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問答(第叁輯)▪P4

  ..續本文上一頁務糾纏,願力堅強,亦可突破難關,以種種順逆境爲增上緣,遲早將與菩提(梵語bodhi)相應;若在家修,經理俗務,以懈怠之心,進進退退,起伏不定,則道業難成。

  30. 學佛爲什麼要親近善知識?

  善知識(梵語kalyanamitra)。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導正道之人。善知識能懂得世法與出世間法融通無礙,若親近善知識可引導我們走出叁界的窠臼,由迷而悟,由苦而樂,由凡而入聖,因而證悟菩提,免受六道沈淪之苦。因爲善知識是世間的大明燈,是六道衆生的導師,是苦海中的寶筏,善知識是痛苦中的甘露,是轉凡入聖的大法將,若欲贊歎善知識之功德,窮劫不能盡。

  31. 什麼叫做歸依叁寶?有何意義?

  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叫做歸依叁寶(梵語sarana tri-ratna),歸依叁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關,將後入佛門,亦以叁寶爲修行的對象,以後成就佛道也不離叁寶,歸依叁寶是種下以後成佛之因,成佛就是果,所謂:歸依在叁寶.實踐在叁寶.圓滿在叁寶。

  佛門弟子以叁寶爲依爲行爲證,離此叁寶,另行他法,欲證成佛道,終無是處。叁寶是黑暗中的一盞光明之燈,叁寶是六道迷妄中的導航,叁寶是生死沈淪的慈舟,叁寶是人生宇宙的開啓鑰鎖,是成佛的必經之道。

  歸依叁寶是因,同時也是果,何以故?因爲歸依的對象(叁寶),也是以後成就(叁寶)的歸宿,歸依與歸宿是同等一樣東西,那就是叁寶的展現與宗旨,叁寶始終是不二的。

  32. 佛教界每年于七月期間,請僧寶施放焰口時,死亡的祖先是否實際有領受到?

  當人死亡之後,快則瞬間即往生他道,慢則七七日,也就是四十九天即可投胎轉世,隨各人業報而受生,業報有輕重,感召的業果也就千差萬別了,死亡的祖先若已超過四十九天,早已隨業而投胎轉世,如此一來,不知道要超度誰?領受的機會渺小至極,願仁者思量!思量!莫陷入迷信的圈套。

  若祖先命終在四十九天之內,爲之放焰口誦經念佛,乃至做功德(梵語guna),祖先確實可領受得到,陽上的眷屬爲亡者廣行布施,七分功德亡者只得一分,陽上眷屬功德自得六分,是故,佛陀告訴我們,布施(梵語dana)行善要趁現生中而爲之,其功德不可思議也;若等死亡後才布施行善,這是無可奈何的補救方法,亡者領受功德的機會,甚爲微薄,願我佛門弟子,應如是正見,是爲有幸!

  33. 佛經常說死亡後有六道輪回,自古至今,有何人可見證?

  人的精神界(俗稱靈魂)是無形無相的,若以有形有相的東西欲測無形無相的精神界,甚難可得,雖是難以見證,但深入理會,必有個著落處,畢竟,善根成熟也能體驗輪回之事,人是由精神與物質兩者和合,而成完整的生命體,缺一不可,有肉體無精神(俗稱靈魂),恰如死屍一般,行屍走肉,麻木不仁,無有知覺;有精神無肉體,卻失去大用,不得彰顯精神之妙。

  見證六道輪回,可由聖言量、比量、現量,而得知輪回的事實,乃至諸佛菩薩,曆代祖師高僧大德,皆一一有所敘述。

  34. 佛教講叁世因果,佛教徒生病,請醫生看病服藥是否徒勞?

  不論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無非是因果(梵語hetu-phala)所成,生病之例亦不外乎因果,然因果有遠報與近報之別,病情由來亦千差萬別,但不外乎生理病與業障病兩種;若生理病而言,大體上由精神與四大不調所導致,找醫師或多或少可療愈,這種生理病須要找醫師看病,病之起源必有前因與後果的,譬如感冒而言,或許是自己不慎,穿少衣服、或沖涼水、或睡覺沒有蓋棉被、或氣候寒涼所致,種種之因素不等,這些感冒的條件就是前因,感冒就是後果,像這種病情須要找醫師療治的,不可一味推給過去世所造之因,因而今生得果的論調,因而不去看病,若如此一來,便成迷信之說,佛教非如是說,若如是說,便成外道邪論。

  所謂假病有藥醫,真病無藥醫。假使是業障病,亦不外乎因果所現,應該多廣行善業,布施喜舍,累積功德,若能如此而爲,業障(梵語karmavarana)可逐漸病愈。

  生理病有生理病的療治法,業障病有業障病的療治法,不可草率行事,若不對治下藥,是徒勞無益的,佛教徒若生病,亦須視病情而定,而非盲目的不找原因,若是生理病,應該理念的找醫師而治療,非到窮途絕境不肯罷休!這是佛教徒應有的共識。

  35. 佛教徒有人非常用功修行與精進辦佛事,可是業障不斷現前,這是不是所學方法不對所致?

  不完全如此,除了修行方法不正確或辦佛事有誤之外,往往還有往昔無量劫前所造的業因(梵語karma-hetu)所導致,因此,業障頻頻現前,堵不住、擋不得,有時候真令人束手無策。

  華嚴經雲:“假使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36. 無論何因,殺人都要受報,那些保家衛國的戰士,是否要受果報?

