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至菩提我皈依,以我所修諸善根,爲利有情願成佛”,每次叁返也。”略法的儀軌,就是念誦“諸佛正法菩薩僧,直至菩提我皈依,以我所修諸善根,爲利有情願成佛”,每次要重複叁遍。
我也根據本論傳授的次第,編寫了《菩提心修習儀軌》。首先是請聖,其次是念誦大乘皈依,第叁是依七支供營造心靈氛圍,第四是宣誓,然後是發四弘誓願和回向。在近年的多次講經法會中,我曾帶領大衆修習過,有相關音像資料流通,並提供網絡下載和在線收看。
【時刻不舍有情】
修學不舍有情者,須知棄舍有情之心量如何,如依作不應理等因緣,便起是念,從此任何時中,亦不作此義利也。
第叁是要修學在任何時刻都不舍棄有情。每做一件事,都想著爲利益一切衆生而做。如果不是本著這樣的發心,心裏只有自己,那就是舍棄有情。所以我們要運用自他相換的法門,把心目中“我”的地位讓給衆生。
“修學不舍有情者,須知棄舍有情之心量如何,如依作不應理等因緣,便起是念,從此任何時中,亦不作此義利也。”修學不舍有情,必須了知什麼是舍棄有情的心行,然後思惟不應該這樣去做的理由,作出決定:從今以後,任何時候都不再做舍棄有情的事。這需要不斷地觀察和反省,同時不斷地告誡自己。
【積集福智資糧】
修學積集福智資糧者,以儀軌受願心已,于日日中當于增長菩提心之因,供養叁寶等,積集資糧而努力焉。
第四則是要積累福智資糧,爲菩提心的生長提供養分。福就是福德,智就是智慧,是相輔相成的。有福無智,無法解脫生死;有慧無福,無法成就佛果莊嚴。所以,我們在修學過程中要福慧雙修,不可偏廢。
“修學積集福智資糧者,以儀軌受願心已,于日日中當于增長菩提心之因,供養叁寶等,積集資糧而努力焉。”積集福智資糧,是依儀軌受持願菩提心後,每天都要培植令菩提心增長的因緣,如供養叁寶、如法修行等。總之,對所有積集資糧的善行應當加倍努力。因爲菩提心的增長是緣起的,需要創造相應的因緣,也需要不斷地實踐。
關于如何守護菩提心的內容,我們要反複思考,以此調整心行,這也是觀察修的內容。只要我們用心理解,這些道理都是可以修起來,可以在生活中運用起來的。
② 于他世不離菩提心之因
接著,宗大師又爲我們介紹了怎樣才能生生世世不離菩提心。這就需要遠離四種不善法,進而成就四種善法。
【遠離能壞的四黑法】
四黑法者,一、謂于和尚、阿阇黎、尊長、福田而作欺诳。欺诳境中,和尚、阇黎易知。尊長者,謂欲作饒益人。福田者,前所不屬之具德者也。于彼等前爲作何事而成黑法耶?謂于彼等隨于何境,心雖了知,故作欺詐,即成黑法。而非妄之谄诳者,如下當說。此中須以虛妄而欺詐之。《集學論》雲:“斷諸黑法,是爲白法。”此之對治,是四白法之第一也。
二、令他于無悔處生悔。謂他修善無悔之補特伽羅,于彼所作之事,以令悔之意樂,于無悔處令生悔也。于此二中,能不能诳及生不生悔皆同。
叁、誹謗大乘安住之有情。謂于菩提發心現前具足律儀之人,于彼所作之事,以嗔心發起而說不雅之惡言。對于境說者,謂了解其義之人也。生此甚易,而過患亦極重,前已略說。複次,若于菩薩生輕毀心,盡彼劫中,而彼菩薩須住地獄。除謗菩薩,余任何業,皆不能將菩薩墮于惡趣,此《最極寂靜決定神變經》所說也。《攝抉擇分》中亦雲:“未得記莂之菩薩,若于記莂菩薩忿恚诤毀,隨起幾許恚心,須于彼許劫中,複從初始修行地道。”是故于一切中須滅嗔恚。設若生起,無間而忏,于其防護,亦須勵力。即彼論中所說也。
四、隨行谄诳,無正直心。其境者,謂他有情俱可。于彼如何作者,謂行谄诳。其中谄诳者,如以升稱爲谝等。诳者,如無功德詐現爲有。谄者,于自作罪,方便不顯,此《集論》中說也。
首先是遠離破壞菩提心的四種黑法,分別是欺騙善知識,令他人對行善生悔,誹謗大乘行者,心不正直。
“一、謂于和尚、阿阇黎、尊長、福田而作欺诳。欺诳境中,和尚、阇黎易知。尊長者,謂欲作饒益人。福田者,前所不屬之具德者也。”第一種黑法,是對和尚、阿阇黎、尊長、福田這四類人進行欺诳。在這些欺騙的對象中,和尚及阿阇黎是我們容易辨別清楚的。所謂尊長,就是我們應該尊敬侍奉的長輩。所謂福田,就是和尚、阿阇黎、尊長以外的那些具有德行的人。
“于彼等前爲作何事而成黑法耶?謂于彼等隨于何境,心雖了知,故作欺詐,即成黑法。而非妄之谄诳者,如下當說。此中須以虛妄而欺詐之。”對以上四類人做了哪些事會成爲不善法呢?就是不論什麼情況下,明明自己清楚是怎麼回事,卻故意欺騙他們,指鹿爲馬、顛倒黑白,這些行爲就是不善法。而不屬于妄語的谄诳之類,會在下面繼續說明。此處所指的不善法,特指以虛妄心進行欺騙。
