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聖谛 4· 苦滅道聖谛▪P3

  ..續本文上一頁或學念諸行,或見諸行災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念觀善心解脫時,于中除口四妙行,諸余口惡行遠離除斷,不行不作,不合不會,是名正語。」

  

  舍利弗的解釋正語是在念四聖谛時,了知苦的智慧,了知苦是苦。了知苦因的智慧,了知習是習。了知苦滅的智慧,了知滅是滅。了知苦滅道的智慧,了知道是道。觀察自己原本所作,修行在一切處一切造作時維持正念,觀察諸行的本質及災患,欣樂涅槃,止息諸行,常修無著,觀照自己的心,讓心解脫于煩惱纏結。除了口的四妙行外,其他的口的惡行都遠離除斷,不行不作,不和合不相會。

  

  覺音在[清淨道論]中說∶「有正見及正思惟(的瑜伽行)者的與彼(正見、正思惟)相應,而斷絕語的惡行,離于邪語的爲「正語」。」

  

  4. 正業(Sammā kammanta)

  

  從前,佛在世時有一貴族女生了一個男嬰,但卻碰到了一個夜叉要吃她的男嬰,爲了保護男嬰,這貴族女抱了男嬰逃到佛陀住的祇園精舍,並把男嬰放在佛足前,夜叉因而不能吃到男嬰。

  

  佛陀爲他們說他們宿世的怨仇;這是因爲在許多世前他們是妻妾的關系,妻(貴族女)因不能生育而同意爲丈夫納妾(夜叉) 。但她的妒忌心很重,妾兩次懷孕時都爲她以毒藥使妾流産。第叁次懷孕時,妾隱瞞著懷孕的事,但後來還是爲她所發現,最後妾被下毒流産,並因而致死。妾死時詛咒要報複妻和她將來的孩子,後來他們轉世成了母雞和貓,又一世是牝鹿和母豹,互相怨怨相報;到了這一世是貴族女和夜叉。

  

  佛爲他們解說以怨恨報怨恨,仇恨不能化解,唯有以友情,原諒和善意才可以化解仇恨。所以佛說:「不能以怨恨,止息世間怨,唯慈能止怨,乃不易古法。」([南傳法句經新譯5偈])

  

  佛陀開示道∶「有邪及邪道,有正及正道。谛聽善思,當爲汝說:何等爲邪?謂地獄、畜生、餓鬼。何等爲邪道?謂邪見、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邪定。何等爲正?謂人、天、涅槃。何等爲正道?謂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雜阿含791經])

  

  佛在[大念處經]說道:「複此,諸比丘!正業者何耶?遠離殺生,遠離不與取,遠離邪淫,諸比丘!此等名爲正業。」

  

  正業是指不殺害生命,不擅自拿走他人未經許可的東西,不邪淫(除夫婦的正淫外),這是世間正業。

  

  出世間正業,是一個行者證悟涅槃時所做的身叁妙行(不殺,不盜,不淫),其余身惡行也遠離並加以斷除,不行,不作,不去與境合,不去理會境所帶來的誘惑。

  

  在[中阿含.分別聖谛經]裏舍梨子說∶「諸賢!雲何正業?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習是習,滅是滅,念道是道時,或觀本所作,或學念諸行,或見諸行災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念觀善心解脫時,于中除身叁妙行,諸余身惡行遠離除斷,不行不作,不合不會,是名正業。」

  

  舍利弗的解釋正業是在念四聖谛時,了知苦的智慧,了知苦是苦。了知苦因的智慧,了知習是習。了知苦滅的智慧,了知滅是滅。了知苦滅道的智慧,了知道是道。觀察自己原本所作,修行在一切處一切造作時維持正念,觀察諸行的本質及災患,欣樂涅槃,止息諸行,常修無著,觀照自己的心,讓心解脫于煩惱纏結。除了身的叁妙行外,其他的身的惡行都遠離除斷,不行不作,不和合不相會。

  

  覺音在[清淨道論]中說∶「離(邪語的瑜伽行)者的與彼(正語)相應,而正斷邪業的,離于殺生(偷盜、邪淫)等爲「正業」。」

  

  5. 正命(Sammā ājīva)

  

  佛在[大念處經]說道:「複此,諸比丘!正命者何耶?諸比丘!于此,聖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營(活)命,諸比丘!此等名爲正命。」

  

  正命是指少欲知足;此中包含一切的正語、正業、正命,是戒學的部分,亦含信根、信力及欲神足,以須信方能持戒。正當的維持生活是圓滿修習戒學的一部分。修正語,正業之後,才能照顧到以正確的維生方式,依正法來照顧自己的家庭,並且考慮社會與其它衆生的生命。邪命,對于出家衆是指無理求取,貪欲無厭足,並以種種技術咒說來維持生命,以非法求衣,非法求食,非法求得床座和其它用品,故弄玄虛,誦經征費,占蔔看相,查地理看風水說吉凶等。在家衆的邪命有販賣人口,經營武器軍械,殺生工具,飼養屠宰動物和賣肉,沽酒,經營毒藥,毒品麻醉物,嫖賭,看相,看命,看風水,使用蠱術等。作爲佛教徒,若是我們作了惡業,就應生起慚愧心,知道錯的地方,並嚴格警愓自己不再重犯。對犯的戒應該忏悔,于佛前或僧前忏,若是出家衆,應隨戒律,如法羯磨。

  

