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童蒙止觀講記(悲華禅師)▪P4

  ..續本文上一頁至心忏悔時。自覺身心輕利得好瑞夢。身心感到輕安,利爽,得到吉祥的瑞夢。夢中很吉祥,醒來也很高興。或複睹諸。靈瑞異相。或覺善心開發。”什麼叫善心開發?自已的心以前總是冒各種的惡念,現在的心總是能生歡喜能生善的念,所謂善心開發。“或自于坐中。覺身如雲如影。因是漸證得諸禅境界。或複豁然解悟心生善識法相。隨所聞經即知義趣。因是法喜心無憂悔。如是等種種因緣。當知即是破戒障道罪滅之相。從是已後堅持禁戒。亦名屍羅清淨。可修禅定。猶如破壞垢膩之衣。若能補治浣洗清淨猶可染著。若人犯重禁已恐障禅定。雖不依諸經修諸行法。但生重慚愧。”後面等下再說。這裏智者大師告訴我們,這樣修行以後會出現種種罪業清淨的吉相,如果出現這種種的吉相就表明破戒障道的罪業得以消滅,那麼從此以後他繼續堅持他的淨戒也叫做屍羅清淨也叫做持戒清淨,就可以修習禅定了。就好比說垢膩的衣服現在洗幹淨現在可以染上鮮美的顔色了,這很重要。這是通過修法來使自已的罪業清淨,這從外從內都可以顯現出這種功德瑞相。反過來說我們現在修行的人修習禅定的人遇到種種的障礙,有的人心生恐懼,有的人一打坐總感覺好象周圍有很多的鬼魂,這是什麼原因呢?原因就是你自已的罪業沒有清除。好象我們這裏有好多道友一接解佛法或者一聽到上師名號,或者是一接近上師的時候他出現種種的魔障,這是因爲上師是個魔嗎?不是的,是因爲你的心中有罪業,所以必須忏悔清淨。所以說凡是這樣的人我勸他忏悔他如果不思忏悔,他只是一味地想追尋想聽我教他怎麼修禅定,這樣的人不出偏不出魔才怪。所以我們看到身邊的例子統統都是這樣的。所以說衆生業重很可悲可憫啊。自心不悟,反言責師。他自已不開悟,自已不知道自已罪業深重,他反而去看別人。其實一切魔由心生,一切罪障由已心造,跟外面又有什麼關系呢?說句實話,就算你上師是個魔,如果你發心正確,你能夠按照這樣來修行,那麼你也不會入魔境吧。對不對。所以你看不見自身的魔,卻說外面有魔,都說是別人控製了你,都說是別人左右了你,都說是因爲別人的緣故使你遭遇種種的惡運,那麼你可知道,這不是的。那是因爲你自已。你看看你自已的心,是不是非常地固執于已見呢,你又這個極端走向那個極端,想的不都是你自已所想的嗎?你自已所想的這一切和佛所說的因果道理和善知識所開示的法相應嗎?如果不相應,那他不信佛啊,對不對。所以大家要這樣檢討,要發現自已哪些是自已所想的與佛法不相應,哪些是與佛法相應的跟自已的所想相違背的,你一定要調整自已,忏悔自已,爭取如法,如法的意思就在這裏。所以如法很重要,生起一種正確的信念,如法行持,反觀自心,這是處重修行的最重要的竊訣。這是一種罪滅之相。

   我們再繼續看下來,智者大師還說到,有的人雖然說不按照諸般經典所說修種種的行法,但是心能夠生重忏悔。“于叁寶前發露先罪。斷相續心。端身常坐。觀罪性空念十方佛。若出禅時即須至心燒香禮拜忏悔。誦戒及誦大乘經典。障道重罪自當漸漸消滅。因此屍羅清淨禅定開發。故妙勝定經雲。若人犯重罪已。心生怖畏欲求除滅。若除禅定余無能滅。是人應當在空閑處攝心常坐。及誦大乘經。一切重罪悉皆消滅。諸禅叁昧自然現前。”這話說的其實是在說關鍵,他一邊修禅定一邊生大忏悔發露,做種種行,他一邊修禅定一邊出禅的時候平時廣積資糧,燒香禮拜忏悔誦戒讀誦大乘經典,那麼這些罪業慢慢都會得以清淨。所以關鍵是犯罪要心生怖畏,心裏強烈地渴求要滅罪,除此之外真的是沒有辦法。所以說若除禅定余無能滅。這種情況的人是通過他在修習禅定的時候來清除這咱罪業。雖然他沒有修前面說的專門的忏悔行法,但是他一邊修禅定一邊象剛才所說的那樣讀誦經典禮拜忏悔燒香誦戒,做種種的福德資糧之事。所以我們大家平常念誦功課是否以這種忏悔的心來念呢?我們講到頂禮叁要的時候有講過,以什麼心?以至誠恭敬的心禮敬的心,以忏悔罪業求哀忏悔祈求攝受的心,以這種一心供養的心來進行頂禮,來進行念誦,這個叫做頂禮叁要,這個也是修行念誦的要訣。所以大家平常念誦功課的時候讀經的時候僅僅是爲了消遣一下嗎?還是說也是生這種忏悔的心來修習佛法呢?所以這裏講了很重要的一點。總而言之,必須要持戒清淨方能生起禅定的聖要功德。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道理可走。這就是所謂的具緣第一,是第一,持戒清淨。時間關系今天只能講到這裏。接下來外具五緣第二就是衣食具足。這個今天我們就不講了,留待下一次來講。我們結束今天的講解,最後做一個回向。

   願以此行勝功德,莊嚴諸佛淨刹土,吾等發願與衆生,皆共依此成佛道。

   我此普賢殊勝行,爲得文殊妙智慧,普願十方諸衆生,速往勝妙諸佛刹。

   願我常生諸佛前,時時能遇善知識,生生世世遇妙法,在在處處不離僧。

   我以所行此功德,願結衆生叁寶緣,祈請上師常住世,輪回苦海願相隨。

   願我福德日增長,願我業障漸輕微,願我爲道能布施,持戒忍進修定慧。

   願我所行無驕慢,慈悲喜舍利人天,信解行證瑜珈行,回向衆生成佛道!

