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得通達,智慧現前,一切法中真正明了。明了、這樣的人,我們叫他做佛菩薩。一切法不明了的人,我們叫他做凡夫。可見得這個凡夫與菩薩的差別,就是一個對一切法真明了了人,一個對一切法不明了的人,就是這麼兩個差別的名號。那麼由此可知,我們學佛就是要做一個對于一切法真正明了通達之人,這是學佛的目標,學佛的宗旨。第叁、是講色法,色法把它歸納起來,有十一類,有十一種。十一種|五根、六塵。五根是色法,六塵是色法,五根加六塵有十一類。
色法、是識所依,也是所緣,五根是所依,是識之所依。如果識要不依五根,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你譬如說我們以這個電來作比喻來說,電器如果要不依這一些電器,它就不起作用。電燈是電器,這個電流依它就放光,以這個錄音機,也是是個電器,依它就能夠把聲音記錄下來。所以它不能夠離開這個電器,離開電器它不起作用。它雖然是存在,但是它不起作用。正如同我們這個心心所,它存在。如果要是沒有根,它就不起作用。所以人死了,神識離開了五根,它不起作用,眼不能見了,耳也不能聽。離去了,就不能起作用,必定要依根才起作用。這是講所依的,但是一有所依之根,如果沒有所緣的境,它也不起作用。所以它起作用,一起一定是叁個,就是根塵識。前面講八識,五十一心所就包括在八識裏頭,因爲是八識附帶的,剛才講一個是體,一個是用。那這不必再多說了。一定是根塵識,同時它才會起作用。所以六塵是它所緣的,識之所緣,六根則識之所依。
這樣有能有所,那在佛法裏把它歸納,一共有八法所成。所以這個色法,從那裏來的?色法是心心所法變現出來的。那麼它能造的,諸位要曉得能變是心心所,這個色法是什麼東西呢?將來以後會給大家討論到,就是講這個心心所的四分|自證分、證自證分、見分、相分。相分就是色法,相分就是色法。由此可知,色法也不簡單。心王八個由八心王各自相分,五十一心所也有五十一心所各自的相分。由于就像剛才比喻的光光互照,但是分得清清楚楚,絕不會攪混在一起。前面跟大家講過,百法是一切法的歸納,展開來是無量無邊。無量無邊之法,各各不相□,各有各的自分,現在的話是各有各的岡位,這是事實真相。佛在大經裏面給我們說得很清楚,“當處出生。當處滅盡。隨心應量。”我們不了解事實的真相,在一切法裏頭,虛妄分別,這是過失。那麼所造的相分,我們從綱領上講,從原則上說,經裏面講的四大。今天科學家所發現的,也是四大,四大是基本的物質。我們如果就是講色法這一個範圍裏面的能造與所造,就是色之體,是能造,它是四大,就是基本的物質。我們今天科學家所發現的,這原子、電子、基本粒子。佛法裏頭這個名詞叫地水火風,這就是說明基本物質,它一定具備這四個條件,這四種特性。
地是什麼?它是物質,它是一個有體積的。地是代表固體,就是代表體積。水是代表濕度,這個東西再小,它含的有濕度,我們現在講帶陰電,帶陽電。火是講它溫度,它有濕度,它有溫度。風是講它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諸位想想,動才有叫風,不動就不叫風,風是代表動的,它有速度,它是有一個流動。那麼我們今天科學家所發現的,這是基本物質,確確實實它是有這四個現象,有這四種特性。那麼這是能造。所造的呢?就是一切物質的世界。這個物質世界裏頭,森羅萬象。但是所造的,所用造作這個材料是相同的,完全一樣。那麼今天科學家承認,我們人體是這些基本粒子物質造成的。這個講臺、這個講堂,沒有一法不是相同的基本物質造成的,相同的,沒有差別。我們這一把扇子,你看它不值錢,如果這麼一大塊金鋼鑽,你認爲這個不得了。金鋼鑽的、造金鋼鑽的那個基本的物質,跟這個扇子一樣,無二無別。這現在人講,你們一聽懂啊。爲什麼呢?不過就是這些原子電子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樣,排列的方法不一樣,組合的方法不一樣。拆穿了,是一樣的事情,有什麼差別呢?爲什麼要貴彼賤此呢?這就是虛妄分別。
所以你真正通達了,一切萬法是法法平等,無有高下。我們心就平等了,在一切法裏頭,不會執著這個貴,不會執著那個賤。得平等心,真正可貴。平等心現前,給諸位說,生死沒有了,煩惱沒有了。佛法裏面講斷煩惱,證菩提,了生死,入涅槃,你才能真正找到。我們之所以在一切境界裏頭,分好分醜,分善分惡,這個心不平等,就是對于事實真相沒有看得清楚。完全錯誤了,完全錯解了,才會産生這個現象。但是這個色法裏面,識所依的五根,我們很容易了解,眼耳鼻舌身,這都在我們身體上,很容易覺察到。五根所緣的境界,眼見色,耳聞聲,五根所接觸的境界,也很容易明了。爲什麼呢?都在眼前。可是這個法裏頭,有一半容易明了,有一半不容易明了。法是什麼呢?法是心所緣的,意所執的。這裏講法處色,叁□色是什麼?沒有形相。不像五根所緣,五塵境界,它有形相。有形相,我們叫它做色法。這個沒有形相,它也是色法,將來講色法的定義,到後面再給諸位來細說。
