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六)▪P2

  ..续本文上一页出了观点,就该好好地来论证一下才行。你有没有论证过?

  晓:没有正儿八经地写文章论证过,只给同修私下讨论过,我觉得根本不必要摆出架势来论证,你反对了,你就来论证。这就是世亲菩萨用的法子,“我立一个三界唯识的观点,你们谁不同意谁来反驳”。

  若让我自己来论证,可能会费了很大的劲儿,但又不得要领。是不是法律上有个谁上诉谁举证的原则?都不知道?算了,我记得好象有,若记忆不错的话,按这个规则,那么你要反驳你就举证。

  问:那么,法师你该怎样对待以前的中国佛教宗派?

  晓:某个现象的出现,都有它的历史使命,但当它的历史使命完成之后,它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若它还赖在历史舞台上不下来,那么,只有请它下来。在当时,为了适应当时的条件,从两汉之际到南北朝,中国的祖师们大都在翻译经典,把大小乘各派教典一股脑儿地译了过来,当然,其中也出现了象道安大师这样的人物,但不占主流。因为传译过来的经论各不相同,千差万别,这时候就需要给来个大的整理,于是,各宗各派就出现了。天台宗最先成气候,这是第一个中国自己的宗派,接着其它宗派也出现了。我们看这些宗派,它们最具中国特色的地方,是判教。天台宗判五时八教,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化法四教藏、通、别、圆以及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律宗判化制二教,化教分为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制教分为实法宗、假名宗、圆教宗。华严宗判五教十宗,小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圆教,我法俱有宗、法有我无宗、法无去来宗、现通假实宗、俗妄真实宗、诸法但名宗、一切皆空宗、真德不空宗、相想俱绝宗、圆明具德宗。密宗判显密二教。净土宗判难行道、易行道。还有什么宗?

  问:唯识宗。

  晓:对,把唯识竟然给忘了。唯识宗判三时。好了,我们看这些判教,这里先不说唯识宗,说其它的宗派,它们的判教,都没有经典原文圣言量依据,都是各派祖师他们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把握,佛教恰恰反对这个。比如,佛光山搞佛牙舍利迎请法会,我们的《法音》上登文章批判,用的就是没有经典依据。

  问:为什么非要经典依据?这个令人费解,假如说你所依据的经典是伪经怎么办?

  晓:这就是宗教特点!我们接着说刚才的话题。这些宗派本身都有一定的缺陷,在最初创建时,利大于弊,但渐渐地呢,变了,弊端越来越显著,那么,就一定得有新的东西来弥补他们的弊端。后来的祖师们实际上对这项工作一直在努力着,在修补创宗祖师的不足之处,但是,这样一来,使得各宗的书越来越多,后人越来越怕。我们现在干脆换一个坐标系,另辟新路。当初哥白尼不就是因为嫌地心说太烦琐了才干脆弄个日心说出来吗?爱因斯坦也是因为突破了牛顿的经典体系才为物理学开辟了崭新的一片天空。我们现在也要突破祖师们的思想限制,才能为佛教的振兴作出点儿成绩。我在刚做教务长时,也请教过几位老师父,他们竟然告诉我,八宗之外无佛法,那么,对这些老师父,我就明说,我尊重你,因为你们能够在文革中坚守自己的信仰,但我不敬重你。这些老师父们也难怪,他们很不容易,用整个身心来实践八宗理念,深爱着八宗。虽然说他们幷不曾为八宗贡献出什么。

  问:为什么不说唯识宗?

  晓:唯识宗的判教依据有经典原文,是《解深密经》的第二卷《无自性相品第五》中,“尔时胜义生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初于一时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轮,虽是甚奇甚奇希有,一切世间诸天人等,先无有能如法转者,而于彼时所转*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在昔第二时中,惟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轮,虽更甚奇,甚为希有,而于彼时所转*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世尊于今三时中普为发趣一切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无自性性,以显了相转正*轮,第一甚奇,最为希有,于今世尊所转*轮,无上无容,是真了义,非诸诤论安足处所。”这是经典原文。

  而且,其它宗派,都是祖师们极力创宗,而唯识宗呢,玄奘法师幷没有着力于创宗立派,而是凭自己的学识水平、人格魅力,在他的周围自然形成了一个佛教团体,因为这个集团在当时很有影响,所以,人们根据当时的派别习惯给命名为宗派——唯识宗,所以,在玄奘法师入灭不久,这个团体就散了,那么,唯识宗就没有了。有人说,玄奘法师作为一个翻译家是很成功的,但作为一个创宗立派的祖师是很失败的。确实是,因为玄奘法师根本没有创宗立派。窥基法师呢,对于他老师的理论的理解,在我们看来,也幷不是绝好。当然,这不能怪窥基法师,这是时代的关系。在当时玄奘法师的弟子们中间,窥基法师是出类拔萃的,但毕竟来说,他们是当局者,当我们现在人回过头来再看他们的著作,会发现不足。窥基法师写东西太多了,被称为“百部疏主”,这是个毛病。

  问:禅宗呢?

