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勝”!但我以爲在僧種將要斷絕的今天,能夠勸人出家,或訓練人出家,那他所得功德,尤爲不可思議!
佛教所以有出家製度,佛陀所以要成立僧團,目的是爲合如來辛勤所證的正法,得以不絕的久住世間。也就因爲如此,所以佛陀鄭重的將住持佛法的責任交給僧衆。有了僧衆在世間行比,一般人才知道有法有佛,假定沒有僧衆的存在,試問世間的人們,怎麼知道有如來的正法
怎麼知道有大覺的佛陀
所以不論在什麼時代,如佛法所說的正法時代也好,像法時代也好,末法時代也好,爲叁寶之一的僧伽,是都不可缺的,如果僧伽沒有,佛法也就滅亡!佛法能否流行世間,關鍵全在有無僧伽,律說“僧在即法在,法在即佛在”,旨意就在于此。
僧在即法在的僧,是由出家人而來,如果沒有出家人,試問那來的僧伽?所以歸根究底的說來,還是勸人出家爲第一要務!如自不勸人出家,別人自動來出家,理應予以鼓勵和贊譽,假定不是如此,反而去譏毀他,對他生輕蔑心,妨礙他的出家,是即無異斷僧伽種,亦即等于斷佛種子,那過失是很大的!出家功德經說:“若複有人破壞他人出家因緣,即爲劫奪無盡善財福藏,壞叁十七助菩提法涅槃之因……于四道(地獄、餓鬼、畜生、人)中,生而常盲,我終不記此人當有得解脫時”!這麼說來,在僧種面臨滅絕的今天,我們怎可忍心反對別人出家
在佛教中出家,絕對是高尚的,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沒有辦法才出家。可是中國人對于出家,向來抱有這麼一個觀念,以爲出了家就不能還俗,因而使得很多人,想出家不敢出家,認爲出家再同家,是很難爲情的事!其實,佛法並未硬性規定,出家不可還俗同家,而是容許出家再回家的。在無人發心出家的今天,對這有加以強調的必要。就是不論何人,只要肯得發心出家,出家的期限不規定。出家兩叁個星期也好,出家兩叁個月也好,出家兩叁年也好,能夠長期出家更好。到了某個時候,想過世俗生活,是可自由罷道還俗的。
不過還俗有個條件,就是不能偷偷摸摸的,定要公公開開的回去,並在一位高僧面前說明。這樣,你雖還俗,仍可做個叁寶弟子,仍可在佛教寺廟中往來。過去中國人出家不好意思再同家,如果要回家只好偷偷的同。這樣,一旦還俗,就和佛教脫離關系,在佛教中再也見不到他的影子,不但失去一個僧人,亦失去一個佛教徒,這實是佛教的最大損失!太虛大師有鑒于此,特呼籲大家“尊重還俗的僧人”。因此,諸位如不能終身出家,不妨試作短期的出家。這樣形成風“,出家的出家,還俗的還俗,如是川流不息,就可使僧種不斷,寺廟住持也就不成問題。
二 八關齋戒的名義略釋
八關齋戒,據經律說,不論是否已歸依叁寶的在家白衣,不論是已歸依叁寶的優婆塞、優婆夷,不論是學小乘佛法或大乘佛法的行者,都可受此八關齋戒,這是我們所應知道的第一點。
八關齋戒,通常說于六齋日受,但據律典說,不一定于六齋日才可受,諸如佛菩薩的誕日,親生父母的誕辰或忌辰,自己師長的誕辰或忌辰,還有自己的生日,作諸念誦的功德日,同樣是都可以受此八關齋戒,這是我們所應知道的第二點。
八關齋戒,一般說來,是要到一寺廟中,亦即在一遠離塵擾的清淨道場中,請一大德僧尼爲之傳授,最爲相宜,但亦可在自己的家庭中受,就是請一大德僧尼至自家中傳授。如嚴格說,男子受齋,到寺內去較爲方便,女子受齋,則在家內較爲方便,這是我們所應知道的第叁點。
八關齋戒,雖足我們所熟知的一個名詞,但在佛說齋經中,佛爲丞相母維耶夫人,說有牧牛齋、尼鍵齋、佛法齋的叁種差別。這不是說有不同的八關齋戒,而是看受齋者的用意如何以爲別,合乎佛法的受齋,才是佛教的八關齋戒,這是我們所應知道的第四點。
佛說齋經的經過是這樣的:有次佛在舍衛城柬的丞相家住,丞相母維耶夫人,于
一日清晨起身沐浴以後,率領她的幹媳,同到佛那裏爲佛禮座。佛見她們來得這麼早
,于是問道:大清早來我這裏,有什麼事情嗎
維耶夫人回答說:沒別的什麼,我們
想從佛受齋戒。
佛陀告訴她們說:你們發心要受齋戒,這當然是很好而又極爲難得的,但齋有牧牛齋、尼鍵齋、佛法齋的叁種差別,你們究竟要受那種齋
維耶夫人不知這叁種齋的差別何在,請佛開示,佛乃爲之逐一解釋叁種齋的含義不同。
一、牧牛齋:諸位初聞此名,必會莫明其妙,其實這是譬喻:如牧牛的人,每天出外放牛,到了下午四五時同家,心裏就在那兒考慮,什麼地方水草豐富,明天就去那裏放牛,好讓我的牛吃得飽飽的,既不會使我感到辛苦,亦不致覺得放牛困難。世間牧牛的人,大都是如此的。這喻世間上某些人,或男或女,雖在一定的齋日,發心從佛受齋,但于受齋之後,沒有好好的受持所應受的齋戒,乃于受齋的當日,心中便在打妄想:我今天受齋戒,什麼都受限製無法好好享受,明天我得多享受一點五欲之樂,以彌補今天齋戒所受的損失!受齋,不把心放在所受的齋戒上,而把心放在明天的歡樂享受上,那裏是真正的受齋
