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法明門論》講解▪P5

  ..續本文上一頁顔回聽師父講東西,很少提出問題出來,所以表面上看到他很愚癡,可是背後師父聽聽他的言論,回也□□,他真聽懂了。一聽就懂了,他問什麼?還有這根本就不懂,馬馬虎虎、糊裏糊塗的過去了。他不懂,這就是屬于愚人。所以一個是上等智慧,他不問。一個是下愚,他不問。中等程度以上的,必定是意見多多。那麼這樣才有進步,所以我們今年暑假,我們辦一個大專講座,我們就采取這麼方式。不像以往我們這個經論,都提出來講演,一句一句給大家講,大家聽,聽也沒有問題。你問這句懂不懂?今年暑假的講座,我們講堂專門討論,你們要沒有問題,就下課了,沒問題就下課,有問題就提出來辯論。大概我們範圍是兩部經,一部是這個,都是講過了,一部是《圓覺經》,另外一部是《普賢行願品》。那麼這個兩部都講過了,希望大家把這個兩部經仔細去研究,提出問題。提出問題,我們這個課堂就很熱鬧。你們同學與同學之間辯論,所以這個講座與以往的講座,是不相同的,不一樣。對于這個同學們的學習、心得,一定有增長,一定有所增長。那麼這兩種問,是一定要解答,這是本份問,是應當要解答。

  還有兩種問,可以不必答。一種就是試驗,就是考老師的,挑毛病的,找麻煩的,沒有誠意。所以這試驗試驗,看你懂不懂。這不是尊師重道,這輕慢師長,可以不答。可答,可不答。還有一種,這隨隨便便問的,很輕率的問,沒有恭敬心,沒有誠意,隨便問的,這個也可以不答。第五一種那就是經典裏面常常講的,利樂有情問,不是他不懂,他完全都懂得了,看看什麼?看看在座的人,這麼重要的問題沒有人提出來。這是大家疏忽不曉得這個問題的重要,于是這些菩薩們代替這些衆生出來發問,向佛請教,表現的至誠恭敬,做一個學問的榜樣給我們看。我們在一切經裏面,看到這個諸佛菩薩弟子們向佛請教問題,那都是做出榜樣給我們看的,教給我們如何做學問。所以問,有這個五種。那麼在經論裏面,我們所看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屬于利樂有情問。

  那麼此地“何等一切法。雲何爲無我。”這就提出了兩個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是依據佛所說的這一句話,“一切法無我”。那麼這一句話,佛在經典裏面講得很多,這一切大小乘經典,我們幾乎都能看得到。那麼在這一句裏面所包含的意思,此地大圓居士有一行簡單的解釋,我們先把它念一遍。“因世人皆執一切法有我。故不信唯識所變。今欲說明一切法皆唯識所變。故先引世尊言。一切法無我以證之。”這就是本論的依據。那麼這一條說明天親菩薩造論,依據的本源,他是有根據而造論的,不是他隨便說出來的。世間人確確實實是這樣的,這個執著就是大病。

  那麼先說什麼叫做“我”呢?我、就是主宰的意思,就是有一個主體。我還有一個意思,他有一個自在的意思。我們世間人誤會一切法有個主體,好象自己能夠支配自己,自己能夠支配環境。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見解。可以說那是妄想,是執著。假如我們真正自己能做得了主的話,我想諸位一定不希望衰老,自己要能做主,我們十七、八歲很好,我們永遠停在十七、八歲。可不可以呢?你要說能自己做得了主宰,那是應當可以的。做不了主,還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衰老下去。可見得自己何嘗能做得了自己的主呢?在我們這個身心裏面,找不到主宰,更沒有自在。所以執著一切法有我,這是很大的誤會。

  那麼一切法,從那裏來的呢?唯識所變。世間人不相信唯識所變,就是因爲有執著。信唯識所變,這才能入大乘之門。那麼換句話說,不信唯識所變,就不能入門。而爲什麼不信呢?因爲有執著。那麼由此可知,這個關鍵是在執著。破了執著,你就相信,信就入門。那麼這是本論教學的目的,就在此地。其次,世尊是說法之主,一切法是世尊所說之法,而說無我,這個裏頭意思很深,就是說明了,說而無說。如果一切法真有我,那世尊有所說,一切法無我,說即無說。所以佛在經論裏頭常講,“佛本無法可說。亦無實法予人。”這是我們學佛的人,必須要明白的,佛沒有法給我們,佛也沒法可說。那佛所說、所教的是什麼呢?但破衆生情執而已。這一種教學,與世間教學不相同。歐陽大師說佛教非宗教、非哲學,也是這個意思。因爲宗教沒有破情執,只有增長情執,沒破。哲學也是增長情執,沒有破情執。而佛法叫你破執著,換句話說,哲學與宗教都是增長人我執、法我執,都是增長我執。而佛法是反其道,破我執,破法執。因此他有根本上不相同的地方,如果我們對于這個根本不相同的地方,要是一無所知,那我們這個學佛,就不能達到佛法預期的效果。

