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六)▪P2

  ..續本文上一頁出了觀點,就該好好地來論證一下才行。你有沒有論證過?

  曉:沒有正兒八經地寫文章論證過,只給同修私下討論過,我覺得根本不必要擺出架勢來論證,你反對了,你就來論證。這就是世親菩薩用的法子,“我立一個叁界唯識的觀點,你們誰不同意誰來反駁”。

  若讓我自己來論證,可能會費了很大的勁兒,但又不得要領。是不是法律上有個誰上訴誰舉證的原則?都不知道?算了,我記得好象有,若記憶不錯的話,按這個規則,那麼你要反駁你就舉證。

  問:那麼,法師你該怎樣對待以前的中國佛教宗派?

  曉:某個現象的出現,都有它的曆史使命,但當它的曆史使命完成之後,它就該退出曆史舞臺了,若它還賴在曆史舞臺上不下來,那麼,只有請它下來。在當時,爲了適應當時的條件,從兩漢之際到南北朝,中國的祖師們大都在翻譯經典,把大小乘各派教典一股腦兒地譯了過來,當然,其中也出現了象道安大師這樣的人物,但不占主流。因爲傳譯過來的經論各不相同,千差萬別,這時候就需要給來個大的整理,于是,各宗各派就出現了。天臺宗最先成氣候,這是第一個中國自己的宗派,接著其它宗派也出現了。我們看這些宗派,它們最具中國特色的地方,是判教。天臺宗判五時八教,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化法四教藏、通、別、圓以及化儀四教頓、漸、秘密、不定。律宗判化製二教,化教分爲性空教、相空教、唯識圓教,製教分爲實法宗、假名宗、圓教宗。華嚴宗判五教十宗,小教、大乘始教、終教、頓教、圓教,我法俱有宗、法有我無宗、法無去來宗、現通假實宗、俗妄真實宗、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絕宗、圓明具德宗。密宗判顯密二教。淨土宗判難行道、易行道。還有什麼宗?

  問:唯識宗。

  曉:對,把唯識竟然給忘了。唯識宗判叁時。好了,我們看這些判教,這裏先不說唯識宗,說其它的宗派,它們的判教,都沒有經典原文聖言量依據,都是各派祖師他們自己對經典的理解、把握,佛教恰恰反對這個。比如,佛光山搞佛牙舍利迎請法會,我們的《法音》上登文章批判,用的就是沒有經典依據。

  問:爲什麼非要經典依據?這個令人費解,假如說你所依據的經典是僞經怎麼辦?

  曉:這就是宗教特點!我們接著說剛才的話題。這些宗派本身都有一定的缺陷,在最初創建時,利大于弊,但漸漸地呢,變了,弊端越來越顯著,那麼,就一定得有新的東西來彌補他們的弊端。後來的祖師們實際上對這項工作一直在努力著,在修補創宗祖師的不足之處,但是,這樣一來,使得各宗的書越來越多,後人越來越怕。我們現在幹脆換一個坐標系,另辟新路。當初哥白尼不就是因爲嫌地心說太煩瑣了才幹脆弄個日心說出來嗎?愛因斯坦也是因爲突破了牛頓的經典體系才爲物理學開辟了嶄新的一片天空。我們現在也要突破祖師們的思想限製,才能爲佛教的振興作出點兒成績。我在剛做教務長時,也請教過幾位老師父,他們竟然告訴我,八宗之外無佛法,那麼,對這些老師父,我就明說,我尊重你,因爲你們能夠在文革中堅守自己的信仰,但我不敬重你。這些老師父們也難怪,他們很不容易,用整個身心來實踐八宗理念,深愛著八宗。雖然說他們幷不曾爲八宗貢獻出什麼。

  問:爲什麼不說唯識宗?

  曉:唯識宗的判教依據有經典原文,是《解深密經》的第二卷《無自性相品第五》中,“爾時勝義生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時在婆羅痆斯仙人墮處施鹿林中,惟爲發趣聲聞乘者,以四谛相轉正*輪,雖是甚奇甚奇希有,一切世間諸天人等,先無有能如法轉者,而于彼時所轉*輪,有上有容,是未了義,是諸诤論安足處所。世尊在昔第二時中,惟爲發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以隱密相轉正*輪,雖更甚奇,甚爲希有,而于彼時所轉*輪,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猶未了義,是諸诤論安足處所。世尊于今叁時中普爲發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無自性、無生無滅、本來寂靜、自性涅槃、無自性性,以顯了相轉正*輪,第一甚奇,最爲希有,于今世尊所轉*輪,無上無容,是真了義,非諸诤論安足處所。”這是經典原文。

  而且,其它宗派,都是祖師們極力創宗,而唯識宗呢,玄奘法師幷沒有著力于創宗立派,而是憑自己的學識水平、人格魅力,在他的周圍自然形成了一個佛教團體,因爲這個集團在當時很有影響,所以,人們根據當時的派別習慣給命名爲宗派——唯識宗,所以,在玄奘法師入滅不久,這個團體就散了,那麼,唯識宗就沒有了。有人說,玄奘法師作爲一個翻譯家是很成功的,但作爲一個創宗立派的祖師是很失敗的。確實是,因爲玄奘法師根本沒有創宗立派。窺基法師呢,對于他老師的理論的理解,在我們看來,也幷不是絕好。當然,這不能怪窺基法師,這是時代的關系。在當時玄奘法師的弟子們中間,窺基法師是出類拔萃的,但畢竟來說,他們是當局者,當我們現在人回過頭來再看他們的著作,會發現不足。窺基法師寫東西太多了,被稱爲“百部疏主”,這是個毛病。

  問:禅宗呢?