舉個例說:今天大家在此受八關齋戒,嚴格的守持過午不食戒,假定有人心裏這樣想:今晚一餐不吃沒有什麼關系,明天回去要多吃些好東西補一補。這樣,在大智佛陀看來,是受的牧牛齋,不是佛弟子所受的真正齋戎。
二、尼鍵齋:尼鍵子,是印度的一類外道,平常稱爲離系外道。他們亦有他們的修行方法,而且用功修行的目的,亦在出離叁界生死系縛。可是,雖極精進的用功修行,但沒有找到一條正道,結果,總是無法獲得離系解脫。因爲他們所修的是苦行,如大炎熱天“,站在太陽下曝曬,寒拎的天“,則躺臥在水上受凍,或在身上塗了灰等。一般人看起來,是極希有難得。但在佛陀看來,卻是無益苦行,對于生死解脫,既無絲毫補助,對于真理體悟,亦無半點功效!他們受齋戒,都在每月十五這天,當受齋戎時,將整個身體伏在地上,對十由旬內諸神這樣說:我今天開始受齋,再不敢去作不如法不合理的事,我今離開家庭,等于是沒有家,家內妻子奴婢,現在都非我有,我亦不是他們主人。這說法,和八關齋戒的內容差不多,只未列出一條一條的戒相而已。他們口雖這樣說,但未切實的實行,只是外表做得好看,以圖取悅他人耳目,實則是在欺世誤己,結果,仍然沈淪生死大海。發心受戒的人,于受戒這一天,如未能放下一切,好好利用這一天,如法的真修實踐,那就如尼鍵外道所受的齋戎一樣,過了今天一切依然爲我,不足學佛人所應受的齋戒。
叁、佛法齋:佛法齋,就是我們現在聽說的八關齋戒,于律典中有多種不同的名稱。最簡單的名八戒,有些地方稱八支齋,枝通用的是八關齋戒。現在我們就來對這名義,略爲加以解釋如下:
八關齋戒的“八”字,一看就知足個數目字。爲什麼要用八字來說
因受此戒的時候,所要防範遮止的境界共有八事,所以稱爲八支,或者叫做八分。即此所遮的八法,有的時候叫做戒,有的時候叫做齋,有的時候叫做關,這又是什麼意思
戒在佛法中,通常釋以防非止惡爲義。如以身口二業說:身有殺、盜、淫的叁種惡非;口有兩舌、惡口、妄言、绮語的四種惡非;綜合而爲七支,都是不好的事。這不好的罪惡事,受了八關齋戒後,在身心上發生一種力量或作用,可以防止去做這不好的八件事。如殺生的罪惡事,沒有受戒時,吾人可能毫無顧慮的任意去殺,但是受了戒後,當你要去殺生時,戒就會在你心中,發出一股很大力量,告訴你:殺不得,不能殺!由此而阻止了自己的殺生犯罪行爲,當知這就是戒的力量和作用。
關,從字面上講,是禁閉意思,如軍隊中的軍人犯了軍紀,須受禁閉的處分,叫做關禁閉,亦即關起來。再如一般人犯了國法,被禁閉到牢獄中去,亦被說爲關進監獄。可是,關字在這裏解釋,是說受了八戒的人,對于一切罪惡的事不再去作,于是就將叁惡道的大門關閉起來,不會再走進叁惡道的大門裏邊去。原來,地獄、餓鬼、畜生的一二條道路,都是有門可以通進去的。平常,這叁道門都是關得緊緊的,不論什麼人要走進去,都得先將門打開,但能打開這個門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門內,明明是不好的,是衆苦充滿的,爲什麼要走進去
這也是身不由己的,因爲造了罪惡的行爲,叁惡道門自然就打開,自己也就不知不覺的走了進去,受所應受的行爲果報。現在受了八關齋戒,不再造作一切罪惡,不說叁惡道門未開,我們不會去打開它,就是叁惡道門打開,我們亦會把它關閉起來,想要進去也不得進去。這末說來,我們知道:叁惡道門,打開是由我們自己,就是自己造了種種罪惡;關閉也是我們自己,就是自己修了種種善法。所以我國俗語有說:“禍福無門,唯人自招”。又有說:“天堂有路汝不走,地獄無門汝自開”。是以爲佛弟子,不但不應去開叁惡道門,且應努力去關叁惡道門,才合學佛意趣。
齋,中國向有齊的解釋。原來我人的思想,一天到晚雜亂得很,時而想到這,時而想到那,從來沒有停過,可說雜亂之極!現在運用一種方法,將雜亂的思想,予以齊集起來,合之專注一境,不再散漫不整。齋,又有釋爲清淨的意思。這在世俗上,可明顯看出。如一般的齋菜館,一走進去就使人有清潔之感。當知環境清潔是很重要的:如人不論到什麼地方,若環境清潔,心中便感受愉快,若環境汙穢,心中就覺得厭惡。對于外在的環境,吾人內心總是有此感覺與認識的。齋之所以說爲清淨,因爲齋戒,能使一念心靜寂的收攝起來,進而遮斷一切的罪惡過非,更可發生一種防護根門的力量。根門,就是通常說的六根門頭。世間很多罪惡,都從六根門頭造出來的。如眼見到色境,喜愛的就起貪心,不愛的就生嗔心,進而采取或求或拒的行動,于是便造出種種的罪惡。如要不造惡,就得…
《入關齋戒十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