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除口四妙行,诸余口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语。」
舍利弗的解释正语是在念四圣谛时,了知苦的智慧,了知苦是苦。了知苦因的智慧,了知习是习。了知苦灭的智慧,了知灭是灭。了知苦灭道的智慧,了知道是道。观察自己原本所作,修行在一切处一切造作时维持正念,观察诸行的本质及灾患,欣乐涅槃,止息诸行,常修无着,观照自己的心,让心解脱于烦恼缠结。除了口的四妙行外,其他的口的恶行都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和合不相会。
觉音在[清净道论]中说∶「有正见及正思惟(的瑜伽行)者的与彼(正见、正思惟)相应,而断绝语的恶行,离于邪语的为「正语」。」
4. 正业(Sammā kammanta)
从前,佛在世时有一贵族女生了一个男婴,但却碰到了一个夜叉要吃她的男婴,为了保护男婴,这贵族女抱了男婴逃到佛陀住的祇园精舍,并把男婴放在佛足前,夜叉因而不能吃到男婴。
佛陀为他们说他们宿世的怨仇;这是因为在许多世前他们是妻妾的关系,妻(贵族女)因不能生育而同意为丈夫纳妾(夜叉) 。但她的妒忌心很重,妾两次怀孕时都为她以毒药使妾流产。第三次怀孕时,妾隐瞒着怀孕的事,但后来还是为她所发现,最后妾被下毒流产,并因而致死。妾死时诅咒要报复妻和她将来的孩子,后来他们转世成了母鸡和猫,又一世是牝鹿和母豹,互相怨怨相报;到了这一世是贵族女和夜叉。
佛为他们解说以怨恨报怨恨,仇恨不能化解,唯有以友情,原谅和善意才可以化解仇恨。所以佛说:「不能以怨恨,止息世间怨,唯慈能止怨,乃不易古法。」([南传法句经新译5偈])
佛陀开示道∶「有邪及邪道,有正及正道。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何等为邪?谓地狱、畜生、饿鬼。何等为邪道?谓邪见、邪思惟、邪语、邪业、邪命、邪精进、邪念、邪定。何等为正?谓人、天、涅槃。何等为正道?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杂阿含791经])
佛在[大念处经]说道:「复此,诸比丘!正业者何耶?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邪淫,诸比丘!此等名为正业。」
正业是指不杀害生命,不擅自拿走他人未经许可的东西,不邪淫(除夫妇的正淫外),这是世间正业。
出世间正业,是一个行者证悟涅槃时所做的身三妙行(不杀,不盗,不淫),其余身恶行也远离并加以断除,不行,不作,不去与境合,不去理会境所带来的诱惑。
在[中阿含.分别圣谛经]里舍梨子说∶「诸贤!云何正业?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除身三妙行,诸余身恶行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合不会,是名正业。」
舍利弗的解释正业是在念四圣谛时,了知苦的智慧,了知苦是苦。了知苦因的智慧,了知习是习。了知苦灭的智慧,了知灭是灭。了知苦灭道的智慧,了知道是道。观察自己原本所作,修行在一切处一切造作时维持正念,观察诸行的本质及灾患,欣乐涅槃,止息诸行,常修无着,观照自己的心,让心解脱于烦恼缠结。除了身的三妙行外,其他的身的恶行都远离除断,不行不作,不和合不相会。
觉音在[清净道论]中说∶「离(邪语的瑜伽行)者的与彼(正语)相应,而正断邪业的,离于杀生(偷盗、邪淫)等为「正业」。」
5. 正命(Sammā ājīva)
佛在[大念处经]说道:「复此,诸比丘!正命者何耶?诸比丘!于此,圣弟子舍邪命,依正命而营(活)命,诸比丘!此等名为正命。」
正命是指少欲知足;此中包含一切的正语、正业、正命,是戒学的部分,亦含信根、信力及欲神足,以须信方能持戒。正当的维持生活是圆满修习戒学的一部分。修正语,正业之后,才能照顾到以正确的维生方式,依正法来照顾自己的家庭,并且考虑社会与其它众生的生命。邪命,对于出家众是指无理求取,贪欲无厌足,并以种种技术咒说来维持生命,以非法求衣,非法求食,非法求得床座和其它用品,故弄玄虚,诵经征费,占卜看相,查地理看风水说吉凶等。在家众的邪命有贩卖人口,经营武器军械,杀生工具,饲养屠宰动物和卖肉,沽酒,经营毒药,毒品麻醉物,嫖赌,看相,看命,看风水,使用蛊术等。作为佛教徒,若是我们作了恶业,就应生起惭愧心,知道错的地方,并严格警愓自己不再重犯。对犯的戒应该忏悔,于佛前或僧前忏,若是出家众,应随戒律,如法羯磨。
一位行者念苦、集、灭、道谛后,观自己所念,观察诸行及其过患,欲求涅槃,以求心能速得解脱,会依正见正思惟而舍离邪命以求正命,这是世间的正命。
