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二)▪P2

  ..續本文上一頁否幫我?

  曉:爲什麼?

  問:看透紅塵了。

  曉:真的?你今年有二十歲嗎?孔老二有言:叁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你比孔聖人還“聖”,人家是四十方不惑,五十才知天命,看破紅塵。你現在才二十歲就看透了。我已出家這麼幾年了,接觸了不少的出家衆,還沒有發現有一個是真看透紅塵的。每一個出家人的背後差不多都有一個不忍猝說的故事,但這個故事輕易不示于人前令知。年輕人說看透了紅塵而要出家,我實話告訴你——你不僅是沒有看透紅塵,而且根本還沒看見紅塵!不錯,有一本《出家功德經》,出家有功德,但我先要給你做個預測——你如果現在出家了,早晚一定會後悔的。或許你到時候迫于習俗在僧團中強熬,你會活得很難過、很不自在。

  問:法師你呢?

  曉:我也不能說當時出家是正信。好在遇上的上紹下梵老師父。出家後我也曾有過動搖,好在有老方丈領路。借口看透紅塵而出家的人,我敢說他出家時的心態偏得厲害。出家後若遇不到好師父絕對做不了一個好和尚。

  問:大和尚怎麼樣?

  曉:大和尚也不例外,出家時也沒幾個因正的。老和尚傳記中寫的,那都是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你根本搞不清哪真哪假,傳記的作者給我們描繪的就是一個朦朦胧胧的形象。我們知道,霧裏看花、水中望月,這才最美,一下子看得清清楚楚的就不符合美學原理,失去了“美感”。傳記本來就是文學作品,是藝術品。藝術品本來講究的就是美不美,而不是真實不真實。大藏經中的高僧傳還可以看,但裏邊也運用有誇張手法。我記得哪一個高僧,是唱念極棒,傳記中說“聲傳十裏”。你算算聲傳十裏,人的發音聲強得多少分貝。不可能的事!高僧傳的可信度大概有百分之八、九十。但現在的傳記作品,完全是文學作品了,可信度有百分之五十就不錯了。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叁策而已矣。”他這懷疑更厲害,只信百分之二叁十。辛棄疾有一首《遣興》,中間有這麼兩句,“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問:法師你爲什麼打擊別人要出家的積極性?

  曉:現在收徒太濫了,需要把把關。在我口中絕不會勸人出家的,至少目前我有這個想法,或許以後我想法會變,但目下還沒變。可是,假如你已經剃度出家了,那麼我會說出家有很大功德。嘴是兩張皮麼,說啥都是看自己。一定得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就叫做應機說法,人不同、地方不同,說的話也就不同。

  

  問:一會兒結束後我們想去放生,師父與我們一塊兒去吧。

  曉:我休息一下,就不去了,我這兒有一些錢,你們帶去買些東西隨喜隨喜吧。

  問:那你來給魚說說法吧。

  曉:也不用,我不會說魚話,語言不通,它聽不懂的,沒有用處。魚現在需要的是活水,而不是別的,你們趕緊把它放水裏,它會感激不盡。阿狗、阿貓或鹦鹉還可以訓練,魚的生活環境決定了不行,我要教它就得去適應它的環境,我還真的沒有這本事。

  問:種種善根呀。

  曉:請老和尚說最好,老和尚德行高得多。

  

  問:上座部與藏地都是吃肉的,好不好?

  曉:吃什麼都沒關系,漢地吃素是漢地的習俗而已。普獻法師還是慧律法師講的,我一時忘了,他說,你把世界上的青草吃完也吃不成佛的,因爲佛是修出來的而不是吃成的。若吃青草能成佛,牛比人殊勝,它永遠吃草,但人身最難得而不是牛身最難得。但你現在到外邊一定要吃素,不然你會壞了佛教的形象。上座部及藏地主要從平等心入手修行,故而有什麼吃什麼,不加分別。漢地從修慈悲心入手,故而吃素。還與梁武帝的倡導有關系。

  

  問:菩薩是什麼意思?

  曉:你是遊玩的吧?

  問:是。

  曉:菩薩是“覺有情”,有情就是我們,“覺有情”是漢語的使動用法,使有情覺悟,就是說觀音、文殊這些菩薩可以使我們這些胡塗蟲明白事理。

  

  問:法師,我回去找到書上的依據了,你看看這一段,這是老和尚開示,上邊明明寫的清清楚楚虛雲老和尚是八地菩薩。

  曉:不要給我傳了。盡信書不如無書,老和尚開示也不行,老和尚在“騙人”,文明一點兒說是方便權巧。有人說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印光大師喝斥“我是印光,哪裏是大勢至。”在九華山佛學院第二屆開學,或者是第一屆畢業,我記不准了,當時廬山東林寺方丈果一大和尚講話,他中間說了這麼幾句——仁德法師就是地藏王菩薩,聖輝法師是道明和尚。地藏王是什麼?經中說是十地菩薩!你若沒一點兒智能,看書把你看到邪路上去。你看老和尚開示應該看他教的怎樣用功,而不是看到上邊說虛老是八地就出來向人標榜自己知道。難道這麼一本開示錄就說了這一句?這句才是最無關緊要的!你這才真叫書白看了。該忘的不忘,該記的不記。況且,虛雲老和尚是八地、是十地跟我們又有什麼關系?我即使知道他是什麼果位,可虛老吃飯我剛曉總不會飽。所以修還是得靠自己,來不得半點投機。現在是要向虛老的修行精神、修行方法學習,而不是標榜自己知道他是什麼果位。

