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五)▪P3

  ..續本文上一頁能瞎猜胡蒙。你說的破執著一定不是你看經論悟到的,而是你聽別人說的,要麼是看哪位老和尚開示錄上講的,我猜得對不對?

  問:對,可我本來就是中文系的老師。

  曉:那麼,你這老師真不稱職,誤人子弟。你懂得語法的,可爲什麼不會運用呢?

  問:難道語法也這麼重要?

  曉:當然。比如說搞翻譯,就得懂這個詞在他的母語環境中怎麼講,這與翻譯關系大大的。《攝大乘論》,無著的著作,前後翻譯了十多次,真谛法師也是了不起的翻譯家,但玄奘法師在讀時覺得沒說清楚,他到印度學習後,才發現問題出在哪兒,就又翻譯,玄奘法師在翻譯時幹脆就直譯,就是完全按照梵文語法來。從現在人的論文中也可以看到,比如我們《甘露》上就登過正剛法師的一篇《試析識變》,中間就說到某個詞是屬格、目的格什麼的。六離合也可以從佛典翻譯的角度來講,這就是講梵文中的複合詞的六種構成形式。

  現在是說中文的經論,就一定得考慮到漢語語法、修辭,不然真的鬧笑話。就象前邊兒我說的,“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個病句,其實它在修辭上是能說得通的,這叫舛互。這個舛互大多的修辭書上沒有,但保證不錯,這可以打包票。

  你是中文系的老師,卻問出這問題,是因爲你沒有以常心對待佛教,你以爲佛教很神聖,不能把佛教從聖壇上請回凡間,“佛法在世間”,我們都是把佛陀供在高處,“高處不勝寒”,你忍心嗎?

  佛本來離人很近,你的敬畏心理使得佛與你很遠。

  

  問:法師,剛才你說到一個“意圖倫理”,“意圖倫理”是什麼?是不是指傳統?比如中國淨土宗的完整傳統~~

  曉:所謂意圖倫理就是——先定下來我喜歡什麼,我要什麼,然後想出道理來說明爲什麼喜歡,爲什麼要。若想弄嚴謹點兒,請大家查查有關資料,別偷懶。

  在佛教界,這個意圖倫理照樣存在,而且市場幾乎被它壟斷。比如,我先說淨土宗最好,然後才論述爲什麼淨土宗最好。至于最初我爲什麼說淨土宗最好,我自己也莫名其妙。我喜歡唯識宗,然後才找理由說明我喜歡唯識宗是對的,至于最初我爲什麼喜歡唯識宗,莫名其妙。這是一個貫穿于我們整個中國文化心理的思維模式。其實按這意圖倫理思維模式得出來的所謂“真理”——爲什麼淨土宗最好,我喜歡唯識宗是對的等,都已經帶上了既定意圖的色彩,已經落入了遍計執。這是一個“思想領域”的重大問題。社會上也是,寫文章,主題先行;出版社每年總是先報選題,選題通過了,然後才去找人寫書、編書……這都是意圖倫理。

  我有時候就說,爲什麼釋迦牟尼應化于印度而不來中國,就因爲中國有這意圖倫理思維模式。

  問:佛教的因果報應總是通于叁世,這樣給人不了威懾力,總想,誰知道來世到底會怎麼樣,如果因果是現世報,這樣是不是可以對社會更有利?

  曉:通于叁世才是真實的,我們不能爲了什麼目的而改變真實,不然的話就于理不通。比如說小麥,它就必須今年冬天(秋末)種下去,到明年夏天收獲,而水稻,它就是今年春天插秧,到夏天就要收割……現在我們說的因果也是這樣,你的起心動念,你所有的作爲,都在阿賴耶中種下了種子,但種子與種子各不相同,有的可比小麥種,有的可比水稻種,小麥種與水稻種本性不同,造業的種子也是各不相同,所以只能有的當生報,有的來生報。若讓一切種子都是今生報,就如同你一定要讓小麥當年熟一樣,是不行的。這因果相續的規律是不以你人的意志而轉移的。

  問:佛教不是一切唯心造嗎?

  曉:在佛教中,別看與外面一模一樣的字兒,它有它特殊的含義。這個“心”字兒,我們日常說的“心”,是心理、心思、思維等等,而佛教中的“心”,則是“集起”(集是從現行到種子,起是從種子到現行),是什麼集起呢,諸緣!這樣呢,你就會明白,所謂一切唯心造,就是指一切都是諸緣和合而生。

  

  問:比如說一個人正在海上行駛,忽然發現船漏水了,這時候他念阿彌陀佛名號,請問到底有沒有用?

  曉:我想先問你一下,到底什麼算有用?也就是說你想讓出現什麼樣的效果?

  問:就象普門品中說的那樣。

  曉:那就是有用!

  問:我總懷疑,難道真的念佛號水就不淹死我?

