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也能够生定慧;还有一种人就是持戒受戒以后呢没有忏悔,也就是说重戒和轻戒统统都犯,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小乘教门犯了四重戒杀盗淫妄如果破了根本戒就不通忏悔,这一生中就难以再获得这个戒体了,就象断头一样,头断不能再接生了,但是如果按大乘法如果发大菩提心,猛烈地忏悔,依照这个大乘菩萨解脱道去做的话也能够忏悔,也就是说这第三种人通过忏悔也能得以清净。所以说不管这个人曾经持戒持的如何,但是都具备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第一,他有持戒修行;第二,他有所损坏他必忏悔清净才能进入这个止观的修行。所以说这是先决的条件。智者大师在后面继续讲下去大家就会明白了。智者大师后面又讲到,佛陀说过,这世界上有两种人最为稳健,佛法有二种健人,一者不作诸恶,一者作已能悔。这两种人属于健人,健就是健康的健,这种人是强而有力的人。一种人他从来不犯错,一种人犯错能忏悔清净,我们一定要做这两种人。当然了,你能做第一种人是最好不过了。如果你感觉自已业障深重,但是你依然可以做第二种人。第二种何许人也,作已能悔。所以说能忏悔的人非常的宝贵。不怕犯错,就怕你不去忏悔。智者大师这里专门在下面对忏悔之法列举十法。可见忏悔法门非常重要。因为你如果不忏悔的话你持戒不能让这个戒德清净的话,你是不能修行止观禅定的。我们来看智者大师说的: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三者深起惭愧。四者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明诸行法。应当如法修行。五者发露先罪。六者断相续心。七者起护法心。八者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九者常念十方诸佛。十者观罪性无生。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洗浣清净着净洁衣。烧香散花于三宝前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专心忏悔。所犯重罪取灭方止。”先读到这里。智者大师说到忏悔的十种法门,这十种法门涵概了一切佛法里面的忏悔法门,它都包含这十种要点。这真的是窃决法门啊。第一要明信因果。大家认真听好,明白因果所在,对它生起真实的信心。这很重要。有的人都不知道因果在哪里,不知道自已错在哪里,也不知道这种行为在将来导致什么果报,所以他茫茫然然,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就是不能明信因果的缘故。所以这点非常重要,你要明信因果,要广闻博学,深挚反省,不断地把佛法所说的因果在生活中去体会,反观自已去检讨我哪里哪里违背了因果,哪里哪里不对,这点很重要,所以称为明信因果。目的是为什么?忏悔!智者大师后面所说的,要想修学止观禅定,取灭方止。哪怕是经年累月,哪怕是好几年,要一直到这个罪相灭除了才能进入止观的修行。所以说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去修禅定禅法修两下就修不下去了,何以故?罪业在的缘故。所以说你没有把罪业忏悔清净你当然很困难了。我们之边一些方便的教法,有时候也教你一些正行教你怎么修禅,但实际上就象我所说的是把正行当前行,通过修禅你明白了自已的罪相所在。所以鼓励大家一边忏悔一边广积福德资粮,一边量力而行地进入禅修,道理就在这里,这是一种方便,大家一定要理解。好了,第二生重怖畏。什么叫生重怖畏?很简单,很多人对自已所犯的罪业他总是轻描淡写,无所谓的,但不对。我们应该对自已哪怕是小恶都要生起这种恐怖的心,你要知道因细果粗,最初的成因微细,这个因是无相之因,看不见,但是到后面果报成熟的时候它是非常沉重的。就象在一个荒凉的山上最初只是撒下一粒树种,可是过了几年满山遍野都是树,这就是所谓因细果粗的道理。因为如此,因果不虚的缘故,所以我们要对因果深深的怖畏。这就是第二生重怖畏,就来自这里。所以说众生畏果,菩萨畏因,道理就是如此。有了这种心,你的忏悔心就会猛烈起来。第三深起惭愧。什么是惭愧?惭是感到羞耻啊,自已感到羞耻不好意思,愧是觉得愧对他人,所以对内对外都觉得有羞耻,佛经上说惭耻之服是为第一庄严。我们身上的衣服虽然很好看,但对一个修行者惭耻和对自已感到羞耻这个衣服是第一庄严。我们世上的衣服很好看,但是对于一个修行人,惭耻对自已感到羞耻这个衣服是第一庄严,那是最好看的最庄严的衣服,我们应该穿这样的衣服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要深起惭愧。一个人如果惭愧心不起意味着对自已所生恶不生羞愧,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那这样的人罪业肯定是不能清除,他又怎么成就法器呢?