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位大弟子也只不過是無量無邊中之十位而已!十位大弟子表征各人所長,十位大弟子合並起來,才是一味的佛法,仁者!明白嗎?現在分別將這十位大弟子敘述如下:
舍利佛—智慧第一
目犍連—神通第一
富樓那—說法第一
須菩提—解空第一
迦旃延—論議第一
大迦葉—頭陀第一
阿那律—天眼第一
優波離—持戒第一
阿難陀—多聞第一
羅侯羅—密行第一。
38.真有極樂世界嗎?
是的,極樂世界(梵語Sukhavati),一般人往往以感覺器官能直覺的就肯定,以感覺器官不能直覺的就否認,這種觀念是很冒險的,有時候心存這種觀念,在一生中,會因此時常失去一些感覺器官之外的真相與真理。這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不信聖人之言的果報。
學佛就是學覺悟,不是學迷信,不知道實際情況而信,這叫做迷信;因正確認識一切實際真相而信,這叫做正信。佛(梵語Buddha)是覺悟的人,佛將覺悟的人生觀與宇宙觀,一一公開無私,闡揚讓我們明白一切真相,好讓我們不至于迷惑人生與宇宙的窠臼裏。
極樂世界就是非感覺器官所能接觸的境界,非物質界所能衡量的,要證成果位者才能親證親曆的,佛是大覺悟者,佛陀慈悲將物質界之外的世界告訴我們。
阿彌陀經雲:“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隬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爲極樂?其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
39.觀音、文殊、普賢、地藏等諸大菩薩有何意義?
觀世音菩薩(梵語Avalookitesvara)表征大悲心,文殊菩薩表征大智慧,普賢菩薩表征大行,地藏菩薩表征大願,這是以狹義立場而言,每尊菩薩都代表自己本有的風範與特征;在廣義的立場而言,每尊菩薩也都具足大悲、大智、大行、大願;並不是觀音只有大悲,而無大智、大行、大願,也不是文殊只有大智,而沒有大悲、大行、大願,更不能說地藏只有大願,而無大悲、大智、大行,有關這點,是爲佛門弟子與一般社會人士所誤解的。更進一步而言,四大菩薩有的大悲、大智、大行、大願之總集合,才是圓滿的一尊佛。
有些弘法者,闡揚文殊菩薩,卻貶抑觀音、普賢、地藏菩薩,或有人闡揚地藏,卻貶抑文殊、觀音、普賢菩薩,或闡揚普賢菩薩,卻貶抑觀音、文殊、地藏菩薩,如此一來,都是不正確的一端,佛法是完整的,佛法是圓滿的,佛法是一味的,佛法是貫串無礙的,不可以偏概全,斷失佛法大義,諸佛會叫冤枉,菩薩會說還我大意,曆代祖師會大力澄清,不可不慎!
40.何謂“叁量”?
叁量是佛法爲了證實一切真相的方法。
1.現量:不用意識思索,能夠直覺親證到的境界,譬如六根觸六塵(梵語sad visayah),能正智契真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又如手觸火,當下能肯定了知是也。
2.比量:如遠見煙就知道彼處有火,聽到隔壁有說話的聲音,就知道裏面有人。
3.聖言量:又稱爲聖教量,因有聖人的文教才知道的,稱之聖言量。
41.何謂“阿鞞跋致”?
這是印度(梵語avinivartaniya),華譯爲不退轉,是菩薩的階位名,要經過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到達此位。佛陀告訴我們說:只要我們一心專念佛號,能達一心不亂(梵語aviksiptacitta),必得阿彌陀佛慈悲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一旦往生淨土,就能永不退轉,直到成就佛道。阿彌陀經雲:“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
不退轉有叁種含義:1.位不退。2.行不退。3.念不退。
42.女衆每個月皆有生理期,在生理期期間,常流不淨,是否可上大殿禮佛上香?
無妨,只要身心保持潔淨,一切依法而行,上大殿禮佛上香,乃至做早晚課,佛高興都來不及了,怎麼不可以上大殿禮佛上香呢?佛深怕我們懈怠,在生理期的期間,能如此殷勤勤修佛法,佛會隨喜你的精進,起歡喜心,預祝您早成道業,請安心吧!
43.父親得肝癌,我是叁寶弟子,是否可告訴家父?他堪受得了嗎?
爲了父親能往生淨土,應該提早告訴他,這才是真正行孝道,不然等到他的身體更衰弱才想告訴他,那時候他欲求生淨土,已經氣力不足,振作不起來,反而害了他往生淨土的機緣。
當然你要告訴家父得癌症之際,須要找個適當的機會才告訴他,雖然他聽到這種壞消息,一時會痛苦萬千,身心不自在,絕望的情緒,不斷燃燒著,只要你有耐心陪著他,慢慢疏導佛法正確的理念給家父聽,相信家父若得到佛法的滋潤,人生觀會有所轉機的,畢竟,生老病死是每個人所必經一回的,你說是嗎?
44.人剛命終,如何處理才得體?
