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四)▪P2

  ..續本文上一頁》的“所謂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就鬧不明白。當然,《矛盾論》、《實踐論》實際上是張聞天、胡喬木、陳伯達、康生合寫的。如此,馬列舉鴉片這個比喻,本來就不貼切,再加上那些理論家們亂發揮一通,就更加不成樣子。

  比如胃疼,疼得厲害,怎麼辦呢?有兩種方法,一種激烈,一種普通,普通的方法是吃止疼藥,激烈的方法是切除胃。只要有一點兒扭捏頭兒,誰也不會采取激烈的方法。人生的痛苦呢?宗教就相當于治胃疼的普通的方法,吃藥,誰也不會采取激烈的方法,自殺。這是馬列的解釋法。其實解除痛苦的根本方法佛教中有。

  問:《毛澤東選集》中的文章怎麼是別人寫的?

  曉:我是在《天機》上看的(見P58。內蒙古文化出版社,書號ISBN7-80506-539-1/F·24)。

  另外,也可以這麼說,鴉片是會令上瘾的,表示宗教是極其迷人的,你若一接觸,就深深地被宗教所吸引。宗教就有這麼大的魅力。

  問:有一則禅門公案。陸亘拜訪普願禅師,問了一個問題。有一個人養了一只鵝在瓶子裏,後來這鵝慢慢長大,在瓶子裏出不來了。主人既喜歡鵝又喜愛瓶子,他想盡辦法也想不出既能使瓶子完好,又能使鵝好好活著的方法,這問題該怎麼解決?普願禅師聽陸亘講完後,大喊一聲:陸大夫!陸亘一楞,答應了一下。普願就說,鵝已經出來了。這到底怎麼回事兒?我實在不明白,爲什麼陸亘答應一聲普願就說鵝出來了呢?

  曉:這事兒呢,實在很難說。禅宗公案都是“不可說,不可說,一說皆錯”,對禅門公案的任何解讀都是頭上安頭,多此一舉,而且各人的因緣都不相同,那麼看公案後的領悟也都各不相同。

  問:那麼你怎麼理解這公案。

  曉:瓶子中養只鵝這件事兒是絕對不存在的,但陸大夫天天在考慮怎麼使鵝出來這件事兒,就是自己給自己出了個難題,自己挽了個圈套把自己套在裏邊兒了,自己挖個陷阱自己跳裏邊。普願一聲大喊使得他的心從“怎麼才能使鵝從瓶子裏出來”這個念頭跳了出來,不再花心思在這毫無意義的心念上了,自然不再爲這問題而煩惱了,無了煩惱不就是“解脫”了嗎?心得到解脫不就是開悟了嗎?

  當然,若是下根者可能一會兒心念還回到這個問題上。

  還有一個香嚴爬樹的公案,也與這道理差不多。一個人在崖頭的一棵樹上,手不攀枝,用牙咬著樹枝,這時有一個人來問祖師西來意,不回答吧,有違大乘精神,回答吧,一張口自己就摔到崖下去了,這時就很難辦了。其實這也是自己挖坑自己跳,根本不會有這樣的事兒,自己想著編一個問題,這問題困繞得自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你何苦來哉。

  我們現在活在這個世界上,都是這樣,人爲地製造一些問題,然後自己費盡心神來解決,解決不了,就使得這個世界不得安甯。政治家們尤其是佼佼者,是個中高手兒。大麻煩都是他們弄出來的。

  問:世界平平靜靜,那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曉:道不同,不相謀。這是我們的人生觀不同,咱兩個爲這些事兒爭論,那我就太傻了,劃不來。

  問:噢,以後有人再問,我就知道怎麼回答了。

  曉:不行,你若照我這麼給人家回答,那你就該挨叁十棒。

  問:爲什麼?

  曉:因爲你不是剛曉。

  問:既然瓶子中養鵝、香嚴爬樹,根本沒這事兒,禅宗對這事兒還津津樂道什麼呀?意義何在?

  答:小學生課本上有這樣的題目――有一個水池子,若只開進水口的話10小時可以裝滿水,只開排水口的話15小時可把水排完,問同時打開進水口和排水口,需要幾小時把水池裝滿?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的事兒嗎?誰吃飽了撐得慌呀,你要往水池裏裝水你幹嗎要同時開進水口和排水口?

  還有什麼雞兔同籠問題,誰家會去把雞和兔放在一個籠子裏,誰去數數是數腿的?

  象這些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但誰說這問題沒有意義,梁實秋還是林語堂,我記不清了,他說,這是難爲小學生的極好的問題。這問題可以訓煉小學生們的算術能力。瓶子中養鵝、香嚴爬樹也是這道理,絕對不能說沒有意義。

  問:如果說佛教是圓滿的,爲什麼和尚也要住院?

