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央花園賦絕句雲:「大雄無畏大慈悲,勇猛精勤往聖追,般若一燈引萬盞,乾坤燦爛閃金輝。」本年下期季子思鵬爲其母立碑敘家事附雲:「父幼盲目通五明,著書講學遊蜀川,芳名遠揚海內外,歐美亞洲稱奇男。」以上總結本人學佛各方面的成就,都是重視立志發願,信有能,調動第六意識偉大能動性功能所致。附錄于此,以飨讀者,從而鼓勵其在學佛培養才德方面,大雄無畏、積極有爲,以期迅速成功。
四、心心所法與有漏世間
1.有漏世間之形成。
前五識與第六意識均通善惡無記叁性,五識相應心所一共叁十四,其中有善法,也有中隨、大隨以及根本煩惱貪瞋癡;意識相應心所五十一,其中有十一善法,也有根本煩惱六,小隨中隨大隨煩惱二十法。故五識與六識在造業方面,一般善少惡多。其在感果方面苦多樂少,惡多善少。故有漏世間的形成與它們直接關連。
2.有情八苦
所謂有漏世間所有苦,佛典中常言有八:(1)生苦,謂有情入胎時受父精母血以成身,在腹內屎尿糞穢中以養體,或有在母腹中而夭亡者,若未夭亡,在出生時,多是娘奔死,兒奔生,極端苦楚而後出胎。出胎後,初生嬰兒身體軟弱,衣食便溺賴人扶助。在近年中國人口稠密情況下,常見小兒爲其母親有意無意墮入廁所或汙池中,慘不忍睹。(2)老苦。人生之後,經由嬰兒幼兒少兒乃至青年壯年而老,這是自然規律。漢武帝歌雲:「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老奈何?」年老的人往往兩眼昏花,兩耳朦胧,口齒殘缺,記憶衰退,背駝腰軟,四肢乏力。特別是農村老人,既無退休費,而子媳又多忤逆,欲生不得,欲死不能,非常苦痛,有時也見有被其子嗣打罵而死者。(3)病苦。從病理學講,外有風寒濕熱燥火六淫,內有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均是致病因素。故凡人罕有不患病者,一旦患病,身體疼痛,精神頹倦,輾轉床榻,呻吟泣哭,若于醫療,需用經濟,需要一定受苦過程乃能告愈。甚或疾病雖治而難愈,如癌症類,又如新發現的愛滋病等,根本無藥可療。(4)死苦。人在臨命終時,或因病而死,或因其他原因生活不了而死,當死之時,父母子女親愛難離而必離,金銀財寶難舍而必舍。呼吸頓絕,或成一罐骨灰,或與草木土石同樣無情。(5)愛別離苦。父子之間,母女之間感情濃厚,但年齡稍長,當嫁者嫁,當分者分,不欲別離也必別離,也只在痛哭流涕,至極悲傷下而告分離。至于男女夫婦愛情殷重,一旦分離,慘不忍睹。故在秦始皇時,民工之妻孟姜女悲哭長城,宋代李清照哀其亡夫曾詞雲:「不見去年人,淚濕青衫袖」。朋友之間友情深厚,在別離時亦多愁憂。故杜工部與友別詩雲:「明朝隔山嶽,相期兩茫茫」。王摩诘送行詩雲:「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6)求不得苦。人生在世,生活所需,非常複雜,但受條件限製,每每有求不遂。故蘇東坡文雲:「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足以供吾欲者有盡,故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況有些是根本得不到的。如有些宗教徒想求靠上帝升天,秦始皇欲其子孫代代相傳,常爲統治的帝王。諸如此類,只是空想,怎能求得?(7)怨憎會苦。人生社會,矛盾重重,故冤家仇怼,無時不有。一旦相逢,打罵交加,兵刃穿刺,在所難免。由此而終歸黃泉者,往往皆是。一切無常五取五蘊苦。爲什麼人生這樣多苦?總而言之,因人本身是色受想行識五蘊聚集以成身。五蘊是有爲法,變化無常,不得安定。同時經雲:「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陽焰,行如芭蕉,識如夢幻」本無實體,自不堅牢。又從五蘊假合以成身,相生相克,相順相違,成身之根本如是,安得不多苦耶?