佛法是要我們求得解脫(梵語vimoksa),離苦得樂,乃至往生淨土;因此,人一旦剛命終,在這個時刻,第一件事要做的,馬上要想到請出家師父爲命終者助念與開示佛法,因爲開示佛法可令命終者意識導歸正念,正念若提起,跟隨大衆念佛,以求得清淨一心,自力與他力相應,當下即可蒙佛慈悲接引往生淨土。
45.佛菩薩那麼多,到底念那一尊比較好?
佛佛道同,法法平等,佛菩薩的確非常之多,那麼到底念那尊好呢?佛門中常有人問過這個問題,這位仁者啊!證成果位的佛菩薩,一律對衆生平等的,佛菩薩彼此之間也不會互相嫉妒,只要你虔誠的念,念那一尊都可以,有關這點,我們可以盡管放心,所以當你想要念佛之際,就選擇你喜歡念那尊佛或菩薩即可,也可以說,選擇一尊你覺得會生起歡喜心的一尊來念,或選擇一尊認爲與你較有緣份的一尊來念。
念佛貴在“一心不亂(梵語aviksipta-citta)”,摒除雜思妄想爲重,只要念一尊佛,念得妄念不起,念得清淨本性現前,這就達到念佛的宗旨,因爲我們是以“一心不亂”作爲往生的支柱,而不以念很多佛菩薩爲榮,假使佛菩薩念很多尊,結果內心反而易生起種種分別心,不易入一心的境界,這麼一來,念那麼多尊的佛菩薩有什麼用呢?切記!
46.鬼附身,真有這麼一回事嗎?
是的,鬼道衆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種類很多,譬如有:多財鬼、少財鬼、餓鬼、恐怖鬼、厲鬼、孤獨鬼、啖血鬼、啖氣鬼、惡毒鬼王等等,鬼道衆生的果報很多,千奇百態,完全依他個人過去造作何等罪業,因而感召不同的鬼道世界。
鬼附身是常見常聞之事,並不是可怕或稀奇新聞,只要個人業障(梵語karmavarana)現前,因緣成熟,冤親債主找上門來,你逃也逃不掉,避也避不開,輕者容易發楞!重者自言自語,甚至哭笑無常,手揮腳舞,如同拍電影的導演,自導自演自唱,別有一番風味,但是沒有因果觀念的醫師或精神科分析家,都把他當做精神分裂症來看待,叫他吃鎮定劑,或打麻醉藥,結果把這位業障現前者,整得哭笑皆非,最後白白的送死。
我們要知道,鬼道衆生要附人的身體,也必須要有附在對方身體的條件,譬如說:過去無量劫前,你曾經殺死人,欠別人的生命債,因果現前,當下被冤親債主找到,那就由不得你啦!又如你欠別人的感情債,也會找上門來;強暴奸淫之類,也會找上門來。
諸位!鬼道衆生是無事不登叁寶殿的,既然來了就是有因緣而來,無因緣是不會來的,這點也請大家放心!
47.吃素與吃齋有何不同?
不食衆生肉,僅食植物類,不食一切衆生肉,亦不得食五辛,何謂五辛?就是大蒜、茖蔥、慈蔥、蘭蔥、興渠是也。若能如是而食,是名吃素。吃素可成熟我們的慈悲之心,吃素不會與衆生結惡緣,吃素會遠離一切恩怨,吃素會逐漸消業障,吃素會淨化因果糾纏。
菩薩戒雲:“若佛子,故食肉,一切衆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斷大慈悲佛性種子,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衆生肉,食肉得無量罪,若故食者,犯輕垢罪。”
菩薩戒雲:“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衆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何謂吃齋呢?吃齋絕對不是吃素的意思,吃齋是過午不食之義,吃齋有包含吃素,但吃素未必包含吃齋;這是一般人把吃素說成吃齋的語病;吃素是吃素,未必有吃齋;吃齋一定有吃素,身爲佛門弟子,應該要如此理念,若能理念這點,是名真佛子哩!
48.朋友與親戚有病苦,當我欲前往探望病人之際,相命的人與老一輩的人,告訴我說,會犯煞!犯沖,會帶來不如意,使我一直不敢任意看護病人,是否真會犯煞!犯沖呢?
佛法講因緣果報,無因則無果,果由因而來,我們沒有造惡因,去看護病人,絕無後遺症可言,更談不上什麼犯沖犯煞之惡言!
江湖郎中與相命者喜歡製造一切玄談,讓你不易想通,模棱兩可的話,來控製一般無知之輩,使無知者屈服在江湖郎中的玄談中,這一系列的玄談法術,佛門稱之爲邪命。
佛陀大慈大悲常鼓勵佛弟子,要關心病人,要照顧有病苦惱者,乃至探望安慰病人,普令病患者早日身體健康,恢複正常。
菩薩戒雲:“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梵語福田punya-ksetra),是第一福田。”
49.依大乘佛法而言,佛有叁身,何等爲叁?
1.法身(梵語dharma-kaya):即是中道之理體也,佛以法爲身,故稱法身,法身處于常寂光淨土。
2.報身(梵語sambhoga-kaya):報身是行六度萬行功德而顯佛之實智也。對于初地以上菩薩應現之報身,報身處于實報莊嚴土。
3.應身(梵語nirmana-kaya):又名應化身,爲化度衆…
《佛學問答(第一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