  曉:做人要誠實,不要“偷”梁“換”柱,你是把“圓滿”偷換成“萬能”了,佛教是圓滿的,但不是萬能的,從來沒聽說過什麼萬能的東西。上帝萬能,有人請上帝造一塊兒連上帝也推不動的大石頭出來,上帝也作了難。“大力丸”萬能,但那是馬季的相聲……這都是一樣的,各有所長,我們的所長在于精神,而醫生,你的所長在于治病。

  你這個問題還是小器的,曾有人問我,說佛教既然圓滿,那麼對于國事,比如戰爭來了,那麼怎麼應付?佛教怎麼不出來收拾局面?還得政治家出來~~清朝時候列強打來了,義和團高喊刀槍不入,光“刀槍不入”就行了?該死還不照樣把你打死~~“心淨國土淨”,你個人修行觀照,難道難民就不是難民了?這問題大吧~~動不動就想治理國家。當時我說,政教分離是曆史趨勢,是曆史的必然,政教合一時並不是輝煌的時候。政治家理好國事,修行人修行好,教師教好書,農民種好田……各負其責,各盡本份,況且,戰爭等這些混亂,是誰造成的,是政治家們造成的。解鈴還需系鈴人,當然得讓他們政治家出來周旋。法住法位,法隨法行,這是最理想的了。若讓出家人來做政治家該做的事兒,這樣角色錯位,那就真的“傷治害教……彼此俱弊”了,這是《弘明集》中的話。東晉元興二年,桓玄挑起沙門敬王之爭,就是因爲當時佛教角色發生了錯位,道恒在《釋駁論》中說:“何其棲托高遠,而業尚鄙近”。曆史的經驗教訓,我們還是得記取的,民國時太虛的議政不參政,也很好。

  精神是很重要的,當你重塑人的精神之後,再回歸到物質的莊嚴上,二者相輔相成,一切都好辦了。

  你是學醫的,當然,你現在還沒畢業。你的本職就是治好病,在這裏和尚是病人,你就得給他治好,治好才是你的本事。

  圓滿與萬能不一回事兒,是兩個不同的範疇。有人認爲佛教可以治理國家,那若不是“別有用心”,就一定是“非愚即狂”。畢竟來說,佛教是升華現世的出世事業。所以,佛是要念的,青黴素也是還得生産的。

  當然,也可能你是自覺不自覺地用“萬能”代替了“圓滿”,不是故意的。

  問:家中有蚊子怎麼辦?

  曉:沒事兒就不要消遣人。

  問:我是真心問。

  曉:你願意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

  問:不打它它咬我,打死它我殺生。

  曉:撐起蚊帳不就行了~~續明法師有一本《戒學述要》,對居士們那一段叫《近事律儀》。說“……凡有命者,不得故殺”。真的犯殺生戒,還有五個條件——是人,你殺我剛曉才犯殺生戒,殺蚊子不算,這是第一個。第二個條件是人想,你知道我剛曉是個人。有個笑話,甲自稱膽大,與朋友打賭,要去墳裏呆一晚上,朋友嚇唬他,故意戴著個面具在墳裏躲著。甲一見嚇了一跳,“真有鬼呀~~”,拿刀一砍,卻把朋友給殺了。這個殺人,就不是“人想”,是“鬼想”,認爲它是鬼。第叁是殺心,也就是起了殺他的心念,蚊子一咬,我順手一巴掌,這並沒有刻意起殺它的心念,只是以前的習氣而已。第四是興方便,就是做了殺對方的准備。林沖心中忿忿不平,買了把牛耳尖刀,在街上找了陸虞候好幾天,這就是興方便。前人命斷是第五,就是殺死了它,沒殺死不算。這五個條件統統具備了,才是殺生戒徹底犯了。

  具體的請參考《優婆塞五戒相經》,那上邊兒說的很清楚,什麼樣是可悔罪,什麼樣是不可悔罪。

  問:盜戒是不是也有條件。

  曉:盜戒也有條件,六個條件。一是“他物”,就是這東西不是我的。二是“他物想”,確確實實知道不是自己的。比如說曬衣服,當然,你們的衣服各種各樣,都好認,我們在佛學院,動不動衣服都是一樣的,而曬得又在一起,我去收衣服,我把這件背心當作我自己的收了,這不是“他物想”,這是“自物想”,這收錯了不犯戒。“起盜心”,有偷東西的心念,“興方便”,爲偷東西做准備,准備了螺絲刀,准備了口袋。第五是“值五錢”,這一個是翻譯的毛病,本來是“五摩灑”,不能把摩灑譯爲“錢”,義淨法師說:“若譯爲五錢者,全乖本文”。義淨法師還說:“八十個貝齒一摩灑”,五摩灑就是四百個貝齒。這是很大的一筆財富,大到什麼程度呢?當時摩揭陀國的法律就訂若盜取價值五摩灑的東西,就要殺頭。(今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淨因法師講座中,解釋的最清楚,我們隨後會把淨因法師講座整理出來刊載)第六是離本處,就是拿走了。

  問:幹脆把居士戒都給我們說說吧。

  曉:五戒的第叁條叫不邪淫。一般解釋都說淫是男女關系,這解釋不能說錯,但這種解釋比較狹窄,有損佛教的兼容性。淫其實應是過份、放縱的意思。那麼不邪淫應該是——不正當的行爲、念頭等都不應當放縱。

  問:這解釋好象太過頭了吧。

  曉:一點兒也不過頭了。淫本來就是這麼個意思。最著名的《嶽陽樓記》中,“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你看這淫到底是什麼意思?

  對于出家人來說,一般叫不淫欲。我們把淫作過份、放縱來解釋,把欲作欲望、希望、想要解釋,則範圍更廣闊。

  不妄語就是有啥是啥,沒什麼好說的。

  第五是不飲酒。《僧祗律》上說,“一切果漿,令人醉,越”。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一切可以使人迷失心性的東西,都不得用,用了就是犯戒。罂粟,就是鴉片、大煙,它可以使人迷失心性,那也不能吸食。煙草也有人吸醉的,你們大概沒見過,我也沒見過,但我聽說過。給我們《甘露》排版的,叫施輝,他…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