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能夠生定慧;還有一種人就是持戒受戒以後呢沒有忏悔,也就是說重戒和輕戒統統都犯,這種情況下如果按照小乘教門犯了四重戒殺盜淫妄如果破了根本戒就不通忏悔,這一生中就難以再獲得這個戒體了,就象斷頭一樣,頭斷不能再接生了,但是如果按大乘法如果發大菩提心,猛烈地忏悔,依照這個大乘菩薩解脫道去做的話也能夠忏悔,也就是說這第叁種人通過忏悔也能得以清淨。所以說不管這個人曾經持戒持的如何,但是都具備這樣一個共同的特點。第一,他有持戒修行;第二,他有所損壞他必忏悔清淨才能進入這個止觀的修行。所以說這是先決的條件。智者大師在後面繼續講下去大家就會明白了。智者大師後面又講到,佛陀說過,這世界上有兩種人最爲穩健,佛法有二種健人,一者不作諸惡,一者作已能悔。這兩種人屬于健人,健就是健康的健,這種人是強而有力的人。一種人他從來不犯錯,一種人犯錯能忏悔清淨,我們一定要做這兩種人。當然了,你能做第一種人是最好不過了。如果你感覺自已業障深重,但是你依然可以做第二種人。第二種何許人也,作已能悔。所以說能忏悔的人非常的寶貴。不怕犯錯,就怕你不去忏悔。智者大師這裏專門在下面對忏悔之法列舉十法。可見忏悔法門非常重要。因爲你如果不忏悔的話你持戒不能讓這個戒德清淨的話,你是不能修行止觀禅定的。我們來看智者大師說的:
“夫欲忏悔者。須具十法助成其忏。一者明信因果。二者生重怖畏。叁者深起慚愧。四者求滅罪方法。所謂大乘經中明諸行法。應當如法修行。五者發露先罪。六者斷相續心。七者起護法心。八者發大誓願度脫衆生。九者常念十方諸佛。十者觀罪性無生。若能成就如此十法。莊嚴道場洗浣清淨著淨潔衣。燒香散花于叁寶前如法修行。一七叁七日。或一月叁月。乃至經年專心忏悔。所犯重罪取滅方止。”先讀到這裏。智者大師說到忏悔的十種法門,這十種法門涵概了一切佛法裏面的忏悔法門,它都包含這十種要點。這真的是竊決法門啊。第一要明信因果。大家認真聽好,明白因果所在,對它生起真實的信心。這很重要。有的人都不知道因果在哪裏,不知道自已錯在哪裏,也不知道這種行爲在將來導致什麼果報,所以他茫茫然然,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就是不能明信因果的緣故。所以這點非常重要,你要明信因果,要廣聞博學,深摯反省,不斷地把佛法所說的因果在生活中去體會,反觀自已去檢討我哪裏哪裏違背了因果,哪裏哪裏不對,這點很重要,所以稱爲明信因果。目的是爲什麼?忏悔!智者大師後面所說的,要想修學止觀禅定,取滅方止。哪怕是經年累月,哪怕是好幾年,要一直到這個罪相滅除了才能進入止觀的修行。所以說爲什麼今天很多人去修禅定禅法修兩下就修不下去了,何以故?罪業在的緣故。所以說你沒有把罪業忏悔清淨你當然很困難了。我們之邊一些方便的教法,有時候也教你一些正行教你怎麼修禅,但實際上就象我所說的是把正行當前行,通過修禅你明白了自已的罪相所在。所以鼓勵大家一邊忏悔一邊廣積福德資糧,一邊量力而行地進入禅修,道理就在這裏,這是一種方便,大家一定要理解。好了,第二生重怖畏。什麼叫生重怖畏?很簡單,很多人對自已所犯的罪業他總是輕描淡寫,無所謂的,但不對。我們應該對自已哪怕是小惡都要生起這種恐怖的心,你要知道因細果粗,最初的成因微細,這個因是無相之因,看不見,但是到後面果報成熟的時候它是非常沈重的。就象在一個荒涼的山上最初只是撒下一粒樹種,可是過了幾年滿山遍野都是樹,這就是所謂因細果粗的道理。因爲如此,因果不虛的緣故,所以我們要對因果深深的怖畏。這就是第二生重怖畏,就來自這裏。所以說衆生畏果,菩薩畏因,道理就是如此。有了這種心,你的忏悔心就會猛烈起來。第叁深起慚愧。什麼是慚愧?慚是感到羞恥啊,自已感到羞恥不好意思,愧是覺得愧對他人,所以對內對外都覺得有羞恥,佛經上說慚恥之服是爲第一莊嚴。我們身上的衣服雖然很好看,但對一個修行者慚恥和對自已感到羞恥這個衣服是第一莊嚴。我們世上的衣服很好看,但是對于一個修行人,慚恥對自已感到羞恥這個衣服是第一莊嚴,那是最好看的最莊嚴的衣服,我們應該穿這樣的衣服才是真正的修行人。所以要深起慚愧。一個人如果慚愧心不起意味著對自已所生惡不生羞愧,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那這樣的人罪業肯定是不能清除,他又怎麼成就法器呢?所以第叁者爲深起慚愧道理就在這裏。第四求滅罪方法。我們對這種罪生起了慚愧,就要去尋找忏悔法門,求滅罪方法,所謂大乘經中求滅罪行法,應當如法修行等等。你看我們給大家開示的功課中有大乘顯教的修法,也有密教裏面比如金剛薩垛的修法,這些都非常的殊勝,但不管什麼樣的修法都離不開這些要領。