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五)▪P3

  ..续本文上一页能瞎猜胡蒙。你说的破执着一定不是你看经论悟到的,而是你听别人说的,要么是看哪位老和尚开示录上讲的,我猜得对不对?

  问:对,可我本来就是中文系的老师。

  晓:那么,你这老师真不称职,误人子弟。你懂得语法的,可为什么不会运用呢?

  问:难道语法也这么重要?

  晓:当然。比如说搞翻译,就得懂这个词在他的母语环境中怎么讲,这与翻译关系大大的。《摄大乘论》,无着的著作,前后翻译了十多次,真谛法师也是了不起的翻译家,但玄奘法师在读时觉得没说清楚,他到印度学习后,才发现问题出在哪儿,就又翻译,玄奘法师在翻译时干脆就直译,就是完全按照梵文语法来。从现在人的论文中也可以看到,比如我们《甘露》上就登过正刚法师的一篇《试析识变》,中间就说到某个词是属格、目的格什么的。六离合也可以从佛典翻译的角度来讲,这就是讲梵文中的复合词的六种构成形式。

  现在是说中文的经论,就一定得考虑到汉语语法、修辞,不然真的闹笑话。就象前边儿我说的,“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个病句,其实它在修辞上是能说得通的,这叫舛互。这个舛互大多的修辞书上没有,但保证不错,这可以打包票。

  你是中文系的老师,却问出这问题,是因为你没有以常心对待佛教,你以为佛教很神圣,不能把佛教从圣坛上请回凡间,“佛法在世间”,我们都是把佛陀供在高处,“高处不胜寒”,你忍心吗?

  佛本来离人很近,你的敬畏心理使得佛与你很远。

  

  问:法师,刚才你说到一个“意图伦理”,“意图伦理”是什么?是不是指传统?比如中国净土宗的完整传统~~

  晓:所谓意图伦理就是——先定下来我喜欢什么,我要什么,然后想出道理来说明为什么喜欢,为什么要。若想弄严谨点儿,请大家查查有关资料,别偷懒。

  在佛教界,这个意图伦理照样存在,而且市场几乎被它垄断。比如,我先说净土宗最好,然后才论述为什么净土宗最好。至于最初我为什么说净土宗最好,我自己也莫名其妙。我喜欢唯识宗,然后才找理由说明我喜欢唯识宗是对的,至于最初我为什么喜欢唯识宗,莫名其妙。这是一个贯穿于我们整个中国文化心理的思维模式。其实按这意图伦理思维模式得出来的所谓“真理”——为什么净土宗最好,我喜欢唯识宗是对的等,都已经带上了既定意图的色彩,已经落入了遍计执。这是一个“思想领域”的重大问题。社会上也是,写文章,主题先行;出版社每年总是先报选题,选题通过了,然后才去找人写书、编书……这都是意图伦理。

  我有时候就说,为什么释迦牟尼应化于印度而不来中国,就因为中国有这意图伦理思维模式。

  问:佛教的因果报应总是通于三世,这样给人不了威慑力,总想,谁知道来世到底会怎么样,如果因果是现世报,这样是不是可以对社会更有利?

  晓:通于三世才是真实的,我们不能为了什么目的而改变真实,不然的话就于理不通。比如说小麦,它就必须今年冬天(秋末)种下去,到明年夏天收获,而水稻,它就是今年春天插秧,到夏天就要收割……现在我们说的因果也是这样,你的起心动念,你所有的作为,都在阿赖耶中种下了种子,但种子与种子各不相同,有的可比小麦种,有的可比水稻种,小麦种与水稻种本性不同,造业的种子也是各不相同,所以只能有的当生报,有的来生报。若让一切种子都是今生报,就如同你一定要让小麦当年熟一样,是不行的。这因果相续的规律是不以你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问:佛教不是一切唯心造吗?

  晓:在佛教中,别看与外面一模一样的字儿,它有它特殊的含义。这个“心”字儿,我们日常说的“心”,是心理、心思、思维等等,而佛教中的“心”,则是“集起”(集是从现行到种子,起是从种子到现行),是什么集起呢,诸缘!这样呢,你就会明白,所谓一切唯心造,就是指一切都是诸缘和合而生。

  

  问:比如说一个人正在海上行驶,忽然发现船漏水了,这时候他念阿弥陀佛名号,请问到底有没有用?

  晓:我想先问你一下,到底什么算有用?也就是说你想让出现什么样的效果?

  问:就象普门品中说的那样。

  晓:那就是有用!

  问:我总怀疑,难道真的念佛号水就不淹死我?

