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第叁輯)▪P14

  ..續本文上一頁二十叁種利益,何者爲是?

  一、滅重罪障益。二、光明攝受益。叁、大師獲念益。四、菩薩冥加益。五、諸佛保護益。六、八部防衛益。七、功德寶聚益。八、多聞智慧益。九、不退菩提(梵語bodhi)益。十、奉觐大雄益。十一、感聖來迎益。十二、慈光照觸益。十叁、聖友同贊益。十四、聖友同迎益。十五、神通空駕益。十六、身色殊姿益。十七、壽命長劫益。十八、得生勝處益。十九、面睹聖衆益。二十、常聞妙法益。二十一、證無生法忍(梵語anutpattika-dharma-ksanti)益。二十二、曆事他方授記益。二十叁、還歸本國得陀羅尼益。

  依諸經念佛往生淨土,總共有叁十種利益,何等爲叁十種利益呢?

  一、滅除諸罪。二、功德(梵語guna)無邊。叁、諸佛法中勝。四、諸佛同證。五、諸佛同護。六、十方諸佛同勸信念。七、所有疾患,念佛總除。八、臨命終時,心不顛倒。九、念佛一法攝多法。十、命終之時,佛自來迎。十一、用少功德,速生淨土。十二、華臺中化生。十叁、身黃金色。十四、壽命長遠。十五、長生不死。十六、身有光明。十七、具叁十二相。十八、獲六神通(梵語sad adhijnah)。十九、得無生法忍。二十、常見諸佛。二十一、與諸菩薩共爲伴侶。二十二、香華音樂,六時供養。二十叁、衣食自然,長劫無盡。二十四、任運進道,直至菩提(梵語bodhi)。二十五、常得少年,無有老相。二十六、常得強健,無有病時。二十七、更不重墮叁塗地獄(梵語naraka)。二十八、受生自在。二十九、晝夜六時常聞妙法。叁十、住不退地。

  此依諸經,念佛功德與利益,總有叁十種殊勝與莊嚴妙法,究竟成就佛道。

  138. 論諸法門,其數無量,何法自力?何法他力?

  如來(梵語tathagata)雖說八萬四千法門,唯有念佛一門,是爲他力,余門修道,總爲自力。

  139. 自力修道,何時得成?他力修道,何時得熟?

  如經典所說:從初發心,需萬劫奠定信位,經過一大阿僧祇劫,始到初地。又經一大阿僧祇劫修道,乃至七地菩薩,皆是自力。

  他力念佛法門者,依阿彌陀經所說,疾則一日,遲則七日,念阿彌陀佛(梵語Amita-boddha),往生淨土,,即是永不退轉之菩薩,何以故?爲乘阿彌陀佛本願力故。阿彌陀經所雲,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梵語avinivartaniya),既是阿鞞跋致,即得永不退轉之菩薩,直至成佛。

  140. 阿彌陀經雲: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上來雖勸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未知現今往生淨土者有多少人數?

  淨土經雲:娑婆世界(梵語Saha-lokadhatu)已有六十七億不退轉菩薩,念阿彌陀佛往生;他方國土,亦複無邊無數。又觀經所說,韋提希王妃與五百侍女,念阿彌陀佛,皆已往生淨土。

  非但菩薩聲聞緣覺往生淨土,曆代祖師、高僧大德、優婆塞(梵語upasaka)、優婆夷(梵語upasika)等,念阿彌陀佛,臨命終時,得種種自在往生,得種種瑞相往生淨土者,其數多得不可具說,如淨土聖賢錄所載。

  141. 贊歎念佛,得何功德?誹謗念佛,得何罪報?

  雜集經雲:一度謗念佛人,千劫墮泥犁地獄,一度贊歎念佛人,滅卻身中百劫極重惡業。

  大行和尚雲:人不志心念佛,亦謗佛故,遂即謗法,直入阿鼻地獄,受諸苦痛無有出期。

  報恩經雲:均提沙彌爲罵上座,音聲如狗吠,均提沙彌,由一惡言,五百生中常作狗身,故知罵他還自得報。

  雜阿含經雲:有一人贊歎修道人善事勝妙,五百生中常得端正,形貌殊好,口氣常香,遍體香潔,如優缽羅華,香氣逆風,四十裏聞香。故知贊他並得善報,念佛人兼須贊善。

  法華經雲:不說他人好惡長短,唯專念佛(梵語buddhanusmrti) ,速生淨土,不墮沈淪。

  142. 專念阿彌陀佛,定生淨土,定得無量功德,未審有何保證?令不遣信耶?

  大有保證:阿彌陀經中,六方諸佛,恒河沙數,出廣長舌相,遍覆叁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不诳衆生,當信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梵語Sakyamuni buddha)所說,念佛定得無量功德,一日乃至七日稱念阿彌陀佛,定得往生淨土,依此教,以願證處。

  阿彌陀佛(梵語Amita-buddha)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時,發四十八大弘誓願中所說:若我得成佛時,十方天人,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梵語anutpattika-dharma-ksanti),諸法總持者,不取正覺。

  生我國土,不得叁十二相者,不取正覺。十念成就,不生我國者,不取正覺。若生我國中,更重墮地獄(梵語naraka)、餓鬼(梵語preta)、畜牲(梵語tiryagyoni)叁塗者,不取正覺。生我國土,形貌不平等,有好醜者,不取正覺。生我國中,不得天眼天耳,六通自在者,不取正覺。若女人厭惡女身,求生我國,臨命終時,不轉女身成男身,複受女身者,不取正覺。

  若一切衆生乘我願力,不得如上果報,我即不證無上菩提,即是诳諸衆生,我誓當在惡道中,不得無上菩提,此是阿彌陀佛立誓願處。

  阿彌陀經又雲,說經之日,阿彌陀佛成佛以來,于今十劫。阿彌陀佛既得成佛,念佛定得往生決無疑惑。

  143. 出家有那十二種功德?

