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聖谛 1· 苦聖谛

  四聖谛---1.苦聖谛

  (Dukkasacca)

  

  四聖谛

  

  四聖谛是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苦滅道聖谛。聖是如實,並非不如實,是真實不虛之義。在[相應部.谛相應6.6經]裏佛說∶「諸比丘!于過去世(于未來世,于現在世),沙門、婆羅門如實現等覺之所宣說,皆對此四聖谛如實現等覺所宣說。以何爲四聖谛耶

  乃∶苦聖谛、苦集聖谛、苦滅聖谛、順苦滅道聖谛是。是故,諸比丘!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根據[清淨道論]指出∶「苦谛,有苦難的特相,有熱惱的作用(味),以繼續進行爲現狀(現起)。集谛,有生起的特相,有不斷絕的作用,以障礙爲現狀。滅谛,有寂靜的特相,有不色的作用,以無相爲現狀。道谛,有出離的特相,有斷煩惱的作用,以(從煩惱)出來爲現狀。」

  

  在[中阿含.分別聖谛經]( [谛分別經MN141Sacca Vibhanga Sutta])裏佛說∶ 「此是正行說法。謂四聖谛廣攝(包含廣泛),廣觀(從廣角來看),分別(從差別看),發露(把隱秘的說出來),開仰(開示令人敬信),施設(舉例),顯示,趣向(引導走向)。」

  

  爲什麼四聖谛是真理呢?因爲佛所宣示的是宇宙的真相,他把一切物質與心靈的現象都清清楚楚的解說出來。爲人天一切衆生廣泛教示,廣泛顯示此四聖谛,從各項差別來解說,把隱秘的說出來,開示令人生起敬信,舉例說明,顯示給聽衆明白,引導衆生趣向涅槃。是那四個真理呢?這就是苦的真理,苦因的真理,苦滅的真理,苦滅道的真理。它們是聖人所通達的真理。

  

  對于四聖谛與八正道,佛肯定說∶「若人皈依佛,皈依法與僧,依于正知見,得見四真谛。苦谛苦集谛,苦滅谛道谛、滅苦八正道,導至苦寂滅。」([南傳法句經新譯190,191偈])佛形容這八正道爲古仙人道,古仙人道迹。在[雜阿含287經]裏佛說∶「我今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徑,古仙人迹,古仙人去處。我得隨去,謂八聖道∶正見、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迹。」

  

  凡夫的绮語多的是,浪費時間,消耗精力,招惹麻煩。佛在[相應部.谛相應10. 2經裏對諸比丘說∶「勿論種種之畜生論、謂∶王論、盜賊論、大臣論、軍論、怖畏論、戰爭論、食論、飲論、衣服論、臥具論、華鬘論、香論、親族論、車乘論、村裏論、聚落論、都城論、地方論、女人論、男人論、勇士論、街路論、池邊論、亡靈論、種種論、世間譚、海譚,如是之有無論是。何以故耶?諸比丘!此論不引義利,不達初梵行,不能資于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諸比丘!汝等論時,以“此是苦也”應論,“此是苦集”應論,“此是苦滅”應論,“此是順苦滅之道”應論。何以故耶

   諸比丘!此論爲引于義利,成初梵行,資于厭患、離貪、滅盡、寂止、證智、等覺、涅槃。是故諸比丘!以“此是苦”應勉勵!“此是苦集”應勉勵!“此是苦滅”應勉勵!“此是順苦滅之道”應勉勵! 」我們修行人應常警覺,守護口門,避免閑談,而應多討論苦集滅道的道理。

  

  苦聖谛的經文與解釋

  

  身苦∶

  

  [大念處經]裏的經文:「然,諸比丘!苦谛者何耶?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憂、悲、苦、惱、悶是苦,求不得是苦,約略言之,五取蘊是苦。

  

  複次,諸比丘!生者何耶?于到處之生類中,有諸衆生之生、出産、入胎、轉生、諸蘊之顯現,(內外)諸處之攝受,諸比丘!此名爲“生”。

  