  晓:普门品上可没有说水淹不死人呀~~

  问:说了。

  晓:是这样的,就象你所说的,正在海上行驶,这时发现船漏水了,那么你的心会发慌的,心发慌是求生的大敌,这时的念佛就起到定心的作用,心一安定下来,就有助于你想法子求生,即使你孤身一人,实在没有法子,心安定下来也有助于你保存体力,等人来救也等的时间更长一些。人把你救上来就是普门品中的“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有人不懂普门品,自寻死路。星云大师讲过一个故事:有个人遇了水灾,在洪水中抓住了一棵树,大声地喊观音菩萨名号,有人听见声音,划了小船来救他,他不上船,说,我要等观音菩萨来救我。一会儿,搜索救人的直升机发现了他,垂下软梯,他不上,说,我要等观音菩萨来救我。最后,这个人被水淹死了,死后他骂观音菩萨骗人,菩萨很觉冤枉,说,我一次一次要救你,你老是不让,到现在却骂我。这个人说,你什么时候去救我了?菩萨说,我第一次划着船去救你,你不上船,第二次我开着直升机去救,你还不上。

  所以,看经得读懂,不然的话,真是“三世佛冤(怨)”。

  

  问:学佛到底有什么好处?

  晓:你到底是有什么困难还是怎么着?

  问:我没什么要求助于你的,只是想问问。

  晓:那么,恕我不回答你。

  问:法师,那么我也问这问题,我是有困难。我为什么现在来学医?就因为我妈妈得了病没治好去世了,其实那不是什么大病。我现在念书求学还很艰难,没钱,这时候你让我学佛,我怎么能够呢?

  晓:学医就是学佛,医方明。《华严经》上说,“遇诸病苦,为作良医。”可惜现在和尚们丢了这个,甚至有些出家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不能怪佛教没用,要怪出家人没能耐。也就是说你有病,学佛可以治病!但是,你说今天病得要死,今天开始学医(方明),还没学会就该死了,来不及了,所以,社会分工不同,你可以找医生治病就行了。

  总结起来就是,你学佛,就可以要什么有什么,一切满你的愿。不过你得真的学,好好学,而且还得会学,有目的的学,你想学建筑,可以,学建筑就是学佛,工巧明。这些都行。

  问:那我想求个男孩儿呢?

  晓:对于小丫头片子,这问题我不回答。若你实在想知道,去看看《药师经》。

  刚才还有另一个问题,现在没钱求学,我可以供应你念书的钱,一个大学生一年也不过几千块钱,没什么大不了的。

  问:你这不是贿赂吗?拿钱来让人家学佛。

  晓:我不是引诱他,我只是让他念他该念的书,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问:佛教骗人说胡话的也不少吧?

  晓:我就是!有人比我更甚。比如有本《西方极乐世界游记》,署名宽净法师,这就是骗子,还有《天堂游记》什么的,都是骗人,他们是冒牌佛教。有张观音卡,是观音站在龙身上,构图与神色很是庄严,都说这是显圣像,其实是日本原田直次郎画于一百多年前的一张油画,人们要翻拍卖钱,故意说是显圣像。

  问:我们该怎么看佛教徒的言行不一?

  晓:言行合一只是理想。严格来说,言行合一的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除非达到佛陀的境界。

  问:我想问个事儿,这是一杯水,可以喝,你说让鬼来看,却成了脓血,这个我始终搞不明白。

  晓:你不明白,我更不明白。

  问:你最开始举的例子我倒明白,比如你说一面盾牌,一面金,一面银。还有茶杯,你看见花儿,我看见字儿。这我都明白,可人看是水,鬼看是脓就弄不明白了,水与脓的化学成份根本就不同呀~~总不会我看是桌子,你看变成椅子了吧~~

  晓:是这样,你现在得补上一课,什么课呢?佛教的基本理念,其实佛教中许许多多的名相是把抽象的理念通过形象化而具体地表现出来。比如饿鬼、地狱、天人等,这实际上是在说什么呢?我在前边儿说三界时,也说到,三界是生命存在的三种形态。欲界是具有情欲烦恼的生命形态;色界是只有物质和精神活动的生命形态;无色界是只具精神活动的生命形态。同样,六道也是,它是利用具体形象的人格化语言,去分别不同的生命境界,地狱是指最痛苦的精神感受与境界,天人呢?则表示快乐的精神境地……可惜,现在大多数人都把这些搞不清。于是本来生机勃勃的思想理念变成了僵化的神祗崇拜,而且还喧宾夺主。

  问:那么,这水、脓血又表示什么呢?

  晓:水表示令人愉悦、适意的境界,而脓血表示令人反感、恶心的境界,你不能够拿化学成份这理念来套佛教概念,各圈儿有各圈儿的语言规范,不然的话,张冠李戴,惹人笑话的。

  问:宗教与科学不符的地方很多,这该怎么解决。

  晓:咱不谈科学好吗?

  问: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呀~~经常会有人问到的。

  晓:确实是老有人问,我前几次在××讲述时,也有人问到,我当时倒是给答了,说科学没有稳定性,但过后我觉得还不如不回答好。为什么呢?有人给我说,即使科学再没有稳定性,人家拿出了一个个的成果,宗教稳定性再好,价值却总是显不着。对于这说法我倒是一笑,笑得意味深长,笑得问我的人心里直发毛,因为在问我时他的心里有些发虚。

  至于说我为什么现在不回答,因为我真知道自己对科学确实太外行了,咱不懂的事儿就不要去评论,不然的话徒然惹人笑话。

  问:佛教徒中也有科…

《解惑录-刚晓法师闲暇解惑集(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