   彌勒尊佛!

  

  《童蒙止觀》第二講

  隋 智顗 撰

  悲華禅師 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嗡牟尼牟尼瑪哈牟尼耶索哈!

   南無智者大師!南無智者大師!南無智者大師!

   大家中午好!昨天我們講了天臺小止觀的要想具足坐禅法要首先必須具緣第一。外具五緣第一是持戒清淨,今天接下來講的是第二衣食具足者。我們來看經文。

   “衣法有叁種。一者如雪山大士。隨得一衣蔽形即足。以不遊人間堪忍力成故。二者如迦葉常受頭陀法。但畜糞掃叁衣不畜余長。叁者若多寒國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來亦許叁衣之外。畜百一等物。而要須說淨知量知足。若過貪求積聚則心亂妨道。次食法有四種。一者若上人大士。深山絕世。草果隨時得資身者。二者常行頭陀受乞食法。是乞食法。能破四種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聖道故。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叁維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爲青目女說。叁者阿蘭若處。檀越送食。四者于僧中潔淨食。有此等食緣具足。名衣食具足。”我們來看這裏所說的,什麼是衣食具足者?前面第一點講到作爲一個修行坐禅的人很重要一點是持戒清淨,這是首要之首要,其次是講到衣食具足。因爲我們這個色身在世間上他要吃要穿,那怎麼的吃穿具足才是我們所要具備的善緣呢?是不是說衣食條件要非常的豐足才能夠修道呢?就象現在很多的人說的我現在沒有條件來坐禅,等我錢賺得多多的等我條件很好的時候我再來坐禅。不是這樣的,衣食具足者這裏面是講如法具足。我們首先來看這裏面講的衣法。衣法第一種這裏講的是雪山大士,他是在條件非常艱苦的雪山修行,這些大行衆生稱爲大士,他隨便得到一衣蔽體就可以了,他跟人間幾乎是隔絕的,不遊人間,爲什麼?他的堪忍力成就,他能夠忍耐這些惡劣的環境氣候,他具備有這種能力。佛陀時代有很多這樣的修行者。但是要注意,今天我們末法時候的衆生根器很劣,這個色身的力量也不足,堪忍力意志力各方面都不如以前,所以這種人極少,這是第一類。二者就象迦色尊者那樣行頭陀法,頭陀法大家印象當中就是那種屬于苦行的人。這裏講到的第一種苦行的人是雪山大士,其次才是象迦色尊者這樣的受頭陀法。頭陀法具體怎麼樣稱爲頭陀這裏就不多說了,大家有機會去查一些資料。頭陀法對衣食是怎麼個做法呢?這裏說“但畜糞掃叁衣”,我們出家人以前只傳叁衣,叁衣具足即可。有的公案這樣講,佛陀在深夜打坐感覺到冷,然後叫侍者再披上一衣,然後再往下打坐到深夜又感覺到冷,又披一衣,佛陀說如此叁衣則具足已。這就告訴我們作爲出家人修道人對衣食並不是一種貪愛,夠用就行,只要是爲了防寒受凍。記得我遇到緬甸的蘇亢尊者的時候,當時剃度我出家收我爲徒的時候,他跟我講的第一個就是所謂的穿衣爲了什麼,爲了防寒受凍爲了遮形蔽體以度世間饑嫌。那麼在在房子裏面是爲了什麼?主要是爲了能夠安全地在那裏修道,如此而已了。所以說頭陀行者但畜糞掃叁衣,糞掃叁衣比如說丟在垃圾堆裏人家扔掉不要用的破破爛爛的都可以穿,“不畜余長”,其他的衣服他都不做儲備。不象我們現在家裏的人春夏秋冬什麼樣的衣服都有,衣服非常的豐足。但是對于修行人來說是一種浪費沒有必要。不畜余長就是這個意思。第叁種人就跟我們有關系了。“叁者若多寒國土。及忍力未成之者。”你看象我們北方的冬天非常的寒冷,夏天我們很多地方又非常的炎熱,這些環境氣候比較惡劣。我去過緬甸這些地方,北緬甸氣候非常的宜人,我們這邊很多氣候是比較惡劣的,具體的環境不一樣。還有一種就是忍力未成者,他堪忍的力量不夠,他不能忍耐這種惡劣的環境,這樣的行人來修行,“如來亦許叁衣之外。畜百一等物。”他也開許在這正常所需要的叁衣之外儲備一些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但是你“要須說淨”,“說淨”這個是屬于出家法裏面的內容,大家簡單的理解就是說這些東西雖然可以蓄,但是不清淨物不可以儲蓄,不是說所有東西都可以儲蓄。這些東西的儲蓄應該是以適宜修道夠用爲度,而不應該漫無節製地進行一種儲蓄。還有一些不清淨之物也不可以進行儲蓄,所以稱爲“說淨”。“知量知足。若過貪求積聚則心亂妨道。”你想想你整天到晚把房間裏面的東西擺來擺去,如是折騰就已經去掉一下上午一個下午一個…

《童蒙止觀講記(悲華禅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唐代天臺忏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