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請問學佛者,偏修禅定,偏修智慧,是否能成就佛道?
2……請問出家前應該做那些准備工作,出家後才能使心地安住下來?
3.佛陀爲什麼說尚未修證到阿羅漢果,不可信汝心,原因何在?
4.學佛者是先成就佛道,還是先度衆生呢?
5.學佛者對忍氣吞聲,與修忍辱行的看法如何?有沒有一樣?
6.現今文刊發達,弘傳佛法之僧俗頗多,佛法以出家僧衆爲佛教之重心,……?
7.請問佛珠(念珠)爲何是一0八粒?有其淵源嗎?
8.請問佛教徒可以有感情生活嗎?
9.修行一定要斷淫欲,但如何方便爲疏導?
10. 如何能使佛號于二六時中不間斷,有何方法?
11.佛教徒應持何種態度來賺錢謀生?
12.佛教中常聽到八正道,八正道是什麼意思?
13.佛教對于命相、風水的看法如何?
14.“念佛一聲,罪滅河沙”,是真的嗎?
15.修福報與修道,到底有何差別?
16.常常發現一些人,總喜歡發問一些與生死開悟不相幹的問題,因而發問,……?
17.佛門中有“八解脫”的名詞,總是不明其義,請慈悲開示好嗎?
18.學佛須叁業清淨是最終目標,但敝人身口二業尚可勉強不作惡,但意業猶然就範……?
19.如何辨別佛經之真僞?請慈悲答覆!
20.何謂“八敬法”?意義何在?
21.學佛須要具備大知識和大學問嗎?如果程度不夠,可以走出家這一條路線嗎?
22.燃頂、燃臂、燃指、在學佛觀點來看有必要嗎?
23.何謂“易行道”?“難行道”?
24.學佛者,欲深入叁藏聖典,須要具備何種基礎?
25.學佛如何尋找適合自己的法門,因而一門深入?
26.學佛何謂專修與雜修?
27.學佛者如何透視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轉貪嗔癡成戒定慧?
28.禅宗的行者,若終生不悟,該怎麼辦?
29.出家修行,“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是真的嗎?
30.“學佛越久,離佛越遠”,是真的嗎?
31.煩惱叢生,不知如何解危?
32.佛教對神秘感應的現象看法如何?
33.學佛之行者,對“名利”的尺寸,應抱著何種態度?
34.做個正信佛教徒,要怎樣履行才能使佛法久住不滅?
35.菩薩行,度自己的子女,算是自私自利的行爲嗎?
36.有些畜牲人見之會生歡喜心,有些畜牲人見之生厭惡心,是何原因?
37.學佛須常親近善知識,善知識應具備何種條件,方可堪稱善知識?
38.學佛要達到理事圓融方爲究竟,可是事實上,事與理總是還有一段距離,……?
39.吾人欲得出家修行,但在年齡方面是否有限製?請慈悲開導?
40.天人福報大,天人有十法是人間所沒有的特點,請問天人十法是什麼?
41.阿彌陀佛之接引身相,爲何所見都是立相、而不見有坐相呢?
42.修淨土法門者,欲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念佛雖達一心不亂,但福報不夠,是否能往生?
43.無量壽經所說,西方淨土無惡人,而修淨土宗是帶業往生,還有惡習氣,何以無惡人?
44.阿彌陀佛是法界藏身,就是法身滿虛空宇宙,又說六方有恒河沙諸佛那麼多,……?
45.極樂娑婆同是佛土,爲何生到淨土便不退轉,生到娑婆此土便皆退轉,這是什麼道理?
46.淨土法門貴在念佛求生淨土,如念阿彌陀佛,即彌陀來接引往生西方淨土;……?
47.有病應吃藥,而藥方裏有動物藥方,若服此藥方,是否犯殺生戒?
48.受了戒而不持戒,未受戒而心裏持戒,兩者那一種有功德?
49.見道方修道,不見道又如何修起?
50.學佛者可參究他教之書否?
51.誦經時,敲木魚大磬,是何意義?請慈悲開示!
52.佛教徒念佛須兼忏悔嗎?或者不必忏悔而專心念佛即可?
53.般若心經雲:“無眼耳鼻舌身意”,然則盲聾喑啞之人,念佛豈不是較容易達成?
54.淨土宗屬于大乘教,抑屬小乘教?
55.別人出家因緣成熟,從中鼓勵勸導,成全他人剃度心願,有無功德?……
56.出家修行,若同胞姊妹出家,妹先現尼相,而姊後落發,是否以妹爲師兄,……?
57.學佛以滅妄歸真爲宗旨,但佛書常見有全妄即真,全真即妄之語,請慈悲釋疑?
58.無始劫前爲何有無量衆生?無始劫前爲何有無量佛?
59.佛教有句名言:“佛是衆生心內之佛,衆生是佛心內之衆生”既然是在心中,……?
60.諸佛六通具足,對過去未來無量劫之事,了如指掌,當能預知,……?
61.時常在佛門中聽說有十八層地獄,何謂“十八層地獄”?
62.因解起行,行起解絕,其“行起解絕”,句義如何?
63.佛菩薩乃至曆代高僧大德火化之後,皆有無數的舍利,“舍利”如何而有?
64.佛教有所謂的“四食”,其意義如何?
65.大忏悔文有八十八佛,請問有其淵源否?
