化,乃不合乎邏輯,這是很嚴重的斷喪人類對真理的壟斷,是非不明的導向,人類不知不覺就被誤導了。
佛教是肯定宇宙世界,山河大地,是由六道衆生廣造一切善惡之業,因業力感召所成的,六道四生若叁業(梵語trini-karman)清淨,諸行止息,善惡業淨化,清淨法身現前,那麼宇宙世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當下也隨著善惡行之消失而消失了。
由此可見,宇宙世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之有無,是由六道四生染淨有無而決定的,並非上帝(一真神)所創造的、變化的。
我相信臺北總統府辦公大樓是由偉大的建築師所設計之藍圖,經由工程師發包,透過水泥師、模板師、水電師、鋼筋師、鷹架師,乃至混泥土等種種因緣工程和合興建所成,積沙成塔,集思廣益,衆志成城,這座美侖美奂的總統府大樓終于完成大業,而是集合衆人智慧、衆財力、衆建材、衆因緣,總集合于一極,最後圓滿落成,這就是國人衆業力所感召而成的總統府大樓,而非上帝(一神論、創造論)一人所創造的總統府大樓,若硬性將總統府大樓說是上帝(真神)所創造的話,上帝也深受不敢當,那麼山河大地,一切日月星辰,一切人事物,亦複如是,上帝敢說是祂所創造嗎?是祂變現嗎?若是說祂所創所變現,實乃與事實不符,沽名釣譽,不合乎邏輯,免不了會受後世之人對上帝有所譏嫌也。若是後人基督神職人員,或牧師信徒傳道者所宣揚,那宣揚者應負起這一連串的誤導真相之共業因果責任,才是爲求真理者應有的態度與雅量!
深信有心求真理、求大智慧的諸君仁者,你們的智慧(梵語jnana)不會始終烙印在十八世紀之前的封建時代而原地踏步才對,愚民政策、封建製度早已飛逝數百年的往事曆史名詞了,將近入二十一世紀文明社會,人類的思潮已不再如古代的愚魯,處于科技文明的時代,更有智慧自由思辨的空間,對一神論、創造論之錯導起而莫大的辨證與震撼。
簡單而言,佛教是業感緣起論,世界各大宗教,幾乎是一神論、創造論者。佛教與各宗教教義不同,立場不同,佛法稱其它宗教爲外道,其意義即在此也,如前面所敘述,仁者明白否?
40、身體有病苦時,求佛菩薩是否能得到感應呢?
身體是四大五蘊所和合,在人生的過程,免不了會産生四大不調而病苦的時候,當此之際,應找德術兼優的醫師爲你診療看病,該服藥即服藥,該開刀即開刀,聽隨醫師專業之看診與藥方,有病醫病,這才是正信佛教徒該有的認知,病痛有病痛的因源,看是四大那一大出了問題,應找醫師;五髒六腑是那一髒那一腑出了問題,血液血管心髒,那方面出了問題?是否高血壓、中性脂肪、尿酸過高、膽固醇過高或過低?骨骼是否疏松症、鈣質流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是否健康或有病!這病源自己若知即告訴醫生,自己不明白病源即請醫師爲我們診斷,要尊重醫師一生專業的偉大與貢獻,這是當今社會任何一個人所不可否認與質疑的事實。
茲當身體發現有病苦,即當機立斷找醫師診斷醫病,此時不宜求佛菩薩得感應加被、或問神蔔卦,若如然,往往有時求佛菩薩卻耽誤求醫而命喪黃泉,這種情況也是大有人在的。
諸君大德要明白,有身體之病應找醫師,有心理之病找佛菩薩(叁寶(梵語tri-ratana))就沒錯了,大聖佛陀曾經說過:“衆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心病,佛即說八萬四千法門,八萬四千法門就是要醫治衆生八萬四千煩惱心,若衆生內心無有八萬四千煩惱無明(梵語avidya)之病,我佛何用說八萬四千法門之法藥呢?”