出世间的正命是当一个行者证悟涅槃后,以其道智灭除邪命的恶不善法,而有出世间正命。
佛对种德婆罗门说道∶「善哉!善哉!如汝所说,有戒则有慧,有慧则有戒,戒能净慧,慧能净戒。种德!如人洗手,左右相须,左能净右,右能净左,此亦如是。」([长阿含.种德经])故应常照顾自已的戒,修持乃至戒行圆满,并常以智慧观照,使戒和慧相辅修习圆满。
在[中阿含.分别圣谛经]里舍梨子说∶「诸贤!云何正命?谓圣弟子念苦是苦时,习是习,灭是灭,念道是道时,或观本所作,或学念诸行,或见诸行灾患,或见涅槃止息,或无着念观善心解脱时,于中非无理求,不以多欲无厌足,不为种种伎术咒说邪命活,但以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是名正命。」
舍利弗的解释正命是在念四圣谛时,了知苦的智慧,了知苦是苦。了知苦因的智慧,了知习是习。了知苦灭的智慧,了知灭是灭。了知苦灭道的智慧,了知道是道。观察自己原本所作,修行在一切处一切造作时维持正念,观察诸行的本质及灾患,欣乐涅槃,止息诸行,常修无着,观照自己的心,让心解脱于烦恼缠结,于中没有无理的求取,不以多欲无厌足,不为种种伎术咒说而邪命生活,但以正法求衣,不以非法,亦以正法求食、床座、不以非法求取。
以上的三种正语,正业和正命是属于戒学的范围。
6. 正精进(Sammā vāyāma)
佛在世时有一比丘名叫二十亿耳(首楼那Sona Kutikanna),是摩诃迦旃延的弟子,他想舍戒罢道,而为佛所度化。这记载在[杂阿含254经]中∶
「尔时,尊者二十亿耳住耆崛山,常精勤修习菩提分法时,尊者二十亿耳独静禅思,而作是念;于世尊弟子精勤声闻中,我在其数,然我今日未尽诸漏,我是名族姓子,多饶财宝,我今宁可还受五欲,广行施作福。
尔时,世尊知二十亿耳心之所念,告一比丘;汝等今往二十亿耳所,告言:世尊呼汝!是一比丘受佛教已,往诣二十亿耳所。语言:世尊呼汝!二十亿耳闻彼比丘称大师命,即诣世尊所,稽首礼足,退住一面。
尔时,世尊告二十亿耳:汝实独静思作是念;世尊精勤修学声闻中,我在其数,而今未得漏尽解脱,我是名族姓子,又多钱财,我宁可还俗,受五欲乐,广施作福耶?
时,二十亿耳作是念:世尊已知我心,惊怖毛竖,白佛言:实尔,世尊。
佛告二十亿耳:我今问汝,随意答我。二十亿耳,汝在俗时,善弹琴不?答言:如是,世尊。
复问:于意云何?汝弹琴时,若急其弦,得作微妙和雅音不?答言:不也,世尊。
复问:云何?若缓其弦,宁发微妙和雅音不?答言:不也,世尊。
复问:云何善调琴弦,不缓不急,然后发微妙和雅音不?答言:如是,世尊。
佛告二十亿耳:精进大急,增其掉挴;精进太缓,令人懈怠。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着,莫放逸,莫取相。
时,尊者二十亿耳,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成阿罗汉。」
佛在[大念处经]说道:「复次,诸比丘!正精进者何耶?诸比丘!于此,比丘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不生未来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远离已生之恶、不善法。起坚决心,卖力,精进,心勤注意令住已生之善法。令不惑乱,使之增长,充满,修习,成就。诸比丘!此等名为正精进。」
正精进是于苦谛,集谛,灭谛与道谛有正确的认识后,再用来观察心,修学观察诸行法,以及行法的过患,因而欣乐涅槃。修到心常无所着而知心解脱时,仍然精勤方便坚决努力地趣向菩提,心专着不舍,亦不衰退,以各种正确的法门来调服心中的各种烦恼。正精进所表示的是四种正勤,与道品有关的有精进神足、精进根、精进力及精进觉支。详细的说有四种正勤;即是令不生未生之恶,断除和远离已生之恶,令生未生之善法,以及令住已生之善法。
(1) 令不生未生之恶
这是对一切的恶不善法,比如毁犯五戒,八戒或十戒乃至一切的烦恼,心中生起坚决的心,努力精进地,紧持住心念以使这些未生之恶不善法不致生起。要做到这样,必须依赖戒、定、慧三学,或是八正道分。
(2) 断除和远离(降服)已生之恶不善法
这是对一切的恶不善法以坚决的心,努力精进地,紧持住心念而用各种方法(法门)来降服及远离它们,这也必须依赖戒、定、慧三学,或是八正道分。
(3) 令生未生之善法
这是指一切戒、定、慧的修持以证悟涅槃为目标,这些善法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分,八正道等,若尚未修持或尚不明了,以坚决心,努力精进,紧持心念以令这些善法…
《四圣谛 4· 苦灭道圣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