  那麼第叁、凡夫執著的是那些呢?凡夫虛妄執著五蘊的身心,這個東西是假的、假相,他認爲是我。你們諸位仔細想想,那一個人不是執著,這個假相是我呢?就是我們自己也不例行,我們也執著這個假相是我,不曉得這個假相,之所以然,不明了假相的究竟,堅固的執著。這是一切障礙的根本,煩惱障、所知障都從這個地方起。這個外道有些很聰明,我們講宗教,比我們一般凡夫高明一些,有一些高級的宗教,他不執著這個身心是我,他曉得這個臭皮囊,不是自己。什麼是自己呢?俗話說靈魂是自己,知道這個身,是假的。到六道裏面去投胎,舍身受生,有一個靈魂,那個東西是真的,他認爲那是真的。在六道裏頭,那一道去投胎舍身受生,這是真的。身不是自己,這個身好象衣服一樣。我們人好象靈魂一樣,今天穿這一件衣服,明天穿那一件衣服。六道的身體,就像衣服一樣,可以常常在那裏換。但是不換的,是這個神識不換。他們覺悟到這一點,比我們凡夫就高明。于是乎他執著那個神識,當作我。佛法裏面講神識,印度外道叫□□,我們中國人叫它做靈魂。孔夫子□□大傳裏面,遊魂,孔老夫子沒有叫靈魂,叫遊魂。就是印度那些外道所講的神識。執著這個是我,外道的錯誤。

  小乘人比外道又聰明一些,又高明一些,他曉得他也不執著神□是我,可是小乘還是有執著,他所執著的就是所證的偏真涅槃,認爲那個是我。顧然佛在經裏面說,涅槃境界裏面有常樂我淨,雖有常樂我淨,決定沒有執著。他有執著,就錯了。但是小乘人有執著,那麼菩薩有沒有呢?菩薩要見了性的菩薩,就是人我執破了的大乘菩薩,這才□□。權教菩薩還是有執著,他執著的有衆生可度,有佛道可成,□□□□有修有證有得,那麼菩薩有沒有忘我呢?沒有忘我,菩薩還是有我執,這就是我們所講的權教菩薩。

  由此可知,這個我執是遍九法界,這是我們的根本大病。幾時我們才能夠覺悟,我是假的,我是不可得的。所以天親、彌勒給我們說明了心法有許許多多種,色法也有許多種。我們眼前身心世界的幻相,是這一些衆多的色心諸法緣聚而有,緣散而滅。這裏面求其主宰,了不可得,這就是教我們破我執。所以本論的旨趣,就是爲了破除我們無始以來堅固的我執,人我執與法我執,這是這一部論的教學宗旨,也是本論的綱領。那麼第四、一切法本來空,我們在了義大乘經典裏面都聽到,佛這樣的教誡我們。可是衆生不知道一切法本來空,妄執以爲是有。佛但說無,這個無,是破有的工具,有要破了,無也沒有了。所以我們真正通達了無我的實義,與大乘法門,可以說□□□□,這才能入得了大乘的法門。

  那麼再看底下原文,這個解釋了,前面提的問題,什麼叫一切法?此地給我們解答,“一切法者。略有五種。”五大類。“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叁者色法。四者心不相應行法。五者無爲法。”這是五類,一切法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五大類。下面說“一切最勝故。與此相應故。二所現影故。叁位差別故。四所顯示故。如是次第。”那麼這是百法論的原文,意思我們在底下這個表裏面,跟諸位細說,我們再把底下這個兩行念下去,這是解釋。“雖聞佛言一切法無我。尚未能明其何謂一切法。如何謂無我。今造此論。即說明其所以然。先說一切法。”一切法可以分爲有爲、無爲兩大類。“次就有爲法”裏面,“分爲四位。”就是四類,一共有九十四種。無爲裏頭,有一位、一類,分爲六種,合起來是百法。那麼底下這個表,使我們一目了然。那麼一切法,就是百法,百法就是一切法。展開來說一切法,歸納起來□□。

  什麼叫有爲呢?有爲是有造作,有生滅的,就叫做有爲。無爲是非造作,不生滅的,就叫做無爲,這個是可以分爲這個兩大類。有爲法裏面,有四種。心法一共有八種,心所有法它有五十一種,色法有十一種,心不相應行法有二十四種,合起來一共是九十四種,都叫做有爲法。這九十四法,是有生滅的,有造作的。下面我念一念有兩個錯字,大家改一改,意思我們要到下一堂才能夠講。“一切最勝”這是說的心法,“與此相應”這心所法,“二所現影”這是顯示。這個文裏面,照文改過來就行了。前面就是九十六面倒數第二行,你看不是有二所現影,叁位差別,四所顯示。他這個地方印錯了,是現影,二所現影。現是出現的現,就是現在的現;影就是電影的影,大家把它改動,這兩個字改過來。那麼無爲法四所顯示,這個顯示它是對的。這個意思,我們留到下一節,再給諸位細說。

  四十七面百法在此地,可以算是正式的開端。表裏面所列的,看起來是很簡單。實際上這就是百法的總綱,前面跟諸位說過,百法就是世出世間一切法的歸納。所以說百法就是講的一切法,一切法如果我們不能夠正確徹底的明了通達,那會對我們造成許許多多的障礙。在出世法來講,它障礙了我們正見正解正行。在世間法來說,它障礙了我們許許多多的善業,使我們失去了人天的果報。因此這個一切法就是本身以及我們生活的環境,這個環境是說整個的宇宙,也就是人生宇宙我們所必須要明了。表裏面先給我們分成兩大類,就是一個是有爲,一個是無爲。有爲裏面…

《《百法明門論》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