  樂出家(梵語pravrajya)者,割愛辭親,識心達本,解無爲法,爲證悟菩提,廣度諸含識而精進,則能攝取十種功德:

  一、不著諸欲。二、樂阿蘭若(梵語aranya)。叁、行佛所行。四、離凡夫行。五、不著妻子,及以財産。六、離惡道因。七、修善法趣。八、宿世善根,皆不損滅。九、恒爲諸天之歎羨。十、一切鬼神,恭敬守護。十一、同證無生法忍(梵語anutpattika-dharma-ksanti)。十二、速成佛道。

  144. 成熟有情,嚴淨佛土,作何解釋?

  成熟有情,是言有情衆生,應得度者,則以種種方便,令其因緣成熟。嚴淨佛土,是言攝取國土,令極嚴淨,備將來成佛時,作爲度生道場之用,如法藏法丘,攝極樂國,發四十八願之數。

  145. 念佛有什麼好處?試舉經文爲證。

  大行和尚,將念佛(梵語buddhanusmrti)總攝十種利益,何等爲十?

  一、佛力加被。二、易作。叁、功德最多。四、自他極喜。五、速得見佛。六、定得不退(梵語avinivartaniya)。七 、定生極樂。八、更不離佛。九、壽命長遠。十、與聖無異。

  涅槃經雲:“念佛一口,分作十六分功德,若有一人布施一世界衆生,經叁月,只將念十六分中一分功德亦複勝彼,故知念佛過于財施百千萬倍。”

  月燈叁昧經雲:“十方叁世一切諸佛,皆學念佛速證無上菩提,故知叁世諸佛,皆因念佛當得成佛。”

  大般若經雲:“佛告善現,若善男子(梵語kula-putra)善女人(梵語kula-duhitri)等,下至一稱南無佛陀大慈悲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窮生死際,善根無盡,于天人中,恒受富樂,乃至最後得般涅槃。”

  146. 佛言叁事,最爲無上,是指那叁事,怎麼樣才能算真供養佛?

  佛言叁事,最爲無上:一、發菩提心(梵語bodhi-citta)。二、護持正法。叁、如教修行,能修行者,是真供養佛。

  147. 舍利是什麼東西?何故而有?

  舍利(梵語sarira)。金光明經雲:“舍利者,是戒定慧之所薰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梵語punya-ksetra)”。

  佛、菩薩、阿羅漢(梵語arhan)、高僧等,圓寂後燒之,每凝結有舍利、或如珠、或如花、白色爲骨舍利,赤色爲血肉舍利,黑色爲發舍利,亦有雜色者,則系綜合所成。此是生前依戒定慧薰修而得,無量功德所聚。若是佛舍利,世間無物能壞之,菩薩次之,則堅度遞減。

  148. 何謂俗谛和真谛?

  順凡迷情之法,故雲俗,此等事相,在俗爲實,故雲谛。凡世間事物及其意義,皆名俗谛,亦名世谛、世俗谛(梵語samvrtti-satyatva)、覆谛。

  聖者所見真實的理性,離于虛妄,故雲真,其理決定而不動,故雲谛。凡修出世間法,及其所證的境界,皆名真谛,亦名第一義谛(梵語paramartha-satya)、勝義谛。

  149. 何謂“二種資糧”?意義何在?

  即是福德資糧與智德資糧。福德資糧是布施(梵語dana)、持戒(梵語sila)、忍辱(梵語ksanti)、精進(梵語virya)、禅定(梵語dhyana)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智德資糧是由修習正觀所得的妙智,亦即六度中之最後一度。

  這兩種資糧是行菩薩道所必須廣修,福德圓滿與智慧圓滿,即是菩薩道的圓滿,菩薩道的圓滿就是佛道的圓滿,是故稱佛爲福慧兩足尊。

  150. 佛門弟子受戒之後皆有“燒戒疤”,不知意義何在?

  修行菩薩道(梵語Bodhisattva-carya) 者,爲求受淨戒,于戒壇內至誠忏摩後,以香燃燒身體之某部分以供養諸佛菩薩,此爲求受清淨戒體而于身上遺留之燃燒之痕迹,稱爲戒疤。在家菩薩戒之戒疤燃于手臂,出家菩薩戒之戒疤則燃于頭頂,戒壇中稱“火燒菩薩頭”。

  燒戒疤本非佛製,印度本無。佛教(梵語Buddha-sasana)傳至中國,僧侶深受國家,社會重視,唐代時,爲防止俗人假冒僧衆,故朝廷勒令僧衆于受戒時,應燃燒戒疤以爲識別。

  另據談玄“中國和尚受戒燒香疤考證”一文所載,則謂燒香于頂之起源,相傳系始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沙門至德住持天禧寺時…

《佛學問答(第叁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