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问答(第三辑)▪P4

  ..续本文上一页务纠缠,愿力坚强,亦可突破难关,以种种顺逆境为增上缘,迟早将与菩提(梵语bodhi)相应;若在家修,经理俗务,以懈怠之心,进进退退,起伏不定,则道业难成。

  30. 学佛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

  善知识(梵语kalyanamitra)。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之人。善知识能懂得世法与出世间法融通无碍,若亲近善知识可引导我们走出三界的窠臼,由迷而悟,由苦而乐,由凡而入圣,因而证悟菩提,免受六道沉沦之苦。因为善知识是世间的大明灯,是六道众生的导师,是苦海中的宝筏,善知识是痛苦中的甘露,是转凡入圣的大法将,若欲赞叹善知识之功德,穷劫不能尽。

  31. 什么叫做归依三宝?有何意义?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叫做归依三宝(梵语sarana tri-ratna),归依三宝是踏入佛门的第一关,将后入佛门,亦以三宝为修行的对象,以后成就佛道也不离三宝,归依三宝是种下以后成佛之因,成佛就是果,所谓:归依在三宝.实践在三宝.圆满在三宝。

  佛门弟子以三宝为依为行为证,离此三宝,另行他法,欲证成佛道,终无是处。三宝是黑暗中的一盏光明之灯,三宝是六道迷妄中的导航,三宝是生死沉沦的慈舟,三宝是人生宇宙的开启钥锁,是成佛的必经之道。

  归依三宝是因,同时也是果,何以故?因为归依的对象(三宝),也是以后成就(三宝)的归宿,归依与归宿是同等一样东西,那就是三宝的展现与宗旨,三宝始终是不二的。

  32. 佛教界每年于七月期间,请僧宝施放焰口时,死亡的祖先是否实际有领受到?

  当人死亡之后,快则瞬间即往生他道,慢则七七日,也就是四十九天即可投胎转世,随各人业报而受生,业报有轻重,感召的业果也就千差万别了,死亡的祖先若已超过四十九天,早已随业而投胎转世,如此一来,不知道要超度谁?领受的机会渺小至极,愿仁者思量!思量!莫陷入迷信的圈套。

  若祖先命终在四十九天之内,为之放焰口诵经念佛,乃至做功德(梵语guna),祖先确实可领受得到,阳上的眷属为亡者广行布施,七分功德亡者只得一分,阳上眷属功德自得六分,是故,佛陀告诉我们,布施(梵语dana)行善要趁现生中而为之,其功德不可思议也;若等死亡后才布施行善,这是无可奈何的补救方法,亡者领受功德的机会,甚为微薄,愿我佛门弟子,应如是正见,是为有幸!

  33. 佛经常说死亡后有六道轮回,自古至今,有何人可见证?

  人的精神界(俗称灵魂)是无形无相的,若以有形有相的东西欲测无形无相的精神界,甚难可得,虽是难以见证,但深入理会,必有个著落处,毕竟,善根成熟也能体验轮回之事,人是由精神与物质两者和合,而成完整的生命体,缺一不可,有肉体无精神(俗称灵魂),恰如死尸一般,行尸走肉,麻木不仁,无有知觉;有精神无肉体,却失去大用,不得彰显精神之妙。

  见证六道轮回,可由圣言量、比量、现量,而得知轮回的事实,乃至诸佛菩萨,历代祖师高僧大德,皆一一有所叙述。

  34. 佛教讲三世因果,佛教徒生病,请医生看病服药是否徒劳?

  不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无非是因果(梵语hetu-phala)所成,生病之例亦不外乎因果,然因果有远报与近报之别,病情由来亦千差万别,但不外乎生理病与业障病两种;若生理病而言,大体上由精神与四大不调所导致,找医师或多或少可疗愈,这种生理病须要找医师看病,病之起源必有前因与后果的,譬如感冒而言,或许是自己不慎,穿少衣服、或冲凉水、或睡觉没有盖棉被、或气候寒凉所致,种种之因素不等,这些感冒的条件就是前因,感冒就是后果,像这种病情须要找医师疗治的,不可一味推给过去世所造之因,因而今生得果的论调,因而不去看病,若如此一来,便成迷信之说,佛教非如是说,若如是说,便成外道邪论。

  所谓假病有药医,真病无药医。假使是业障病,亦不外乎因果所现,应该多广行善业,布施喜舍,累积功德,若能如此而为,业障(梵语karmavarana)可逐渐病愈。

  生理病有生理病的疗治法,业障病有业障病的疗治法,不可草率行事,若不对治下药,是徒劳无益的,佛教徒若生病,亦须视病情而定,而非盲目的不找原因,若是生理病,应该理念的找医师而治疗,非到穷途绝境不肯罢休!这是佛教徒应有的共识。

  35. 佛教徒有人非常用功修行与精进办佛事,可是业障不断现前,这是不是所学方法不对所致?

  不完全如此,除了修行方法不正确或办佛事有误之外,往往还有往昔无量劫前所造的业因(梵语karma-hetu)所导致,因此,业障频频现前,堵不住、挡不得,有时候真令人束手无策。

  华严经云:“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36. 无论何因,杀人都要受报,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是否要受果报?

