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法明門論》講解▪P8

  ..續本文上一頁執著個“不執著”,不執著也是一法,也是法我,所以這個事情,要細心的體會,這個道理留在底下一課,《大乘起信論》裏面給諸位討論。

  要真正作到不執著,執著與不執著都離開,這才是真正不執著,心裏有個不執著,這不行,那還是執著,還是凡夫,還見不到事實真相,不知道這個境界是唯識所變的,下面講的是唯識學的根源,因爲這個緣故,這也說明說唯識的理由,緣由。

  『是故欲闡發唯識之學,當破我執。』

  但是諸位要知道,在經題裏面給大家講過,這是大乘佛法入門的教科書,所以闡發唯識之學,當破我執,換句話說,你要想入大乘之門,不破我執那怎麼進得去呢?說實在的,破了我執,這個地方的“我”,是廣義的,因爲人我、法我都用這一個我包括了,我們要細說的時候,人我、法我都要破,才能夠入大乘之門,破人我而不破法我,是小乘人,可以入小乘聲聞、緣覺之門,不能入大乘菩薩之門,所以這一點,諸位特別要著眼的,百法明門論它的宗旨就是破執著,絕不是叫你去死記這一百個法相名詞,你要是死記這一百個法相名詞,又起了執著,那又多一百個法執了。目的是叫你破執著的,結果變成增長你的執著,這就顛倒了,破執著叫學佛,佛者覺也,你覺悟,執著是迷惑,所以我們在此地是學覺的,而不是學迷的,你要是死在法相名詞之中,那你就是迷了,你在此地不是學覺是學迷,怕你迷的不夠,還再加深一點,那有這個道理呢?所以這個意思我們要去體會,不能夠執著,可是執著畢竟不是那麼容易就打破的,所以世尊住世八十年,講經叁百余會,要把這個事實的真相,說清楚、說明白,你才肯放下,放下什麼呢?放下執著而已,放下就見到事實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見到了,見到的相是什麼呢?正是佛在經裏面所講的一樣,所以到那個時候,經典就可以給我們作印證。

  『又當知我是假,識是真。』

  它這個簡義,實在講確實是編得很好,把這一門學問,深入淺出的告訴我們,“我是假”,這個“我”在此地,就是萬法的代名詞,爲什麼呢?有人我、有法我,換句話說,身心世界都是假的,在從前講假,確實,要有相當的智能去領悟,因爲很不容易看出,它這個假相。現在科學發達了,對于這一層,可以說給我們幫助的地方,確實是不少,比如現在在物理學裏面、化學裏面,所分析的,把一切物質分析到原子、電子、基本粒子,曉得一切萬法無非是這些東西組合的,只是方程式不同而已,在根本上都是一樣,這個看法真正是把宇宙人生看穿了,曉得這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實的。但是它有一個毛病,病在那裏呢?把人生的價值否定掉了,人生的意義也沒有了。現在在發明機械人,將那個機械人跟真的人一樣,所以人造人,他將人生價值與意義否定了,這一否定,那麼人就跟物一樣,所以真正變成唯物論,到那個時候,必然有更大的災難,有更大的禍害,這是不是事實真相呢?不是的,這只是看到宇宙事實的片面,沒有看到它的真相,還是在兩種執著簡圍之內,並沒有打破執著。

  佛法的長處,它是把事實的真相給我們說明,以種種分析來說明一切物理、一切心理、一切的生理,給我們說破,我們要是如果真正得到真相,並不是聽聽就算了;聽聽,這是所謂記問之學,得不到受用的,不能了解其真相。譬如說有一個從國外來的,來給你介紹外國種種的風光,你只是聽說而已,他說得再詳細,你記得再詳細,你記得再清楚,那個地方畢竟你沒去過,畢竟不是你親身體驗的境界,由此可知,佛法是要重實驗的,也就是說明它重視實證,要你親自把這個事情證實,絕不可以道聽途說,聽人家說的靠不住,一定要自己看見,證實“我”是假的。

  底下這一句就說得更好了,假,沒有病,你知道這個萬法是假的,假的沒有毛病,病在那裏呢?病在迷,迷我是病,你要是曉得,這個是假的,假不礙真,真也不礙假,苦樂之受,不是從真假來的,真假裏面給諸位說,沒有苦、樂、憂、喜、舍,這個五種受,沒有!受從那裏來呢?受從迷來的,受從執著來的,你這一執著一迷,這裏頭就有苦樂的感受,但是諸位要曉得,苦樂感受也不是真的,雖不是真的,好象作夢一樣,夢是假的,夢裏要是有個老虎來吃你,你一樣嚇得一身冷汗,那是假的,你怕什麼,就是因爲你迷,不曉得那是假的,你把假的當作真的,所以你才有恐懼,你才有苦難。如果你看破了,哦!我是作夢,看破了,知道那是假的,遠離顛倒夢想,一切苦厄都沒有了,這個時候叫真正得自在,真正的得樂,由此可知,我們佛法裏面常講,佛法的宗旨,在破迷啓悟,離苦得樂,而不是說破假認真,離苦得樂,不這樣說法,因爲真假裏頭沒有苦樂,苦樂是迷悟。

