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童蒙止觀講記(悲華禅師)▪P17

  ..續本文上一頁師,那裏一個上師,這裏一個藏地活佛,那裏一個喇嘛,對不對,所以你沒有信心。我給個例子告訴他,如果你對上師信心不二,如果你當下看到你的上師跟女人在一塊,請問,你産生什麼心啊?他馬上感覺,是阿?其實,他沒有信心。對不對,那該怎那麼辦呢

  如果照這麼說的話,誰都不要相信了,我說不對,你超你最愛的地方去走,最能夠幫助你的,正如經文所說的利好者應逐。往最穩妥的地方走,什麼叫最穩妥?能夠調伏自己內心相續,能使你更能明白你的自我的地方去走,所以說,這個就不要疑惑了。這樣一路走下去,信心就逐步逐步地堅定。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你看方向對,朝著這個地方走,一門深入,自然而然就會到家,歸家爲重。所以佛法大海,是信爲能入,最終自謂能渡。所以沒有信心,雖然在佛法當中,信心指的是正信哦,不是前面我們所講的邪信。我上師很厲害,人家都說上師很厲害,我跟著他跑,這就叫邪信。這不是真實的信心。真實的信心來自這個法。對于法聽聞,來調整自己的內心,升起相應。所以沒有信心,就不能跟佛法相應,不能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所以叫做終無所獲。前面所說的如是種種因緣,應該覺之,疑悔之過患,應當速速棄之。好,我們繼續學下去看。

  

  

  問曰不善法廣塵數無量。何故但棄五法。答曰此五蓋中即具有叁毒等分。四法爲根本。亦得攝八萬四千諸塵勞門。一貪欲蓋。即貪毒。二嗔恚蓋。即嗔毒。叁睡眠及疑。此二法是癡毒。四掉悔即是等分攝合爲四分。煩惱一中有二萬一千。四中合爲八萬四千。是故除此五蓋。即是除一切不善之法。行者如是等種種因緣棄于五蓋。譬如負債得脫。重病得差。如饑餓之人得至豐國如于惡賊中得自免濟。安隱無患。行者亦如是。除此五蓋。其心安隱清涼快樂。如日月以五事覆翳煙塵雲霧羅睺阿修羅手障。則不能明照。人心五蓋亦複如是。

  

  後面這個是總說。對五蓋進行總說。我們這一章講的時間比較長。但是這章非常重要,五蓋之法,已經包含了一切之不善法。我們來理解一下這一問一答。假問答來除去我們心中的疑惑。