所以第三者为深起惭愧道理就在这里。第四求灭罪方法。我们对这种罪生起了惭愧,就要去寻找忏悔法门,求灭罪方法,所谓大乘经中求灭罪行法,应当如法修行等等。你看我们给大家开示的功课中有大乘显教的修法,也有密教里面比如金刚萨垛的修法,这些都非常的殊胜,但不管什么样的修法都离不开这些要领。你的法能不能够修得更深这取决于你的信心和你的行持的深浅,其实并不取决于这个法门有什么高和低,这是一种方便。有的时候称法门高称法门低,其实这是一种密意,让你的心生起所谓高和低深和浅的发心,大家要明白这一点,关键还在于自已能不能在内心真实地去行持这个法门。所以这是第四去求忏悔法门的方法。第五发露先罪。这点很重要。我们在修忏悔法门的时候,要发露,什么叫发露?把自已不好的、感到很羞耻的、说不出口的说出来,对自已说出来,对自已坦白,甚至对我们忏悔的对境坦白。比如说对上师坦白,对这种清净的道友坦白。比如说你今天害了这个人,对这个人不好,你向他道歉向他坦白。当然我们反对这种无谓的坦白。象有的人自已犯了错误,然后在大众中就坦白,他不坦白还好,他一在大众中坦白,那么大众中有很多人是不具备信心的,有的甚至有邪见,他听你坦白完了以后他其实不会为你的坦白而感动,反而会对师友对上师对道友生起邪见。所以坦白最好在对境面前进行坦白,在忏罪阿奢黎面前进行坦白,坦白也要看时间地点。但是他的要领在于发露,先要发露出来,你不发露出来,覆障在心中他罪业怎么清除呢?你要回想在过去在此之前我都犯过哪些罪,所以修金刚萨垛法的时候有一个很殊妙的窃诀就是你要回想,哪怕是一丁点一丝毫的罪业你都要把它回想起来,然后让你的心生起这颗发露忏悔的心,所以这点非常重要,要发露先罪,哪怕鸡毛蒜皮的事情都把它回想起来忏悔清净,这是第五。第六,断相续心。什么叫断相续心呢?因为罪业在时候他还会不断不断地想续续造恶,比如说我很想做坏事这个念头生起了,我暂时压制了它,它现在还是会不断不断地生起,所以要去断除它,不要让它再继续了,要把这个注意力给转了。所以有的人一边不断恶一边想修行这个有门吗?没门的。所谓的肉照吃酒照喝烟照抽坏事照干,学佛照学,以前不是经常讲这句话吗,这样的人叫不断相续心却想希求佛法大道,所以说没门。这很重要,要断,一生恶心要让它断除,这是第六。第七,起护法心。什么叫起护法心呢?比如从内在来说我现在持戒了,我要保护我的心朝戒德上去想,不要去想那些不好的东西。比如说我现在持戒,我很贪恋美色,因为贪恋美色我总是要造罪,我就观想这个美色实际上是烂、污、臭、不净,那你的心止在这个善法上他就能起到这种护法的作用。护法从外来说,比如你看这是个庄严的道场,我不应该因为我的行为去损害上师道友的形象,我不应该给佛门抹黑,你有这颗神圣的护法心你就会警惕你自已的这个罪业,你就会说我不能这样干。所以说起护法心由内到外都非常的重要,这是七者起护法心。第八,发大誓愿,要发大菩提心,度化众生。当一个人的心中生起无限的慈悲生起这种慈悲大愿的时候,他的罪业立马就清除了。所以要学着发大愿。当你一个人这样想的时候,我现在要努力地修行,我不能再做这样的一个人,我要好好地修行,以我的功德回向给西方一切的有情,愿他们都能够得到佛果的解脱。这样发心者罪业在他的心中自然而然被清除了。在《入菩萨行》里面说到菩提心的珍贵,这个菩提心一旦发起可以摧灭一切罪恶的种子,非常非常的珍贵,所以要发大誓愿度脱众生。第九,常念十方诸佛。心里面常念着十方诸佛的无量功德,常念诸佛的大慈大悲,你想一想,这十方三世诸佛对我们是这样地慈悲,可是我今天却如此的下劣,对得起佛陀对我们的教导吗?对得起佛陀对我们的悲悯吗?还要想十方三世诸佛的福慧是那么的圆满,福德昌那么地具足,都是因为什么?都是因为行善积德而得来的。所以说我如果今天也能够忏悔罪业积累福德资粮,将来我和十方三世诸佛一样也能够如此,所以要常念十方三世诸佛的功德,常念十方三世诸佛之悲悯,你从这样常念十方三世诸佛的时候这个罪业之心就能够渐渐地熄灭了,就能够能到佛菩萨的加持,对不对。所以常念十方三世诸佛并不只是口头上念个佛号而已,而应该籍由称念佛号而增强对诸佛的感念之心,要观想佛陀的相好,观想佛陀的功德,这样我们心里就不会生怖畏,也会充满一种信心。这就是常念十方诸佛的意思。第十,观罪性无生。这是一种无相忏悔。是要靠智慧来观察这个罪性其实本性是空,如果一个人能观想罪性本空,那么这个罪业立马消灭。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庄严道场就如同把衣服给清洗干净。如同后面所说的,智者大师说用这种十法的心来发起来成就庄严道场,相当于从现在开始把脏的衣服给清洗干净,所谓的忏悔。如何忏悔呢,智者大师这里介绍,首先庄严道,把我们修行的道场布置好,然后把一切洗刷干净,自已穿上洁净的衣服,点起香来,然后上种种鲜花,在佛堂三宝前如法修行,然后一天七天一个七天或三个七天乃至一个月三个月一年乃至几年一直专心忏悔,到所犯的重罪消灭方止。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罪业这个重罪消灭了呢,这有什么瑞相吗?这里智者大师就列举出来,“若行者如是…
《童蒙止观讲记(悲华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