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又分为四大类,心法有八类,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类,色法有十一类,心不相应行法有二十四类。无为法里面,有六类。底下这个长行有一行,解释“一切有为造作生灭无常之法。名有为法。其不生灭无造作之法。名无为法。”这是很简单的来说明什么叫有为法?什么叫无为法?可见得有为与无为,那是相对建立的。
先说有为法,我们先把这个名词定义,给诸位介绍出来。然后再说明它这个次序,为什么是这样排列的?这个表的下面“一切最胜”、“与此相应”、“二所现影”,这个地方上一次请大家改过来,这是现影,而不是显示,这个要把它改过来。“三位差别”、“四所显示”那么这个就是它排列顺序的理由,我们也要把它分别清楚。第一个我们说心,心法在唯识里面,它有六个意思。第一个集起叫做心,集就是集合的集,集合的集;起、是现起。集是什么呢?就是集种子,集种子。起、就是种子起现行。这些话,都是唯识的专门术语。如果拿我们现在的术语来说,种子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印象,所谓的印象。这个集,它就有收藏的意思。譬如说我们昨天做的事情,如果这个印象要没有一个地方收藏,那么它一定消失,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起来,它有一个收藏的所在。但是这个种子的印象,它没有形相,虽没有形相,它不会消失。有印象深的,我们在童年时候的事情,还是记得很清楚,印象深刻的,那就是种子有力,有这个力量,不会消失。
有人常常说,我们这个作梦,会作成奇奇怪怪的,从来也没有想到过事情,会作这奇奇怪怪的梦。梦中有独头意识起现行,如果你没有印象,你这个梦中境界,不会现行。梦中往往关于前世的印象,多生多劫前的印象。所以我们自己不晓得,不晓得。因为什么?前生的事情,你也不会去想它,所以在平常不会起现行,在梦中时候,不知不觉的时候,因缘触发的时候,它起现行。所以一定有个收藏的地方,这个地方。那么这个在唯识里面,就是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藏识,藏就是收藏的意思,就好象是个仓库一样。它能够收藏种子,同时这个种子遇到缘了,它又会重现,重现就是起现行。譬如说我们过去曾经见过面,见过面的时候,这个印象就落在藏识里面去了,仓库里头。今天我们又见了面,又见了面会认识,为什么会认识呢?因为藏识里头有印象,一见面,藏识里面那个印象,一对照,不错,你是某人,我们曾经在什么时候见过的,它会排对。这个速度比这个电子还来的快,我们这里讲电脑,电脑怎么样灵巧,没有我们这个头脑灵巧。这个天然的电脑,比人造的高明的太多,高明的太多。所以心有这个意思。但是我们从具体上来讲,虽然八个识,都能有集起的意思。可是在阿赖耶识集起特别的偏重,就是这一种功能特别的殊胜。其余七个识,要比起阿赖耶识,在这一方面讲,那真是望尘莫及。那这第一个意思,我们叫做心法。
第二个意思聚集,聚是集聚。那么这个也是心法,换句话说,收集、攒集、聚集,它有这个意思。当然八个识也都有这个意思,可是从这一个意思来说,偏重在前七识,就是末那、意识以及前五识,它都有这个作用。这个就是讲我们唯识里面讲遍行,它有一种功能,熏集一切法成了种子。拿我们今天来讲,它就是能收集印象。眼见色,耳闻声,六根在境界上一接触,它就把他收集起来了。收集起来好象是个转运站,眼根各收集各的,这个□□□,各人收集各人的。你譬如眼,那就是了别,它把这个印象送进去,这个印象送进去,它里头并没有分别。可是第六意识,它把这个印象分别,分别有善恶好丑。那么它也把这个概念、这个印象,又送进去。第七识执着,第七识产生了我爱我见,产生了这些。所谓是取舍得失,都是第六意识力量很强。所以说是前七转识,把这些印象收集起来,送到仓库,就收藏了,送到阿赖耶识。所以从这一方面讲,前七转识有这种功能。
第三个意思“缘虑”,缘是攀缘,虑是思虑,这也是心的作用。在这方面讲,现代的心理学偏重在这一条的说法。它能够思惟,能够想象,能够判断,能够推理,我们把这个认为是心。但是这个心的时候,有这个功能,实际上心的功用很大,并不只这一种功能。第四个意思,也叫做识,识就是认识。识的意思,是从了别来说的,就是能够辨别,能够明了。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外面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你样样都能够明了,样样都能够识别,这是心的作用。所以它有这个意思。这个意思,也是八个识都有。虽然八个识都有,偏重在第六意识,也就是说分别功能最大的、最广泛的是第六意识。玄奘大师在《八识规矩颂》里面给我们说的非常的明了。第五个意思,也叫做意。意的定义是怎么说呢?意是讲不间断。所以说意思,意思是不间断。不间断的思,就叫意识。间断的这个思,通常叫想,叫想。因为什么呢?它间断,这个印象就会比较薄一点。如果不间断的去想,这个印象就深了,这个印象就深了,就会产生很大的力量。所以有很短、等无间的意思。等是平等,就是他想一桩事情,他不会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那间断。专门想一桩事情不间断,这个就是意。那么八个识,也都有这个意思。可是第六识特别偏重,第六识恒审思量,他特别偏重。