所以說,心病須心藥,心病即是精神界,心靈上的思想觀念出了毛病,知識上、知見上出了狀況,也就是心對真理産生偏見邪見、歪邪的意思,故稱心病。
心藥即是如來叁藏(梵語trini pitakani)十二部(梵語dvadasanga-buddha-vacana)聖典,一一皆是醫治衆生心病之良方,譬如:內心貢高我慢,佛即開一帖多禮拜諸佛的藥方,因爲禮拜能消內心貢高我慢心;若常誹謗譏笑他人,佛即開一帖多隨喜他人功德的藥方,因爲常誹謗者,其內心就是出了毛病,缺乏隨喜功德的本質,如此類推,衆生一切心病有百千種類,佛即演說百千種類的法藥以對治。
總而言之,心病要心藥對治,畢竟佛法是覺悟之法、對治之法,令人覺悟人生宇宙的真谛法藥。佛弟子應正見因果的用法,莫本末倒置,錯亂因果,贻笑天下。
佛是覺者,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是救度我們出離叁界苦海的本師,修行找佛法;欲證菩提(梵語bodhi),欲了生脫死找佛菩薩;欲轉凡入聖,破迷啓悟找佛菩薩就對了,若身體有病苦找德術兼優的偉大醫師就對了,這個就叫門當戶對,不增不減,諸佛贊歎,如本也恭禧你,最後病愈者,非你莫屬哩!
41、衆生皆有佛性,佛性非大非小,無有形狀,無有顔色,那該如何見性悟道呢?
大地一切衆生皆有佛性(梵語buddha-dhatu),有佛性若不修行,佛道亦不得成。修行應從心地下功夫,心性如何修?如何明心見性?這是佛門重大課題,也是轉凡入聖,見性成佛的關鍵所在。
佛性非大非小,可大可小,無有形狀,無顔色,究竟如何悟?如何證呢?這個問題不是小孩玩遊戲,是一件莊嚴(梵語vyuha)神聖的大業,是關系爲聖爲凡生死涅槃之分水嶺,行道者不可荒廢的道業。
佛性既是非大非小、無形狀、無顔色,該如何見性呢?諸君仁者!性在何處,性在作用,性當作用時,其用有八,何謂其八?在眼能見、在耳能聞、在鼻能嗅、在舌能嘗、在手能舉止、在足能奔、在身能觸覺,在心能辨別人我是非善惡,知者見者即是佛性作用,不見不知者喚作精靈,見猶如不見,即謂凡夫(梵語prthag-jana)衆生也。
修行見性之道,可循此門而入道,多下功夫專注一心,凝神貫一,參究性之作用,性有知有覺,有反應有分別之種種功用,二六時中遍滿在我們日常生活點點滴滴當中,施爲動作,行住坐臥,搬柴運水,走路吃飯,說話睡覺,語默動靜,無不是性之作用,仁者!見到否?會到否?悟到否?若見性了、會性了、悟性了,在此特別恭禧你,將後修行用功有個入門處,不用吹灰之力即得倍增功行之力,如是漸修漸破無明,法身(梵語dharma-kaya)日益圓成,欲登無上正覺彼岸,指日可待。
若未見性者,多從性上下功夫,有朝一日,悟性強了,機緣到了,猶如瓜熟蒂落,不待開悟本性,本性自開悟,法身不欲見而自見,畢竟修行佛法,開悟佛性,亦講因緣成熟之有無而奠定也!
今引錄聖僧法語供養諸君大德。
開悟聖僧雲:“一念清淨(梵語suddha)絕千古,十界依正無纖塵,識得此念是何物,世間忽然少一人。”
開悟聖僧雲:“清清淨淨一靈光,刹刹塵塵不覆藏,萬萬千千都是覺,多多少少弗思量,明明白白無生死,去去來來不斷常,是是非非如昨夢,真真實實快承當。”
42、佛門常稱念叁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聖號,佛門不是說有四洲嗎?爲何只稱叁洲而已?又爲何只護持叁洲呢?其中一洲爲何不護持?韋馱尊天菩薩來曆如何?請慈悲開示。
四洲(梵語catvaro dvipah),古代印度人之世界觀,謂于須彌山四方、七金山與大鐵圍山間之堿海中,有四個大洲。又稱四大部洲,四大洲、四天下、須彌四洲、四洲形量。
四大洲即是:一、東勝身洲(梵語Purva-videha),舊稱東弗提婆、東毗提诃、或東弗于逮。略稱勝身(梵語Videha,毗提诃),以其身形殊勝,故稱勝身。地形如半月,人面亦如半月。…
《佛學問答(第五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