“《集學論》雲:斷諸黑法,是爲白法。”《大乘集菩薩學論》說:斷除種種不善行,本身就是善行。因爲善和不善是相對的,比如殺盜淫妄是不善行,不殺、不盜、不淫、不妄就是善行。
“此之對治,是四白法之第一也。”這樣的對治,正是四種白法的第一種。
“二、令他于無悔處生悔。謂他修善無悔之補特伽羅,于彼所作之事,以令悔之意樂,于無悔處令生悔也。”補特伽羅,即有情。第二種黑法,是令人在不該後悔的事上心生懊悔。對那些修習善行而無可悔之事的有情,對他們的如法修行,本著令他們悔惱的想法,使他們在無悔處生起悔恨。比如有人在持戒、修定或廣行六度,這些都是值得隨喜贊歎的行爲,但你卻給他們一些誤導,使對方産生懷疑,覺得自己做錯了,從而影響修法信心,甚至從此放棄,這是非常嚴重的過失。
“于此二中,能不能诳及生不生悔皆同。”上述兩種黑法中,不論我們的言行能否令和尚、阿阇黎等人受到欺騙,能否令他人心生悔恨,只要這樣做了,就已構成不善行。換言之,不論是否産生效果,是否達到目的,做了就是黑法。
“叁、誹謗大乘安住之有情。謂于菩提發心現前具足律儀之人,于彼所作之事,以嗔心發起而說不雅之惡言。對于境說者,謂了解其義之人也。”第叁種黑法,是誹謗那些已經安住于大乘菩薩道的有情。對那些發起菩提心並正在受持菩薩戒的有情,看到他們的發心和行持,以嗔恨心進行攻擊,說一些粗暴惡俗的話。這一惡行的對境,就是可以聽懂你在說些什麼的人。
“生此甚易,而過患亦極重,前已略說。”宗大師接著告誡我們說:這種罪業很容易發生,由此帶來的過患尤其嚴重。關于此,前面已經作了簡要介紹。在業果部分的“田門力大”中曾經說到,毀壞恒河沙數的佛塔不及謗菩薩之罪,說的正是這一點。而之所以容易造罪,是因爲很多菩薩不易辨識。在他們身上並沒有什麼特殊標簽,而是以各種身相示現于六道,這是我們需要慎之又慎的。
“複次,若于菩薩生輕毀心,盡彼劫中,而彼菩薩須住地獄。除謗菩薩,余任何業,皆不能將菩薩墮于惡趣,此《最極寂靜決定神變經》所說也。”這一段說的是,如果誹謗者本身也是發心菩薩,這麼做將會招感什麼罪業。若對其他菩薩心生輕慢,惡意誹謗,結果將會墮落地獄。除了誹謗菩薩這樣的重大過患之外,其他任何罪業都不能使菩薩墮落地獄。因爲菩薩有強大的菩提心攝持,本來是不會墮落的,但如果誹謗其他菩薩,就在劫難逃了。
“《攝抉擇分》中亦雲:未得記莂之菩薩,若于記莂菩薩忿恚诤毀,隨起幾許恚心,須于彼許劫中,複從初始修行地道。”記莂,佛預記弟子成佛之事,分別劫數、國土、佛名、壽命等事。《瑜伽師地論
攝抉擇分》也說:那些沒有得到佛陀授記的菩薩,如果對佛陀已經授記的菩薩生起憤恨、鬥诤或毀謗之心,那麼根據生起嗔心的多少,就要經過與之相應的劫數,從頭開始修習菩薩行。比如生起一刹那嗔心,就要延長一劫的修行時間;生起十刹那的嗔心,就要延長十劫的修行時間。
“是故于一切中須滅嗔恚。設若生起,無間而忏,于其防護,亦須勵力。即彼論中所說也。”所以,菩薩行者要在一切時中滅除嗔恨,一旦生起的話,立即忏悔,對于嗔心的防護,也要加倍努力。這也是《瑜伽師地論》所說的。黑法的重點就在于嗔心。因爲嗔心破壞力極大,一旦現前,將造作重大罪業。所以,菩薩行者要以慈悲化解嗔恨,對治嗔恨。
“四、隨行谄诳,無正直心。其境者,謂他有情俱可。于彼如何作者,謂行谄诳。其中谄诳者,如以升稱爲谝等。诳者,如無功德詐現爲有。谄者,于自作罪,方便不顯,此《集論》中說也。”升,容量單位。稱,測定物體輕重的器具,後作秤。谝,花言巧語。第四種黑法,就是谄诳而沒有正直之心。谄诳的對境,只要是其他有情即可。那麼,對其他有情做了什麼是屬于行谄诳呢?所謂谄诳,就是以花言巧語來達到大鬥小稱等欺騙性行爲。此外,诳指沒有德行而詐現有德,谄指將自己所造惡業隱藏起來,以不正直之心進行僞裝,欺騙他人。這些都是《集論》所說的。
這四種黑法將對修習菩提心構成障礙。如果我們想在未來生生世世不舍菩提心,就要對治四種黑法,成就四種白法。
【受持不壞的四白法】
修學受持不壞之四白法者,即反四黑法也。其中,一、白法之境者,即一切有情也。所作者,于彼設遇喪命因緣,下至戲笑,斷故知妄說。若如是作,即自能于和尚、阇黎等增上境不生欺妄也。
第二白法之境者,謂一切有情。所作者,于彼無谄诳,以正直心而住。此是第四黑法之對治也。
第叁白法之對境者,謂一切菩薩。所作者,起同大師之想,隨于四方贊其實德。夏惹瓦雲:“我等雖作微少之善,然無增長之相,而壞盡之相則甚多。于菩薩及法侶,以嗔…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 第二節 菩提心如何發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