  曉:普門品上可沒有說水淹不死人呀~~

  問:說了。

  曉:是這樣的,就象你所說的,正在海上行駛,這時發現船漏水了,那麼你的心會發慌的,心發慌是求生的大敵,這時的念佛就起到定心的作用,心一安定下來,就有助于你想法子求生,即使你孤身一人,實在沒有法子,心安定下來也有助于你保存體力,等人來救也等的時間更長一些。人把你救上來就是普門品中的“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有人不懂普門品,自尋死路。星雲大師講過一個故事:有個人遇了水災,在洪水中抓住了一棵樹,大聲地喊觀音菩薩名號,有人聽見聲音,劃了小船來救他,他不上船,說,我要等觀音菩薩來救我。一會兒,搜索救人的直升機發現了他,垂下軟梯,他不上,說,我要等觀音菩薩來救我。最後,這個人被水淹死了,死後他罵觀音菩薩騙人,菩薩很覺冤枉,說,我一次一次要救你,你老是不讓,到現在卻罵我。這個人說,你什麼時候去救我了?菩薩說,我第一次劃著船去救你,你不上船,第二次我開著直升機去救,你還不上。

  所以,看經得讀懂,不然的話,真是“叁世佛冤(怨)”。

  

  問:學佛到底有什麼好處?

  曉:你到底是有什麼困難還是怎麼著?

  問:我沒什麼要求助于你的,只是想問問。

  曉:那麼,恕我不回答你。

  問:法師,那麼我也問這問題,我是有困難。我爲什麼現在來學醫?就因爲我媽媽得了病沒治好去世了,其實那不是什麼大病。我現在念書求學還很艱難,沒錢,這時候你讓我學佛,我怎麼能夠呢?

  曉:學醫就是學佛,醫方明。《華嚴經》上說,“遇諸病苦,爲作良醫。”可惜現在和尚們丟了這個,甚至有些出家人根本就沒聽說過,這不能怪佛教沒用,要怪出家人沒能耐。也就是說你有病,學佛可以治病!但是,你說今天病得要死,今天開始學醫(方明),還沒學會就該死了,來不及了,所以,社會分工不同,你可以找醫生治病就行了。

  總結起來就是,你學佛,就可以要什麼有什麼,一切滿你的願。不過你得真的學,好好學,而且還得會學,有目的的學,你想學建築,可以,學建築就是學佛,工巧明。這些都行。

  問:那我想求個男孩兒呢?

  曉:對于小丫頭片子,這問題我不回答。若你實在想知道,去看看《藥師經》。

  剛才還有另一個問題,現在沒錢求學,我可以供應你念書的錢,一個大學生一年也不過幾千塊錢,沒什麼大不了的。

  問:你這不是賄賂嗎?拿錢來讓人家學佛。

  曉:我不是引誘他,我只是讓他念他該念的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

  問:佛教騙人說胡話的也不少吧?

  曉:我就是!有人比我更甚。比如有本《西方極樂世界遊記》,署名寬淨法師,這就是騙子,還有《天堂遊記》什麼的,都是騙人,他們是冒牌佛教。有張觀音卡,是觀音站在龍身上,構圖與神色很是莊嚴,都說這是顯聖像,其實是日本原田直次郎畫于一百多年前的一張油畫,人們要翻拍賣錢,故意說是顯聖像。

  問:我們該怎麼看佛教徒的言行不一?

  曉:言行合一只是理想。嚴格來說,言行合一的人實際上是不存在的。除非達到佛陀的境界。

  問:我想問個事兒,這是一杯水,可以喝,你說讓鬼來看,卻成了膿血,這個我始終搞不明白。

  曉:你不明白,我更不明白。

  問:你最開始舉的例子我倒明白,比如你說一面盾牌,一面金,一面銀。還有茶杯,你看見花兒,我看見字兒。這我都明白,可人看是水,鬼看是膿就弄不明白了,水與膿的化學成份根本就不同呀~~總不會我看是桌子,你看變成椅子了吧~~

  曉:是這樣,你現在得補上一課,什麼課呢?佛教的基本理念,其實佛教中許許多多的名相是把抽象的理念通過形象化而具體地表現出來。比如餓鬼、地獄、天人等,這實際上是在說什麼呢?我在前邊兒說叁界時,也說到,叁界是生命存在的叁種形態。欲界是具有情欲煩惱的生命形態;色界是只有物質和精神活動的生命形態;無色界是只具精神活動的生命形態。同樣,六道也是,它是利用具體形象的人格化語言,去分別不同的生命境界,地獄是指最痛苦的精神感受與境界,天人呢?則表示快樂的精神境地……可惜,現在大多數人都把這些搞不清。于是本來生機勃勃的思想理念變成了僵化的神祗崇拜,而且還喧賓奪主。

  問:那麼,這水、膿血又表示什麼呢?

  曉:水表示令人愉悅、適意的境界,而膿血表示令人反感、惡心的境界,你不能夠拿化學成份這理念來套佛教概念,各圈兒有各圈兒的語言規範,不然的話,張冠李戴,惹人笑話的。

  問:宗教與科學不符的地方很多,這該怎麼解決。

  曉:咱不談科學好嗎?

  問:這是不可回避的問題呀~~經常會有人問到的。

  曉:確實是老有人問,我前幾次在××講述時,也有人問到,我當時倒是給答了,說科學沒有穩定性,但過後我覺得還不如不回答好。爲什麼呢?有人給我說,即使科學再沒有穩定性,人家拿出了一個個的成果,宗教穩定性再好,價值卻總是顯不著。對于這說法我倒是一笑,笑得意味深長,笑得問我的人心裏直發毛,因爲在問我時他的心裏有些發虛。

  至于說我爲什麼現在不回答,因爲我真知道自己對科學確實太外行了,咱不懂的事兒就不要去評論,不然的話徒然惹人笑話。

  問:佛教徒中也有科…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