  造善得善報,造惡得惡報,是不變的因果律,造因有共業之因與不共業(梵語avenika-karman)之因,我們尚未解脫叁界,亦然要受叁界的共業所驅使,身不由己,無奈又能奈何呢!保家衛國的戰士亦不能例外,雖然國家說是爲你負擔其罪,但你不要忘記國家有國家的共業,你是共業中的不共業,罪亦難免,因緣成熟,必招果報,因果(梵語hetu-phala)是沒有特權的,因果是沒有赦免的。

  自古至今,中外國家,曆史上敗家亡國的史實,不是活生生的一面鏡子嗎?此國與彼國鬥爭殺戮,慘不忍睹,血流遍滿大地,屍體橫遍山野,難道這些不是因果循環所致嗎?難道會無風起浪嗎?難道世間會有無因而有後果嗎?難道世間被殺者都是無辜的嗎?是倒楣的嗎?要明白呀!個人有個人的因果,社會有社會的團體因果,國家有國家的共業因果啊!世界有世界的大洪流因果呀!

  總而言之,保家衛國之戰士亦不免受因果製裁,果報亦無能享有特權,因而逃之夭夭!

  37. 歸依叁寶可以離苦得樂,往生西方,爲何有些人在未歸依叁寶之前,諸事如意,家道興隆,然而歸依叁之後,凡事不能如前,家道卻日漸衰弱,有的更無後嗣,是何原因?

  佛教所講的因果,是平等的、不會錯亂的、有規律的、有前後的、輕重分別的,請仁者勿憂勿慮!

  正信的佛弟子,歸依叁寶是因(梵語hetu),成佛是果(梵語phala),這是正確的,歸依叁寶,可以離苦得樂,往生西方,證成無上菩提,這是正確的、是平等的、有規律的、不會錯亂的、因果分明的。

  若歸依叁寶,會使人潦倒不得志,會使人倒楣、生大病、被車子撞死、天災地變、猛風暴雨、刀兵劫難、傾家蕩産、家破人亡,這就是因果錯亂、因果無規律、因果不平等、因果不分明的下場、因果沒有前後的慘劇!只可惜實際的因果不如此一般,所以凡夫修行可以證得佛的果位,這是理所當然。

  假使我修行,我無法證得佛的果位,別人沒有修行,別人卻證得佛的果位,這就是我倒楣,因果錯亂、因果不平等、因果無規律、因果無前後、因果不分明,但事實非如此,我修行是我證得佛果,別人無修行,證果不得,這是因果平等、不錯亂的、有規律的、分明的、有前後的。

  有些人未歸依前,順心如意,諸事祥和,但歸依後,凡事不如意,家道日益枯竭,乃至無後嗣,這一連串的後果,以佛法告訴我們,這些必然有其前因,目前是受前因之報,現在所做之因未成熟,將來一旦因緣現前,必然有報,至于那些不如意與潦倒之事,與歸依叁寶絲毫無關,畢竟,因果是分明的、因果是不會錯亂的、因果有前後的、因果是平等的、因果是有規律的、因果輕重絲毫無差,請仁者勿憂勿慮!

  38. 因果善惡既無抵銷扣除之理,但又有行善與誦經持咒,可以消災解難,是否有矛盾?

  佛法是覺悟之法,絲毫不差,因果善惡分明,是有規律的、平等的、有前後的,更不會錯亂!

  定業(梵語viniscita-karman)是不可轉的,不定業可以轉,但佛法肯定定不定業皆是空無自性,如幻存在的,定業與不定業,果報遲早有可盡的時候;定業只是持續長久些,但總有盡的時候,不定業持續不久,所以易轉,至于重的定業,有時今生無法轉變,但來生未必不可轉,因爲諸法本緣起,緣起諸法本不牢固,畢道無我故。

  不定業較微薄,時間拉長,易于淨化解脫,若行善與誦經持咒,確實可消災解難之功,但須以堅強願力以抗衡;至于定業以現生而論,是無法解危的,所謂定業就是不可改變之業力,如鋼釘釘在牆壁,堅固不能拔,如此現生而行善與誦經持咒,將無法補濟定業的,因爲業力遠勝過功德力,但所行善與誦經持咒功德,絕對不會消失,將後必然感召美好果報。

  39. 既然因果律是自作自受,雲何超度可使亡者業債減輕或上升,是何因由?

  因果律是自作自受,佛絕對無虛言,重罪或重債,不易超度,如五逆十惡(梵語dasakusala-karma-pathani),欲超度極爲甚難,因爲亡者內心惡念熾盛,必召極惡之報,佛亦無特權施救;若輕罪,超度較有機會!

  佛雖有不可思議廣大神通,但衆生造業亦不可思議,所謂:神通不能敵過業力,業力能障聖道,業力如枭雄,具足千奇百態,難調難伏。

  自作自受的果報,欲超度上升乃至減輕其業報,確實不,易超度成就必須有超度成就的條件,譬如:超度者必須具足高超圓滿的德性,以虔誠之心而爲亡者超度,那麼亡者亦須具足背塵合覺之念,肯忏悔發露罪愆,一心一意禀持著斷惡向善的意志,有浪子回頭之悲切,若能如此相應,才有超度上升與減輕罪業的機緣。

  若超度者具足圓滿的德行,同時很悲切的爲亡者超度,但是亡者不肯忏悔發露罪業,亦然背覺合塵…

《佛學問答(第叁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