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者證得“清淨幻身”時,“光明心”並不顯現(注197),取而代之的是行者逆行至“黑近得心”並回返其余的粗心。所以當行者證得“清淨幻身”但卻未同時具有“勝義光明心”時,便已成就“斷雙運”;反之,當行者後再覺受“勝義光明心”時,便即成辦“證雙運”,意即行者生起“清淨幻身”後,再度進入“勝義光明”時,便成辦“勝義光明”與“清淨幻身”的“證雙運”。(注198 )
憑借“有學雙運”的成就,行者即同時達至菩薩二地,亦即“五道”的第四道一“修道”。行者于任持“清淨幻身”的同時,繼續觀修“空性”及修習其他的“勝行”,便會再次證入“勝義光明”。于生起“清淨幻身”與“勝義光明”的“證雙運”中,行者要不斷修習直至“所知障”完全斷除,如是即能趣入色、法二身的無學雙運佛果;也就是“清淨幻身”與“勝義光明”雙運,盡離諸障的佛果。
行者能隨自所願從“幻身”化現衆多身相(包括運用自已的舊蘊粗身)成辦利他事業,借此速疾積集廣大福德資糧(注199)。于福、慧二資糧圓滿時,最後的“所知障”即全斷除,此時“勝義光明”與“清淨幻身”便會轉爲佛心及佛身。此“究竟無學雙運”具足七種殊妙德相:(注200)
(1)行者的圓滿受用報身具足佛身的“叁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種隨形好”。
(2)其圓滿受用報身抱持智慧手印。
(3)其心長住于大樂之境中。
(4)此大樂恒常與空義契合。
(5)緣一切有情之大悲心永不動搖。
(6)其身相續永不終斷。
(7)化身遍一切處,成辦無盡利他事業。
此即聖者佛陀的無比殊勝功德。(此七種功德名爲“七支和合”——譯按)
“持死有爲道”:
憑借續道而得的佛果成就亦以模仿死有、中有及生有的續部次第爲終結。無上瑜伽密續的不共心要是“持俗位的死、中、生叁有爲道”,換言之,就是把俗位叁有模擬轉化爲佛的法、報、化叁身(注201)(參見附表十一)于“生起次第”中,“持死有爲道”是憑借觀想大種的消融次第而成辦,即是如死時所顯現的消融次第。于“圓滿次第”之中,“持死有爲道”卻是憑借于“心遠離”的最後位,隨順俗位的死殁次第,令一切風息真實融入心間“不壞明點”而成辦。這種在風息融入心間“不壞明點”時顯現的“最細光明心”,是“譬喻光明”而不是尋常的“死有光明”,其往後再轉成的“勝義光明”,便是佛陀的“遍智法身”。
“生起次第”的“持中有爲道”是憑借觀想自身現爲真言種子字或金剛杵、蓮花等手幟而成辦,而“圓滿次第”的“持中有爲道”卻是憑借生起“幻身”而成就。在俗位中,這種情況僅會在有情趣入“死有”及“生有”間的“中有位”時才會現起。一般安住于“不壞明點”,唯于死時顯現的“最細風”並不是中有衆生其身體的主因,而是“不淨幻身”及“清淨幻身”的主因,此“清淨幻身”達至“無學雙運”時,便成爲佛陀的圓滿報身。“死有”,亦即是諸蘊的消融已因其驅策的業力耗盡而被破除。
“持生有篇道”放“生起次第”中是行者想借生起本尊身相而成辦;然而,在“圓滿次第”之中,“持生有爲道”是憑借成就正覺後攝持“舊蘊身”而成辦,這正如平常俗位入胎時受取身體一般。
(附表十一):轉俗位爲道之法
俗位 生次持爲 圓滿持爲 爲道用之
道用之法 道用之法 佛身
死有 隨順臨死 風息融入
八相觀空 不壞明點 法身
中有 生起種字 生起幻身
手幟之相 報身
生有 現起本尊身 攝持舊蘊身爲化身 化身
第四章 時輪派及密集派圓滿次第的比較
(一)無上瑜伽續的派別:
在格魯派的“下密院”中,傳持八大傳承的圓滿次第教授:
(1)龍樹聖派密集傳承
(2)智足派密集傳承
(3)魯依巴派勝樂傳承
(4)鈴派勝樂傳承
(5)時輪傳承
(6)大威德叁派傳承(即紅、黑、怖畏叁種大威德金剛傳承——譯按)
(7)金剛手大輪傳承
(8)那洛六法傳承(注202 )
除了“時輪”之外,各派皆開示相類的成就正覺次第(注203),各派皆許行者首先當于“生起次第”的修習獲得堅固(如于密集之細分生起次第中,能于一微細明點中明顯觀想圓滿本尊中圍)。
然後,行者再憑借種種不同方便(如風瑜伽或拙火瑜伽)于風息、明點得堪能(注204),如是即令風息趣入中脈引生“白顯現”、“紅增上”、“黑近得”及“光明”等“四空”。成辦“風息收攝次第”,行者便能現起“幻身”,後由證得“勝義光明心”故,最終即達證“光明”與“幻身”俱時雙運。在這些派別中,“勝義光明”是佛法身的主因,而“幻身”則爲佛色身的主因。
