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朱封鳌)▪P4

  ..续本文上一页灌顶后,以自身成中台大日如来,劝请十二尊,使之围绕,其后乃修护摩供而供养自身大日如来。其曼荼罗就是在灌顶坛的四边画四执金刚,坛中央画八叶莲华,八叶之中,四方之叶画有四菩萨,四角之叶画有四奉教者,共成十二尊,故称十二大圣曼荼罗。阿阇梨执瓶在曼荼罗周围三匝行道,称为五瓶行道,然后将瓶水灌于受者的头顶,称五瓶灌顶,意谓灌五佛的智水于受者,使之成正觉。

  五瓶有五智、五部、五佛等意义。中央一瓶代表大日如来,其余四瓶分别代表普贤、弥勒、除盖障、文殊四大菩萨。同时,瓶颈所系的彩帛(瓶带)有白、赤、黄、青、黑等色。在传法灌顶时,若诵大日如来真言,则以白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头顶;若诵普贤真言,则以赤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顶右;若诵弥勒真言,则以黄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额上;若诵除盖障真言,则以青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顶后;若诵离诸恶趣真言,则以黑带瓶之水洒于受者的顶左。念诵真言加持五瓶,称为五瓶加持(见《大日经疏》卷6)。灌顶后,授三昧耶戒。阿阇梨引弟子入护摩坛,传五古印,授金錍、明镜、宝轮、法螺等。反复礼佛、教诫后,供养回向,仪式方告结束。

  修台密之高僧大德,除曾在密坛中受过金刚界和胎藏界灌顶外,还曾受过苏悉地灌顶。苏悉地,梵语susiddhi,意译为妙成就。日本东密仅重金刚、胎藏;台密则对金刚、胎藏、苏悉地三部大法并重,而以苏悉地为金、胎不二之法,尤为重视。苏悉地灌顶有两大传承系统:一为最澄所传,其传承次第为:善无畏、义林、顺晓、最澄;一为圆仁所传,其传承次第被认为是:大日、金刚萨埵龙树、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一行、惠果、义操、义真、圆仁等。后世台密所传的大多根据圆仁一系。苏悉地灌顶颇有止观特色,这里着重予以介绍。

  据《苏悉地羯罗经》称:苏悉地灌顶,有五种庄严:“一谓大精进,二谓明王,三能除障,四能成就一切勇猛事,五能成就一切真言。此苏悉地经,若持余真言法不成就者,能兼持本经本真言,当速成就。于三部中,此经为王,亦能成办一切等事,所为护身、结界、召请等事,供养、相助、决罚、教授等事。一切真言,能得成就。”这里所指的五种庄严,具体地说:(1)精进:指受灌顶者应先发菩提心,被慈悲的甲胄,决不退缩。(2)明王:指读诵佛部、金刚部、莲华部三部经典。受灌顶者须被菩提大誓甲胄,以诸佛三昧道为所依,以三部明王为依凭。这三部明王所修之法即息灾法、降伏法和增益法。(3)除障:指息灾法,能灭除六道及三乘的三惑三障。(4)成就一切勇猛事:指降伏法,能降伏凡圣之无始怨敌。(5)成就一切真言:指增益法,能成就满足凡圣之一切乐愿。这与天台宗圆教“五品弟子位”所要求达到的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的“观行即佛”,颇有相似之处。

  苏悉地灌顶,不建坛场,仅为师徒二人对受。因而对师(阿阇梨)徒的要求非常严格。《苏悉地羯罗经》卷上《分别阿阇梨相品》载,对阿阇梨的要求是:“福德庄严,善须知解世出世法,恒依法住,不行非法,具大慈悲,怜悯众生……聪明智慧,辩才无碍……常乐转读大乘经典,复依法教,勤诵真言而不间断……复须善解画曼荼罗,常具四摄,为求大故,不乐小缘……曾入大曼荼罗而受灌顶,复为先师而叹德者:“汝从今往,堪授灌顶为阿阇梨”。”(《大正藏》卷18第604页)也就是说,一要有师德,二要有才学,三要勤于学修,四要学大乘法,五要受过阿阇梨灌顶,并被师傅印可为传法阿阇梨的。对受灌顶的弟子也有严格要求,主要是:“视阿阇梨犹如三宝及菩萨等”,“承事阇梨,无有懈怠,勤持不阙”等等(同上)。