那么第六识很单纯,它想的是什么呢?它想的就是我。所以一切众生这个私心很重,那是有道理的。就是第六意识,念念不忘我。无论在什么时候,他什么事情都可以做,想东西他会间断,我他不会间断。所以说人我执、法我执,那么都是第七识造成的。那么第六个意思,也叫做心。八个都叫做心,这个第六点可以把它分开来说。八个都可以称作心,所以我们常讲八心王。但是如果就前面所讲的这些定义,个个殊胜方面来说,我们可以说第八识心的意识,比较上多一点。所以我们也把第八叫做心,把第七叫做意,第七叫做意,将第六叫做识。所以我们对于前面六种,前六识,末那我们叫做意,阿赖耶叫做心。所以合起来讲,都讲得通,八个都可以叫心,都可以叫意,都可以叫识。分开来的意思,那更明显了。心法概略的就说到此地。那么心法八种,我们必须要晓得它,它的性质,一切众生造恶造善,五趣轮回,乃至于成佛作祖,都是这个心,都是这个心。所以在一切有为法里面,它的作用最大,最为殊胜。那么其次再讲,这是心法一共有八个,到底下的时候,是一段一段的来给诸位详细的讲解。
第二是“心所有法”,有五十一种。什么叫心所有?那么这个心,就是指前面的心法,八个心王。说它做心所有,就是说这一类的法,它是前面八个心法所有的。唯识里面讲,它有三个定义。第一个它必定要依心王,才能够起来。前面八个我们称它作心王,它是附属于它的。没有心王,就不会有心所,所以它是附属于心王。它要起作用,一定要跟着心王,它才能够起得了作用。如果不跟着心王,它不能够独立的起作用,所以它是心王附带的。我们也可以这样说,这五十一类法,就是心法的作用。前面八种是讲心法的体,此地五十一种就是心法的作用,我们可以这样的看法。那么这样的比较更容易明了了,它是心的作用。
第二个意思,它起作用,一定是与心相应的。那么什么叫做相应?相应这个名词,在佛法里用的太广泛,诸位将来是一掀开经论,往往你都能看得到这两个字,所以对于这两个字的定义,我们要把它搞清楚。相应里面含着有四个意思,第一个是讲的“时”,就是时间。它与心王一定同时,不能说是不同时,异时、那就不相应了,一定是同时的。那么第二个一定是同缘一个境界,同缘一个境界。第三个一定是要依根,根是所谓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它一定依根。第四个讲的是“事”,事是怎么说呢?同一个自证分体份,所以简单的讲,就是识所缘的境界,所依止根,自证分的体事,这四个条件完全相同,这就叫做相应。四个条件里头,有一样不同,就叫做不相应,就叫做不相应。那么心的作用,有相应,有不相应的。相应的有五十一种,不相应的有二十四种。那么到后来我们都可以谈到。
第三个所有法的定义,就是这些法它是系属于心。你说我们讲到,譬如说讲触,五遍行里头,触、作意、受、想、思。我们单单讲触、接触,接触那就是要看你跟那一个心王相应。这个触就是属于某一个心王的,而不是属于另一个心王。我们说话,在此地讲似乎说的很简单,实际上这个事,是相当的复杂。虽然复杂,可是它条理清清楚楚,它一点都不混乱。譬如我们现在这个眼根,接触这个境界,见这个色法。我们一接触,你也看到我,我也看到你。这个触,有阿赖耶的触,有末那的触,有第六意识的触,有前五识的触。几乎同时在起作用,可是各系属于个个心王,一点都不会错。眼见,这是眼根之触。这个第六、第七跟阿赖耶的触,我们同时叫做无俱意识的触,所谓是举一个心所的例子,你就晓得,虽然同时起作用,它并不混乱。好象我们灯的光明一样,我们讲堂有十几盏灯,开了之后,你看到光光互照,看到我们这都是明亮。但是这些光,各属于个个灯的。你要不相信,你关一盏灯,这盏灯的光就没有了。所以光与光好象是互相混杂分不开,实际上各是各的,清清楚楚,一点都不乱。那么我们八个心王,五十一个心所起作用的时候,情形也是如此,各是各的作用。你说将来讲到烦恼心所,亦复如是。前五识有前五识的烦恼心所,第六识是属于第六识的,第七识是属于第七识的。你譬如我们讲一个贪,各是属于各的,这个跟心法,这才是大分,归纳起来的分。细分,非常非常的繁琐。但是清清楚楚,有条不紊。
这就是叫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了解之后,这就叫觉悟。再不迷在这一些形相里面,从此以后做一个明白人,而不做一个糊涂人。无论在什么境界里,起心动念,自己心里头明了,佛法里面常讲,“愿得智慧真明了”。懂…
《《百法明门论》讲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