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P17

  ..续本文上一页师,那里一个上师,这里一个藏地活佛,那里一个喇嘛,对不对,所以你没有信心。我给个例子告诉他,如果你对上师信心不二,如果你当下看到你的上师跟女人在一块,请问,你产生什么心啊?他马上感觉,是阿?其实,他没有信心。对不对,那该怎那么办呢

  如果照这么说的话,谁都不要相信了,我说不对,你超你最爱的地方去走,最能够帮助你的,正如经文所说的利好者应逐。往最稳妥的地方走,什么叫最稳妥?能够调伏自己内心相续,能使你更能明白你的自我的地方去走,所以说,这个就不要疑惑了。这样一路走下去,信心就逐步逐步地坚定。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你看方向对,朝着这个地方走,一门深入,自然而然就会到家,归家为重。所以佛法大海,是信为能入,最终自谓能渡。所以没有信心,虽然在佛法当中,信心指的是正信哦,不是前面我们所讲的邪信。我上师很厉害,人家都说上师很厉害,我跟着他跑,这就叫邪信。这不是真实的信心。真实的信心来自这个法。对于法听闻,来调整自己的内心,升起相应。所以没有信心,就不能跟佛法相应,不能得到佛法的真实利益。所以叫做终无所获。前面所说的如是种种因缘,应该觉之,疑悔之过患,应当速速弃之。好,我们继续学下去看。

  

  

  问曰不善法广尘数无量。何故但弃五法。答曰此五盖中即具有三毒等分。四法为根本。亦得摄八万四千诸尘劳门。一贪欲盖。即贪毒。二嗔恚盖。即嗔毒。三睡眠及疑。此二法是痴毒。四掉悔即是等分摄合为四分。烦恼一中有二万一千。四中合为八万四千。是故除此五盖。即是除一切不善之法。行者如是等种种因缘弃于五盖。譬如负债得脱。重病得差。如饥饿之人得至丰国如于恶贼中得自免济。安隐无患。行者亦如是。除此五盖。其心安隐清凉快乐。如日月以五事覆翳烟尘云雾罗睺阿修罗手障。则不能明照。人心五盖亦复如是。

  

  后面这个是总说。对五盖进行总说。我们这一章讲的时间比较长。但是这章非常重要,五盖之法,已经包含了一切之不善法。我们来理解一下这一问一答。假问答来除去我们心中的疑惑。