  複次,諸比丘!老者何耶?于到處之生類中,有諸衆生之年老、老耄、齒落、頭發白、皺紋皮膚、壽命短縮、諸根熟衰,諸比丘!此名爲“老”。

  

  複次,諸比丘!病者何耶?于到處之生類中,有諸衆生之病痛、頭痛、眼痛、耳痛、鼻痛、面痛、唇痛、齒痛、舌痛、腭痛、咽痛、風喘、咳嗽、喝吐、喉啤、癫痫、癰瘿、經溢、赤膽、壯熱、枯槁、痔瘧、下利。諸比丘!此名爲“病”。[1]

  

  複次,諸比丘!死者何耶?于到處之生類中,有諸衆生之消失、散滅、破壞、滅亡、消滅、死殁、命終、諸蘊之破壞、死屍之放棄,諸比丘!此名爲“死”。」

  

  在這裏,佛陀從世間法與佛法來分析苦谛。世間法的“生”是“生、出産、入胎、轉生。”,佛法的“生”是∶“諸蘊之顯現,諸處之攝受。”世間法的“老”是:“年老、老耄、齒落、頭發白、皺紋皮膚、壽命短縮。”,佛法的“老”是:“諸根熟衰”。世間法的“死”是∶“消失、散滅、破滅、滅亡、消滅、死殁、命終。”佛法的“死”是∶“諸蘊之破壞,死屍之放棄。”從佛法看生命中的第一剎那爲“生”,最後一個剎那爲“死”,兩者之間爲“老”。

  

  爲何生、老、病、死是苦呢?

  

  在[中阿含.分別聖谛經]裏舍梨子(Sariputta)詳細解釋生苦說∶「諸賢!說生苦者;此說何因?諸賢!生者;謂彼衆生,彼彼衆生種類,生則生,出則出,成則成,興起五陰(五蘊),已得命根,是名爲生。諸賢!生苦者;謂衆生生時,身受苦受,遍受(普遍感受),覺(知道),遍覺(普遍知道)。心受苦受,遍受,覺, 遍覺。身心受苦受,遍受,覺,遍覺。身熱受,遍受,覺,遍覺。心熱受,遍受,覺,遍覺。身心熱受,遍受,覺,遍覺。身壯熱(極熱)煩惱憂戚受,遍受,覺,遍覺。心壯 熱煩惱憂戚受,遍受,覺,遍覺。身心壯熱煩惱憂戚受,遍受,覺,遍覺。諸賢!說生苦者,因此故說。」

  

  胎兒在母胎有了命根,興起五蘊,是名爲生。生苦指胎兒在母胎之苦,處母胎時如陷牢獄,日夜不停,要待期滿才得出離。[清淨道論]說∶「由于入胎等類的苦∶有情生時,不是生于青蓮、紅蓮、白蓮之中,但是生于母胎中,在生髒(胃)之下,熟髒(直腸)之上、粘膜和脊椎的中間、極其狹窄黑暗、充滿著種種的臭氣、最惡臭而極厭惡的地方,正如生在腐魚、爛乳、汙池等之中的蛆蟲相似。他生于那樣的地方,十個月中,備嘗種種苦,肢體不能自由屈伸,由于母胎發生的熱,他好象是被煮的一袋菜及被蒸的一團麥餅。這是說由于入胎之苦。」胎兒出生時,身經産道,周邊如四山夾身,極端痛苦。難産時母子俱有危險,嬰孩出生時,接生人員粗手接觸嫩皮,猶如刀割,爲了令嬰兒自己呼吸而大力括皮股,使嬰兒啼哭。身心受苦,熱受,極熱煩惱憂戚受,全身普遍感受,知道,普遍知道,這些都是生苦。

  

  [清淨道論]又說∶「如果你不生到地獄裏面去,怎麼會受那裏火燒等難堪的痛苦呢

  所以牟尼說 ∶那裏的生是苦。

  