66.“一塵不染”做何解釋?
67.佛門中常聽到“一境四心”,不知是何意義?請慈悲釋疑!
68.請開示“八相成道”之真相!
69.當人類死亡之後,如何知道他往生何道?去處如何?請慈悲開示!
70.佛經雲:“摧伏四魔”何謂四魔?
71.爲何極樂世界全是正法期?
72.在家佛弟子,是否可在家裏誦地藏菩薩本願經?
73.十方諸佛皆有叁十二相,何謂“叁十二相”?
74.爲何進廁所要叁彈指?
75.盜竊常住物其果報如何?
76.爲何在家人的衣服不可模仿出家人衣服,出家人的衣服也不可模仿在家人的衣服?
77.善法是佛法,惡法也是佛法嗎?
78.出家人爲何晚上皆有出食?
79.五戒與菩薩戒差別何在?
80.爲何平常心是道?
81.爲何說:看破是般若德,放下是解脫德,自在是法身德?
82.佛教爲何分爲八個宗派?
83.出家人袈裟偏袒右肩是何意義?
84.何謂八苦?
85.佛度有緣人,無緣的衆生誰度?
86.身爲正信佛教徒,是否可以祭拜祖先?
87.何謂俱生我執?
88.凡夫心境爲何有時空觀念?諸佛爲何無時空觀念?
89.人間淨土何時産生?
90.爲何“常住”即是一所佛學院?
91.毀謗轉*輪僧之果報如何?
92.佛陀時代是否有經忏,經忏的起源何時開始?
93.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其余的佛菩薩,是否也能尋聲救苦?
94.爲何出家人長衫右腋下有兩條帶子,作用爲何?
95.何謂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
96.何謂功德?
97.何謂五時說法?
98.天臺四教儀,何謂藏教生滅四谛?何謂通教無生四谛?何謂別教無量四谛?……
99.何謂六和敬?
100.爲何比丘要帶叁分病?
101.修行者飯前爲何先供養叁寶?
102.何謂中觀派?
103.儒家之仁愛,基督教之博愛,與佛教之慈悲,有何不同之處?
104.何謂“法王”?
105.爲何菩薩的淨土在衆生?
106.六祖壇經雲:“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叁障”,是何意義?
107.天臺宗智者大師所立之天臺叁觀,何謂“叁觀”?
108.何謂五辛?
109.有些人不敢受五戒的原因,因爲怕不小心弄死螞蟻而犯殺生戒,及商人因工作……?
110.如果發願早一點往生,是否可如願往生?
111.何謂悟者法追人,迷者人追法?
112.香板的由來如何?爲何有些人被打香板,而說是消業障,如此說正確否?
113.爲何佛陀說要等到證得阿羅漢果,才可相信你的心?
114.爲何有些人聽聞到佛法即能善根流露,但有些人善根卻無法流露,何以故?
115.“善來比丘”如何解釋?
116.何謂“無想果”?
117.常聽到“焦芽敗種”,不知含概何意?請慈悲開示!
118.請解釋“煩惱即菩提”之真實意義!
119.學佛之人爲何必須先博通道理,而後修證,意義何在?
120.持誦大悲咒有何功德?其殊勝如何?
121.何謂“五邪命”?
122.八風吹不動,何謂“八風”?
123.何謂菩薩八種因果?
124.“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如何解釋?
125.聽經聞法有“八種功德”,請慈悲開示!
126.佛教常提及“言語道斷”,其真義如何?
127.何謂“八福田”?
128.佛門中有所謂“阿毗達磨”,不知是什麼意思?請慈悲開示!
129.佛經裏常提到天龍天部亦參與聞法,到底“天龍八部”是何等人物?
130.修行如何與中道法相應?請慈悲開示!
1、請問學佛者,偏修禅定,偏修智慧,是否能成就佛道?
禅定(梵語dhyand),禅那、靜慮之義;般若(梵語prajna)譯爲智慧。圓滿的佛道,是禅定與智慧的圓滿。若偏修禅定,或偏修智慧,始終不得成佛。畢竟,佛道是定慧等持圓滿之中道法。
有定無慧成枯定,有慧無定成狂慧;定是慧之體,慧是定之用,離定無慧,離慧無定;定即是慧,慧即是定,定慧不一不異故。
若依因地修行,必次第而修,何以故?因爲修行之功力尚未圓熟,無能等持而修,修亦修不成故。
楞嚴經雲:“因戒(梵語sila)生定,因定發慧,因慧破一切煩惱惑,是則名爲叁無漏學。”
若依果位而言,修行有成,在心地功夫上,則禅定中有智慧(梵語jnana),智慧中有禅定;離禅定別有智慧,離智慧別有禅定,禅定與智慧正等無異。因此,若欲得成佛道,必須定慧等持,方爲究竟之道。
2、往往發心出家會遇到種種魔障,請問出家前應該做那些准備工作,出家後才能使心地安住下來?
出家(梵語pravrajya),即是出離家庭生活,專心修沙門(梵語saramana)之淨行。有些人出家是一帆風順,無障無礙,甚至家人朋友祝福歡送,可謂福報可佳,善根成熟。但是有些人出家卻充滿逆境,惡緣橫阻,障礙重重。兩者之出家可謂懸殊甚钜。
大體上出家前,心裏應存有十二點正確觀…
《佛學問答(第四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