  『破我是樂,是佛菩薩。』

  學佛的大主意就是破我執。說到這個破,諸位要曉得,如果我們要是認爲真正有個執著,真正有個破,那又錯了,執著確實是有,你再一追究,追究又找不到了,一追究就找不到,可見得這個迷是假的不是真的,這個執著也是假的,也不是真的,什麼叫破呢?悟就破了,一悟就破了,所以大乘佛法自始至終就是叫你悟!迷的時候好象有,悟的時候沒有,求于迷執都了不可得。這個時候我們叫他做佛,叫他做菩薩。究竟悟了就叫做佛;雖悟還沒有究竟,還沒有徹底,我們叫他做菩薩。雖然說佛、說菩薩,也是有名無實,你要再執著一定有個佛、有個菩薩那就壞了,你又迷了,這就是衆生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像《楞嚴》裏面所講的:“聚緣內搖”;《圓覺經》裏面講的“集聚緣氣”,緣是攀緣,氣是氣氛、習氣,什麼習氣就是遍計所執的習氣,總要執一邊,他就不能不執著,總是要執,這就是我們這個病根不能斷除的原因。

  諸位要學佛,修學佛法,你要認真的學,如法的學。所謂如法,佛在一切經裏面,給我們提了叁個綱領,這叁個綱領,第一個講「離言說」,第二個「離名字」,第叁個是「離心緣」,心的攀緣。換句話說,這叁個東西有沒有?有。你看我們現在有言說、有名字,我們給你講佛、菩薩、我,都不是名字嗎?有。亦有心緣,我們的心在這裏攀緣,都有。

  凡夫把言說、名字、心緣都當作真實的,這就是迷,這就是執著,佛菩薩雖然用言說、用名相、用心經,但是他曉得這統統都是假,的他一樣都不執著。一天到晚用它,而不執著,這就不迷了,這是覺而不迷,這樣學佛叫善學。會學的,很容易開悟,如果你認爲言說、名詞、心裏的種種攀緣,認爲是真的,這就不容易開悟,你學上叁百年你也開悟不了,這個所謂死在言下,這樣念書叫念死書,這個學佛學死佛,死在佛法裏頭,也就是清涼大師常說的增長無明、增長邪見。前面說的這一番話,大圓居士在此地列了一個表,就是這表裏頭的意思。列表,表清楚,容易記,一看就開悟。

  唯識,唯識講的是什麼東西呢?唯識所講的就是這個。迷我是凡夫,破我是佛菩薩,你看這都是假的,迷、破都是假的,什麼是真的呢?識是真的,但是諸位要曉得,識也是不得已而建立的,所謂是言辭之極,話說到極處了,不能再說了,識是真的,悟了識是真的,你這個“識”也不能執著,如果你執著,一切都是假的,識是真的,你還是迷,你還是執著,識是法相,你還是法我執,你的執著沒破,換句話說你這個言說、名相、心緣沒離,前面那個你離了,後頭沒離,離了,你的心是清淨的,那真是一聞千悟,我們今天做不到,不能開悟,就是迷執太重,把我們的悟性,重重的遮蓋,悟性透不出來,下面再解釋,這個表很簡單,可以說把唯識的宗旨,全部都說明了,再給我們說明這個“我”,有二種。

  『又實我之執,可分爲二,一曰人我,二曰法我,執衆生之色身爲實有者,名人我,執著山河大地等爲實有者,名法我。簡言之,所雲我者,即是執一切法爲實有是也。』

  “又實我之執”,這個“實”也不是真實的,假實,就是一切衆生都誤以爲是真實,那麼這種執著,“可分爲二”,分爲兩大類,“一曰人我,二曰法我”,就是這個執著可以分爲兩大類。

  “執衆生之色身爲實有者,名人我”,這個衆生給諸位說不是說一切大衆,這個衆生是自己,自己這個身,是衆緣和合而生的,所以此地這個衆生是單指自己一個人來講的,譬如說我們佛法裏面常講,我們這個身心是四大、五蘊衆緣和合而現的這個身相,所以這個衆生千萬不要誤會了,一看,「喔!好多好多衆生。」那錯了。單指自己,就是自己這個身相、色身。佛法爲什麼講衆生而不說自己?這些名相都是叫你開悟,因爲我執已經太深了,再說個自己,這執著更重;給你說個衆生,就可以能夠破我執:原來我這個身體衆緣和合而現的假相,這裏頭沒有我,找不到我。

  我們講四大五蘊是歸納法,四大,一般人是講得很粗,在這個身相裏面講得很粗,實際上細說,也是真說,四大講的什麼東西呢?也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裏面所講的原子、電子、基本粒子,四大是講的這個東西。因爲最小最小的基本物質它具有四個條件,這就是四大。地大:它有個東西,在高倍顯微鏡底下看,它有個形狀,就是它有個體積,這就是地大。它必定帶有溫度,溫度就是火大。它帶著有濕性,我們今天講的陰電、陽電、電子,濕性就叫水大。它必定是動的,它不是靜止的,一定是動的,動就做風大;風是動的,不動就不叫風了。所以我們講地水火風這個四大,實際上就是講原子、電子、基本粒子它的四種特性。

  你要說這是我,那好了,我們這一個身體裏頭有無數的原子,那一個原子是我呢?如果個個都是,那我太多了,不可思議。何況我們曉得,這些原子、電子它常常在那裏活動,有的時候離開我們的身體,別的又進入我們的身體,到底哪裏有我呢?我們就色身上找不到我,沒有我,心裏上更是虛妄,受想行識更虛妄,在百法裏面給我分析的,這個心理狀況分析的,已經算不少了,…

《《百法明門論》講解》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