  造善得善报,造恶得恶报,是不变的因果律,造因有共业之因与不共业(梵语avenika-karman)之因,我们尚未解脱三界,亦然要受三界的共业所驱使,身不由己,无奈又能奈何呢!保家卫国的战士亦不能例外,虽然国家说是为你负担其罪,但你不要忘记国家有国家的共业,你是共业中的不共业,罪亦难免,因缘成熟,必招果报,因果(梵语hetu-phala)是没有特权的,因果是没有赦免的。

  自古至今,中外国家,历史上败家亡国的史实,不是活生生的一面镜子吗?此国与彼国斗争杀戮,惨不忍睹,血流遍满大地,尸体横遍山野,难道这些不是因果循环所致吗?难道会无风起浪吗?难道世间会有无因而有后果吗?难道世间被杀者都是无辜的吗?是倒楣的吗?要明白呀!个人有个人的因果,社会有社会的团体因果,国家有国家的共业因果啊!世界有世界的大洪流因果呀!

  总而言之,保家卫国之战士亦不免受因果制裁,果报亦无能享有特权,因而逃之夭夭!

  37. 归依三宝可以离苦得乐,往生西方,为何有些人在未归依三宝之前,诸事如意,家道兴隆,然而归依三之后,凡事不能如前,家道却日渐衰弱,有的更无后嗣,是何原因?

  佛教所讲的因果,是平等的、不会错乱的、有规律的、有前后的、轻重分别的,请仁者勿忧勿虑!

  正信的佛弟子,归依三宝是因(梵语hetu),成佛是果(梵语phala),这是正确的,归依三宝,可以离苦得乐,往生西方,证成无上菩提,这是正确的、是平等的、有规律的、不会错乱的、因果分明的。

  若归依三宝,会使人潦倒不得志,会使人倒楣、生大病、被车子撞死、天灾地变、猛风暴雨、刀兵劫难、倾家荡产、家破人亡,这就是因果错乱、因果无规律、因果不平等、因果不分明的下场、因果没有前后的惨剧!只可惜实际的因果不如此一般,所以凡夫修行可以证得佛的果位,这是理所当然。

  假使我修行,我无法证得佛的果位,别人没有修行,别人却证得佛的果位,这就是我倒楣,因果错乱、因果不平等、因果无规律、因果无前后、因果不分明,但事实非如此,我修行是我证得佛果,别人无修行,证果不得,这是因果平等、不错乱的、有规律的、分明的、有前后的。

  有些人未归依前,顺心如意,诸事祥和,但归依后,凡事不如意,家道日益枯竭,乃至无后嗣,这一连串的后果,以佛法告诉我们,这些必然有其前因,目前是受前因之报,现在所做之因未成熟,将来一旦因缘现前,必然有报,至于那些不如意与潦倒之事,与归依三宝丝毫无关,毕竟,因果是分明的、因果是不会错乱的、因果有前后的、因果是平等的、因果是有规律的、因果轻重丝毫无差,请仁者勿忧勿虑!

  38. 因果善恶既无抵销扣除之理,但又有行善与诵经持咒,可以消灾解难,是否有矛盾?

  佛法是觉悟之法,丝毫不差,因果善恶分明,是有规律的、平等的、有前后的,更不会错乱!

  定业(梵语viniscita-karman)是不可转的,不定业可以转,但佛法肯定定不定业皆是空无自性,如幻存在的,定业与不定业,果报迟早有可尽的时候;定业只是持续长久些,但总有尽的时候,不定业持续不久,所以易转,至于重的定业,有时今生无法转变,但来生未必不可转,因为诸法本缘起,缘起诸法本不牢固,毕道无我故。

  不定业较微薄,时间拉长,易于净化解脱,若行善与诵经持咒,确实可消灾解难之功,但须以坚强愿力以抗衡;至于定业以现生而论,是无法解危的,所谓定业就是不可改变之业力,如钢钉钉在墙壁,坚固不能拔,如此现生而行善与诵经持咒,将无法补济定业的,因为业力远胜过功德力,但所行善与诵经持咒功德,绝对不会消失,将后必然感召美好果报。

  39. 既然因果律是自作自受,云何超度可使亡者业债减轻或上升,是何因由?

  因果律是自作自受,佛绝对无虚言,重罪或重债,不易超度,如五逆十恶(梵语dasakusala-karma-pathani),欲超度极为甚难,因为亡者内心恶念炽盛,必召极恶之报,佛亦无特权施救;若轻罪,超度较有机会!

  佛虽有不可思议广大神通,但众生造业亦不可思议,所谓:神通不能敌过业力,业力能障圣道,业力如枭雄,具足千奇百态,难调难伏。

  自作自受的果报,欲超度上升乃至减轻其业报,确实不,易超度成就必须有超度成就的条件,譬如:超度者必须具足高超圆满的德性,以虔诚之心而为亡者超度,那么亡者亦须具足背尘合觉之念,肯忏悔发露罪愆,一心一意禀持著断恶向善的意志,有浪子回头之悲切,若能如此相应,才有超度上升与减轻罪业的机缘。

  若超度者具足圆满的德行,同时很悲切的为亡者超度,但是亡者不肯忏悔发露罪业,亦然背觉合尘…

《佛学问答(第三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