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臺密的主要修持儀軌(朱封鳌)▪P4

  ..續本文上一頁灌頂後,以自身成中臺大日如來,勸請十二尊,使之圍繞,其後乃修護摩供而供養自身大日如來。其曼荼羅就是在灌頂壇的四邊畫四執金剛,壇中央畫八葉蓮華,八葉之中,四方之葉畫有四菩薩,四角之葉畫有四奉教者,共成十二尊,故稱十二大聖曼荼羅。阿阇梨執瓶在曼荼羅周圍叁匝行道,稱爲五瓶行道,然後將瓶水灌于受者的頭頂,稱五瓶灌頂,意謂灌五佛的智水于受者,使之成正覺。

  五瓶有五智、五部、五佛等意義。中央一瓶代表大日如來,其余四瓶分別代表普賢、彌勒、除蓋障、文殊四大菩薩。同時,瓶頸所系的彩帛(瓶帶)有白、赤、黃、青、黑等色。在傳法灌頂時,若誦大日如來真言,則以白帶瓶之水灑于受者的頭頂;若誦普賢真言,則以赤帶瓶之水灑于受者的頂右;若誦彌勒真言,則以黃帶瓶之水灑于受者的額上;若誦除蓋障真言,則以青帶瓶之水灑于受者的頂後;若誦離諸惡趣真言,則以黑帶瓶之水灑于受者的頂左。念誦真言加持五瓶,稱爲五瓶加持(見《大日經疏》卷6)。灌頂後,授叁昧耶戒。阿阇梨引弟子入護摩壇,傳五古印,授金錍、明鏡、寶輪、法螺等。反複禮佛、教誡後,供養回向,儀式方告結束。

  修臺密之高僧大德,除曾在密壇中受過金剛界和胎藏界灌頂外,還曾受過蘇悉地灌頂。蘇悉地,梵語susiddhi,意譯爲妙成就。日本東密僅重金剛、胎藏;臺密則對金剛、胎藏、蘇悉地叁部大法並重,而以蘇悉地爲金、胎不二之法,尤爲重視。蘇悉地灌頂有兩大傳承系統:一爲最澄所傳,其傳承次第爲:善無畏、義林、順曉、最澄;一爲圓仁所傳,其傳承次第被認爲是:大日、金剛薩埵龍樹、龍智、金剛智、善無畏、不空、一行、惠果、義操、義真、圓仁等。後世臺密所傳的大多根據圓仁一系。蘇悉地灌頂頗有止觀特色,這裏著重予以介紹。

  據《蘇悉地羯羅經》稱:蘇悉地灌頂,有五種莊嚴:“一謂大精進,二謂明王,叁能除障,四能成就一切勇猛事,五能成就一切真言。此蘇悉地經,若持余真言法不成就者,能兼持本經本真言,當速成就。于叁部中,此經爲王,亦能成辦一切等事,所爲護身、結界、召請等事,供養、相助、決罰、教授等事。一切真言,能得成就。”這裏所指的五種莊嚴,具體地說:(1)精進:指受灌頂者應先發菩提心,被慈悲的甲胄,決不退縮。(2)明王:指讀誦佛部、金剛部、蓮華部叁部經典。受灌頂者須被菩提大誓甲胄,以諸佛叁昧道爲所依,以叁部明王爲依憑。這叁部明王所修之法即息災法、降伏法和增益法。(3)除障:指息災法,能滅除六道及叁乘的叁惑叁障。(4)成就一切勇猛事:指降伏法,能降伏凡聖之無始怨敵。(5)成就一切真言:指增益法,能成就滿足凡聖之一切樂願。這與天臺宗圓教“五品弟子位”所要求達到的隨喜、讀誦、講說、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的“觀行即佛”,頗有相似之處。