那麼這個就是有對色的,無對色。有對是什麼?是這個對待建立的。無對色是什麼?它是影像,它沒有物質,它不是物質。你譬如說我們要說臺北火車站,你們都去過火車站,我一說臺北火車站,你腦子裏頭,馬上就想到臺北火車站的樣子。你這一想,想就有相。這個相是確實是有,你自己很清楚,別人看不見。別人看不見,就叫無對色。可是你自己真有這個色相,不是沒有,清清楚楚,也現在你現前。所以我們一想,想就有相,心裏頭就有相。我們中國人造字,是很有學問的。“想”這個字,心裏面的相。那麼在唯識裏面講,這是法處所攝的色法。法塵裏面,法塵是一半是心法,一半是色法。這個是法處所攝色,它是無影有相,它沒有質,它是屬于無對色。那麼這是意識所緣的,意識所緣的法塵。這也在此地介紹到此地。
那麼底下講心不相應行法,行就是行爲,就是造作、行爲。行爲就是心法的造作,所以前面講心所有法,就是心的作用。心的作用,就是心理的行爲,我們今天講心理行爲。但是前面五十一種,是與心相應的行爲。那麼這裏還有與心不相應的,但是也是心的造作。雖然是心的造作,但是它與心不相應。怎麼不相應呢?就是前面所說的,識所緣,依根四。這個四種裏面,一定會有一兩種相同,也有一兩種不同,所以它也不相應。與四個相同才相應,當中有一個不同,就叫不相應。那麼這四個條件,它實在是離不了,但是它不具足,它不是四條不具足,而或缺一條,或缺兩條。這個情形之下,我們叫它做不相應行法。
我們在五蘊裏面,這個五蘊是最簡單的歸納,佛法把一切萬法歸納起來講可以說第一簡單的歸納二種,即心法、色法,只二種就統統歸納了,如果再說得稍爲詳細一點,就說五蘊︱色、受、想、行、識,如果從五蘊上來講,心相應的行法跟不相應的行法,統統都在五蘊裏頭。
第叁卷
經文第叁行開始,四十四面。
『唯識之學,在說明山河大地等一切法,皆是假有,唯識之所變現。』
這一行是說唯識的宗旨,這是如來親證的現量境界,我們初聽這幾句話,好象不太容易接受,爲什麼呢?那就是我們從小以來所學的,可以說完全沒有這個經驗,所以乍聽起來,免不了有疑難之處,可是佛給我們講的話,決定是真實的,這一點我們學佛首先要能夠完全肯定的相信聖言量,換一句話說,我們首先要肯定佛不會欺騙我們,佛所說的話,句句都是真實的,同時我們相信佛所說的,並不是一種學理、並不是一種學街,所以佛在《金剛經》裏面告訴我們,佛的言語是真語者,真者不妄,是實語者,實就是不假,如語者,如語就是事實怎麼樣的就怎麼說法,一絲毫不過份,就是語要如其事,能夠作到不增不減,這叫如語,不诳語者入不妄語者,這是我們要相信的,如果我們能夠相信佛語真實,那麼佛在此地把這個他所見到的境界告訴我們,也可以說,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無非就是說明這一樁事情而已,也就是說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是什麼呢?是唯識所變,前面已經跟諸位說明什麼叫做識,再接著看下面:
『世人皆執山河大地等一切法是實有,名之曰我,既有實我,則不信一切唯識所變。』
這就是說我們世間人的錯覺,也就是病根的所在,這個地方所說的世人,包括了色界、無色界天人在內,我們凡夫執著,天人也執著,他也是這麼一個看法,這麼一個想法。由此可知,這個錯誤的觀念,實在是相當不容易打破,生到天上了,天上也不能破這個執著,也是這種情況,執就是識。誰執呢?識在那裏執著,它執著的就是我們這個身體,甚至于我們的思想,我們生活的環境:宇宙太空,認爲這個是真的,是實在的,這個意思叫做我,所以在此地,“我”的定義也就附帶的說出來了,對于我們我們這個身執著是實在的,就是身心執著這是實在的,這叫人我,對于我們的環境,宇宙執著是實在的,這叫法我執,所以說無量無邊的執著,歸納起來就是這兩大類:人我執、法我執,底下表裏頭就很清楚的跟我們列出來,你有這兩種執著,你就不會相信佛講一切法唯識所變。
好了,我們現在大家都是虔誠的佛弟子,甚至于有不少受過叁皈五戒的,乃至于菩薩戒的,你信不信呢?你說:「我信。」那個信是假的不是真的。爲什麼不是真的?因爲你的“我執”沒有去掉,你這種是勉強的信,佛是這麼講的,我相信,不是你自己親證的境界,你自己沒見到這個境界。你自己爲什麼見不到呢?就是因爲你的執著沒有打破,所以你是世人,這個世人就是凡夫,就是指我們講的六道凡夫。換句話說,我們還是六道凡夫,哪裏見到這個事實的真相?由此可知,學佛最要緊的就是破執著。好,我真正學佛,我不執著了。你說的不執著,心裏想的不執著,還是執著,爲什麼呢?你…
《《百法明門論》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