  晓:禅宗就不说了,更厉害,其它宗派还得整理经典,判教,它干脆不要经典。在禅宗中根本找不到多少佛教内容。

  总起来就是,八宗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问:法师,你说学佛让学原经,我不大赞称这个观点,比如阿含经,在阿含经中我找不到一个纲目线索,我想,最好还是先从论典入手,比如《清净道论》,这脉络很清楚,会容易点儿。

  晓:可以的,我幷没有说让大家都照我的方法来,不过你要注意,《清净道论》的脉络再清楚,那也是祖师的理解,你千万不要被祖师的理解把你束缚住。

  问:你怎么不能坚持自己的学佛次第?

  晓:多嘴~~我是给人家说的。不过,你既然敢说,我们就该给你鼓掌。我的次第是我的体会,我给举个例子 ——

  我是一个特务机构,我不清楚敌国的密码暗语,那么,敌国的情报我就没法子破解。这时候我会这么做:不管这密码我现在能否破译得出来,我只努力搜集,用心研究,当什么时候,我把敌方的密码搜集得足够多了,通过我的研究,我自然可以发现敌方的密码的奥秘,那么,我以后就可以很顺利地破解敌方的密码了。

  我们现在学佛,也是这样,佛教经典的奥秘我们幷不懂,实际上,经典呢,对我们来说就是佛菩萨的密码,可我们现在破译不出来,我们现在就尽可能地多搜集佛菩萨的密码,在这上边儿用功,到什么时候,你通了,你就是破解了佛菩萨的密码。做特工,若只凭手里仅有的一个密码,那是怎么也不行的。

  我再说说学佛的事儿。干什么事儿,都得有一定的次第,次第不能乱,“一失次第,即成魔业”。我们现在就要挨住次第,先是学法,然后修法,最后弘法,这三个步骤贯穿我们整个一生。说什么学修幷重呀什么的,纯粹浑话,我们现在一般寺庙里,你若坚持上殿过堂,说这就叫修行,不对的!上殿过堂只是日常规范而已,那不是修行。出家人都应该上殿过堂,不上殿过堂的话,是连最起码的出家人也不够格儿。

  问:你以前说过食肉的事儿,可不单是藏传佛教食肉的呀。

  晓:你是想吃肉了~~作为汉僧绝对不可以的,当然,佛教是个“百货店”,要什么有什么,你一定可以找出能够吃肉的理由,我们的《甘露》杂志上就登过戒园老法师的一篇文章,《汉传佛教禁肉食习俗的由来》,是在第五期上吧,反正很早。

  我们现在不要与人们的习俗对着干,没好处的,只会自害害他,《像法决疑经》中说,“我于毗尼藏中听食肉者”,是指“此肉不从四大生,不从胎生,不从卵生,不从湿生,不从化生,不与识合,不与命合,当知世间都无此肉。”大家看,佛同意你吃的是根本不存在的肉。所以,你还是吃不上肉。

  问:好象《像法决疑经》是一本伪经。

  晓:我不管。

  问:为什么?

  晓:我现在又有一个想法。所谓经典,就是权威性的著作,本无所谓真假,只要是权威,比如《黄帝内经》,都知道那只是托名黄帝写的而已,实际上幷不是黄帝写的,这是不是伪?当然是!但它在医学上的地位谁能否认?再者,佛教说一切都是假立的,但是假立的也有作用,《楞严经》等,即使是假的,它的作用(影响)也早已深入人心,它在中国佛教中的地位谁能否认?到它该退出佛教舞台时,由不得自己不退的。那么,我是不是否认支那内学院的功劳呢?没有!支那内学院就是在促使《楞严经》退出佛教舞台。

  问:玄奘法师写《会宗论》、后来的三教合一,你说这都是中国式思惟,你的意思是不是说中国式思惟不好?

  晓:不是。中国式的思惟也没有什么不好,这个问题不能用好不好这么简单地来评价。

  我们考察一下中国历史,中国的历史,国家统一是占主要地位的,相对来说分裂的时候比统一的时候要少,这就形成了融合汇一的中国民族思惟模式,印度却是四分五裂的时候居多,他们认为,不一样也是允许的,不一样就争论,争论也是行的,世界上的人本来就是千差万别,哪儿能要求都一样?怎么能不争论呢~~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

  在佛教中的表现就是,比如中观学派、瑜伽学派,二者不一样,不一样是对的,就象一个人一样,必须既有左脚又有右脚,不能要求左脚与右脚一样,若左脚右脚一样的话,那就不顺了。只要中观行不行?也行的。一个人若只有左脚,也照样能活,但你是残废,只要瑜伽也是同样的道理。

  还有,印度的这种思惟模式,在五种种姓中也表现的很明显,按中国的思惟,任何人都有佛性,就该人人能成佛了,印度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在千差万别的世界里,不必要要求统一,就不必要求人人都成佛,就有了五种种姓。

  问:人人本具的佛性…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