  苏悉地灌顶的仪式非常简单方便。《苏悉地羯罗供养法》称,受法者澡浴清净,著新洁衣,进密室向阿阇梨恭敬顶礼,请求灌顶。阿阇梨十分慈悲地给传苏悉地五部真言。这五部真言是:

  阿金刚地部,阿字作地观金刚座观。

  鑁金刚水部,鑁字作水观莲花观。

  蓝金刚火部,蓝字作日观。

  唅金刚风部,唅字作月观。

  欠金刚空部,欠字作空观。

  阿阇梨应据《三种苏悉地破地狱转业障出三界秘密陀罗尼法》先向受法者讲述五部真言的义理:“五部真言是一切如来无生甘露之珍浆,醍醐佛性之妙药。”阿字即是大日如来理法身,本性清净极理,毕竟不可得空,金刚地轮种子,金刚部曼荼罗;阿字即大日如来智海水,大转轮种子,神通自在之法,名智法身,亦名报身,是即莲花部曼荼罗;蓝字是大日如来心地种火大种子,三世诸佛室宅,燃烧一切众生无始无明尘垢妄执,出生菩提心芽种;鑁字即是大日如来常住寿量,风大种子,三解脱门,三际不可得义,法身大力曼荼罗;欠字是大日如来无见顶相,五佛所证大空智处,寂灭真如理智,十方三世诸佛所证菩提道场殊胜曼荼罗。并知道,阿字是东方阿閦佛如来,鑁字是西方阿弥陀如来,蓝字是南方宝生如来,唅字是北方不空成就如来,欠字是上方毗卢遮那如来。若从人体色身来说,“五字门主五脏六腑,内外交杂”:“阿字金刚部主肝”、“蓝字宝部主心”、“鑁字莲华部主肺”、“唅字羯磨部主肾”、“欠字虚空部主脾”,诵五字门更能滋养五脏色身,以便修成大行。“一字入五脏,万病不生”(以上见《大正藏》卷18第909—912页)。

  在给弟子讲五字真言义理之后,即应引导其进行观想。据《佛顶尊胜心破地狱转业障三界秘密三身佛果三种悉地真言仪轨》(善无畏译)记载,观想的方式是:阿阇梨当教导弟子,先住于瑜伽而观自身,自脐以下当作金刚轮,其形为方,中置阿字;脐以上至心当作水轮,其形为圆,中置鑁字;心以上至喉当作火轮,其形为三角,中置蓝字;咽以上至额当作风轮,其形为半月形,中置唅字;最后于顶上作一点,点中置欠字。即舍父母所生的肉身,直为大日如来的三昧耶形,以成相好圆满的佛身之意。再从虚空中想毗卢遮那佛身毛孔,流出香乳,雨澍七金山间,以成八功德香水乳海。当心想于妙高山顶上有吉祥唎字,变成八叶莲华遍法界。在莲花上有阿字,变成八华八宝楼阁,高广无中边,诸大微妙宝玉种之庄严,六十恒河沙俱胝如来,及诸天龙八部内外诸供养菩萨,围绕此法界宫殿。中又有唎字门,变成大莲华叶,上有曼荼罗。在曼荼罗上有师子座,在师子座上有莲华王,上有净满月轮,在满月轮上有吉唎字,变成妙月大莲华。上有鑁字,放大光明,普照法界。所有三界六道四生八难受苦有情,遇光明触得解脱。此鑁字变成率都婆(五轮形之塔),具地水火风空五轮。此率都婆又变成摩诃毗卢遮那如来,身色如月,首戴五佛冠,以妙纱縠天衣璎珞庄严其身,光明普照十方法界,身边围绕着四佛、四菩萨、十六菩萨、八供养菩萨和四摄菩萨等等。四佛即:金刚坚固自身阿閦佛、福德庄严身宝生佛、受用智慧身阿弥陀佛、作变化身释迦佛。四菩萨即:金刚波罗蜜菩萨,宝波罗蜜菩萨、法波罗蜜菩萨、羯磨波罗蜜菩萨。十六菩萨即:金刚萨埵菩萨、金刚王菩萨、金刚爱菩萨、金刚喜菩萨、宝刚宝菩萨、金刚光菩萨、金刚幢菩萨、金刚笑菩萨、金刚法菩萨、金刚利菩萨、金刚因菩萨、金刚语菩萨、金刚业菩萨、金刚护菩萨、金刚邪菩萨、金刚拳菩萨。八供养菩萨即:金刚嬉戏菩萨、金刚鬘菩萨、金刚歌菩萨、金刚舞菩萨、金刚焚香菩萨、金刚花菩萨、金刚灯菩萨、金刚涂香菩萨。四摄菩萨即:金刚钩菩萨、金刚索菩萨、金刚锁菩萨、金刚铃菩萨。总之,诸佛如胡麻,遍虚空界。