  蘇悉地灌頂,不建壇場,僅爲師徒二人對受。因而對師(阿阇梨)徒的要求非常嚴格。《蘇悉地羯羅經》卷上《分別阿阇梨相品》載,對阿阇梨的要求是:“福德莊嚴,善須知解世出世法,恒依法住,不行非法,具大慈悲,憐憫衆生……聰明智慧,辯才無礙……常樂轉讀大乘經典,複依法教,勤誦真言而不間斷……複須善解畫曼荼羅,常具四攝,爲求大故,不樂小緣……曾入大曼荼羅而受灌頂,複爲先師而歎德者:“汝從今往,堪授灌頂爲阿阇梨”。”(《大正藏》卷18第604頁)也就是說,一要有師德,二要有才學,叁要勤于學修,四要學大乘法,五要受過阿阇梨灌頂,並被師傅印可爲傳法阿阇梨的。對受灌頂的弟子也有嚴格要求,主要是:“視阿阇梨猶如叁寶及菩薩等”,“承事阇梨,無有懈怠,勤持不阙”等等(同上)。

  蘇悉地灌頂的儀式非常簡單方便。《蘇悉地羯羅供養法》稱,受法者澡浴清淨,著新潔衣,進密室向阿阇梨恭敬頂禮,請求灌頂。阿阇梨十分慈悲地給傳蘇悉地五部真言。這五部真言是:

  阿金剛地部,阿字作地觀金剛座觀。

  鑁金剛水部,鑁字作水觀蓮花觀。

  藍金剛火部,藍字作日觀。

  唅金剛風部,唅字作月觀。

  欠金剛空部,欠字作空觀。

  阿阇梨應據《叁種蘇悉地破地獄轉業障出叁界秘密陀羅尼法》先向受法者講述五部真言的義理:“五部真言是一切如來無生甘露之珍漿,醍醐佛性之妙藥。”阿字即是大日如來理法身,本性清淨極理,畢竟不可得空,金剛地輪種子,金剛部曼荼羅;阿字即大日如來智海水,大轉輪種子,神通自在之法,名智法身,亦名報身,是即蓮花部曼荼羅;藍字是大日如來心地種火大種子,叁世諸佛室宅,燃燒一切衆生無始無明塵垢妄執,出生菩提心芽種;鑁字即是大日如來常住壽量,風大種子,叁解脫門,叁際不可得義,法身大力曼荼羅;欠字是大日如來無見頂相,五佛所證大空智處,寂滅真如理智,十方叁世諸佛所證菩提道場殊勝曼荼羅。並知道,阿字是東方阿閦佛如來,鑁字是西方阿彌陀如來,藍字是南方寶生如來,唅字是北方不空成就如來,欠字是上方毗盧遮那如來。若從人體色身來說,“五字門主五髒六腑,內外交雜”:“阿字金剛部主肝”、“藍字寶部主心”、“鑁字蓮華部主肺”、“唅字羯磨部主腎”、“欠字虛空部主脾”,誦五字門更能滋養五髒色身,以便修成大行。“一字入五髒,萬病不生”(以上見《大正藏》卷18第909—912頁)。

  在給弟子講五字真言義理之後,即應引導其進行觀想。據《佛頂尊勝心破地獄轉業障叁界秘密叁身佛果叁種悉地真言儀軌》(善無畏譯)記載,觀想的方式是:阿阇梨當教導弟子,先住于瑜伽而觀自身,自臍以下當作金剛輪,其形爲方,中置阿字;臍以上至心當作水輪,其形爲圓,中置鑁字;心以上至喉當作火輪,其形爲叁角,中置藍字;咽以上至額當作風輪,其形爲半月形,中置唅字;最後于頂上作一點,點中置欠字。即舍父母所生的肉身,直爲大日如來的叁昧耶形,以成相好圓滿的佛身之意。再從虛空中想毗盧遮那佛身毛孔,流出香乳,雨澍七金山間,以成八功德香水乳海。當心想于妙高山頂上有吉祥唎字,變成八葉蓮華遍法界。在蓮花上有阿字,變成八華八寶樓閣,高廣無中邊,諸大微妙寶玉種之莊嚴,六十恒河沙俱胝如來,及諸天龍八部內外諸供養菩薩,圍繞此法界宮殿。中又有唎字門,變成大蓮華葉,上有曼荼羅。在曼荼羅上有師子座,在師子座上有蓮華王,上有淨滿月輪,在滿月輪上有吉唎字,變成妙月大蓮華。上有鑁字,放大光明,普照法界。所有叁界六道四生八難受苦有情,遇光明觸得解脫。此鑁字變成率都婆(五輪形之塔),具地水火風空五輪。此率都婆又變成摩诃毗盧遮那如來,身色如月,首戴五佛冠,以妙紗縠天衣璎珞莊嚴其身,光明普照十方法界,身邊圍繞著四佛、四菩薩、十六菩薩、八供養菩薩和四攝菩薩等等。四佛即:金剛堅固自身阿閦佛、福德莊嚴身寶生佛、受用智慧身阿彌陀佛、作變化身釋迦佛。四菩薩即:金剛波羅蜜菩薩,寶波羅蜜菩薩、法波羅蜜菩薩、羯磨波羅蜜菩薩。十六菩薩即:金剛薩埵菩薩、金剛王菩薩、金剛愛菩薩、金剛喜菩薩、寶剛寶菩薩、金剛光菩薩、金剛幢菩薩、金剛笑菩薩、金剛法菩薩、金剛利菩薩、金剛因菩薩、金剛語菩薩、金剛業菩薩、金剛護菩薩、金剛邪菩薩、金剛拳菩薩。八供養菩薩即:金剛嬉戲菩薩、金剛鬘菩薩、金剛歌菩薩、金剛舞菩薩、金剛焚香菩薩、金剛花菩薩、金剛燈菩薩、金剛塗香菩薩。四攝菩薩即:金剛鈎菩薩、金剛索菩薩、金剛鎖菩薩、金剛鈴菩薩。總之,諸佛如胡麻,遍虛空界。