  問:老和尚不會說假話的。

  曉:好心做了錯事的可不少。

  問:大家公認的事你也反對。

  曉:人應有點理智。舉個例子來說,儀潤法師編有一本《百丈清規證義》,這很著名吧~~中間寫九華山金地藏,是這樣寫的——《神僧傳》雲,佛滅度一千五百年,地藏降迹新羅王家,姓金,號喬覺……這夠明白了吧,《神僧傳》上這麼記載的!可是我們翻一下《神僧傳》,《神僧傳》收在《大正藏》第五十一冊,《神僧傳》中根本沒有這話。儀潤法師編造的。現在九華山還是這麼認爲。這個觀念在九華山人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了,善良的人們都被儀潤騙了。所以大家千萬不能只聽別人說,老讓別人牽著我們的鼻子走。除了釋迦,任何人都不可信。有疑問,就找經典,這多好了,爲什麼不讀圓滿的經論,卻看不圓滿的雜書呢?我希望大家讀原典,而別讀什麼小冊子之類的。我當初學佛時,剛開始讀的那些入門書,現在細想起來,那根本不是佛法,只是相似佛法,甚至可以說是邪法。記住!任何人的話都不可相信,連我剛曉也是整日裏在胡說八道!說得吃了不少西瓜霜,可吃過西瓜霜後接著說的還照樣是胡說八道。

  問:任何人的話都不可信,佛的卻可信!?

  曉:即使佛說的,你也得經過思維而後再相信。

  問:憑意識的思維分別不會壞事嗎?

  曉:《長阿含經》(第叁卷)中說有四大教法,其中第一就是對佛的話也要思維之後再相 信。大乘經中也經常出現這樣的句子,“谛聽谛聽,善思念之”,或者,“極善思維之”。這就是說必須得經過思維才能夠決定是否可以信受。有一句壞話,“思量即不可得”,很多人都受它的流毒影響,不去思維,不想,你應知道,不想的結果是將來生到無想天,這是外道!有人給加了一句,使它變成了“思量即不可得,不思量更不可得”,這就對了。一定得思維,不然的話,佛還是佛,你還是你,二者毫不搭界。況且,還有些魔化現作佛,大藏經疑僞部中的僞經,可以說就是魔假冒佛說的。

  

  問:我又聽了一遍錄音,關于阿賴耶,還有疑問,它怎麼可能是一呢?

  曉:誰說是一了,絕對不是一。

  問:可你明明說是一呀。

  曉:明師說是一,我幷沒有說,你既然聽,幹脆就再聽一遍,我最後引用《大乘起信論》中說“不一不異”!我當時之所以附和明師,是因爲開始時私下明師給我聊過一會兒,他說自己在專修淨土……明師現在到哪兒去了?好吧,不管他了——他認爲阿賴耶爲一也好,爲多也好,不影響淨土要求的不間斷、不夾雜,信、願、行叁資糧,我一駁他,他就要想這賴耶了,必然對念佛有影響。你若認爲是多,那就“多”好了。我同樣可以舉出不少“多”的例子。不知小師父你所選的宗派法門,我就沒辦法給你講,你若選淨土,可你認爲賴耶爲多,我就告訴你多對,二十頌有“展轉增上力,二識成決定”,顯揚論十七上也說,衆生各一阿賴耶,你若學唯識,則我就給你詳細說它的體、用等。

  

  問:我剛結婚,倆人關系很好,可我也相信極樂世界好,然而實在放不下,怎麼辦?

  曉:“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也。”你掂量掂量,分清哪可比魚哪可比熊掌後,自己決定。

  問:放下淨土吧,是取的煩惱法,放下家人,又實在不甘。

  曉:那你還是放下淨土吧。

  問:師父怎麼這樣勸人呢?

  曉:難道你讓我勸人家離婚?你問問小夥子願意嗎?人家不願意我不是說的廢話嗎?這不是罵了人嗎?你想,現在我讓他放下淨土,目下可以使他家庭和睦,他這樣可以做一個好居士,這不是很好嗎?若放下挺好的家人,心就不靜了,那麼,他不出家就成壞居士,出家就是壞和尚。你願意看見佛教徒中出一個壞蛋?不會吧~~

  問:佛經說我們所居的地方是香水海、鐵圍山,而學生課本上說是地球。區別怎麼這麼大?

  曉:怎麼了?若無區別,佛教也不成爲佛教,世俗也不成爲世俗。

  問:既然不一樣,總有對不對吧?

  曉:都對。平面幾何對,立體幾何也對;牛頓力學對,相對論也對。它們不能放在一起比較。就象舉重,先是要劃出多少公斤多少公斤的級別,不在同一級別就不放在一起比賽。我寫一篇文章幾十塊稿費,不夠買一本工具書,魯迅寫一篇文章,可以象模象樣地請一次客,我怎麼給魯迅比,人家是大師,我呢?就是這樣!所謂地球,那是在一個很小的時空觀念中說的,雖然太陽系、銀河系在我們心目中已經夠大了。而香水海、…

《解惑錄-剛曉法師閑暇解惑集(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