3.世間叁災八難與五濁惡世。
有漏世間還有叁災,在器界毀壞方面,有大叁災,火燒初禅(梵衆天、梵輔天、大梵天);水淹二禅(少光天、淨光天、無量淨天);風掃叁禅(少淨天、遍淨天、無量光天)。四禅名舍念清淨地,無有火、水、風諸災,故名叁災頂。小叁災只在欲界人趣中:(1)刀兵(2)饑馑(3)瘟疫;刀兵指人世間一切大小戰爭,危害最烈。在戰爭時,田園荒蕪,農工商賈各項正常活動障礙,更重要的是人命死傷劇烈。在二、叁十年代,日本侵華,在南京一次屠殺我國人民叁十多萬,又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叁光政策,一共死傷人數不下千余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希特勒侵略蘇聯,雙方死傷極重,在希特勒發動戰爭前後,死傷人數亦達千余萬以上,成爲世界第一大劫難。饑馑主要是天旱、水澇等自然災害,影響農業生産,五谷無收,使人食難滿腹。在大面積受饑馑時,國家無糧赈災,饑民無處借貸,往往饑餓而死者指不勝數。瘟疫指患嚴重傳染病。患此病時,挨家挨戶男女老幼一般病臥床榻,無由照顧生産,甚至死亡者多不勝計。小叁災是人類常有之事,往往都是此叁有一定的連貫發生,非常慘痛。
人類除叁災之外,還有八難。(1)造上等惡業者往往死墮地獄,有八寒、八熱、無間等類。(2)造中等惡業者,往往死墮餓鬼,此類惡鬼多是喉細如針,腹大如鼓,故常食不飽腹,饑餓難忍。(3)旁生,指一切牛羊豬狗乃至一切飛禽走獸,在人趣中旁雜而生的動物,愚癡頑鈍。除了受人的戕殺而外,往往互相食啖。(4)北俱盧州,冰雪遍地,無由生産。善友不入,善教難聞。(5)長壽天。許多外道修無想定,死後生無想天,無意識活動,人命與植物相近。但其壽命時間較長,故稱長壽天。(6)佛前佛後。佛未出世名曰佛前,佛已出世,正法、像法、末法時代過完,名爲佛後。無有正法,社會昏暗,人類愚癡。(7)盲聾喑啞。指一般殘疾人,六根不全,生活不便。(8)世智辯聰。指一般不講道理,作惡多端、樂著戲論之頑民,遇著此輩,是非難明。俗話說:「秀才見了兵,有理說不清」。故亦是一難。
有漏世間有五濁惡世之稱。(1)見濁。老子說:「上士聞道,起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而笑之。」意謂人之根性有上中下叁等。因人根性不同,派別各異,所以在思想上比較複雜,在見解上多不一致,往往正知正見少而邪知邪見者多。(2)劫濁。人世之間,天災人禍常多有之。天旱水澇,滑坡地震亦複不少。最近報載,陝西安康紫陽縣暴雨滑坡,一次死亡百余人,還有五十人失蹤,滑坡爲患如此劇烈,地震災難百倍于此,可想而知。(3)命濁。人之壽命正常生長而死亡者故多;但生命危脆,不正常而死者也屢見不鮮。(4)煩惱濁。人之內心雖有善性十一,但自害害他,煩擾身心,惱害有情之惡法,根本煩惱與隨煩惱總二十六,比人之善性多一倍以上。煩惱既多,則身口意叁業必多邪惡不正,彼此影響,爲患劇烈。(5)衆生濁。夾雜于人趣中之害蟲,如蒼蠅、蚊子、臭蟲、虱蚤,或吸人血液,或損人皮膚,或傳染疾病,亦隨時隨地,多不勝數。即在人中,亦較複雜,有君子必有小人,有善士必有惡徒,有智者必有愚夫,有先進必有落後。況其他動物與人雜居共處,更難勝數。以上五類雜而不純,故佛經稱之爲五濁惡世。
4.修齊治平,實現大同之世間正道。
人們在五濁惡世中生活,頗不安全,頗不純潔,將如之何而後可?必須大衆一致破邪顯正,撥亂反治,以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爲頭等大事。故古人常講:「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所謂格物,就是在各方面的事務工作上處得非常正確,非常善巧,實踐出真如,故能産生正知正見而知得致。由于有正知正見而知得致,故由是而人之善願得發,大志得立而意誠。意既得誠,則心有統帥,而氣不暴,身口意叁業皆得清淨而心自正。心既得正,則舉止端正,禮貌文明,而身得修。身既得修,則一家之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婦和好而家得齊。家既得齊,則政清于上,民安于下,而國自治,國既自治,則人爭爲善,風俗純美,天下安平。天下既平,則舉世之人皆得安居樂業,向上升華,而歸于大同。古聖先賢如是垂法立教,可謂至善至美。故凡學佛者,必須自利利他,自覺覺他,終身堅持治國平天下之大道,而精進不懈,以力求之。
五、心心所法與小乘出離
1.小乘佛法建立之由與叁法印的修學
由心心所有我執故,引生煩惱障,由煩惱爲因,令身口意叁業造作,雜而不純、自害害他、引起六道輪回的果雜染,由斯便有有漏世間的形成,而使衆生在有漏世間中流轉生死,受種種苦,不得解脫。爲求六道輪回的解脫,我佛如來特立小乘佛法的解脫道。此解脫道擇其要者而言,略有兩類。茲特詳述如下:
小乘所斷煩惱障,見所斷有一百一十二,修所斷有十六,共爲一百二十八種。斷之之法,當從破人我執著手,爲破人我執,佛陀特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叁法印。故學佛人必須觀無常來破我執。怎樣觀呢?首先當從人的嬰兒開始。初生嬰兒飲食衣服便溺等生活不能自理,全由母親或奶母護理。兩年後,便成幼兒,簡單生活稍能自理。在這時,嬰兒的我了不可得。幼兒一過,又到少兒時期。初之上學,戴著紅領巾蹦蹦跳跳,在這時,幼兒的我了不可得。一晃又到青年階段,初入中學,次入大學,在這時間,少兒的我了不可得,同時入大學的青年已經不是住中學的青年。青年一過,轉瞬進入壯年,上午下午忙于上班下班,生活工作中種種瑣事非常忙碌,這時青年的我了不可得。壯年而後,又至老年,老年階段,身體方面、生活方面與壯年時期判若兩人。在這時,壯年的我了不可得。老年一過,一晃又進入骨灰罐,老年的我蹤影俱無。如是觀想,由變化無常,無有定法而我執自空。怎樣觀諸法無我呢?衆生我執略有叁種:一執有自性,二執有受者,叁執有作者;爲破自性我執,如來特說色受想行識五蘊。認爲我們的…
《唯識精要前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