  台密这种观想的方法虽然充满密教色彩,但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天台宗思想的影子。智者在《摩诃止观》卷2中谈修常行三昧时说:由于行者声声念念在佛,精勤不懈,可依“佛威力、三昧力、行者之本功德力能于定中见十方现在佛,在其前立,如明眼人清夜观星,见十方佛亦如是多”。故又名“佛立三昧”。湛然大师在《摩诃止观辅行传弘诀》中认为“佛立三昧”是一种“意止观”,行者可以“寄色身佛,以成三观”。而《三种悉地真言仪轨》中则认为,修苏悉地灌顶,能于定中见四佛、四菩萨、十六菩萨等在其前立,可以“证心清净,自身为佛”。也就是说,受法者通过这种简单而殊胜的灌顶,懂得定慧平等庄严,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其观想可达到天台宗所经常强调的“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的崇高境界。

  注释:

  (1)金刚界曼荼罗(金刚界,梵语rajra-dhātu),表示大日如来的智法身。又作果曼荼罗、智曼荼罗、西曼荼罗、月轮曼荼罗,系根据《金刚顶经》等所作之图。日本东密使用自九会形成之九会曼荼罗;台密则使用成身一会之曼荼罗。此曼荼罗计收1461尊。九会中,羯磨会(成身会)图相是:中央画一大圆轮,其中现出五月轮,在中央月轮中安置大日及四波罗蜜菩萨,而在四方月轮安置四佛及四新近等十六大菩萨。另画八供养、四摄、贤劫千佛、外金刚部二十天、四大神等。金刚界曼荼分为佛部(理智具足觉道圆满)、金刚部(智)、宝部(福德)、莲华部(理)、羯磨部(化他作用)等五部。大日、阿閦、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等五佛,为各部之部主;而大日以外之四佛则自大日亲近之四波罗蜜菩萨出生,故此四菩萨称为佛母。

  (2)胎藏界曼荼罗(胎藏界,梵语arbha-dhātu),表示大日的理法身。又作因曼荼罗、理荼罗、东曼荼罗、大悲曼荼罗。系根据《大日经》之绘图而来。日本现行之胎藏曼荼罗为十二大院,计容纳414尊。其中台八叶院图相是:大日位于八叶(八花辦)莲花中央之花台,东方安置一吉宝幢,南方安置开敷华王,西方为无量寿,北方为天鼓雷音,东南方为普贤,西南方为文殊,西北方为观世音,东北方为弥勒。以上,大日表示法界体现智,…

《台密的主要修持仪轨(朱封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