  曉:禅宗就不說了,更厲害,其它宗派還得整理經典,判教,它幹脆不要經典。在禅宗中根本找不到多少佛教內容。

  總起來就是,八宗已經完成了它的曆史使命。

  問:法師,你說學佛讓學原經,我不大贊稱這個觀點,比如阿含經,在阿含經中我找不到一個綱目線索,我想,最好還是先從論典入手,比如《清淨道論》,這脈絡很清楚,會容易點兒。

  曉:可以的,我幷沒有說讓大家都照我的方法來,不過你要注意,《清淨道論》的脈絡再清楚,那也是祖師的理解,你千萬不要被祖師的理解把你束縛住。

  問:你怎麼不能堅持自己的學佛次第?

  曉:多嘴~~我是給人家說的。不過,你既然敢說,我們就該給你鼓掌。我的次第是我的體會,我給舉個例子 ——

  我是一個特務機構,我不清楚敵國的密碼暗語,那麼,敵國的情報我就沒法子破解。這時候我會這麼做:不管這密碼我現在能否破譯得出來,我只努力搜集,用心研究,當什麼時候,我把敵方的密碼搜集得足夠多了,通過我的研究,我自然可以發現敵方的密碼的奧秘,那麼,我以後就可以很順利地破解敵方的密碼了。

  我們現在學佛,也是這樣,佛教經典的奧秘我們幷不懂,實際上,經典呢,對我們來說就是佛菩薩的密碼,可我們現在破譯不出來,我們現在就盡可能地多搜集佛菩薩的密碼,在這上邊兒用功,到什麼時候,你通了,你就是破解了佛菩薩的密碼。做特工,若只憑手裏僅有的一個密碼,那是怎麼也不行的。

  我再說說學佛的事兒。幹什麼事兒,都得有一定的次第,次第不能亂,“一失次第,即成魔業”。我們現在就要挨住次第,先是學法,然後修法,最後弘法,這叁個步驟貫穿我們整個一生。說什麼學修幷重呀什麼的,純粹渾話,我們現在一般寺廟裏,你若堅持上殿過堂,說這就叫修行,不對的!上殿過堂只是日常規範而已,那不是修行。出家人都應該上殿過堂,不上殿過堂的話,是連最起碼的出家人也不夠格兒。

  問:你以前說過食肉的事兒,可不單是藏傳佛教食肉的呀。

  曉:你是想吃肉了~~作爲漢僧絕對不可以的,當然,佛教是個“百貨店”,要什麼有什麼,你一定可以找出能夠吃肉的理由,我們的《甘露》雜志上就登過戒園老法師的一篇文章,《漢傳佛教禁肉食習俗的由來》,是在第五期上吧,反正很早。

  我們現在不要與人們的習俗對著幹,沒好處的,只會自害害他,《像法決疑經》中說,“我于毗尼藏中聽食肉者”,是指“此肉不從四大生,不從胎生,不從卵生,不從濕生,不從化生,不與識合,不與命合,當知世間都無此肉。”大家看,佛同意你吃的是根本不存在的肉。所以,你還是吃不上肉。

  問:好象《像法決疑經》是一本僞經。

  曉:我不管。

  問:爲什麼?

  曉:我現在又有一個想法。所謂經典,就是權威性的著作,本無所謂真假,只要是權威,比如《黃帝內經》,都知道那只是托名黃帝寫的而已,實際上幷不是黃帝寫的,這是不是僞?當然是!但它在醫學上的地位誰能否認?再者,佛教說一切都是假立的,但是假立的也有作用,《楞嚴經》等,即使是假的,它的作用(影響)也早已深入人心,它在中國佛教中的地位誰能否認?到它該退出佛教舞臺時,由不得自己不退的。那麼,我是不是否認支那內學院的功勞呢?沒有!支那內學院就是在促使《楞嚴經》退出佛教舞臺。

  問:玄奘法師寫《會宗論》、後來的叁教合一,你說這都是中國式思惟,你的意思是不是說中國式思惟不好?

  曉:不是。中國式的思惟也沒有什麼不好,這個問題不能用好不好這麼簡單地來評價。

  我們考察一下中國曆史,中國的曆史,國家統一是占主要地位的,相對來說分裂的時候比統一的時候要少,這就形成了融合彙一的中國民族思惟模式,印度卻是四分五裂的時候居多,他們認爲,不一樣也是允許的,不一樣就爭論,爭論也是行的,世界上的人本來就是千差萬別,哪兒能要求都一樣?怎麼能不爭論呢~~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

  在佛教中的表現就是,比如中觀學派、瑜伽學派,二者不一樣,不一樣是對的,就象一個人一樣,必須既有左腳又有右腳,不能要求左腳與右腳一樣,若左腳右腳一樣的話,那就不順了。只要中觀行不行?也行的。一個人若只有左腳,也照樣能活,但你是殘廢,只要瑜伽也是同樣的道理。

  還有,印度的這種思惟模式,在五種種姓中也表現的很明顯,按中國的思惟,任何人都有佛性,就該人人能成佛了,印度人不這麼想,他們認爲:在千差萬別的世界裏,不必要要求統一,就不必要求人人都成佛,就有了五種種姓。

  問:人人本具的佛性…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