《時輪續》Kalachakra Tantra開示出一種建立佛心及佛身之相似因的不共方便卻有別于這些法軌。其他密續僅教導令最細身和最細心與粗身、粗心及細身、細心分離之法;然而,“時輪”的修持卻能令大種及其所生物組成的“粗身”及由明點、風息所成的“細身”完全轉化爲無質礙之身(注205)。以下將依據“時輪”所說的微細色身理趣作出解釋,並概述“時輪派”與“密集派”彼此于密續道軌及所修果的差別(注206)。
(二)脈、風、明點:
“時輪派”與“密集派”皆具有脈與風的根本結構,然各有少異(注207):
(1)依“密集派”所言,右、左二脈由上至下皆與中脈平排並行,但在“時輪派”中,右、左二脈皆于臍間越過中脈。(注208 )
(2)依“密集派”所說,右、左二脈在尋常的醒位生活中是蘊含風息,反之中脈都完全空洞。而“時輪派”都說叁脈皆含有多種不同的物質:在上身的右脈內含血液,左脈內含精液,中脈內含風息;下身的右脈內含大香(由于右、左二脈已各自于臍間越過中脈,故右脈現在實處于左方),左脈(現位于右方)內含小香,中脈亦內含精液。
(3)各脈輪皆具有數目不同的脈瓣或輪輻:于“密集派”內,頂輪有叁十二瓣,前額的脈輪無脈瓣,喉輪有十六瓣;然于“時輪派”中,頂輪有四支脈瓣,前額脈輪有十六瓣,喉輪有叁十二瓣。
(4)于“時輪派”說有十種風息以替代“密集派”所說的五種風息(注209)。
與其他著名的密續派系相比起來,“時輪”的結構自有其極爲不共的特色,譬如“時輪”說風息在起修續法前及死前已一向在中髒內流動,而“時輪”遺有另一不共特色是說中脈的下部蘊含精液。
(但“密集派”則說中脈由上至下皆是空無一物。)
于明點的種類而言,“時輪派”與“密集派”亦大有不同(見附表十二)。依“密集派”的說法,唯有紅大及白大兩種色身明點,而“時輪派”別說四種平常安住于身中七處不同部位的明點(其亦爲紅、白明點所成)。此四明點是:
(1)身明點,位于頂門及臍間,執持清醒時的業習氣。
(2)語明點,位于喉間及密處,執持生夢時的習氣。
(3)意明點,位于心間及密杵中央,執持深睡中的習氣。
(4)智慧明點,位于臍間及密杵端,執持等入時的習氣。
四種明點皆由紅白明點合成,量如芥子一般大小,最細風、心皆住于其中(而非住于“不壞明點”中,此一明點從未提及);是爾,這些明點便是習氣薰染的所依(注210)。在這種情況下,四種明點所含藏的障垢皆需去除令其清淨。
當風息聚集于這些明點的所在位置時,便會令薰于明點中的習氣現行。在清醒時,大量風息攝集于頂門及臍間;在造夢時,大量風息集合于喉間及密處;于深睡中,大量風息會聚集于心間及密杵中央;由因位于彼處的習氣現行,便會引生種種不同的淨境及不淨境:當行者處于醒位便會生起各種清淨顯相(如本尊天身)或不淨顯相;于夢位便會引生清淨真言(如真言密咒)或不淨錯亂語;在無夢深睡位便會引生清淨無分別(現證空性)或不淨無明;修道的目標便是要把明點清淨,唯保留種種淨境(清淨顯相、清淨真言、清淨無分別及清淨喜樂),而把種種不淨之境(不淨顯相、不淨錯亂語、不淨無明及不淨漏點之樂)遣除。在修道的過程中,“身明點”所具有的力用會被淨治轉化爲“空色”(無質礙的本尊身),其將轉成“佛身”;“語明點”的力用會被淨治轉化爲真言咒音,其將轉成“佛語”;“意明點”及“智慧明點”的力用會各別被淨化爲“無分別現證空性”及“現證空性之大樂”,其將轉成“佛意”。依佛位叁身而言:“身明點”的力用會轉爲“應化身”;“語明點”的力用會轉爲“圓滿受用報身”;“意明點”及“智慧明點”的力用則共同轉爲“法身”。(注211)
相比之下,“密集派”業未安立“身明點”、“語明點”、“意明點”及“智慧明點”,亦沒有說到爲習氣薰染所依的明點,因而亦沒有對向明點而設的淨治修法。
(附表十二):時輪派的明點
明點 本位 習氣 俗果 淨果 佛身
身明點 頂門及臍間 醒位 不淨顯相 清淨顯相(空色) 化身
語明點 喉間及密處 夢位 錯亂語 真言(咒音) 報身
意明點 心間及密杵中央 深睡位 無明 無分別(現證空性) 法身
智慧明點 臍間及密杵端 和合 明點 喜樂 法身
(叁)時輪派的圓滿次第:
如“密集派”一般,“時輪派”(注212)亦力求生起“樂空不二雙運”的心識,借此建立佛果之因。于“時輪”之中,“樂空不二雙運”指“殊勝不變大樂”與“空色身”,亦即是有形而無實的父母本尊天身。還有,由于“時輪”所說的“空色身”顯相與“密集”所說自成本尊相,彼此皆是由證空智慧所現之相,又“密集”所說的“俱生大樂”亦不下于“時輪”的“不變大樂”(注213),所以兩派于大樂與空慧雙運的開示,在本質上並無分別。“時輪圓滿次第六支”的名稱與…
《《無上瑜伽密續》節錄(丹尼高索)》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