  有人問,不善之法很多,無量無邊,爲什麼偏偏舍棄貪嗔癡這五蓋法呢?回答說:這五蓋中就具有貪嗔癡叁毒等分,等分就是支分的意思,由此演變出來的那些,因此,四法是爲根本。貪就是貪欲。嗔就是嗔恚。癡,就是愚癡。這叁者各有所屬,爲等分一種,則遍受前貪嗔癡叁種煩惱。意思是一念當中,他具有貪嗔癡,貪而複嗔,嗔而複癡,或者叁毒對峙,一起起來。叁毒同生,故名等分煩惱。支分開來有各種情況,有人先貪後嗔,有人先嗔後癡,然後這叁毒一起同時起來,那不是說很單獨,交錯在一起的。一思一念中,都具備著貪嗔癡,惡法雖多,合起來,也不足八萬四千個。通過這樣根本和等分之區分,那麼演變出來,就成了八萬四千個。而八萬四千個也是以貪嗔癡等分而爲根本。所以這裏亦得攝八萬四千諸塵勞門。所謂八萬四千諸塵勞門,塵勞門就是說懶屋,心生種種邪見煩惱,對不對,這前面說的五蓋,都能無汙染,自心清淨。所以稱爲塵勞。勞就好像勞役,很辛苦,我們人每天被煩惱所驅使,就象一個奴隸,被他主人天天驅逐著幹活,曠劫輪回,無有了期。但是這一切,究其根本來說呢,他也是不出貪嗔癡慢疑、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等等這使使,所謂五欲使,五頓使合起來。所有欲使爲首呢,其余九使爲助。每一使中,各具十使,這樣就成了一百。這個貪一使,其他貪嗔癡慢疑等等這都作爲輔助,每一使中,各個具備十使,這樣合起來就成了一百,十十一百。濕潤不住濕潤,相助于一百。那麼到過去未來時,二百之中,各以一使爲上,九使爲其助,各成二千。合在四個一百共成二千一百,再看這個貪嗔癡等分,四種,各個二千一百,共成八千四百。八千四百再跟這個四大六衰。地水火風爲四大,色聲香味觸法爲六衰。爲什麼成爲六衰呢?因爲它能夠損惱善法。這十種當中,也各個有八千四百,那麼這樣配合起來,不久成了八萬四千塵勞煩惱了麼?如是輾轉相增,各個相瑟,成八萬四千煩惱,都以五蓋收攝殆盡。爲什麼這麼說,因爲八萬四千煩惱合起來就以貪嗔癡叁毒爲根本。貪嗔癡叁毒呢,它不出五蓋,五蓋總攝叁毒。爲什麼這麼說呢?五跟叁的數,比如說,經中裏面所講的,貪欲蓋,攝貪毒。嗔恚蓋攝嗔毒。後面一個睡眠蓋、疑蓋合起來,就是癡毒所攝。所言叁種,皆名爲毒者,毒就是鸠毒,你喝了就會沒有命的。貪嗔癡叁種煩惱,能夠毒害我的法身慧命。喪失我一切的修行功德。所以稱爲叁毒。後面說道這個掉悔,掉悔就是等分所攝。掉有身掉,口掉,語掉。有內外二種掉。內掉就是心掉,外調就是身掉,口掉二掉。那麼這個掉舉是不是遍于身口意,身口意再分開,分成七之,所以等分所攝。展開就是五蓋,合起來,就生四分煩惱。等分不是分開,前面所講的,貪嗔癡和後面的掉悔,四分煩惱。每一分中,有二萬一千諸塵勞門。四分,分合,分合,共有八萬四千。所以要知道,若除去這五蓋。即是除去一切不善之法。所以修行的人,有如是等等因緣,應發覺五蓋,速急舍棄之,不可忽略也。後面就講到了棄除五蓋的功德。好了,前面所說的八萬四千的分法,大家可以慢慢地去調理。知其大概意思即好。也不是一味去深究這些,總而言之,分開來八萬四千。合起來也就是這五蓋。相通相攝,貫于叁世古今,通習內外,融貫叁世,全部包含。在時空上,自他上,內外上,全部包含。所以說,五毒之害,非常的利害。所以後面就講到了除去的功德。如果能去除這五蓋,如同負債得脫。重病得差。就象饑餓的人,跑到豐衣足食的國度。那麼惡賊自免濟。安隱無患。就是後面所說的意思。你看,負債,天天負債,今天債可免了。這是多麼輕快平生的一件事情。生病生的這麼久,現在重新獲得健康。所以修行的人如果可以去除這五蓋。內心安隱,清涼快樂。所以說,打個比喻,日月因爲五種事情,而能使她明照。所謂翳煙塵雲霧羅睺阿修羅手障。羅睺阿修羅的手可以把日月障住,誰也看不見。所以不能明照。人心五蓋也是這樣,如果去除了,人心明朗,如同前面所說日月的障蔽如果消除,那就遍空明照。所以這個借比喻來去除五蓋,得到利益。這個好理解,就不一一宣說了。好了,以上總說五蓋必須去除。最後,還給大家說一下,其實這個,貪欲,嗔恚,睡眠,調悔和疑,從去除煩惱的深淺來說,其他她也有次第之分別。修道者應該會明白這個道理。我打個最簡單的例子。大家觀察一下子,就會知道。你看,今天我們要修禅,首先一個就是要去除貪欲,對不對?你如果對世間的種種事情,心聲貪愛。滿腦子想的跟哪個人約會,滿腦子想的我應該去享受一下什麼東西,你說他還能安靜的在房間裏面打坐麼。對不對?他就不可能。所以他先去除它。好了。他好不容易把貪愛去掉了,他心生嗔恚,他不耐煩,他坐不住。好像還是不對。這叫什麼,這叫嗔恚之毒,嗔恚覆蓋他。好了,他把嗔恚蓋去掉了,好像也能坐,也不貪,也不嗔,怎麼樣,發現,他睡眠來了,昏昏沈沈,過會兒,他可能要去睡覺去了,這說明什麼?睡眠之蓋,只要提起正念,睡眠蓋去除以後呢?也沒有什麼事情做,他又覺得今天放假了,不用做什麼了,呆在屋子裏,有的人就會擺弄家具,從上到下,從左到右,這裏擺擺,那裏弄弄。就這樣把時間消磨過去了。他說我這今天心很清靜哦。這是掉舉,他這樣掉舉來掉舉去,哎呀,我今天功課還沒有完成,他又要打坐,心又生懊惱,這稱爲調悔蓋。這些蓋都去除了,下面又存在一個問題,拿起法本一看,又想起上師來,又想起法來,這個佛法修行真的能最終離欲麼?開始懷疑師,懷疑自己,懷疑法,依次相生,最後是個疑毒。前面所說的五蓋,次第而生。所以按照順序來講,他也會五個同時現前。不是說有貪蓋的時候,下面的嗔蓋就沒有了。往往是又貪又嗔又癡,都在,同時升起。所以我們後面講,因爲交錯相生。分合分合,稱爲八萬四千煩惱。而且從過去,現在,未來,都貫通的。所謂的迷蓋,這個遍空執計。《普賢行願品》說我們怎樣,業障如果有形象,盡虛空遍法界不能容納。所以忏悔無盡,略說五蓋的危害,蓋之名相,與禅定的障礙,以及其對治之法。最後說到五蓋的深淺的次第。好,我們基本上把禅定五蓋詳詳細細地給大家說完了。大家學了這一章以後,平常要對照哦,很重要一點,對照。好好去對治他。這樣我們慢慢逐步地就會趨入正修。所以實際上修行的整個過程,都是在去除五蓋的過程。我們從第一章講到,外具五緣,到第二诃欲,呵責外在的貪欲,然後到內在的降服、去除五蓋。這一切都在做准備。准備進入修禅,所以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好,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裏,這一講講的時間比較長。講了將近兩個小時,最後我們來做一個回向,請大家恭敬合掌:

  

  願以此行勝功德,莊嚴諸佛淨刹土,

  吾等發願與衆生,皆共于此成佛道。

  我此普賢殊勝行,爲得文殊妙智慧,

  普願十方諸衆生,速往勝妙諸佛刹。

  願我常生諸佛前,時時能遇善知識,

  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處處不離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願結衆生叁寶緣,

  祈請上師常住世,輪回苦海願相隨。

  願我福德日增長,願我業障漸輕微,

  願我爲道能布施,持戒忍進修定慧。

  願我所行無嬌慢,慈悲喜舍利人天,

  信解行正瑜珈行,回向衆生成佛道。

  

  

  南無彌勒尊佛!

  謝謝大家!就講到這裏,祝大家六時吉祥,速成佛道!

  

  《童蒙止觀》第五講

  隋 智顗 撰

  悲華禅師 講

  

  請大家隨我一起合掌: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童蒙止觀講記(悲華禅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唐代天臺忏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