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颜回听师父讲东西,很少提出问题出来,所以表面上看到他很愚痴,可是背后师父听听他的言论,回也□□,他真听懂了。一听就懂了,他问什么?还有这根本就不懂,马马虎虎、糊里糊涂的过去了。他不懂,这就是属于愚人。所以一个是上等智慧,他不问。一个是下愚,他不问。中等程度以上的,必定是意见多多。那么这样才有进步,所以我们今年暑假,我们办一个大专讲座,我们就采取这么方式。不像以往我们这个经论,都提出来讲演,一句一句给大家讲,大家听,听也没有问题。你问这句懂不懂?今年暑假的讲座,我们讲堂专门讨论,你们要没有问题,就下课了,没问题就下课,有问题就提出来辩论。大概我们范围是两部经,一部是这个,都是讲过了,一部是《圆觉经》,另外一部是《普贤行愿品》。那么这个两部都讲过了,希望大家把这个两部经仔细去研究,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我们这个课堂就很热闹。你们同学与同学之间辩论,所以这个讲座与以往的讲座,是不相同的,不一样。对于这个同学们的学习、心得,一定有增长,一定有所增长。那么这两种问,是一定要解答,这是本份问,是应当要解答。
还有两种问,可以不必答。一种就是试验,就是考老师的,挑毛病的,找麻烦的,没有诚意。所以这试验试验,看你懂不懂。这不是尊师重道,这轻慢师长,可以不答。可答,可不答。还有一种,这随随便便问的,很轻率的问,没有恭敬心,没有诚意,随便问的,这个也可以不答。第五一种那就是经典里面常常讲的,利乐有情问,不是他不懂,他完全都懂得了,看看什么?看看在座的人,这么重要的问题没有人提出来。这是大家疏忽不晓得这个问题的重要,于是这些菩萨们代替这些众生出来发问,向佛请教,表现的至诚恭敬,做一个学问的榜样给我们看。我们在一切经里面,看到这个诸佛菩萨弟子们向佛请教问题,那都是做出榜样给我们看的,教给我们如何做学问。所以问,有这个五种。那么在经论里面,我们所看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属于利乐有情问。
那么此地“何等一切法。云何为无我。”这就提出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是依据佛所说的这一句话,“一切法无我”。那么这一句话,佛在经典里面讲得很多,这一切大小乘经典,我们几乎都能看得到。那么在这一句里面所包含的意思,此地大圆居士有一行简单的解释,我们先把它念一遍。“因世人皆执一切法有我。故不信唯识所变。今欲说明一切法皆唯识所变。故先引世尊言。一切法无我以证之。”这就是本论的依据。那么这一条说明天亲菩萨造论,依据的本源,他是有根据而造论的,不是他随便说出来的。世间人确确实实是这样的,这个执着就是大病。
那么先说什么叫做“我”呢?我、就是主宰的意思,就是有一个主体。我还有一个意思,他有一个自在的意思。我们世间人误会一切法有个主体,好象自己能够支配自己,自己能够支配环境。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可以说那是妄想,是执着。假如我们真正自己能做得了主的话,我想诸位一定不希望衰老,自己要能做主,我们十七、八岁很好,我们永远停在十七、八岁。可不可以呢?你要说能自己做得了主宰,那是应当可以的。做不了主,还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衰老下去。可见得自己何尝能做得了自己的主呢?在我们这个身心里面,找不到主宰,更没有自在。所以执着一切法有我,这是很大的误会。
那么一切法,从那里来的呢?唯识所变。世间人不相信唯识所变,就是因为有执着。信唯识所变,这才能入大乘之门。那么换句话说,不信唯识所变,就不能入门。而为什么不信呢?因为有执着。那么由此可知,这个关键是在执着。破了执着,你就相信,信就入门。那么这是本论教学的目的,就在此地。其次,世尊是说法之主,一切法是世尊所说之法,而说无我,这个里头意思很深,就是说明了,说而无说。如果一切法真有我,那世尊有所说,一切法无我,说即无说。所以佛在经论里头常讲,“佛本无法可说。亦无实法予人。”这是我们学佛的人,必须要明白的,佛没有法给我们,佛也没法可说。那佛所说、所教的是什么呢?但破众生情执而已。这一种教学,与世间教学不相同。欧阳大师说佛教非宗教、非哲学,也是这个意思。因为宗教没有破情执,只有增长情执,没破。哲学也是增长情执,没有破情执。而佛法叫你破执着,换句话说,哲学与宗教都是增长人我执、法我执,都是增长我执。而佛法是反其道,破我执,破法执。因此他有根本上不相同的地方,如果我们对于这个根本不相同的地方,要是一无所知,那我们这个学佛,就不能达到佛法预期的效果。