你的法能不能夠修得更深這取決于你的信心和你的行持的深淺,其實並不取決于這個法門有什麼高和低,這是一種方便。有的時候稱法門高稱法門低,其實這是一種密意,讓你的心生起所謂高和低深和淺的發心,大家要明白這一點,關鍵還在于自已能不能在內心真實地去行持這個法門。所以這是第四去求忏悔法門的方法。第五發露先罪。這點很重要。我們在修忏悔法門的時候,要發露,什麼叫發露?把自已不好的、感到很羞恥的、說不出口的說出來,對自已說出來,對自已坦白,甚至對我們忏悔的對境坦白。比如說對上師坦白,對這種清淨的道友坦白。比如說你今天害了這個人,對這個人不好,你向他道歉向他坦白。當然我們反對這種無謂的坦白。象有的人自已犯了錯誤,然後在大衆中就坦白,他不坦白還好,他一在大衆中坦白,那麼大衆中有很多人是不具備信心的,有的甚至有邪見,他聽你坦白完了以後他其實不會爲你的坦白而感動,反而會對師友對上師對道友生起邪見。所以坦白最好在對境面前進行坦白,在忏罪阿奢黎面前進行坦白,坦白也要看時間地點。但是他的要領在于發露,先要發露出來,你不發露出來,覆障在心中他罪業怎麼清除呢?你要回想在過去在此之前我都犯過哪些罪,所以修金剛薩垛法的時候有一個很殊妙的竊訣就是你要回想,哪怕是一丁點一絲毫的罪業你都要把它回想起來,然後讓你的心生起這顆發露忏悔的心,所以這點非常重要,要發露先罪,哪怕雞毛蒜皮的事情都把它回想起來忏悔清淨,這是第五。第六,斷相續心。什麼叫斷相續心呢?因爲罪業在時候他還會不斷不斷地想續續造惡,比如說我很想做壞事這個念頭生起了,我暫時壓製了它,它現在還是會不斷不斷地生起,所以要去斷除它,不要讓它再繼續了,要把這個注意力給轉了。所以有的人一邊不斷惡一邊想修行這個有門嗎?沒門的。所謂的肉照吃酒照喝煙照抽壞事照幹,學佛照學,以前不是經常講這句話嗎,這樣的人叫不斷相續心卻想希求佛法大道,所以說沒門。這很重要,要斷,一生惡心要讓它斷除,這是第六。第七,起護法心。什麼叫起護法心呢?比如從內在來說我現在持戒了,我要保護我的心朝戒德上去想,不要去想那些不好的東西。比如說我現在持戒,我很貪戀美色,因爲貪戀美色我總是要造罪,我就觀想這個美色實際上是爛、汙、臭、不淨,那你的心止在這個善法上他就能起到這種護法的作用。護法從外來說,比如你看這是個莊嚴的道場,我不應該因爲我的行爲去損害上師道友的形象,我不應該給佛門抹黑,你有這顆神聖的護法心你就會警惕你自已的這個罪業,你就會說我不能這樣幹。所以說起護法心由內到外都非常的重要,這是七者起護法心。第八,發大誓願,要發大菩提心,度化衆生。當一個人的心中生起無限的慈悲生起這種慈悲大願的時候,他的罪業立馬就清除了。所以要學著發大願。當你一個人這樣想的時候,我現在要努力地修行,我不能再做這樣的一個人,我要好好地修行,以我的功德回向給西方一切的有情,願他們都能夠得到佛果的解脫。這樣發心者罪業在他的心中自然而然被清除了。在《入菩薩行》裏面說到菩提心的珍貴,這個菩提心一旦發起可以摧滅一切罪惡的種子,非常非常的珍貴,所以要發大誓願度脫衆生。第九,常念十方諸佛。心裏面常念著十方諸佛的無量功德,常念諸佛的大慈大悲,你想一想,這十方叁世諸佛對我們是這樣地慈悲,可是我今天卻如此的下劣,對得起佛陀對我們的教導嗎?對得起佛陀對我們的悲憫嗎?還要想十方叁世諸佛的福慧是那麼的圓滿,福德昌那麼地具足,都是因爲什麼?都是因爲行善積德而得來的。所以說我如果今天也能夠忏悔罪業積累福德資糧,將來我和十方叁世諸佛一樣也能夠如此,所以要常念十方叁世諸佛的功德,常念十方叁世諸佛之悲憫,你從這樣常念十方叁世諸佛的時候這個罪業之心就能夠漸漸地熄滅了,就能夠能到佛菩薩的加持,對不對。所以常念十方叁世諸佛並不只是口頭上念個佛號而已,而應該籍由稱念佛號而增強對諸佛的感念之心,要觀想佛陀的相好,觀想佛陀的功德,這樣我們心裏就不會生怖畏,也會充滿一種信心。這就是常念十方諸佛的意思。第十,觀罪性無生。這是一種無相忏悔。是要靠智慧來觀察這個罪性其實本性是空,如果一個人能觀想罪性本空,那麼這個罪業立馬消滅。
若能成就如此十法莊嚴道場就如同把衣服給清洗幹淨。如同後面所說的,智者大師說用這種十法的心來發起來成就莊嚴道場,相當于從現在開始把髒的衣服給清洗幹淨,所謂的忏悔。如何忏悔呢,智者大師這裏介紹,首先莊嚴道,把我們修行的道場布置好,然後把一切洗刷幹淨,自已穿上潔淨的衣服,點起香來,然後上種種鮮花,在佛堂叁寶前如法修行,然後一天七天一個七天或叁個七天乃至一個月叁個月一年乃至幾年一直專心忏悔,到所犯的重罪消滅方止。我們怎麼知道我們的罪業這個重罪消滅了呢,這有什麼瑞相嗎?這裏智者大師就列舉出來,“若行者如是…
《童蒙止觀講記(悲華禅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