  在畜生裏,要受鞭杖棍棒等許多的痛苦,難道不生到那裏也會有嗎

  所以那裏的生是苦。

  

  在餓鬼裏,便有饑渴熱風的種種苦,不生在那裏是沒有苦的,所以牟尼說那裏的生是苦。

  

  在那黑暗極冷的世間中的阿修羅,是多麼苦啊 !不生在那裏便不會有那樣的苦的,所以說那裏的生是苦。

  

  有情久住在那如糞的地獄的母胎中,一旦出來便受可怕的痛苦,不生在那裏是不會有苦的,所以那裏的生是苦。更何必多說,何處何時不有苦呢

  

  

  然而離了生是絕對不會有苦的,所以大仙說生是第一苦。」

  

  以上是生苦的解釋。

  

  在[分別聖谛經]裏舍梨子詳細解釋老苦說∶「諸賢!老者,謂彼衆生,彼彼衆生種類,彼爲老耄,頭白齒落,盛壯日衰,身曲腳戾,體重氣上,拄杖而行,肌縮皮緩,皺如麻子,諸 根毀熟,顔色醜惡,是名爲老。諸賢!老苦者,謂衆生老時,身受苦受,遍受,覺,遍覺。心受苦受,遍受,覺,遍覺。身心受苦受,遍受,覺,遍覺。身熱受,遍 受,覺,遍覺。心熱受,遍受,覺,遍覺。身心熱受,遍受,覺,遍覺。身壯熱煩惱憂戚受,遍受,覺,遍覺。心壯熱煩惱憂戚受,遍受,覺,遍覺。身心壯熱煩惱 憂戚受,遍受,覺,遍覺。諸賢!說老苦者,因此故說。」

  

  人生都要經曆由少到壯,由壯到老的過程,這是無法避免的。人老了,頭發灰白,牙齒脫落,體力日衰,飲食難消,身體彎曲,腳步遲鈍,體重氣虛,機能衰退,持杖而行,皮肉舒緩,皺如麻子,諸根毀熟,顔色醜惡,是名爲老。老苦是有許多不便和障礙的,有時令人生起厭煩。身心受苦,熱受,極熱煩惱憂戚受,全身普遍感受,知道,普遍知道人老的情況。

  

  以上是老苦的解釋。

  

  在[分別聖谛經]裏舍梨子詳細解釋病苦說∶「諸賢!病者,謂頭痛、眼痛、耳痛、鼻痛、面痛、唇痛、齒痛、舌痛、腭痛、咽痛、風喘、咳嗽、喝吐、喉啤、癫痫、癰瘿、經溢、赤膽、壯熱、枯槁、痔瘧、下利。若有如是比余種種病,從更樂觸生,不離心,立在身中,是名爲病。諸賢!病苦者,謂衆生病時,身受苦受,遍受, 覺,遍覺。心受苦受,遍受,覺,遍覺。身心受苦受,遍受,覺,遍覺。身熱受,遍受,覺,遍覺。心熱受,遍受,覺,遍覺。身心熱受,遍受,覺,遍覺。身壯熱煩惱憂戚受,遍受,覺,遍覺。心壯熱煩惱憂戚受,遍受,覺,遍覺。身心壯熱煩惱憂戚受,遍受,覺,遍覺。諸賢!說病苦者,因此故說。」

  

  病者,每一個人都免不了要患病。佛經也提到人若四大不調,即有四百四十種病,諸如頭痛、眼痛、耳痛、鼻痛、面痛、唇痛、齒痛、舌痛、颚痛、咽痛、風喘、咳嗽、喝吐、喉啤、癫痫、癰瘿、經溢、赤膽、壯熱、枯槁、痔瘧、下利等等。重則傷害髒腑,輕則皮肉損傷,傷風感冒,大小病痛多的很,有的人長年臥病在床,更是痛苦,雖有先進的醫藥照顧,亦使身心倍受煩惱創傷,可知病痛的確是…

《四聖谛 1· 苦聖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