  有人问,不善之法很多,无量无边,为什么偏偏舍弃贪嗔痴这五盖法呢?回答说:这五盖中就具有贪嗔痴三毒等分,等分就是支分的意思,由此演变出来的那些,因此,四法是为根本。贪就是贪欲。嗔就是嗔恚。痴,就是愚痴。这三者各有所属,为等分一种,则遍受前贪嗔痴三种烦恼。意思是一念当中,他具有贪嗔痴,贪而复嗔,嗔而复痴,或者三毒对峙,一起起来。三毒同生,故名等分烦恼。支分开来有各种情况,有人先贪后嗔,有人先嗔后痴,然后这三毒一起同时起来,那不是说很单独,交错在一起的。一思一念中,都具备着贪嗔痴,恶法虽多,合起来,也不足八万四千个。通过这样根本和等分之区分,那么演变出来,就成了八万四千个。而八万四千个也是以贪嗔痴等分而为根本。所以这里亦得摄八万四千诸尘劳门。所谓八万四千诸尘劳门,尘劳门就是说懒屋,心生种种邪见烦恼,对不对,这前面说的五盖,都能无污染,自心清净。所以称为尘劳。劳就好像劳役,很辛苦,我们人每天被烦恼所驱使,就象一个奴隶,被他主人天天驱逐着干活,旷劫轮回,无有了期。但是这一切,究其根本来说呢,他也是不出贪嗔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等等这使使,所谓五欲使,五顿使合起来。所有欲使为首呢,其余九使为助。每一使中,各具十使,这样就成了一百。这个贪一使,其他贪嗔痴慢疑等等这都作为辅助,每一使中,各个具备十使,这样合起来就成了一百,十十一百。湿润不住湿润,相助于一百。那么到过去未来时,二百之中,各以一使为上,九使为其助,各成二千。合在四个一百共成二千一百,再看这个贪嗔痴等分,四种,各个二千一百,共成八千四百。八千四百再跟这个四大六衰。地水火风为四大,色声香味触法为六衰。为什么成为六衰呢?因为它能够损恼善法。这十种当中,也各个有八千四百,那么这样配合起来,不久成了八万四千尘劳烦恼了么?如是辗转相增,各个相瑟,成八万四千烦恼,都以五盖收摄殆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八万四千烦恼合起来就以贪嗔痴三毒为根本。贪嗔痴三毒呢,它不出五盖,五盖总摄三毒。为什么这么说呢?五跟三的数,比如说,经中里面所讲的,贪欲盖,摄贪毒。嗔恚盖摄嗔毒。后面一个睡眠盖、疑盖合起来,就是痴毒所摄。所言三种,皆名为毒者,毒就是鸠毒,你喝了就会没有命的。贪嗔痴三种烦恼,能够毒害我的法身慧命。丧失我一切的修行功德。所以称为三毒。后面说道这个掉悔,掉悔就是等分所摄。掉有身掉,口掉,语掉。有内外二种掉。内掉就是心掉,外调就是身掉,口掉二掉。那么这个掉举是不是遍于身口意,身口意再分开,分成七之,所以等分所摄。展开就是五盖,合起来,就生四分烦恼。等分不是分开,前面所讲的,贪嗔痴和后面的掉悔,四分烦恼。每一分中,有二万一千诸尘劳门。四分,分合,分合,共有八万四千。所以要知道,若除去这五盖。即是除去一切不善之法。所以修行的人,有如是等等因缘,应发觉五盖,速急舍弃之,不可忽略也。后面就讲到了弃除五盖的功德。好了,前面所说的八万四千的分法,大家可以慢慢地去调理。知其大概意思即好。也不是一味去深究这些,总而言之,分开来八万四千。合起来也就是这五盖。相通相摄,贯于三世古今,通习内外,融贯三世,全部包含。在时空上,自他上,内外上,全部包含。所以说,五毒之害,非常的利害。所以后面就讲到了除去的功德。如果能去除这五盖,如同负债得脱。重病得差。就象饥饿的人,跑到丰衣足食的国度。那么恶贼自免济。安隐无患。就是后面所说的意思。你看,负债,天天负债,今天债可免了。这是多么轻快平生的一件事情。生病生的这么久,现在重新获得健康。所以修行的人如果可以去除这五盖。内心安隐,清凉快乐。所以说,打个比喻,日月因为五种事情,而能使她明照。所谓翳烟尘云雾罗睺阿修罗手障。罗睺阿修罗的手可以把日月障住,谁也看不见。所以不能明照。人心五盖也是这样,如果去除了,人心明朗,如同前面所说日月的障蔽如果消除,那就遍空明照。所以这个借比喻来去除五盖,得到利益。这个好理解,就不一一宣说了。好了,以上总说五盖必须去除。最后,还给大家说一下,其实这个,贪欲,嗔恚,睡眠,调悔和疑,从去除烦恼的深浅来说,其他她也有次第之分别。修道者应该会明白这个道理。我打个最简单的例子。大家观察一下子,就会知道。你看,今天我们要修禅,首先一个就是要去除贪欲,对不对?你如果对世间的种种事情,心声贪爱。满脑子想的跟哪个人约会,满脑子想的我应该去享受一下什么东西,你说他还能安静的在房间里面打坐么。对不对?他就不可能。所以他先去除它。好了。他好不容易把贪爱去掉了,他心生嗔恚,他不耐烦,他坐不住。好像还是不对。这叫什么,这叫嗔恚之毒,嗔恚覆盖他。好了,他把嗔恚盖去掉了,好像也能坐,也不贪,也不嗔,怎么样,发现,他睡眠来了,昏昏沉沉,过会儿,他可能要去睡觉去了,这说明什么?睡眠之盖,只要提起正念,睡眠盖去除以后呢?也没有什么事情做,他又觉得今天放假了,不用做什么了,呆在屋子里,有的人就会摆弄家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这里摆摆,那里弄弄。就这样把时间消磨过去了。他说我这今天心很清静哦。这是掉举,他这样掉举来掉举去,哎呀,我今天功课还没有完成,他又要打坐,心又生懊恼,这称为调悔盖。这些盖都去除了,下面又存在一个问题,拿起法本一看,又想起上师来,又想起法来,这个佛法修行真的能最终离欲么?开始怀疑师,怀疑自己,怀疑法,依次相生,最后是个疑毒。前面所说的五盖,次第而生。所以按照顺序来讲,他也会五个同时现前。不是说有贪盖的时候,下面的嗔盖就没有了。往往是又贪又嗔又痴,都在,同时升起。所以我们后面讲,因为交错相生。分合分合,称为八万四千烦恼。而且从过去,现在,未来,都贯通的。所谓的迷盖,这个遍空执计。《普贤行愿品》说我们怎样,业障如果有形象,尽虚空遍法界不能容纳。所以忏悔无尽,略说五盖的危害,盖之名相,与禅定的障碍,以及其对治之法。最后说到五盖的深浅的次第。好,我们基本上把禅定五盖详详细细地给大家说完了。大家学了这一章以后,平常要对照哦,很重要一点,对照。好好去对治他。这样我们慢慢逐步地就会趋入正修。所以实际上修行的整个过程,都是在去除五盖的过程。我们从第一章讲到,外具五缘,到第二诃欲,呵责外在的贪欲,然后到内在的降服、去除五盖。这一切都在做准备。准备进入修禅,所以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好,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这一讲讲的时间比较长。讲了将近两个小时,最后我们来做一个回向,请大家恭敬合掌:

  

  愿以此行胜功德,庄严诸佛净刹土,

  吾等发愿与众生,皆共于此成佛道。

  我此普贤殊胜行,为得文殊妙智慧,

  普愿十方诸众生,速往胜妙诸佛刹。

  愿我常生诸佛前,时时能遇善知识,

  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处处不离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愿结众生三宝缘,

  祈请上师常住世,轮回苦海愿相随。

  愿我福德日增长,愿我业障渐轻微,

  愿我为道能布施,持戒忍进修定慧。

  愿我所行无娇慢,慈悲喜舍利人天,

  信解行正瑜珈行,回向众生成佛道。

  

  

  南无弥勒尊佛!

  谢谢大家!就讲到这里,祝大家六时吉祥,速成佛道!

  

  《童蒙止观》第五讲

  隋 智顗 撰

  悲华禅师 讲

  

  请大家随我一起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唐代天台忏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