那么第三、凡夫执着的是那些呢?凡夫虚妄执着五蕴的身心,这个东西是假的、假相,他认为是我。你们诸位仔细想想,那一个人不是执着,这个假相是我呢?就是我们自己也不例行,我们也执着这个假相是我,不晓得这个假相,之所以然,不明了假相的究竟,坚固的执着。这是一切障碍的根本,烦恼障、所知障都从这个地方起。这个外道有些很聪明,我们讲宗教,比我们一般凡夫高明一些,有一些高级的宗教,他不执着这个身心是我,他晓得这个臭皮囊,不是自己。什么是自己呢?俗话说灵魂是自己,知道这个身,是假的。到六道里面去投胎,舍身受生,有一个灵魂,那个东西是真的,他认为那是真的。在六道里头,那一道去投胎舍身受生,这是真的。身不是自己,这个身好象衣服一样。我们人好象灵魂一样,今天穿这一件衣服,明天穿那一件衣服。六道的身体,就像衣服一样,可以常常在那里换。但是不换的,是这个神识不换。他们觉悟到这一点,比我们凡夫就高明。于是乎他执着那个神识,当作我。佛法里面讲神识,印度外道叫□□,我们中国人叫它做灵魂。孔夫子□□大传里面,游魂,孔老夫子没有叫灵魂,叫游魂。就是印度那些外道所讲的神识。执着这个是我,外道的错误。
小乘人比外道又聪明一些,又高明一些,他晓得他也不执着神□是我,可是小乘还是有执着,他所执着的就是所证的偏真涅槃,认为那个是我。顾然佛在经里面说,涅槃境界里面有常乐我净,虽有常乐我净,决定没有执着。他有执着,就错了。但是小乘人有执着,那么菩萨有没有呢?菩萨要见了性的菩萨,就是人我执破了的大乘菩萨,这才□□。权教菩萨还是有执着,他执着的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有修有证有得,那么菩萨有没有忘我呢?没有忘我,菩萨还是有我执,这就是我们所讲的权教菩萨。
由此可知,这个我执是遍九法界,这是我们的根本大病。几时我们才能够觉悟,我是假的,我是不可得的。所以天亲、弥勒给我们说明了心法有许许多多种,色法也有许多种。我们眼前身心世界的幻相,是这一些众多的色心诸法缘聚而有,缘散而灭。这里面求其主宰,了不可得,这就是教我们破我执。所以本论的旨趣,就是为了破除我们无始以来坚固的我执,人我执与法我执,这是这一部论的教学宗旨,也是本论的纲领。那么第四、一切法本来空,我们在了义大乘经典里面都听到,佛这样的教诫我们。可是众生不知道一切法本来空,妄执以为是有。佛但说无,这个无,是破有的工具,有要破了,无也没有了。所以我们真正通达了无我的实义,与大乘法门,可以说□□□□,这才能入得了大乘的法门。
那么再看底下原文,这个解释了,前面提的问题,什么叫一切法?此地给我们解答,“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五大类。“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这是五类,一切法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五大类。下面说“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那么这是百法论的原文,意思我们在底下这个表里面,跟诸位细说,我们再把底下这个两行念下去,这是解释。“虽闻佛言一切法无我。尚未能明其何谓一切法。如何谓无我。今造此论。即说明其所以然。先说一切法。”一切法可以分为有为、无为两大类。“次就有为法”里面,“分为四位。”就是四类,一共有九十四种。无为里头,有一位、一类,分为六种,合起来是百法。那么底下这个表,使我们一目了然。那么一切法,就是百法,百法就是一切法。展开来说一切法,归纳起来□□。
什么叫有为呢?有为是有造作,有生灭的,就叫做有为。无为是非造作,不生灭的,就叫做无为,这个是可以分为这个两大类。有为法里面,有四种。心法一共有八种,心所有法它有五十一种,色法有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种,合起来一共是九十四种,都叫做有为法。这九十四法,是有生灭的,有造作的。下面我念一念有两个错字,大家改一改,意思我们要到下一堂才能够讲。“一切最胜”这是说的心法,“与此相应”这心所法,“二所现影”这是显示。这个文里面,照文改过来就行了。前面就是九十六面倒数第二行,你看不是有二所现影,三位差别,四所显示。他这个地方印错了,是现影,二所现影。现是出现的现,就是现在的现;影就是电影的影,大家把它改动,这两个字改过来。那么无为法四所显示,这个显示它是对的。这个意思,我们留到下一节,再给诸位细说。
四十七面百法在此地,可以算是正式的开端。表里面所列的,看起来是很简单。实际上这就是百法的总纲,前面跟诸位说过,百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归纳。所以说百法就是讲的一切法,一切法如果我们不能够正确彻底的明了通达,那会对我们造成许许多多的障碍。在出世法来讲,它障碍了我们正见正解正行。在世间法来说,它障碍了我们许许多多的善业,使我们失去了人天的果报。因此这个一切法就是本身以及我们生活的环境,这个环境是说整个的宇宙,也就是人生宇宙我们所必须要明了。表里面先给我们分成两大类,就是一个是有为,一个是无为。有为里面…
《《百法明门论》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