  一位行者念苦、集、滅、道谛後,觀自己所念,觀察諸行及其過患,欲求涅槃,以求心能速得解脫,會依正見正思惟而舍離邪命以求正命,這是世間的正命。

  

  出世間的正命是當一個行者證悟涅槃後,以其道智滅除邪命的惡不善法,而有出世間正命。

  

  佛對種德婆羅門說道∶「善哉!善哉!如汝所說,有戒則有慧,有慧則有戒,戒能淨慧,慧能淨戒。種德!如人洗手,左右相須,左能淨右,右能淨左,此亦如是。」([長阿含.種德經])故應常照顧自已的戒,修持乃至戒行圓滿,並常以智慧觀照,使戒和慧相輔修習圓滿。

  

  在[中阿含.分別聖谛經]裏舍梨子說∶「諸賢!雲何正命?謂聖弟子念苦是苦時,習是習,滅是滅,念道是道時,或觀本所作,或學念諸行,或見諸行災患,或見涅槃止息,或無著念觀善心解脫時,于中非無理求,不以多欲無厭足,不爲種種伎術咒說邪命活,但以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是名正命。」

  

  舍利弗的解釋正命是在念四聖谛時,了知苦的智慧,了知苦是苦。了知苦因的智慧,了知習是習。了知苦滅的智慧,了知滅是滅。了知苦滅道的智慧,了知道是道。觀察自己原本所作,修行在一切處一切造作時維持正念,觀察諸行的本質及災患,欣樂涅槃,止息諸行,常修無著,觀照自己的心,讓心解脫于煩惱纏結,于中沒有無理的求取,不以多欲無厭足,不爲種種伎術咒說而邪命生活,但以正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正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求取。

  

  以上的叁種正語,正業和正命是屬于戒學的範圍。

  

  6. 正精進(Sammā vāyāma)

  

  佛在世時有一比丘名叫二十億耳(首樓那Sona Kutikanna),是摩诃迦旃延的弟子,他想舍戒罷道,而爲佛所度化。這記載在[雜阿含254經]中∶

  

  「爾時,尊者二十億耳住耆崛山,常精勤修習菩提分法時,尊者二十億耳獨靜禅思,而作是念;于世尊弟子精勤聲聞中,我在其數,然我今日未盡諸漏,我是名族姓子,多饒財寶,我今甯可還受五欲,廣行施作福。

  

  爾時,世尊知二十億耳心之所念,告一比丘;汝等今往二十億耳所,告言:世尊呼汝!是一比丘受佛教已,往詣二十億耳所。語言:世尊呼汝!二十億耳聞彼比丘稱大師命,即詣世尊所,稽首禮足,退住一面。

  

  爾時,世尊告二十億耳:汝實獨靜思作是念;世尊精勤修學聲聞中,我在其數,而今未得漏盡解脫,我是名族姓子,又多錢財,我甯可還俗,受五欲樂,廣施作福耶?

  

  時,二十億耳作是念:世尊已知我心,驚怖毛豎,白佛言:實爾,世尊。

  

  佛告二十億耳:我今問汝,隨意答我。二十億耳,汝在俗時,善彈琴不?答言:如是,世尊。

  

  複問:于意雲何?汝彈琴時,若急其弦,得作微妙和雅音不?答言:不也,世尊。

  

  複問:雲何?若緩其弦,甯發微妙和雅音不?答言:不也,世尊。

  

  複問:雲何善調琴弦,不緩不急,然後發微妙和雅音不?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二十億耳:精進大急,增其掉挴;精進太緩,令人懈怠。是故汝當平等修習攝受,莫著,莫放逸,莫取相。

  

  時,尊者二十億耳,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成阿羅漢。」

  

  佛在[大念處經]說道:「複次,諸比丘!正精進者何耶?諸比丘!于此,比丘起堅決心,賣力,精進,心勤注意,令不生未來之惡、不善法。起堅決心,賣力,精進,心勤注意,遠離已生之惡、不善法。起堅決心,賣力,精進,心勤注意令住已生之善法。令不惑亂,使之增長,充滿,修習,成就。諸比丘!此等名爲正精進。」

  

  正精進是于苦谛,集谛,滅谛與道谛有正確的認識後,再用來觀察心,修學觀察諸行法,以及行法的過患,因而欣樂涅槃。修到心常無所著而知心解脫時,仍然精勤方便堅決努力地趣向菩提,心專著不舍,亦不衰退,以各種正確的法門來調服心中的各種煩惱。正精進所表示的是四種正勤,與道品有關的有精進神足、精進根、精進力及精進覺支。詳細的說有四種正勤;即是令不生未生之惡,斷除和遠離已生之惡,令生未生之善法,以及令住已生之善法。

  

  (1) 令不生未生之惡

  這是對一切的惡不善法,比如毀犯五戒,八戒或十戒乃至一切的煩惱,心中生起堅決的心,努力精進地,緊持住心念以使這些未生之惡不善法不致生起。要做到這樣,必須依賴戒、定、慧叁學,或是八正道分。

  

  (2) 斷除和遠離(降服)已生之惡不善法

  這是對一切的惡不善法以堅決的心,努力精進地,緊持住心念而用各種方法(法門)來降服及遠離它們,這也必須依賴戒、定、慧叁學,或是八正道分。

  

  (3) 令生未生之善法

  這是指一切戒、定、慧的修持以證悟涅槃爲目標,這些善法包括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正道等,若尚未修持或尚不明了,以堅決心,努力精進,緊持心念以令這些善法…

《四聖谛 4· 苦滅道聖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