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P24

  ..續本文上一頁成就明白,成就覺悟。在沒有成佛之前,一切大菩薩、阿羅漢全沒有究竟,沒有究竟明白。那我們怎麼樣能達到究竟明白、達到成佛?要學法。佛告訴我們很多,八萬四千法門就是成佛的方法,你要依著這個方法走,你就會了。

  今天我們來了很多畫家,畫家道友們,好像這四句你們來聽到,就是跟你們講的一樣的。色就是你們畫的畫,彩畫裏頭沒有心,你的心裏頭也沒有彩畫,彩畫中無心,心中無彩畫,那你又如何畫呢?你心裏頭沒有這些個色相、沒有這些個顔色、沒有這些彩畫,彩畫裏頭你畫出彩畫了,有心嗎?彩畫亦無心。要離開心你能畫嗎?離開心你不能畫,那你所畫出來非是心。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這個參去!我們佛教說的很多問題讓你自己思惟。你畫一張水墨丹青,不假什麼顔色,就是墨一樣就夠了,你怎麼畫的?畫出來這個畫是色,不是你,而是由你所畫出來的。你畫出畫沒有你,你心中也沒有畫,心中無彩畫,那你可能隨便就畫了一張,這是自在未曾有。你以色相求,那個畫很不值錢;離開彩畫,看他畫的意境,那張畫就值錢了,名貴了。朗士甯畫的馬跟徐悲鴻畫的馬,咱們認爲朗士甯畫得好。但是一般的畫家能畫到徐悲鴻那樣子嗎?恐怕一般的人畫家畫不到徐悲鴻畫馬那形相。畫馬如是,畫其他亦如是。世間都是色相,沒有我。那誰來畫的呀?這就是我們佛教所說的,你要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了,你就開悟了。這是色相。

  音聲求佛見不到的。怎麼樣求佛呢?我們佛教經常有這樣警策的話,山色、水色、煙霞色,山色的顔色、水的顔色,山的形相、水的形相,再加上空中所起的煙霞,沒有一樣是真的。“山色水色煙霞色色色皆空”,這些相都是假的空的,隨時可以消滅的。還有音聲,以音聲求佛見不到佛,爲什麼?因爲音聲是假的,不是真實的。風聲、雨聲,我們和尚敲的鍾,鍾聲,磬聲,“風聲雨聲鍾磬聲聲聲自在”。聞聲而不起知見、不起執著,聞聲無聲,不因聲而生心;見色無色,不因色相而起執著。這就是這四句偈,不以色見,不以音聲求。離開色相就無相,什麼都不執著,相不執著,音聲亦不執著。怎麼能得到?依著佛教導我們觀,觀就是你思想思惟修,任何都不執著,這叫無相法門。

  【無斷無滅分第二十七】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我這麼一說,你就想了,如來是無相的,沒有叁十二相八十種好,這樣想又是錯誤的。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翻咱們漢話說無上正等正覺。你不要做這個想法,因爲一說不執著了,你就把佛當作無相、無聲、無影什麼都沒有,那就是斷滅。有相不可以,無相也不可以。

  如來又問須菩提,佛說不可以聲色來求佛,那就什麼都沒有了,離開一切相來求佛也不可以。那你要從哪建呢?依什麼而修呢?執著有不可以,無也不可以,這個道理咱們前頭講得很多了。執著有,咱們一說有就實實在在有,不能空;咱們一說空就斷滅的,什麼都沒有,這都是錯誤的。空即是有,有即是空,那中間去一個什麼?就是我們的執著妄想;若沒有我們的執著妄想,都成佛了。我們經常說你看破了,放下吧!不要再背著了,就是這麼句話。你明白這個道理了,不執著也不否定。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者。于法不說斷滅相。】

  前頭說是離相,離相就是空了,真空。又說不執著一切相,著相便落于有;不執空,不著有。須菩提問佛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我怎麼樣能把我這心降伏住?既不落空,也不執有;落空說諸法斷滅,執有執諸法實有是妄,虛妄,諸法都是生滅的;這樣才能成佛道。

  【不受不貪分第二十八】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複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于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有的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這句話就讓你不執著,不執著于福德。福德就是人間的享受,富貴、榮華、地位,這是福德所感的,前頭說福德感的。有一個人在法上什麼都不執著,一切法無我,沒有我見,看破了。這說我看破了,不執著,什麼名聞、利益、地位、財産一切附屬都沒有,不起執著,不貪戀。有人拿著叁千大千世界恒河沙那麼多七寶財産去布施,供養給一切人,這個福德大吧?這個福德不大。若是以一切法執著無我的,不起我見,這個福德就大了。這個意思就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前頭講過,你以叁千大千世界七寶是有相法,有形有相的,是有比較的;但是執著于法無我,這是無相的,沒有比較的。因爲此說證得無相的才功德最大,因爲此菩薩不受福德。不受福德並不是說不布施,布施了而不執著于福德;菩薩做一切功德不考慮他的回扣,就是他的抱負。