  臺密這種觀想的方法雖然充滿密教色彩,但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到天臺宗思想的影子。智者在《摩诃止觀》卷2中談修常行叁昧時說:由于行者聲聲念念在佛,精勤不懈,可依“佛威力、叁昧力、行者之本功德力能于定中見十方現在佛,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觀星,見十方佛亦如是多”。故又名“佛立叁昧”。湛然大師在《摩诃止觀輔行傳弘訣》中認爲“佛立叁昧”是一種“意止觀”,行者可以“寄色身佛,以成叁觀”。而《叁種悉地真言儀軌》中則認爲,修蘇悉地灌頂,能于定中見四佛、四菩薩、十六菩薩等在其前立,可以“證心清淨,自身爲佛”。也就是說,受法者通過這種簡單而殊勝的灌頂,懂得定慧平等莊嚴,心心流入薩婆若海,其觀想可達到天臺宗所經常強調的“心佛及衆生,是叁無差別”的崇高境界。

  注釋:

  (1)金剛界曼荼羅(金剛界,梵語rajra-dhātu),表示大日如來的智法身。又作果曼荼羅、智曼荼羅、西曼荼羅、月輪曼荼羅,系根據《金剛頂經》等所作之圖。日本東密使用自九會形成之九會曼荼羅;臺密則使用成身一會之曼荼羅。此曼荼羅計收1461尊。九會中,羯磨會(成身會)圖相是:中央畫一大圓輪,其中現出五月輪,在中央月輪中安置大日及四波羅蜜菩薩,而在四方月輪安置四佛及四新近等十六大菩薩。另畫八供養、四攝、賢劫千佛、外金剛部二十天、四大神等。金剛界曼荼分爲佛部(理智具足覺道圓滿)、金剛部(智)、寶部(福德)、蓮華部(理)、羯磨部(化他作用)等五部。大日、阿閦、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等五佛,爲各部之部主;而大日以外之四佛則自大日親近之四波羅蜜菩薩出生,故此四菩薩稱爲佛母。

  (2)胎藏界曼荼羅(胎藏界,梵語arbha-dhātu),表示大日的理法身。又作因曼荼羅、理荼羅、東曼荼羅、大悲曼荼羅。系根據《大日經》之繪圖而來。日本現行之胎藏曼荼羅爲十二大院,計容納414尊。其中臺八葉院圖相是:大日位于八葉(八花辦)蓮花中央之花臺,東方安置一吉寶幢,南方安置開敷華王,西方爲無量壽,北方爲天鼓雷音,東南方爲普賢,西南方爲文殊,西北方爲觀世音,東北方爲彌勒。以上,大日表示法界體現智,…

《臺密的主要修持儀軌(朱封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