  佛這樣說須菩提産生疑惑了,他向佛說:世尊,雲何菩薩不受福德?菩薩做了很多利益衆生的事業,說他沒有福德?佛說不是沒有福德,不受而已。菩薩做了福德,不貪著福德,這叫福德沒有福德相、沒有福德性,是這樣來說的不受福德。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佛又跟須菩提說,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看著佛也跟人一樣的來去行住坐臥,這是四相,這樣不能見如來的,佛是無來無去的、寂靜的、不動的。如者是如如不動,來是他轉化利益衆生,來而無來,無所從來亦無所去,這就叫如來,沒有生,沒有滅,沒有死,沒有再。咱們看到人死了,滅了,消失了,沒有了;他又轉世又來了,這叫來,又生了,這叫有來有去。佛是不生滅的,但是咱們前頭講過很多,因爲他隨緣利益衆生,隨衆生緣示現生滅。這是假相,示現的生滅不是真實生滅,像演魔術那個魔術師,你看見他變的這個那個,全是假的。這個誰都懂,但是你不知道他的方法,因爲你不能變,他能變,因爲他學了那個法子了,就這個含義。

  【一合理相分第叁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于意雲何,是微塵衆甯爲多否;以叁千大千世界碎爲微塵多不多?甚多,世尊,須菩提答覆佛,那太多了。這個叁千大千世界,因爲我們學佛的人都知道了,有這些名詞我們不加解釋,初學佛的人是不知道的;叁千大千世界是小千、中千、大千,這樣來分的。佛問須菩提若是把叁千大千世界都抹爲微塵,于意雲何,微塵多不多?須菩提答多多的了。咱們可以用這個比方,把我們中國的所有的土地,把我們現有的世界,就這個小世界都抹爲微塵,就這個微塵對我們凡夫說也沒辦法得知道,所以他說甚多甚多。

  【何以故。若是微塵衆實有者。佛則不說是微塵衆。所以者何。佛說微塵衆。即非微塵衆。是名微塵衆。世尊。如來所說叁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佛告訴他微塵不是實有的、不是真有的,因爲是虛妄法。何以故,爲什麼我這樣說?若微塵是實有的,佛就不會說了。因爲它不是實有的,幻化的。因爲佛說微塵,即非微塵,是名微塵。金剛經都是這樣講,先立,立就是說微塵世間相,非微塵就是佛的道理,甚深道理,就是咱們講的性空,一切都空的,沒有。那衆生不能理解,隨衆生緣說是名微塵,這樣解釋。一個就衆生現在所現相,佛跟他說真正你入了道、成了道之後,這些現相都是空的、假的、沒有的,就證得真空了。般若就講真空的,但是衆生不能夠理解、不能認知,怎麼辦?隨衆生緣,還要說微塵衆。微塵如是,叁千大千世界也如是,所以如來說叁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叁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可壞性,因爲它變化,變壞了就沒有了;是名世界,那又隨順衆生緣安立假說世界。

  【何以故。若世界實有。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何以故,爲什麼要這樣說,就是解釋。若是世界實有的,這個世界是實有的,即是一合相。世界實有的,各種現相合成的,人物、水、山林、樹木、市場一切,這是大,很多相合成的,不是一相,合成叫個世界。佛說一合相,不是一合相,即非一合相,因爲都歸于消滅的,不是實法,不是常有。對于人來說人的壽命是最短的了,最多定個一百年吧!那沒有了,都沒有了。又來一代,又來一代不是以前那一代了。世界也如是,這叫什麼呢?新陳代謝,大一點解釋成、住、壞、空。在我們佛教講這個世界成要經過二十劫,成了住劫,住要住二十劫,壞要壞二十劫,空要空二十劫;空完了又成,成完了又住、壞、空,就這麼周轉不息,不是實有的相,是很多合成的成爲世界。那麼這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佛的明了智慧,咱們講金剛般若波羅蜜是講智慧,佛是以智慧明了的,明了這世界組合不光是人類,有山、有水、有樹木,多種形式組合而來的,人類只是其中一種,整個的合成相裏頭一種。佛說的一合相,不是一合相,因爲合不到一塊堆,合而要散。因爲心存在有個得,實際上什麼也得不到,最後連這個心(我們妄心)也消失了。人死亡好像這個妄心(肉體的這個心)隨著死亡了,但是你識沒有死,真心更沒有死。所以說一合相…

《夢參老和尚:金剛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